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作文课堂:“与榜样同行” 作文导写(附:审题立意及范文点评)

来源:二三娱乐


高中作文课堂:“与榜样同行” 作文导写(附:审题立意及范文点评)

文题再现

这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不知不觉,榜样成为了我们努力前行的坐标。假如你和心目中的一位榜样同行,你会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呢?

请以“与榜样同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想象合理,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得体。不少于700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命题作文,题目是“与榜样同行”。“与榜样同行”涉及当代青年的精神层面。当今社会,各种人生观、价值观并行,谁是榜样?谁可“同行”?要如何体现“同行”?要写好本文,考生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拓宽生活的空间与文化的视野。考生应当独具慧眼,树立大语文观,找到一个独特的切入点。要特别指出的是,“与榜样同行”一文可由考生自由选取对象。考生应当注意选取的对象要积极向上,有高度有深度,代表主流价值观。还要注意选取自己较为熟悉的对象,以便于写作。“榜样”既可以是历史上的,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甚至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既可以写众所周知的伟人,也可以写平凡普通的小人物。关键是要挖掘出人物的闪光点,写出自己是如何受到激励的。

参考立意:

1 .以榜样为镜,与榜样同行;

2. 致敬时代榜样,接续奋斗有我;

3. 传承榜样精神,建设美好祖国

【范文佳作】

与榜样同行

“再往前走就是后洞了,里面可深,还没人到达过那头呢。”我看着那位蹲坐着的青年,他正在洞口端详着别人提的诗字。“我是来过的,认识。”

当了这么多年的脚夫,也没见过这样的文人。今天早上我刚出家门,就看见那圆脸的青年背着书箱兴冲冲地来了,话也不多:“上山吗?”和以往那些文化人不同,这个脸上还没什么髭须的青年也不吟诗,又不向我问这问那,只是魔怔似地走。到了现在,我额角都冒汗了。

“走吧,这回我可要尽了性。”他说着就迈开了步子。我连忙准备了火把跟上去。这么急,怎么尽兴,根本不像游玩的样子!

在洞里他也不怎么说话,我们两人一前一后相跟着前进。我看到那书生的后衫已经湿透,我也一阵冒汗。火把摇曳的光照亮了嶙峋的洞壁。我有点迷糊,只看见那青年的双脚不断抬起、落下,越过地上的起起伏伏。

一个跟头,那青年双手撑住地面。我忙上前扶他,看见他脸上汗水流过的条条痕印。用手一擦,泛着红光,也不知是太热还是混合了血水。“我没事,”没想到他在这时笑了,“摔一跤,常有的事。”他于是乎拍拍衣角复又起身,有意把手隐在袖口当中。我有些许吃惊,原来读书人也有这么有毅力的。但他已蹒跚地走到远处了,我连忙赶过去。

洞已很深,时不时有凉水从顶上滴下来。浑身凉透的汗让我打了一个寒噤。那青年大概累坏了,一句话也不说。但脚步是不会停下的。还算宽敞的洞中,只能听见我二人的喘息,看见阴冷的水汽在空中飘游。“到这里吧,”我说,“前面还没人去过呢!”那书生回过头来,我看到他须发已乱。“我还能走。”只是几个字。“没人去过,太危险了!”我说着,看到他眼神一沉:“我不可以作头一个吗?没人走过,就不能走吗?”声音回响在洞里。我们对视了一刻,他又回转身去了。又是无言,抬脚,迈步。真是固执!

两个火把相继熄灭了,实在走不了了。我蹲下来点燃回程的火,看见他仰面卧在坚硬不平的地上。“我终于到了!”“到哪儿?”环顾四周,只见黑黝黝的怪石。“无所谓,是我力所能及的地方就很好了,”他喘着气,“之前指给你看的那石刻,我上次就走到了那。当时我就想,总有一天我要走尽我的力气!”之后再没说话,我们各自想着自己的事。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非要走那么远,但这小伙子的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他身上我看

到了我们这些出力气的人都不一定有的毅力和孤注一掷。不知为何,我不愿意相信他是走到了仕途末路,反而觉得,那人定有大作为。

之后再入华阳洞,我总会去看看那石刻。“花山奇洞——王某四人至此”。我看到那圆脸的年轻人向我会心一笑。

点评:

