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摸底测试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歼灭(jiān) 炽热(zhì) 要塞(sài) 坠毁(zhuì) ....B.仲裁(zhòng) 匿名(nì) 滞留(zhì) 沿溯(sù) ....C.悄然(qiǎo) 畸形(jī) 鬈发(juǎn) 篡改(cuàn) ....D.颔首(hàn) 窒息(zhì) 禁锢(gù) 殷红(yīn)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谁敢肆意发动侵略战争,那就必将玩火。 ....
B.他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古训视为立身处世的座右铭。 ....C.他在去年的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成为一颗令人瞩目的体操明星。 ....D.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B.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C.身在边缘之人往往能欣赏到一些不为人知的独一无二的独特景观。 D.通过他一辈子的奋斗,使他的生活状况大为改观。 5、下列句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从内心深处不是很喜欢《奔跑吧,兄弟》《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等电视节目。解说:这个句子中“从内心深处”充当定语。
B.翩然归来 冰雪融化 次第开放 草木萌发。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1 / 9
解说: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6、给下面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相传老虎可以蹬踩江中的一块巨石,跳过金沙江
②形成了世界上最壮观的大峡谷,峡谷中最窄的地方就是著名的虎跳峡景观 ③当年尧茂书的探险队就曾经在此漂流,虽英雄壮志未酬身先去,此地却因此而名声大振
④湍急的金沙江流经石鼓镇长江第一湾之后,忽然掉头北上 ⑤从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之间的夹缝中硬挤了过去 A.①④⑤③② C.①⑤②③④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4)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5)争渡,争渡,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6)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B.④⑤②①③ D.④⑤②③①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2 / 9
①晓雾将歇 _____________ ②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填空。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 。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①十二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②“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③“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④“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⑤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3 / 9
⑥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⑦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⑧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⑨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⑩“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⑪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⑫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⑬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⑭“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4 / 9
⑮“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⑯“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⑰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⑱“娘”我哭着说,“我……”
⑲“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⑳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文轩荐自《莫言散文精选》,浙江文艺出版社)
1.文中“我”为白菜“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回答。 2.请简要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1)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 (2)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3.联系全文,说说“坚强的母亲”为什么会“流泪”?“至今想起”“我”为什么“心中依然沉痛”?
4.本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试举一例,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看 海
李锐
①女儿早就吵着要去看海。今年夏天总算是让她如愿以偿了。一大堆吵吵闹闹的旅游者,坐在一辆漂漂亮亮的旅游车上。车上装满了水果、食品、罐装饮料,装满了各色名牌或非名牌的服装和鞋袜,另外还装了满车的流行音乐,我不由得想,在这样一副装备里,看见的还是海吗?我有点替女儿感到遗憾。
②久居闹市,总担心孩子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感悟。可闹市里的“大自然”只有家门对面的那个公园。公园里有山,有水,有森林,但在它们的前面都得加一个“假”字。有时为了躲开这个“假”字,我有意在傍晚或是干脆等到月亮升起来,
