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寨地区地质
实习报告书
专 业 XXXXXXXX 系 别 XXXXXXXX 报告人 XXXXXX 班 级 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 带队教师 XXXX 实习时间 2009.6.29-2009.7.6 实习地点 柳江盆地
1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3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地层…………………….........4 岩浆岩……………………….7 变质作用及变质岩…………11 地质构造……………………13 资源调查……………………17 实习收获、问题、建议……20 素描图………………………22 2
一、 前言
1、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野外地质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地质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教学要求和条件,我校目前组织的地质实习仍属于认识学习。通过实习使学生在对实习地区地质概况(包括地层层序、时代、岩石、地理构造等)及一些地质现象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本书知识的理解,并明确地球外貌的演变、地壳物质的形成与形变、地震发生都是各种地质作用的结果的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并认识三大岩石类的岩石,识别一些地质现象,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初步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工作方法,包括认识地形图,地质图,野外定点作地质观察,记录,作素描图等。 2、实习地点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柳江地质实习基地 3、实习时间
2009年6月29日至2009年7月5日
4、实习地区概况
石门寨柳江地震地质实习基地位于距秦皇岛市28km的河北省抚宁县
石门寨镇,北依燕山,南临渤海,东与辽宁接壤,西与京津唐毗邻,京沈高速公路、102国道、205国道,京—秦、京—山、大—秦铁路横贯东西,秦—青公路、地方铁路、祖山旅游公路纵贯南北,交通极为便利。
柳江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盆地内最高峰是老君顶,海拔493.7米。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70m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区高坡陡峻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300m。防灾科技学院地震科学系石门寨柳江地震地质实习基地坐落于柳江盆地中,人称“地质学教的摇篮”的柳江地质公园境内,为为南北向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穿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流向东南,在山海关以南注入渤海。
本区年降雨量为400—1000mm,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在雨季的降雨量为全年降雨量的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本区基本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粱等。山坡多种果树,尤以桃树较多,盛产蜜桃。工业以采煤、水泥、耐火粘土为主。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煤质一般为无烟煤,局部为贫煤。本地区多以奥陶系亮甲山组灰岩和寒武系张夏祖灰岩为原料烧制石灰。
3
二、地层
1、柳江盆地简介:
