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业科学201O(7):l44~146 Heilongj 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高校教育◆ 农林职校生创业能力培育与实现途径探讨 张广花。王胜永 (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徐州221006) 摘要: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愈来愈突出,在农业职校针对农林类专业的学生开展 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能力,使其成长为“新农村”新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时代意义。从农业职校农林类专 业的创业能力构成入手,提出了农林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建议。 关键词:创业能力;农林专业;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67(2010)07 0144—03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新技术岗位的涌 现,在农业产业经营过程中,既需要进行生产操作 业化愈来愈突出,农业新技术岗位的涌现,既需要 生产一线进行操作和管理的技能型人才,更需要 和管理的技能型人才,更需要敢于去开辟新领域, 敢于去闯市场的创业型人才;目前农业中职毕业 生的就业越来越呈现出相对动态化,再就业将成 为一种十分正常的社会现象,农业职业人才应该 有多个途径;农职校生的培养目标应是多层次、多 规格。因此,培养农业中职学生的创业能力,必将 敢于去开辟新领域,敢于去开发新的产业项目,敢 于去闯市场的创业型人才;目前,高等农业职业学 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农业职校生的就业越来 越呈现出相对动态化,再就业将成为一种十分正 常的社会现象,农职类人才应该有多个出路,农业 职校的培养目标应是多层次、多规格,让那些具有 拓宽和通畅农业中职校人才培养的途径。从而对 农业职业学校的办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创业精神的农林职校生,在市场机制面前拥有主 动性。 l 农林类专业创业能力的内涵与现实 意义 农业职校生的创业能力,是指职校毕业生在 国家和政府有关农业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独立 2 农林类专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实施原则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和农 业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培养创业型人才 是农业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的结果。实施创业能力 地进行自我就业或者在已有工作岗位上开创新事 业的能力。包括现实创业能力和潜在创业能力。 具体到农林类专业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农业专业技 术能力、农业实体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 力(指由发现机会的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搜 的教育管理要按照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教 育和管理模式进行。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积极思 考,积极创新和创造,敢于挑战自我,给他们尽量 大的创业成长空间是培养创业能力的原则。具体 包括5个方面。 2.1 以专业兴趣为导向的原则 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组合而成的综合性能力)。 例如开办小农场、小企业、单项承包、租赁经营等。 其中对一个人开创性的劳动和事业至关重要的是 创业能力的教育具有一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可以灵活进行选择的双向关系。因此,根据农林 获取信息、抓住机遇、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 能力…。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的规模化、专 专业的不同,教师对生产、经营、服务等产前、产中 和产后各个环节,以某一个(几个)品种为对象进 行兴趣引导,让学生可以对创业教育课程进行自 由选择,组建兴趣社团(兴趣小组),教师对学生因 收稿日期:2010—03—31 基金项目:徐州市“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资助项目(JK0023) 第一作者简介:张广花(1969一),女,山东省郯城县人,硕士 副教授,从事农业经营与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 ghz69@126.corfl 人施教,体现了以人为本,同时表现出灵活的特 点。根据农业的季节性和多功能性,载体的使用 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144 7期 张广花等:农林职校生创业能力培育与实现途径探讨 ◆高校教育◆ 2.2 开放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农业是一种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的产 业。对农林类学生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应是 开放的教育,无论是创业教育的课程还是创业实 践活动都应是一种开放的。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变化,满足受教育者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需要, 是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因此,创业教 育课程必须不断地与现代农业的多元化相适应。 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的传授方式,必须以“短、平、 快”的方式进行,使学生能够较快、较有效地指导 实践,并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3突出实践性的原则 农林类的学生创业意识的提高、创业能力的 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和知识的掌握、离不开 农村、农业这个社会大舞台,通过农事社会实践活 动可以深化职业技术技能。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 动力是受教育者进入社会后发挥创业能力,实现 人生价值。创业教育课程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课程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应围绕社会需要,对 这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的精心设计和组织L2]。 2.4 创业课程设置的重点性与综合性结合的 原则 创业能力是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 综合性能力的全面体现,所以创业教育课程开发 应系统化,体现出创业需要的综合性,满足创业者 的需要,但是农林类包括的专业范围和涉及到产 前、产中、产后的领域非常宽泛,全部设计是不现 实的,在学生创业欲望的前提下,在园艺、农艺的 几个品种进行重点专业技术设计、围绕经营过程 需要的能力进行综合的课程设置,做到专业技能 的重点要求与创业能力的综合要求相结合。 2.5创业理念的长期渗透性原则 对农林类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创业 精神、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和传授创业知识为 主要内容的教育,创业理念的贯穿是整个创业能 力培养的关键内容。需要在基础文化教育和职业 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应体现在所有的课程中,并且 通过教师的传授在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长期的创 业意识渗透,比如:农业形势的展望、创业成功案 例的导入教育等,立足农业产生创业动机,进而升 华为创业的行动,成为开创性的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者。 