题目是《与榜样同行》。文章设计了“我”与王安石同游褒禅山的华阳洞的过程,目的是学习王安石身上的毅力和尽己所能的优秀品质。文章写王安石摔倒以及与“我”之间的对话,揭示他的优秀品质,如“我不可以作头一个吗?没人走过,就不能走吗?”,生动地展示了榜样的人格魅力。从记叙文的角度看,文章关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以及环境描写都很到位,含蓄地揭示了“与榜样同行”,学习榜样的精神品质的主题。是一篇很成功的文章。

参考素材:

1. 或许是妈妈如此辛勤的模样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跟了上去。刚出门,一个背影撞进我的眼帘:此刻她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先将每一盆盆花草移到阴凉处,接着用双手轻轻拨动周围的土壤,再轻轻用双手将肥料和水倒在了泥土上……当一切都做完后,她那忙碌的双手终于闲了下来,我才看到她那脏兮兮的双手和指甲缝里充塞着泥土,就像经过日晒雨淋的岩壁一样,很是粗糙。

2. 多年行医出诊,贺星龙只向病人收取药品成本,不收出诊费,对五保户、特困户一律不收费,对长期赊账的村民,他认为这不是别人不给,是别人肯定没有钱给,所以,他将20多个记账本一把火烧去。燃烧的火焰,不是未清的旧账,而是民心的高涨与我党事业的兴旺。他用自己的热心及对病人的知冷知热换来了群众的高度认可。老百姓说:“星龙是所有人的儿”。

3. 郞朗3岁的时候就被父亲带去学钢琴,9岁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琴,10岁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但是这光鲜的成绩背后是他不断的努力。郞朗和辞去公职的父亲租住在北京白纸坊一座条件简陋的二层筒子楼里,家里除了一套音响和一架钢琴之外,连电视机都没有。而郞朗每天都千篇一律地过着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上午到校学习文化课,下午在老师的指导下弹琴。上完一天的课,郞朗便背着书包,揣着公交月票往家赶,回家后还

要继续练琴。有时郞朗连饭都不吃,有时就一个人到小铺里花几块钱买碗粥、一屉小笼包。可接下来的生活让他更加绝望,到北京的第一天被邻居骂,第二天警察上门查户口,第三天居委会说让郞朗不要再弹琴了,第四天楼下小孩说因为郞朗的琴声,他的成绩从100分变成了70分,在学校里还被同学嘲笑,甚至郞朗的父亲还逼郞朗去“跳楼”!在一个个坏消息的巨大压力之下,郞朗并没有被压垮,而是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成了现在鼎鼎有名的大钢琴家。

4. 钟南山爷爷,是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也是这次疫情中的中流砥柱。我在想,钟爷爷都已经84岁了,难道他不应该在家里过过清静日子,好好地养养老吗?可他没有这样。他一边对人民群众说:“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主动请缨,坐上去往武汉的高铁,义无反顾地奔向了抗疫的最前线。看到钟爷爷在高铁上疲倦的样子,我的心里掠过一丝心酸。他那紧皱的眉头似乎在告诉我,即使是在睡眠中,他也仍然担心着人民群众的安危。

【点睛】

要想使高考作文”感情真挚”,考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选取真实的材料。叶圣陶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种实话实说,用朴实的情感来感动读者的写法,叫作生活写真法。写文章时有了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才能做到写山情满于山,写海意溢于海,从而使文章富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

2.安排好条感情线索。 要使文章感情丰富,血肉丰满,使读者不知不觉地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受到感染;还须恰当地安排条感情线索,写出感情的波澜,使感情的表达或由隐而显,或由淡转浓,或波三折,富于变化,这样才能把感情写实、写足、写活、写透。

3.写好细节。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 ,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效果。

4.在情景中触发灵感。考生都有这样的体验:面对实情实景写作,很容易激发出自己的兴趣,调动情绪,触发灵感。比如观察高山流水,感知风花雪月,体验世态炎凉,采撷真情的花朵,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变“单一”为“多样” ,变“静写”为“动写”,变“死写”为“活

写”。这样考生就会感到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感情丰富起来了,那么文章也就变得感人了。可见,写作须要寻求一种最佳境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