柳江盆地的地层发育演化情况:柳江盆地于晚古代发育,到中生代沉积了厚度较大的地层,这段时间内,由于缺失泥盆纪、志留纪的地层,所以在这里有很大的不整合面,而且有过明显的海陆变迁。中生代构造变动是在古生代的褶皱基础上,二叠纪末期的时候,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动,形成柳江盆地的雏形,侏罗纪的时候,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古生界之上,产生地形上的差异——北高南低,下侏罗纪的时候,又发生一次构造变动,地层发生变形,改变了盆地的沉积中心,西翼出现沉积,西翼角度不整合于下伏之上。新生代第四系以来,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全区遭剥蚀,所以山区河谷有明显的阶地发育,全新世以来,亦有海积和海蚀地貌。由此发育成了现在西部陡东部缓的向斜地貌——柳江盆地。
2、地层(从老到新)
一.上元古界青白口群:
(1)下马岭组(qx):下马岭组是区内出露最老的沉积岩地层单位,不整合于混合换岗岩石之上,主要岩性为杂色页岩本区还有部分砂岩,底部为灰白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除最底部含少量砾石外,一般分选都很好,并见有许多海成波痕交错层理,含海绿石,属滨海相沉积。本组厚约90米。
(2)景儿峪组:与下伏下马岭组为整合接触,灰白色、紫色板状泥质白云岩,泥灰岩岩石致密,呈微粒或泥状结构,多呈薄层状或透镜体状产出。底部为黄绿色、黄褐色中—细粒含海绿石石英砂岩。中部为紫红色、黄绿色薄层状泥岩夹钙质泥岩,水平层理发育。上部为蛋青色中—薄层泥灰岩夹薄层紫红色泥岩,泥灰岩细腻性脆,易于辨认,是本组与上覆府君山组分界的标志。其底部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具大型浪成波痕,海相特征明显,因此本组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约28米。
二.古生界
1.寒武系(∈)包括:
(1)府君山组(∈1f)——于下伏景儿峪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含较多三叶虫化石。属浅海相沉积。厚度146米。
(2)馒头组(∈1m)——与下伏府君山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岩性特征是鲜红色(通常称砖红色)泥岩、页岩为主,底部具角砾岩和砾岩,页岩中含石盐假结晶并夹少量白云质灰岩。厚度约为70米。
4
(3)毛庄组(∈1mz)——与下伏馒头组为整合接触。较馒头组分布稍广,在沙河寨西,出露较好。以紫红页岩为主,页岩含少量白云母小片颜色比馒头组暗一些,俗称猪肝色。厚约110米
(4)徐庄组(∈2x)——与下伏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分布较广,在柳江向斜东西两翼均有出露岩性为浅海相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厚约100米。
(5)张夏组(∈2z)——与下伏徐庄组为整合接触。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属浅海相沉积。按岩性特征可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鲕状灰岩夹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含三叶虫化石。本组厚度为130米。
(6)崮山组(∈3g)——与下伏张夏组为假整合接触。属浅海相沉积。根据岩性可分为下、中、上三部分。下部和上部都是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以灰色灰岩(包括泥质条带状灰岩、鲕状灰岩、藻灰岩等)。化石非常丰富,主要为三叶虫,其次是腕足类及迭层石。本组厚约100米。
(7)长山组(∈3c)——与下伏崮山组为整合接触。属浅海相沉积。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含有三叶虫及腕足类化石。区内出露厚度仅18米左右。
(8)凤山组(∈3f)——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属浅海相沉积。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特点是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后成黄色土状。化石较丰富,有三叶虫类、海林檎类、腕足类及介形类等。厚92米。
2.奥陶系(O)包括:
