电子健康档案运用于社区老年保健管理的探讨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健康保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针对我国社区老年保健管理现存的问题,探讨了在社区老年保健管理中利用电子健康档案的作用与意义。认为借助电子健康档案可多方位加强社区老年保健管理,全面促进老年人的健康。
【关键词】电子健康档案;社区;老年保健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14-01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逐渐衰退,
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医疗保健服务是当前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社区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场所,以社区为基础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保健服务,全面维护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区老年保健管理必须借助现代化的科技力量,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本文就电子健康档案这种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工具运用于社区老年保健管理的作用及意义进行了探讨。 1 电子健康档案简介
电子健康档案是由计算机创建、处理并存储的与个人健康信息相关的档案。它是以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连续且全面动态收集。 内容包括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体检记录和疾病调查记录,涵盖了个
人基本信息、健康行为资料、临床基本资料、就诊记录、免疫记录、长期用药情况, 以及慢性病记录、妇女保健记录、儿童保健记录等内容。借助计算机网络支持不同的健康服务提供者如医疗机构、卫生管理部门等共享个人健康信息,而且可跨越地理距离,真正实现居民享受持续地、跨地区、跨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 2 我国社区老年保健管理的现存的问题
2.1 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知晓度不高,自我保健意识及能力低下。老年人随着生理功能的减退,记忆力和反应性均下降,对健康的感知亦随之下降。他们往往在出现明显不适时方才去医院诊治,日常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也较弱。这使他们无法结合自身健状况和保健需求采取有效的自我保健措施,同时也无法对疾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2.2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无法准确收集完整的个体健康数据并进行长期跟踪。老年人有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其健康数据、保健护理均有别与普通人群。此外视力、听力、记忆力的减退,使得他们很难准确的表述和记忆病史,这给医务人员进行健康信息的采集带来了困难。目前医疗机构健康信息的采集和记录方式,很难长期跟踪、准确完整的记录患者连续、动态的健康信息,造成对病人的健康状况掌握的不充分。
2.3 缺乏社区老年保健信息资源,科研工作滞后。科研来源于实际的问题及需求,社区老年保健的科研不仅仅涉及老年人疾病本身还应关注到老年人的心理、社会层面,不能把人从环境中分离出
来,应以健康问题为焦点,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传统的医疗信息的采集方式和记录方式主要集中在疾病自身,很少涉及到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并且数据缺乏连续性、动态性,导致信息的局限和缺失。使得研究人员很难从数据中广泛、及时地发现和寻找问题,同时也干扰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 电子健康档案运用于社区老年保健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3.1 满足老年人自我保健的需要。老年人可以通过安全认证、自行或授权他人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系统、完整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以往在医疗机构接受诊治的情况,同时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接受医疗卫生机构的慢性病健康咨询和保健指导,提高自我的预防保健意识和能力。
3.2 满足社区医疗服务部门提供高水平社区老年保健服务的需要。通过建立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全面了解老年人社会、家庭及疾病的背景,准确了解其健康状况,为及时、连续追踪健康状况,实施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制定保健计划和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此外还可帮助社区医生及时发现重大疾病或健康问题、筛选高危人群井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从而达到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目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可使老年人享受到跨机构、跨地域的医疗保健服务,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的压力。
3.3 满足老年医学领域科研的需要。电子健康档案可以提供老
年健康状况动态的、连续的个体观察与追踪,以及群体的纵向和横向的动态分析。完善和提高老年医学领域科研的水平。 综上所述借助建立完备的电子健康档案,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可使老年人更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有针对性的加强自我保健,有效进行疾病干预;社区医疗服务部门准确、全面、动态地掌控区域老年人的健康信息,针对性的开展老年健康促进工作和老年慢性病的预防诊治;研究人员可借此获取更全面、完备的信息,提高老年医学领域的科研水平。借此多方位、多渠道加强社区老年人健康保健和疾病的防控、治疗、护理,全面促进老年人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艳英;南新玲。社区老年保健管理初探。中国社区医师,2009,11.
[2] 刘德香, 马海燕, 郭清. 我国电子健康档案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j] .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0, 31 ( 6) : 1 - 4.
[3] ved, v.; tyagi, v.; agarwal, a.; pandya, a.s.; “personal health record system and integration techniques with various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s,” high-assurance systems engineering (hase), 2011 ieee 13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 vol10, no12, pp.91-94, nov. 2011 [4] karim, n.s.a.; ahmad, m.; “an overview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ehr)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and impact on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s in malaysia: a case study,”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icmit), 201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vol 2, no 5, pp.84-89, june 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