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舒伯特《野玫瑰》的艺术特色
摘要:舒伯特为后代留下了很多非常珍贵的艺术歌曲的资料,在艺术歌曲的领域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超越的,他也因此被世人尊敬的称为“歌曲之王”。 本文主要对其生平进行了综述,并以他的一首著名的代表作《黑玫瑰》为例从崇尚的音乐美学思想、表达内涵的演绎技法以及遵循的思维方式等三个方面对其创作歌曲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力求为舒伯特创作的歌曲艺术的特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舒伯特,《黑玫瑰》,生平,艺术特色
浅析舒伯特《野玫瑰》的艺术特色
1 绪论
舒伯特主要是以诗歌作为其创作的依傍,并且借助于诗作的意境来抒发自己的精神感受以及音乐情绪等。也就是说他是以诗歌本身作为激发其创作的灵感的主要的动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的构思。舒伯特拥有细腻的心灵、能够感受细致,并且有着善于捕捉诗的人思想的洞察力,以及他对原作内容的本质的涵义以及韵味十分的重视,并且能够深入到每一首诗词的思想境界之中。总之,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音乐和文学的关系方面以及人声和器乐伴奏的关系等方面,都推进了艺术的前进的脚步,并且充分的挖掘了艺术歌曲的内在的潜能,并且使其成为了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从而为后代留下了很多非常珍贵的艺术歌曲的资料。在日常的教学演唱的实践过程中,艺术歌曲一种基本功的锻炼,它能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歌唱的心理素质。本文主要以他的一首著名的代表作《黑玫瑰》为例分析其创作歌曲的艺术特色。
2舒伯特生平
弗朗兹·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t)从小就对钢琴和小提琴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11岁的那年,他进入寄宿学校学习,然后被选入了学校的唱诗班,他在唱诗班的学习过程中,为这个唱诗班而写出了他一生中的《第一交响乐曲》。此后,在1818年至1828年之间的10年里,舒伯特一直过着一种非常贫困的生活,经常食不果腹,常常靠着朋友们的接济勉强过日子。但是,或许正式这样的贫困的生活的经历,使得他在歌曲的创作过程有着很多的灵感。因此,这贫困的10年也正是舒伯特的对于歌曲的创作的思想从最初的稚嫩逐渐的走向成熟的阶段,并且逐渐的定型,从而他在这段时期谱写出了大量的动人的乐章。但是,由于受到了长期的贫穷生活的侵蚀,以及长期的精神上的折磨,后来舒伯特就开始一病不起,在1828年他31岁的那年最终离开了人世。舒伯特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可以说是一个比
较多产的作曲家。从13岁开始,他就走上了歌曲的创作之路,15岁那年就写出了序曲,在16岁的时候便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交响乐。在他短暂的31年的生命之中,他一共创作了1000多首的美妙的音乐作品。他不仅是一个对于古典乐派的继承者,而且是一个对于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创始者。另外,舒伯特十分的善于对于诗人的思想以及感情的理解,它能够在诗与音乐之间创建一种十分和谐和的平衡的关系,而且其在伴奏的地位也十分的高,是丝毫不逊于旋律以及歌词的,并且是具有十分浓厚的浪漫主义的色彩的。因此,舒伯特在艺术歌曲的领域之中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的,是没有人可以超越的,他也因此被世人尊敬的称为“歌曲之王”。
3《野玫瑰》的艺术特色
3.1《野玫瑰》崇尚的音乐美学思想
由于地域条件的不一致,因此,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民族历史以及文化积淀。其在歌曲音乐的创作等方面也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的特色。中国的音乐的美学思想是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它是一种礼乐的思想。西方的对于歌曲音乐的审美思想是起源于古希腊的, 西方的音乐的美学思想的尊基人是毕达哥拉斯,他认为歌曲音乐的美主要是在于其的和谐, 和谐能够有助于使得人的内心不受到骚乱的影响,能够保持一种平静的状态。在中世纪的时候,西方的音乐美学思想受到了严重的禁锢,但是从西方的近代文明的时期一直到 20 世纪的初期, 歌曲的音乐美学的发逐渐向专业化以及 科学化的趋势发展,在这个时期内,新的音乐美学的思想的观念大量的涌现, 因此,西方的音乐艺也达到了一种高度繁荣的景象, 在音乐的美学的研究方面十分的注重与一些具体的音乐作品相联系, 并且能够解决其审美过程中的一些实际的问题。综上所述, 西方的音乐的美学思想整体呈现的是一种不断的批判传统,并且积极的创新的态度。《野玫瑰》是舒伯特在1815 年创作的,因而具备了那个时期的音乐作品的普遍的特点。《野玫瑰》歌曲的旋律呈现一种十分的简洁明亮的状态, 在这首歌曲中到处散发着的是一种十分