(1)冶里组(O1y)——与下伏风山组为整合接触。属浅海较深水沉积。岩性可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及虫孔状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所产化石为三叶虫、笔石、腕足类、腹足类、介形类等。厚度约为125米。
(2)亮甲山组(O1l)——以中、厚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灰岩是以方解石为主要组分的岩石,主要有竹叶状灰岩(由灰岩扁砾被钙质胶结而成的典型砾屑灰岩,其砾屑为扁圆或长椭圆形,垂直层面切开形似竹叶,故名)、豹皮状灰岩等,颜色为灰色带绿色,灰色致密棕褐层状、灰色薄层泥色条状、深灰色中到褐层状致密块状的。白云岩是指以白云石为主要组分(50%以上)的碳酸盐岩,一般为灰色细金状。
亮甲山组形成于浅海环境,厚度120米,与下伏冶里组、上覆马家沟组均为整合接触,化石丰富,有头足类、腹足类、腕足类、三叶虫、古杯类、介形虫类。其中,头足类、房角石、古杯海绵是本组的标准化石。
(3)马家沟组(O1m)——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属海相沉积.主要岩性为暗灰色白云质灰岩夹部分白云岩、含燧石结合豹皮状白云质灰岩,顶部具少量灰岩。化石有头足类、三叶虫、腹足类、腕足类、层孔虫、介形类等。出露100米。
3.石炭系(C)包括:
本溪组(C2b)——与下伏马家沟组为假整合接触。下部为铁质砂岩或褐铁矿、粘土岩,上部为细粉砂岩及页岩夹铝土矿泥灰岩透镜体。透镜体中含海象化石:
5
筳、珊瑚、腕足类、双壳类、苔藓虫、棘皮动物等。
太原组(C3t)——中细粒长石岩屑砂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夹泥质灰岩透镜体。
4.二叠系(P)包括:
山西组(P1s)——与下伏太原组为整合接触。岩性为灰色,灰黑色粉砂岩、中粒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含煤层与铝土矿。
下石盒子组(P1x)——与下伏山西组为整合接触。主要岩性为灰色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及紫色、紫灰色粘土岩或粘土质粉砂岩。含耐火粘土岩。
上石盒子组(P2s)——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砂岩夹少量紫色细砂岩和粉砂岩。
石千峰组(P2sq)——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紫色粉砂岩、细砂岩、中粗砂岩和含砾粗砂岩。 三、中生界
(1)三叠系(T):
黑山窑组(T3h)——与下伏上二叠统石千峰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杂砂岩、黑灰炭质岩、粉砂岩,含煤线。 (2)侏罗系(J):
北票组(J1b)——与下伏黑山窑组为整合接触。砾岩、含砾粗砂岩夹粉砂岩、黑色炭质页岩,夹煤线,含植物化石及少量双壳类化石。
兰旗组(J2l)——与下伏北票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本组由火山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互层组成,厚1000米以上。其上部以中基性为主,中部以中性为主,下部则稍偏酸性。主要岩性上部为黑绿色、紫红色、青灰色玄武岩、玄武安山质和辉石安山质火山熔岩和熔结集块岩互层,夹少量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中部为灰绿色、浅黄绿色安山质、角闪安山质、粗安山质火山熔岩与集结快、火山角砾岩互层。下部为灰绿和浅黄绿色安山质、流纹质集结块岩夹凝灰岩和火山熔岩。
四.新生界:
第四系(Q):
河床、河漫滩、河床阶地等松散的沉积物,河床:河流平水期所占的河底部分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所占的河底部分。如鸡冠山的河床河漫滩。
6
三、岩浆作用和岩浆岩
本区的演讲活动从方式上有深成侵入、浅成侵入、溢流熔岩及火山喷发等。从时间上看,深成侵入体有两个大的活动时期,即前震旦纪和中生代末的晚白垩世。浅成侵入体则难以确定其时间,从分布下限来看,主要活跃于中生代晚期。从空间上看,深成侵入体主要出露于柳江向斜两翼,东老而西新。浅成侵入体则广泛分布于向斜的两翼,而以东翼更甚,有依存于不同构造期的裂隙系统之势。溢流、爆发的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在向斜核部,随着时间的先后,则有向北、向东扩展之势。
