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审视我国粮食安全 ◎文/刘合光秦富 在全球经济社会日益一体化的背景下,粮食金融属 性和能源属性凸显,审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能脱离 全球环境。科学审视全球环境下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笔者认为应当有三大基本结论:第一,我国粮食安全 面对的全球环境是不安定的,不确定性因素时常冲击全 球粮食安全格局,全球粮食安全面对长期供求压力,全 球需要加快建设粮食危机预防与治理机制;第二,全球 环境对我国粮食安全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导性因素, 影Ⅱ向我国粮食安全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我国粮食生产的 科技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农的生产积极性;第 应对全球环境的不确定性,要立足国内解决我国粮 食安 全问题, 合理、有度、高效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调 剂粮 食品种余 缺,同时我国要积极参与治理和完善全球 粮食 安全环境 O 科学审视我国粮食安全的全球环境 我国粮食安全面对的全球环境是不安定的,不确定 性因素时常冲击全球粮食安全格局,全球粮食安全面对 长期供求压力,全球需要加快建设粮食危机预防与治理 机制。 1.气候因素、金融资本和信息操纵因素冲击国际粮食 市场,导致全球粮食危机在短期内^显 2006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两次大幅度波动,导致 全球粮食危机,其中2009年全球营养不足人口净增1.7 亿,若干非洲国家出现社会动荡。2008年国际粮食价 格高点1;'E;2007年1月份分别上涨0.73—2倍,而201 1年全 球食品价格指数已经突破了2008年高点水平…。解析两 次粮食价格高涨的起因,除了长期积累的供需基本面因 素外,加剧全球粮食格局紧张的短期因素主要是突然而 来的气候变化、粮食期货市场的过度投机和美国农业部 令人质疑的信息发布。气候变化主要体现为粮食主产国 的严重旱情( ̄n2008年度澳大利亚、乌克兰的旱灾; 201 1年度美国的旱灾),在气候灾害诱因的影Ⅱ向下,国 际投机资本乘机炒高粮食期货价格。大量资本短期进出 粮食期货市场,导致粮食价格波动剧烈,全球粮食安全 已经和金融资本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全球农业领域,美 国农业部是少数的“权威”信息提供者,其对大豆、玉 米价格的预测,影响着201 2年两大产品出现了前期暴涨 后期暴跌的波动轨迹。 2.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约束,决定全球长 期存在巨大的粮食安全压力 全球持续的人口增长趋势,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实现 经济现代化、国民城市化,导致全球居民对粮食的需求 旺盛。FAO(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预测, ̄ ̄J2050 年世界人口将新增23亿,仅此~项就需要全球粮食供应 量增 ̄1170%。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下,发展中国 家对动物源性食品需求强劲增长,继而畜牧业的强劲增 长会持续 ̄,j21世纪中叶之后(FAO预测),这就导致饲 料粮的需求量巨大。而粮食供给能否满足这么旺盛的需 求,则取决于科技水平和粮食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显 然全球资源约束是刚性的。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 人口压力下,加强了生态系统对粮食生产服务的利用力 度,导致全球24项生态系统服务中有1 5项出现退化或利 用方式已不可持续(联合国评估结果),其中土地荒漠 化、淡水资源耗尽、热带森林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等,已经严重约束全球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 。全球粮 食供求难以长期平衡,粮食安全的长期压力始终悬在全 球各国政府和居民头项。 3.国际粮食市场与资源调控能力建设进展缓慢,不利 于全球粮食危机的预防与治理 预防和治理全球粮食危机需要国际社会有效协调应 对危机的政策和措施。实际上国际粮食市场与资源调控 机制建设进展缓慢,影响了粮食危机的预防与治理能 力。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粮食供求状况、国际 贸易角色、地缘政治利益及国家发展方针与战略重点不 同,在面对全球价格急剧变动时,很难形成协调一致的 2Ol3.041中国国情国力l 21 陷阱;另一方面缓解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压力,奠定了我 国粮食安全的长期基础。我国长期坚持的保护耕地基本 国策,缓解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土地资源约束。我国 长期坚持的高库存粮食储备政策,有效避免了粮食价格 暴涨暴跌和粮食危机。我国建国以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 设和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有效解决了粮食的流通安全 问题,确保了居民的粮食可获得性。 