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

来源:二三娱乐


安全告知记录表

告知单位: 告知地点: 被告知单位: 安全告知告知人: 告知时间: 被告知人: 内容 为保证岗位人员在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等各环节的安全,及遇到危化品泄漏突发事件时能正确处理,联系汇报到位以及自救方式方法恰当准确,特作以下告知: 现有危化品的种类:盐酸、硝酸、亚硫酸氢钠、氢氧化钠(固体及液体)、氮气、氧气、乙炔等。 一、废水站岗位配臵的应急洗眼器必须确保完好,外来人员作业必须告知其地点。 二、废水站岗位人员在涉及危险化学品作业时,穿戴好防毒面具、防酸服。 三、岗位人员对存在的危险化学品性能及危害特性对外来人员进行告知。 四、岗位配发的煤气报警器、氧气报警器要24小时开机,不准关闭,如报警器损坏、报警器电池电量不足时,必须立即进行处理,遇到报警器送检时,必须留有备用。 五、氧气、乙炔气瓶要在检验期内充装压力不超标,并有安全标签;氧气瓶和乙炔瓶的安全距离保持5米以上,氧气瓶和乙炔瓶与动火点的安全距离保持10米以上;气瓶的防震圈、防火帽齐全,气瓶所用压力表标识清楚、有效;乙炔气瓶装有阻火器;不可把氧气、乙炔气瓶放在有油污、严重腐蚀、日光暴晒、明火、热辐射等易引起瓶温过高、压力剧增的环境中;乙炔瓶不能倒放;氧气、乙炔气瓶存放应有防倾倒措施。 六、岗位人员发生伤害时,根据病情及时汇报并联系酒钢医院救护电话6711120等待救援,在等待救援同时要立即开启自救(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以上汇报的同时必须汇报作业区相关负责人、班组班长,作业区相关负责人立即汇报厂主管领导做后续处臵。 七、班组要对岗位人员危险化学品知识及救护知识进行培训,达到人人熟知。 1、氢氧化钠: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吸入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应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固体氢氧化钠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或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液碱泄漏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2、硝酸: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其蒸气有刺激作用,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喉刺激感、呛咳,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等。口服引起腹部剧痛,严重者可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肾损害、休克以及窒息。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吸入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应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

工呼吸;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硝酸泄漏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3、盐酸: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吸入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应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盐酸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混合,或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4、亚硫酸氢钠:不燃,具腐蚀性,对皮肤、眼、呼吸道有刺激性,可引起过敏反应。可引起角膜损害,导致失明。可引起哮喘;大量口服引起恶心、腹痛、腹泻、循环衰竭、中枢神经抑制。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吸入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应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亚硫酸氢钠泄漏时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5、乙炔:易燃烧爆炸。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范围非常宽,遇明火、高热和氧化剂有燃烧、爆炸危险。吸入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应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发生乙炔着火时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使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 6、氧气:强氧化剂,助燃,与可燃蒸气混合可形成燃烧式爆炸性混合物,长时间吸入纯氧造成中毒。吸入应迅速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时施行呼吸复苏术,心跳停止时,施行心肺复苏术,氧中毒后要就医观察24-28小时,以免延误肺水肿的治疗。灭火方法:切断气源,用水冷却容器,以防受热爆炸,可选水、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 7、氮气: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由于无味、无色、无嗅,故空气中含量高时无法发觉,如果氧含量低于18%则威胁生命。缺氧症状为恶心、困倦、皮肤眼睑变青,无知觉直至死亡。吸入应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输氧或施行人工呼吸。发生氮气泄漏时应切断气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 人员签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