1、基性岩类
大多数出露在寒武—奥陶系地层出露的地方。以亮甲山采石场比较集中。 ①名称:辉绿岩(侵入岩) 颜色:灰绿色、暗绿色 结构:细均粒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灰石、斜长石
产状特征:走向北偏东12°,倾向北偏西78°,倾角19° 实习位臵:亮甲山 ②名称:辉绿岩
颜色:暗绿色、灰绿色 结构:隐晶质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灰石、斜长石
产状特征:走向北偏东15°,倾向北偏西165°,倾角22° 实习位臵:沙锅店 ③名称:辉绿岩 颜色:暗绿色
结构:细均粒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灰石、斜长石 实习位臵:潮水浴村旁 2、中性岩类
本区中性岩类分布最广,岩石类型最多,既有小侵入体又有火山熔岩。 ①名称:闪长玢岩
颜色:灰色
结构:隐基斑状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是斜长石、角闪石(较多)、石英(少量) 产状特征:走向北偏东15°,倾向165°,倾角80° 实习位臵:潮水浴村旁
7
②名称:安山岩
颜色:灰绿色、暗绿色 结构:隐基斑状结构
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矿物成分:角闪石、斜长石
产状特征:走向北偏东44°,倾向北偏东136°,倾角49° 实习位臵:傍水崖 3、酸性岩类
主要分布在本区西部和东部,呈深沉的岩基侵入体,此外尚有脉状侵入体穿切于中生界兰旗组地层之前的各个时代地层之中。 ①名称:花岗岩
颜色:灰白色
结构:显基斑状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石英、长石、云母 实习位臵:花厂浴 ②名称:花岗岩 颜色:灰白色
结构:隐基斑状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石英、长石、云母
产状特征:走向北偏西4°,倾向北偏西176°,倾角23° 实习位臵:沙锅店
③名称:花岗岩
颜色:灰白色、灰色 结构:显基斑状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石英、长石、云母 实习位臵:岩溶地貌区
④名称:石英斑岩
颜色:灰色
结构:隐基斑状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石英 实习位臵:沙锅店
⑤名称:混合花岗岩(角砾状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眼球状混合岩、
均质混合岩)
颜色:灰白色、浅灰色 结构构造变化很大
矿物成分:斜长角闪石、角闪石、片麻岩、浅粒岩、片岩 实习位臵:北戴河鸽子窝海边
⑥名称:石英斑岩
颜色:灰色
8
结构:隐基斑状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石英 实习位臵:沙锅店
⑦名称:石英砂岩
颜色:灰色、灰白色 结构:隐基斑状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石英 实习位臵:鸡冠山 4、脉岩类
①名称:霏细岩
颜色:灰白色 结构:霏细结构 构造:流纹构造
矿物成分:钾长石、斜长石、石英 实习位臵:伍庄垭口处 ②名称:伟晶岩 颜色:灰白色
结构:伟晶结构、文象结构 矿物成分:石英、白云母
实习位臵:北戴河鸽子窝海边
(岩石照片见附图)
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岩石在深部受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内动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和改造的过程成为变质作用。自然界的变质作用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局部的和区域的。局部的变质作用还可以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
本区变质作用可以分为接触变质、动力变质、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等类型。主要有:
1、接触变质作用类型
本区既出现接触变质作用又出现交代接触作用,二者均发生在燕山晚期花岗岩于不同时代的围岩接触带。
热接触变质岩:主要分布在花厂峪一带,花岗岩与中寒武统徐庄——张夏组
9