3农林类专业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农业职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受教 育者较强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素质,在掌握并 形成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较好 的创业知识能力,形成较全面的创业基本素质,初 步形成开创型个性,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广 泛的竞争能力,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农林 类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多途径的。 3.1 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教育的环境 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与形成,不是一朝 一夕的,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农业职业学 校应在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贯穿学 农爱农的创业教育理念,自觉地、有意识地在校园 里营造浓厚的农业创业教育氛围,并把它作为农 林类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创业性的 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环节和教育结构设计的探索 与研究,通过创业教育来培养职校生的创业意识, 来锻炼创业能力,丰富发展潜能。同时,又要有计 划、有组织地把学生的创业意识渗透教育与课外 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比如:定期举办创业活动宣 传周、让学生学习、生活在农业行业创业教育的氛 围中;成功创业者专题报告会,形成创业榜样,让 学生有所参照和模仿;以专业为基础利用班会开 展的寓教于乐活动,进行模拟创业,让学生感知创 业并体验创业的乐趣。 3.2 构筑有效的支持系统,出台鼓励创业的配套 政策和办法 由于农林类职校的毕业生在创业水平与层次 上与普通职校生的差异,他们所选择的创业内容 和方式与一般意义上的学生创业自然有所区别。 为了使他们不但有业可创、有业敢创,而且有业能 创,需要以学校的资源为主,依赖于校方、家庭和 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与援助。 3.2.1 构筑创业课程体系,开发兴趣课程,让学 生有业可创 首先,围绕培养学生从事创业所需, 根据创业教育目标和内容构筑创业所需要的一个 三维度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①创业意识课:以 树立和培养创业意识为主要目的,主要通过农业 经营实体榜样人物的专题报告、讲座等形式进行。 1 45 ◆高校教育◆ 黑 龙江农业科 学 7期 ②创业社会知识课:以传授和丰富创业所必须具 备的通用农业知识为目的,内容主要为中小型农 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常识、人际交往与公共关系常 识、农业政策与农产品购销合同等法律常识、农业 保险、农村金融常识等,以专题的形式体现。③专 业技能课:以传授园艺、农艺等专业的综合知识和 技能为主要目的,使培训对象初步掌握少数几门 自谋职业的农业实用技术,作为创业的技术储备。 以从能力要求到能力提高评定两个方面相结 合[3 ;其次,在专业技能课程方面要符合现代农业 发展的趋势,重点围绕农艺、园艺专业,从中选取 比较感兴趣的新品种、经营方向等进行课程技能 重构,积极开发兴趣课程。依照兴趣小组或“协 会”的组织形式开展业余活动,形成农职校特色鲜 明的、突出创业能力培养系统的结构与范式;在内 容和方法上注重描述性、再现性,让学生有业 可创。 3.2.2 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教学评价办法,让 学生有业敢创 首先,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的 前提下,根据农业职校生进行创业的主客观实际, 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和办法,鼓励学生大胆创业。 在有条件的农业职校设立创业基金、创业风险金, 或者制定毕业生创业奖励实施办法等。对走创业 之路的毕业生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形成创 业教育的积极导向。同时校方应与政府机构、农 业经营实体进行积极的沟通,大力支持农业职校 学生创业,地方政府以及银行在立项和贷款方面 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引导学生有业敢创; 其次,更新教学评价办法。把侧重知识考核的教 学评价体系转到侧重应用知识能力考核的教学评 价体系上来。把学生的主动参加农业社会实践活 动列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在考核成绩比例上应 有所倾斜。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 敢于创业,不因某一门课程理论考核不合格而 担忧。 3.2.3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让学生有业 能创 创业实践活动是一种开创性的社会劳动, 必须依托一定的农业经营实体开展。农林类专业 具有富足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如:组培实训室、蔬 菜大棚、苗圃实训基地。应把这些基地充分利用 起来;另外职校生课余时间比较富余,课外活动和 】46 晚自习都可以很好地利用。学校可以考虑把校内 教学实习实训基地里的少部分温室承包给二、三 年级的学生,由他们自主经营管理,学校只是借给 必需的资金。给他们提供创业的感性认识和模拟 未来创业的机会。学生从实践中不仅可以强化了 已经学过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而且还可以大大 提高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参加农业项目承 包锻炼了创业的能力,为将来成功创业积累宝贵 的经验。 3.3 在产学研各个方面进行援助,让学生成功 创业 农林类的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体系比 较庞大,农产品品种繁多、季节性强,而且围绕农 业生产服务网络复杂,由于受到时间和精力的制 约,创业能力与社会实践是单向技术(一项或少数 几项配套技术)和专门化的应用过程,作为从事创 业技能训练的教师需要对其中的技能进行精选; 以创业俱乐部等组织举办创业活动,储备职业能 力;选取具有科研能力和经营能力的指导老师组 建稳健的援助师资加强创业指导,把学校中“创业 俱乐部”作为“创业孵化器”;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对 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援助孵化,解决学生在创业过 程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创业能力。援助学生的创 业教育活动,应紧密围绕农业有针对性地组织开 展各种创业援助教育活动和产业服务活动,实行 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援助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 业精神和经营能力。援助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实现援助目标、办出职业 特色的根本途径。因此,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援 助思路,即专业援助活动紧紧围绕与专业相关的 产业活动进行,使专业和产业得以有效结合[4],助 推学生成功创业。 参考文献: Eli董文奇,陈杏禹.谈农业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EJ].辽宁 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2):40—41. [2]黄世扬,许力.论大学生自主创业[J].佛山科学技术学报, 2000(3):37-38. E37工彬彬,吴国清.高等教育通向农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4):8-11. [4]辛艳伟,蔺银鼎.浅谈农业高校参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与方式r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