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中心校:江艳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1、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2、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第33、34节,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3、完成第二课时导学案。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切入中心
出示全文中心句,指导朗读,体会周瑜当时的感受。找出文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感悟文章写作特点。 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导学案,教师提示注意事项(重点讨论勾画圈点内容的理由)。 三、学生展示交流,教师伺机点拨
小组代表展示交流,师生质疑,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教师预设问题如下: 1、观天时
理解“第三天四更”一词,探讨:只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也许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联系上文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预设:从第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中找到相关句子。
“大雾漫天”——分析这样的天气与草船借箭成功的关系? 2、明地利
教具演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方法,分析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感悟这样精心安排的巧妙所在。
思考:本句中“逼近”一词尤能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由是什么? 3、懂人心 知曹操
(1)诸葛亮为什么笑? 他对曹操的预设与结果相符吗?
(2)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试着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 信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 从哪个关键词看出诸葛亮对鲁肃了如指掌? 识周瑜
从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对话情节中,你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四、归纳小结、课堂练习
用一个或几个四字词语概括出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等人物形象,抽生板书,其余学生完善导学案。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观天时 诸葛亮 神机妙算 明地利 懂人心 曹操 鲁肃 周瑜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学习重点: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和周瑜的形象。 自主阅读探究:
1、高明之统帅,不仅要知己知彼,还要观天时,明地利,懂人心,料事如神,统帅万军,游戏自如。 ——诸葛亮《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的成功,充分印证了诸葛亮会“观天时,明地利,懂人心”。难怪周瑜最后长叹一声,说:“ ”这一句是文章的 句,中心词是 。这句话与文中的“
”形成前后照应。(温馨提示:文中前后照应的内容还有很多,试着找一找,并做好标记。)
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呢?我把课文认真地读一读,然后再完成下面的自学任务。
①把诸葛亮“观天时”的句子用“=====”画出来,把重点词语圈出来。 ②把诸葛亮“明地利”的句子用“ ”画出来,再通过画图或动手演示,体会每个环节设计安排的精妙之处。
③把诸葛亮“懂人心”的句子用“~~~”画出来,反复朗读并联系上下文感受人物形象,还能用一个或几个四字词语概括出人物形象。
曹操: 周瑜: 鲁肃: 诸葛亮: 3、我的疑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