的页岩、灰质泥岩和灰岩等接触时形成的接触变质岩。没有物质的交代现象,有不太明显的重结晶,围岩受热而变黑或成黑红色,硬度变大,结构致密,变余层理构造仍清晰可见。绝大多数仅达到角岩化程度,仅局部地方可见灰质泥岩形成钙硅酸盐角岩。部分石灰岩形成大理岩。
交代接触变质岩:主要分布在温泉堡至小王庄一带,花岗岩与中寒武统碳酸盐岩接触带,围岩发生交代变质,以透辉石角卡岩为代表。此外还有硅化灰岩、透闪石大理岩、阳起石大理岩和一般大理岩等。
2、动力变质作用类型
主要发生在断裂带附近,由于区域构造运动的定向压力的影响,使岩石破碎以致重结晶。如沿断裂带所见的断层角砾岩、断层泥等。
3、区域变质作用类型
分布在吴家房——鸡冠山和北戴河等地。以混合岩化的残留体出现,岩石类型丰富。主要有: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钾长浅粒岩、斜长浅粒岩、二长浅粒岩、角闪石岩、绿帘黑云阳起片岩、白云角闪片岩等。
4、混合岩化类型
本区的混合岩,即所谓绥中花岗岩,关于绥中花岗岩的问题尚属有争论的课题。
混合花岗岩分布范围较大,区域内的张崖子、鸡冠山和北戴河海滨等地均有出露,其岩石类型有:
角砾状混合岩(基体为斜长角闪岩、角闪岩、片麻岩、浅粒岩或片岩等)、条带状混合岩、眼球状混合岩及均质混合岩——混和花岗岩等。
5、实习中所见到的变质岩举例: 霏细岩 酸性喷出岩的一类。
酸性喷出岩中,通常存在斑状结构,斑晶为正长石(流纹岩)、石英(石英斑岩)或斜长石(英安岩)。但也有的无斑状结构,全部由隐晶质构成,即称为霏细岩。霏细岩的定义应该为:无斑或少斑的隐晶质流纹岩,具霏细结构。
常见的如无斑的流纹岩,即为一种霏细岩。
在伍庄垭口处看到寒武纪徐庄组粉砂岩,此处为伍庄背斜的核部地层,有浅层的侵入岩体霏细岩脉出露,被伍庄垭口断层错断,由于受到压力和风化作用的影响,此处的岩浆岩出露于表层的部分可以看到变质作用角岩化的现象,可以明显的观察到,变质部分与原有的岩脉有较大的差异,不论从硬度、颜色、密度、光泽等物理性质上,还是从化学组成上都发生变化。
10
变质花岗岩
在鸡冠山半山腰处看到有暗肉红色的变质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云母、长石。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由于长时间的风化作用,岩石已有些破碎,为混合岩化作用使然。
混合花岗岩 伟晶岩
在鸡冠山和北戴河海滨等地均有出露。在北戴河海滨处,看到有伟晶岩,浅黄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看到有石英条带嵌在混合花岗岩中,这是在地壳深处重溶作用形成的。伟晶岩、混合花岗岩,都是混合岩化作用使结晶颗粒变粗变大形成的。
岩石的变质构造主要引起岩石在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方面的变化。重结晶是变质作用的主要现象之一。岩石的重结晶作用使一些柱状、针状、片状矿物具有垂直主压应力方向生长的趋势,形成片理构造,这也是变质岩的显著特征。在变质过程中,原岩中的一些矿物消失,并在新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形成在新条件下稳定的矿物组成。也就是说新的矿物组合的的产生必须符合一定的热力学参数的矿物平衡,由此,可以反推矿物组合形成时的温压条件。因此,变质矿物组合(有时可以利用单矿物)可以用作地质文度计和压力计。
五、地质构造
(一)褶皱
柳江向斜构造盆地:
东起娃娃峪西沟、张崖子,西到王、山羊寨一线,宽约8公里,,月占石门寨地区的三分之二左右。总体走向近南北(约N10°E)。向斜核部被中生界地层成家度不整合复盖于二叠纪中上石炭统地层之上,西翼由上寒武统、下奥陶统、中石炭统和二叠系组成,但由于受近南北向逆断层的影响,地层产状发生直立倒转,有的地层缺失。东翼有远古界青白口群下马岭组、景儿峪组、寒武系、下奥陶统、中-上石炭统、二叠系地层组成。西翼的走向组要为NNE,地层的倾角一般在40°-50°之间,个别地段岩层陡立甚至倒转。而东翼地层走向接近南北,地层倾角一般在10°-25°之间,局部可达30°左右。此外,在东翼可见许多岩脉,呈岩床和岩墙状。岩床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而岩墙多为北西向切割地层。在向斜西翼的古
11
生界地层中发育有两个被破坏了的近南北向的背斜,一个是柳关峪-秋子峪背斜;另一个是张赵庄-伍庄背斜。 柳江向斜分成三个构造分区: 1.柳江向斜东翼区:
东翼占据面积很大,约为整个向斜面积的2/3强。