5 / 9
才带女儿进公园。这种时候游人寥寥。草木之间有种难得的沉静,牵着孩子的手散散漫漫地随意而去,听她讲些学校里的事情,或是什么忽发的奇想。有时我们都停下来,都不说话。然后,我问她,:“你看藏经楼现在好看吗?”暮色中的藏经楼抹去了鲜艳的色彩,只留下一个幽深怅然的剪影,晚归的紫燕精灵般地在昏暗中划出些呢喃的虚线,远远的天光中还留着最后一点依稀的残红。女儿看看,说:“好看。”后来在一篇老师的命题作文中,女儿提到藏经楼,她写道:“傍晚的藏经楼很孤独。”但我知道,这还不是大自然。这种古老的人文景观,在古老的中国到处都有。
③仔细回想起来,我与大自然刻骨铭心的相遇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因为插队而来到吕梁山的腹地。那时候根本就想不到还有大自然这码事,是懵懵懂懂地被命运扔进大山里来的。没有汽车,没有电灯,没有任何机器的响声,随便捡一条小路走下去,就会淹没在林木之间。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有许多次,独自一人呆在葱茏的树林里,或是站在荒远的山顶上:忽然就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株树,变成了一块石头,满心的孤独,如麻的惆怅,都随着脚下的溪水蜿蜒而去,都随着起伏的群山蔓延到极远极远的地方——那时候,就忘了还有一个自己;那时候,就觉得敞开的心胸无遮无拦地躺在天地之间,仿佛一股清风,纤毫之动便可极游八方……
④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那一次也有一辆汽车,也有满车的旅游者,那次的目的地原本是敦煌。可是当汽车翻越乌鞘岭进入了河西走廊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抛到了生物圈的外面,抛到一个任何生命都不可企及的地方,你的肉身不知被留在何处,跟着自己的只是一个充满了犹豫、恐惧、彷徨、惊叹的灵魂。狰狞而又庄严的祁连山,广漠如海却又冷酷死寂的戈壁滩,轻而易举地淹没了可以称作人类文明的那点东西。举目所见除了地平线,还是地平线。河西走廊,是造化给人类留下的形而上的大课堂,是人类语言的终点站,从这儿再向前,你将没有任何熟悉的经验和理念可以依凭……
⑤这样想着又觉得自己有些太功利,有些杞人忧天。与大自然的沟通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的人终生置身于自然环境当中,却一直麻木不仁;有的人只因为在一个早晨,偶然朝一片结了露珠的叶子瞥了一眼,却在刹那间领悟了宇宙。
⑥于是,我跟着尖叫不已的女儿走下海去。沁凉的海水翻卷着雪白的浪花涌
6 / 9
上身来,淹没了所有恐惧而又惊喜的孩子们。这种在刹那之间得到的恐惧和惊喜,用不着任何事先的准备和安排,也是任何准备和安排都不可能得到的。在这一刹那,女儿开始了她自己和大海的相遇。
⑦也许有一天她会明白,自己和所有走到海边来的人一样,终其一生都将无法穷尽这一份浩茫无涯的恐惧和惊喜。
(选自《读者》2009年第10期)
1.作者带女儿“看海”的目的是什么?
2.文中写了“我”与大自然的哪两次相遇,作者为什么说这两次相遇是“刻骨铭心”的?
3.下面的句子语言优美,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5.生活中你一定有过与大自然相遇的经历,请结合本文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悟。
四、写作题(40分)
按要求作文
还记得《背影》里的“父亲”吗?“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还有《走一步,再走一步》里的“我”,“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攀爬”是最美的姿态,有时候为别人,那是付出;有时候为自己,那是成长。或许是身体的苦旅,或许是心灵的跋涉。 请你以“攀爬的姿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7 / 9
参:
一 B D B C B
(1)猎马带禽归 (2)大漠孤烟直 (3)山随平野尽 (4)馨香盈怀袖 (5)惊起一滩鸥鹭 (6)芳草萋萋鹦鹉洲 (7)威武不能屈 二
1. 消散(或“消歇”“散去”) 只是(或“只”)
2. 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 3. ①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 ② 闲 仙 三
1.①种白菜时,“我”和母亲对它的关照。②收白菜时,“我对它美味的期待。③卖白菜时,“我”对它的不舍。④当老太太挑剔白菜时,“我”对老太太的恼怒。⑤算账时,“我”对老太太的报复心理。⑥当看见白菜仍在家时,“我”的沉痛心情。
2.(1)此句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寒冷,①烘托了“我”内心的失望之情,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为后文白菜掉落做铺垫。
(2)此句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或连用两个反问句),写出了母亲内心的痛苦,对“我”的失望之情,责备之心。
3.母亲的一切希望都在“我”身上,尽管生活艰辛,但她希望“我”不丧失道德的底线,做一个诚实坚强的人,“我”的欺骗行为,让母亲倍感失望,她觉得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所以“流泪”。至今回想起来,“我”的报复行为,不仅欺骗了老太太,也欺骗了母亲。不仅让自己的良心受到谴责,也让母亲觉得丢脸,
8 / 9
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所以“心中依然沉痛”。
4.示例一:象征(或借物喻人),文章用大量的笔墨描写那棵小白菜,其实是用小白菜的成长经历象征了“我”的成长经历。
示例二:铺垫(或伏笔),①用老太太的挑剔,为后文“我”多算一毛钱的报复行为做铺垫;②用母亲的偏头痛,为后文让“我”算账做铺垫;③用“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为后文揭示做铺垫…… 1.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
2.第一次是因为插队来到吕梁山的腹地。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作者认为这两次经历,自己被真正的大自然陶醉和震撼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自我,所以才是“刻骨铭心”的。
3.本句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四季交替使山林变了颜色,自然的变化给峡谷增添了声音。
4.大自然是博大的,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还是肤浅的。作者意在表达我们应该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5.示例:自然是伟大的,我们要认识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和社会中锻炼自己。其它言之成理即可。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