改革开放以来,惠及全部民众的经济发展进程有效 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迅速下降, 居民具备足够的收入解决家庭粮食安全问题。在这些前 期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决定性因 素主要包括我国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 力、粮农的生产积极性。研究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对 粮食生产增长贡献高达73.5%,在未来粮食投入水平很 高、耕地面积有限、劳动力持续转移情况下,我国更需 依靠加快科技进步。科技水平决定了未来我国在耕地面 积不再增长甚至有所减少的情况下能否产出更多的粮食 以满足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导致的粮食需求增长。粮 食综合生产能力决定了在粮食播种面积不变甚至减少的 情况下,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确保农业资源是否可 以得到可持续利用,农业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能否得到 提高,从而决定粮食产量能否得到提高。粮农生产积极 性是决定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供给层面的主观能动性因 素。近年来,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稳定提高,确实调 动了农业生产者积极性,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九 连增”的历史性成就。 科学应对全球环境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应对全球环境的不确定性,要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安 全问题,合理、有度、高效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调剂粮 食丰歉和品种,同时我国要积极参与治理和完善全球粮 食安全问题,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创造良好的外部 环境。 1.立足国内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内因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导因素,立足国内解 决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根本。必须依靠 国内生产确保可以满足1 00%口粮需求,90%以上的全 部粮食需求;全面保护耕地,守住农田,力争] ̄J2020年 建设好10亿亩高标 隹农田,提升农田质量,提高粮食综 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培育粮食良种,优化栽培技术, 提高粮食单产;扶持优势粮食产区,培育种粮大户,激 励农户种粮积极性;积极倡导东方的平衡饮食模式,避 免滑向欧美高蛋白、高脂肪的以动物性产品为主体的饮 食模式,降低因粮食转化为动物蛋白带来的粮食需求压 力;倡导“无浪费”的食物消费模式,推广分餐制,避 免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粮食浪费现象,有效解决我国粮 食的浪费问题。 2.面向国际市场调剂粮食品种余缺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要合理、有度、高效利用国际 资源和市场。统筹国内外粮食市场,通过国际贸易适度 调剂粮食丰歉和品种,以有效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统筹 利用国际国内粮食生产资源,积极实施粮食“走出去” 战略,实施负责任的农业投资,在不损害东道国利益、 不影Ⅱ向东道国粮食安全、不侵害当地农户土地权益的前 提下开拓利用国际粮食资源,积极在东道国传播粮食生 产技术,有效协助东道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3.积极参与治理和完善全球粮食安全环境 作为全球主要的经济体,我国要积极参与治理和完 善全球粮食安全环境。一要积极参与甚至主导全球粮食 安全相关协议和制度的起草、讨论和制定,实现全球粮 食安全问题的有序治理,如建立负责任的农业投资机 制、协调的粮食危机应对机制等:二要积极参与建立全 球粮食资源与市场调控机制,确保各国在粮食危机预防 和应对政策措施方面保持一致:避免粮食非食用用途的 过分发展;约束金融投机资本对国际粮食市场的非理性 扰动;积极启动全球闲置粮食资源(主要是耕地)的再 利用计划;避免使用助涨全球粮食价格的保护性贸易措 施等。 本文得到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 费专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马铃薯等薯类均衡模型构建及供需展望(编号: 0052012004)”的资助 参考文献 …李先德,王土海.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动向,牛盾主 编,《2012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出版 社,2012年10月出版,p157—164. 【2】翟虎渠等.中国粮食安全国家战略研究【M】.中国农 业科技出版社,201 1年10月第1版,p1—20.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编辑:蔺丽莉 2013.04中国国情国力l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