东翼区的构造特征是岩层产状平缓稳定(产状向西倾角在10度~30度之间)。次生厚度变化小对煤及耐火粘土的开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东翼小岩株。岩床和岩墙为数很多。多处侵入相对柔软的煤层。以致使煤层受变质和扰乱,是开采的一个不利因素。断层多为北西和北东向。以正断层为主,多是小断层。 2.柳江向斜西翼区:
由于西部花岗岩侵入造成挤压,所以西翼地层出露较窄,次生厚度变化大。
西翼取的主要构造特征是:岩层近南北走向,岩层产状变化急剧,倾向东,倾角可达70度,甚至直立,倒转。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有几条南北走向高度角的逆断层,自西向东上推,延伸很远。
由于受到强烈的挤压,岩层厚度变薄,甚至缺失,加上断层发育。因此,该区少有开采价值的沉积矿床。
3.柳江向斜核部为燕山期,喷发的中性安山岩所占据。往往构成山地,如老君顶,海拔493.7米,形成了地形例臵现象。
在实习过程中在伍庄垭口处观察到小褶皱现象,这个小褶皱是柳江向斜的一个小部分(其素描图及照片见附图)。
(二)断层
判断依据——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为正断层。 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为逆断层。
平移断层:断层两侧岩块沿水平方向相对错动的断层。如果观
察者对免得岩块向左运动为左旋平移断层向右运动为右旋平移断层。
本区断层构造不论从断层的性质和活动方式,还是从断层的规模大小,组合特点形成与活动时期,西部与中东部地区都有很大差异。
在实习过程中,在潮水峪村旁挂观察到断层,它属于南北向断层,南北向逆断层带均发育在柳江向斜西翼,断层在附近地层直立倒转,挤压透镜体发育。其中有三条逆断层,北从大柳树向南延至山羊寨,长达十余公里,断层带宽200——300米。
断层倾向西,倾角一般大于66°,断距不大,断层除切割古生地层外,还切割了侏罗系北票组地层,致使北票组地层在断层附近紊乱,形成一系列近南北向小褶皱。
12
在柳江向斜东翼发育有北林子——潮水峪逆断层,该断层从潮水峪向南延伸到浅水营北村、北林子西侧,长达8公里。在潮水峪,断面倾向东,倾角近直立(85°)。下盘为亮甲山组地层,上盘为风山组地层,属逆断层,但在石门寨以南,下盘则为张夏组地层,上盘为亮甲山组地层,表现为正断层。
此外在鸡冠山顶发现一系列平移断层,小正断层现象,其素描图见附图。
(三)其他地质构造
(1)地堑
地堑:如果两个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拥有共同的下降盘称之为地堑。
位于鸡冠山——上平山之间的汤河河谷中,由几条近南北向的正断层组合而成。断层面倾角大,河谷东侧断层面向西倾,西侧断层西向东倾,汤河河谷就是沿地堑构造中心部位发育的。(其素描图及照片见附图) (2)节理
节理是断裂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形式,有时可以称为裂隙。根据节理形成的力学机制,又可以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
在实习过程当中,有许多线路的岩石出现过节理。在亮甲山的岩石上出现过这两种节理。
在沙锅店的岩石上出现了张节理。以及岩溶地貌的岩石上也出现了节理。
(四)地壳运动
柳江盆地于晚元古代早期发生海进,在长期遭受风化侵蚀而使地势平缓的
古老变质岩系之上,开始接受沉积,直至古生代,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相互平行的岩层。在这一漫长的时期里,柳江盆地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有过时间长短不等的上升侵蚀期,如自中奥陶世起至中石炭世初的漫长时期,遭受风化侵蚀,以致上古生界与下古生界之间有一个长时间间断所造成的平行不整合;景儿峪组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之间有一个较短暂的沉积间断.上古生界的小、晚石炭世为海陆交互相,而至二叠纪时全为陆相,在陆相的沼泽环境下有煤形成,自晚元古代至古生代末,古地理曾有明显复杂的变化。尽管海陆变迁,和大陆条件下的气候变化,但柳江盆地地区只发生过平稳的刊降运动.所以这个时期的所有岩层的接触关系都是整合或平行不整合,而没有角度不整合的接触关系.从小生代初以来的整个中生代时期里,所经历的构造变动在性质上与古生代不同,中生代的构造变动使本区的青白口系及古生界地层发生褶皱及断裂,经历几个阶段后形成了柳江向斜。