欢快而且活泼的情感, 其中的歌词主要由舒伯特根据德国的民谣加上自己的感情色彩从而改编而成, 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少年十分渴望摘下一朵娇艳的野玫瑰的故事,整篇歌曲都是极具浪漫主义的情怀的。
3.2 《野玫瑰》表达内涵的演绎技法
演唱歌曲的技巧和方法是一种表达歌曲的内涵最直白的一种方式,通过不同的演唱技巧对音乐内涵进行演绎, 往往会带给人们不同的音乐审美的感受,从而对音乐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的感受。西方的艺术歌曲的都是唱通常以美声的唱法为主的, 他们在演唱的时候并不要求声音的戏剧性以及音量的宏大等等, 而是对于歌曲的感情的细腻以及描绘歌曲的意境的声音等十分的注重。因此,舒伯特创作的《野玫瑰》 也是采用的美声的演唱技巧与方法,并且在 演唱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对于气息的流畅以及音色的统一性,并且演唱的时候咬字要圆润,演唱时候的 声音要具有一种极强的穿透力,从而才能够 突出该歌曲所要表达的一种十分的欢快以及活泼的情绪。
3.3 《野玫瑰》遵循的思维方式
西方的歌曲音乐的审美比较重视逻辑的思维以及实证,从古希腊时期到 20 世纪期间, 西方的音乐美学主要涵盖了来自于生理学、 数学以及心理学等几个学科领域之内的科学的思想,因此,西方的音乐美学也从这些学科之中吸收了一些的逻辑的思维方法。因此,西方的歌曲家在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的时候,会变得对于音乐的调式以及声的布局和织体的技巧的运用和创新等方面十分的注重,并且非常崇尚一种比较理性的创作思维。例如,在舒伯特创作的《野玫瑰》一曲终,它主要是由三段的歌词构成,是属于G 大调, 这首歌曲的旋律十分的悠扬清新,而且具有一种很强的逻辑性, 在歌曲的开头前就采用4 个小节为其创作的主题与动机, 并且将其主题动机贯穿了整个音乐材料的发展阶段,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少年和野玫瑰的一段浪
漫的故事情节。这首歌曲的曲调十分是流畅明亮, 并且运用了临时升降的记号来转换调性,从而使得音乐的 旋律的上下行同时伴着四和 六度进行跳进。该歌曲的琴的伴奏旋律十分简洁, 采用了柱式和弦的伴奏织体。另外,在间奏以及尾奏的创作过程之中,舒伯特采用了装饰音以及 顿音的写作手法, 从而烘托出一种十分欢快活泼的气氛。
4 结语
舒伯特的音乐作品从19世纪开始一直流传至今,可以称作是在音乐史上的一枚瑰宝,并且是在艺术歌曲的个里程碑。他的音乐作品以清纯流畅的旋律表达情感的欢快,使人难以忘怀,并且它的歌曲十分的通俗易懂,因而也受到了人们很大的追捧。本文主要对其生平进行了综述,并以他的一首著名的代表作《黑玫瑰》为例从崇尚的音乐美学思想、表达内涵的演绎技法以及遵循的思维方式等三个方面对其创作歌曲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力求为舒伯特创作的歌曲艺术的特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程晓凤.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及演唱处理[J].音乐探索,2003(4).
[2] 佳佳,赵冬梅.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1).
[3] 唐艺.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奠基人——舒伯特[J].钢琴艺术,1997(6).
[4] 唐晓琳.《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乐府新声.2000.2.
[5] 吴宁.《关于舒伯特歌曲创作的两个问题》.音乐研究.2000.6.
[6]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7] 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8] [英]克里斯托弗.H吉布斯著.秦立彦译 《舒伯特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9] 徐剑梅 编著 .《舒伯特》. 东方出版社,1998.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