自二叠纪末至侏罗系沉积之前,本区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动, 岩层发生裙皱。开始有了柳江向斜的雏形,以致侏罗系地层以明显的角度不整合超复在古生界地层之上,侏罗系底部跺岩中有安山岩及其它成分的火成岩砾石,这次强烈的构造变动不仅开始形成早期柳江向斜构造,而且还引起了侏罗系沉积之前的岩浆侵入活动,甚至还伴有一定规模的喷出活动.在这次构造变动之后,本区产生了地形上的差异,形成北高南低,以致侏罗系沉积之前,古生界地层在不同地区遭受不同深度的侵蚀。柳江向斜南部僵蚀轻微,向北渐甚,至东翼的石岭以北广大地区内,普遍缺失下二叠统顶面.而柳江向斜
13
的西北缘侵蚀更强烈,甚至侏罗系地层覆盖在奥陶系之上,只有在义院口的一两平方公里面积内尚残存有下二叠统的顶面.老君山至小王山一带为一个东西向的平缓隆起.其遭受侵蚀的程度也较大,而南北两侧则较小.并且该隆起北侧的纳子峪一带与甫侧的大洼山以北地带侏罗系沉积厚度最大,反映出由当时的老君顶一小王山隆起带划分了侏罗纪在柳江向斜内的南北两个沉积小心.在侏罗系下统的下部岩层沉积之后,又有一次构造变动,致使侏罗系下部岩层发生平缓的变形,并改变了盆地的沉积中心,上部的岩层明显地超复在下侏罗统下部岩层之上.在柳江向斜西冀,它超出了下侏罗统下部岩层的沉积范围,而角度不整合于古生界岩层之上。由此可以推知,柳江向斜在当时已具有不对称的特征。此后,柳江盆地再次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动,引起多次猛烈的火山喷发活动,向斜核部大面积的中性火山岩层不整合超覆于下侏罗统的上下两组岩层之上,而在向斜北缘的长山北坡.青龙山等地,中性火山岩甚至不整合超复于二叠系、奥陶系地层之上.在此以后,又经历了构造变动,导致强烈火山喷发,堆积了酸性火山岩系.燕山晚期的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花岗岩基,对柳江向斜的构造形态也有一定影响。它使向斜不对称性愈加明显,并在西翼引起一些南北向逆断层的发生。
新生代时期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全区遭受剥蚀,第三纪末因气候较热,有红色土形成,其后继续上升.但南部的海岸区则下沉,遭受海侵。因此,山区河谷内有阶地形成,并普遍向南,即向海洋方向倾斜。至第四纪末,海水有一定撤退,因而在山海关至秦皇岛一带的海岸上遗田有砾石堤,并且有海蚀台出露水面。
(图片及素面图见附图)
14
六、资源调查
一、长城煤矿
厂 名:长城煤矿 厂 址:半壁店村
建厂时间:20世纪四十年代建厂,建国之后经整顿和产业调整由国家接管,1989
转为个体经营至今 原料名称:主要为原煤 原料采地:半壁店村小东山
开采深度:垂直深度接近三百米,斜插深度接近两公里
开采程度:经过近六十年的不断开采,基本上已接近六成,09年产业结构升级
之后年产有八万吨调至十五万吨,预计还有五到八年的开采寿命 原料加工:原煤开采出之后,由于其中掺杂有大量的煤矸石,需采用粉碎、离
心和筛选等将其分离 附 加 值:加工之前的原煤均价大概在三百三十元每吨;
加工后由与其颗粒的大小不同可分为不同的档次,价格浮动为原有的
70%——240% 市场需求:产品主要销售到唐山、秦皇、迁安等地,基本为内销,市场供求基
本平衡,企业正处于改制时期,为盈利状态;煤主要为工用和民用 销售方式:主要方式为点对点直销,大部分都是通过现有的销售媒介和平台来
销售 污染治理:主要污染为废渣和废水,开矿时产生的粉尘烟雾对大气环境也有较
恶劣的影响;废渣处理为就地掩埋,废水及大气污染无治理措施
二、刘庄粉石场
15
厂 名:刘庄粉石场 厂 址:石门寨镇刘庄村 建厂时间:1980年左右开始生产 原料名称:石灰石
原料采地: 石门寨镇刘庄小北山
开采深度:目前还在零度以上,没有向地表以下开采
开采程度:地面以上开采了多半,由于从半山腰开始开采,估计还可以继续开
采30——50年 生产方式:80年左右主要为纯手工操作,人工引爆雷管炸山,危险性较大;今
年来,逐渐趋向现代化,机械化,使用电雷管,大大降低了开采的危险性,降低了伤亡率 原料加工:从山上才下来的石头基本上可以有两种出售途径:1.直接买石头、
石子,2.原料进行加工,加工成白灰等进行出售 附 加 值:石子大概每吨10几块钱左右;加工成白灰后,价格大概为120元—
—130元每吨, 市场需求:产品最主要的销售途径为内销,向外主要销往青龙、秦皇岛市等附
近地市,由于各地不断地进行发展建设,市场需求量较大,年常量几十万吨几乎全部可售出 销售渠道:石子售彺建筑工地、水泥厂等,白灰很大部分售到首钢,用于分解
矿渣 销售方式:主要为点对点的销售,基本上有固定的销售途径,短途的大卡运输 污染治理:生产的过程主要为炸山、碎石、运输,这些过程中不会用到水,但
会有粉尘、烟尘的污染,降低空气质量,对此,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理措施。
三、浅野水泥有限公司
厂 名:秦皇岛市浅野水泥有限公司 厂 址:秦皇岛市251省道 N20°E 建厂时间:1997年
原料名称:石灰石、砂岩、石膏、粉煤灰 原料采地:企业自有矿山,位于石门寨境内 开采程度:自1997年企业建成至今 原料加工:采用旋转窑烧制水泥
16
年 产 量:138万吨
市场需求:产品销往全国,主要市场在京津唐地区及周边省市 污染治理:厂房中安装有国家环保监控系统,厂房采用电除尘设备
四、秦皇岛方圆玻璃厂
厂 名:秦皇岛方圆玻璃厂
厂 址:杜庄乡柴峰坨对面 251省道 N40°W 建厂时间:1958年建厂
原料名称:石英砂、石英石、碌矿粉 原料采地:周边带有石英岩脉的矿山 开采程度:周边矿山开采已有5—6年历史
原料加工:用石英石、石英砂及一些添加原料经过高温来制造玻璃制品 附 加 值:玻璃球 1200—1300元/吨 啤酒瓶 0.7—0.8元/个 红酒瓶 1—2元/个
市场需求:玻璃球主要卖个其他企业再加工制造玻璃纤维等;酒瓶制品售往周
边;部分产品出口美国 污染治理:工厂采用整套污水处理工艺,基本能保证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五、朝鹤水泥厂
厂 名:朝鹤水泥厂
厂 址:柳江盆地石门寨镇砂锅店村 建厂时间:1985年
原料名称:石灰石、煤、粘土、铁粉 原料采地:周边矿山 附 加 值:较低
市场需求:满足周边农村居民使用,市场水平中等 销售方式:上门采购,自主推销
污染治理:企业本身污染低,主要是固体粉尘污染,主要措施是布袋除尘技术,
利用重力沉降作用使废弃粉尘沉降,达到再利用的目的,治理效果较差,没有静电除尘效果好。
17
七、实习收获、问题及建议
一周的野外实习看似漫长却也短暂,我只觉得来时的情景就在昨天,而就踏上了返回的客车。这次实习带给我的感受很多,震动也很大。当书本上那些枯燥的定义、解释和图片变成了眼前实实在在的美丽风景时,我觉得一下子豁然开朗。
4天的实习虽然不能造就一位优秀的地质学家,但对我来说,却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启迪之行。什么是真正的地质工作者?四天的时间里,我有了初步的理解。辛苦,每天需要走很多的路,翻山或越岭,山间崎岖的小路上留下了我们坚定的足迹;认真,跟着带队的王老师,一次次测量岩石、岩层的产状,让我明白了认真对地质工作者的重要性;付出,这真的是一个需要付出的职业。
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我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而不是仅仅把它当成一个小小的指南针来看待。看过了很多的岩石、层面,我现在也可以对一个陌生地区的地质构造有一个大概的估计和推测,真正的从外行进入到了内行之中。
这次实习,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收获莫过于让我对地质工作有了一个很基础却也很重要的认识。这次的认识实习不仅仅是要求我们
18
对所见的地质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我们对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相信这次实习所得到的知识会一直让我受用。
下面来说说我所看到的实习中的问题:
一、预习的不够好。对整个实习地区的地层知识、岩石构成的了解不够透彻,造成实地观察时,很多同学不能够正确判断出岩石的岩性、地质现象。
二、地质罗盘的使用存在问题,很多同学找不到层面,测得的产状不正确,或不会使用地质罗盘。
三、在实习过程中,很多地方存在安全问题,很多同学不注意,非常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我的一些建议:
一、对地质实习的前期准备一定要充足,提前做好预习,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二、在实习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务实,有不会的地方要及时询问老师。同时,自己也要大胆推理假设,并认真求证自己的假设。
三、在实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问题。
四、采集的岩石标本最好尽可能的小,携带方便。由于地质实习地区的道路条件很差,建议每次外出实习时,除了必要的装备外,能从简的一定要从简。
五、实习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做好笔记、有条件的要做好图片记录工作,积累数据。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