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下期中测试含答案

来源:二三娱乐
初二物理(沪科版)下学期期中测试卷

贵阳市第十八中学 翁坤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共7小题,每题3分,共21分。) 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C )

A.滑雪板的面积较大 B.书包的背带较宽

2.用绳子拉着一个小石块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小石块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它将( C )

A.做曲线运动 B.立即停止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 3.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B )

A.护士给病人注射肌肉针 B.用吸管喝饮料

C.汽车天窗的设计将车内污浊气体“抽”出 D.用电压力锅做饭

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A、B两圆柱形容器中的液面相平,甲、乙、丙三处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和p丙(ρ水>ρ煤油),则p甲、p乙和p丙的大小关系为( C )

A.p甲=p乙>p丙 B.p甲<p乙<p丙 C.p甲>p乙>p丙 D.p甲=p乙<p丙 5.如图长方体长宽高之比为4﹕2﹕1,它们平放、侧放和竖放时底面受到的压强之比是( A )

A.1﹕2﹕4 B.16﹕4﹕1 C.4﹕2﹕1 D.不知道重力,无法计算

6.一个边长为a的立方体铁块从图所示的实验位置(此时该立方体的下表面恰好与水面齐平),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如图中能正确反映铁块所受的水的浮力的大小F和铁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的图像是( B )

7.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缸装满了水,其中(a)中只有水,(b)水中漂浮着一只小鸭子,(c)水中漂浮着一只大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玻璃缸(a)总重量最大 B.玻璃缸(b)总重量最大 C.玻璃缸(c)总重量最大 D.一样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8.如图是汽车拉力赛途经的一段“S”形水平弯道,为了更安全,现场观众应站的位置是图中 甲 、 丁两处更安全

9.贵定烧饼远销省外,如图是烧饼制作从揉团到压扁过程,则面团变成面饼后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压强 变小 填“变大”、“变小”、“不变”) 面团 面饼

10.如图所示,假设液体(密度为ρ)中有一个高度为h、截面为S的圆柱体,圆柱体底部受到液体压强为P=ρgh;圆柱体在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F=ρgSh。

1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甲同学用力150N,乙同学用力250N作用在小车上(二力在同一直线上),则:左图中,合力为350 N,方向水平向右 ;右图中,合力为100N ,方向水平向右 。

图1 图2

12.同一个梯形木块第一次如甲图放置,第二次如乙图放置,则梯形木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甲 = F乙和地面受到的压强p甲 < P乙(填“>”、“<”、“=”)

13.将重为5N,体积为6×10m的物体投入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时,溢出200g水,物体将 下沉 (填“上浮”、“悬浮”、“下沉”),当物体静止时,浮力大小为 2N 。

14.如图所示,四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A. B. C. D,分别静止在不同深度的水里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A、FB、FC、FD。它们的浮力大小关系式是FA-43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5.有一份汽车事故调查表明:在发生正面撞车时,如果系了安全带,可使死亡率减少57%,侧面撞车时可减少44%,翻车时可减少80%。安全带作为乘车时最有效的保护措施,被广泛使用。请用所学物理知识选择其中的一种情形进行解释为什么乘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的原因?

答:汽车在紧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发生碰撞,而安全带就可以拉住人而保护人的安全。(其它答案合理即可)

16.周末,爸爸驾车带小冬去郊外玩,小冬说车内空气太闷,爸爸说车行驶时打开天窗,车内的污浊气体就可以“抽”出去了,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天窗的抽气原理。

答:车在行驶时,天窗外表面空气流速快,压强小,车内空气流速慢,压强大,将污浊气体“压出”,这就是天窗的抽气原理。(其它答案合理即可)

17.1648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曾经演示了一个着名的实验,他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水桶的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内灌水,结果他只向管内灌几杯水,木桶就被压裂了,桶里的水从裂缝中流出,如图所示。该实验表明了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果用汞来做此实验,木桶被压裂时需要的管子更长还是更短?为什么?(已知ρ汞=13.6×33

10kg/m)

答: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液体的压强与到液面的高度有关。如果用汞来做实验,由P=ρgh,液体内部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汞的密度比水大,木桶压破需要的高度小,所以需要的管子更短。(其它答案合理即可)

四、作图题(每题2分,共6分。)

18、画出小球在水中加速上浮时它的受力示意图。

19.密度计漂浮在水中,现不断往水里加盐,画出密度计所受大致图像

浮力变化的

答案:

20.将一个重量为G的小球从空中某点静止释放,落在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压缩到最低点后,再被弹起.请画出小球从接触弹簧到离开弹簧过程中合力大小的大致变化图.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共)

答案:

21.小明同学利用洗手间的肥皂及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过程如图所

示.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什么?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探究的问题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

(3)小明将肥皂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由实验现象,他经过分析、论证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请你分析评估他的实验结论.你的分析评估是小明得出

的结论是错误的.小明同时改变了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不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

22.(12分)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了探究. (1)甲同学的探究方案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程0~5N,分度值0.2N)、天平(带砝码盒)、量筒及水、蜡块(10g左右). 探究问题:蜡块的上浮条件. 实验过程:

①首先测量蜡块的重力:方案一是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蜡块的重力;方案二是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再求出重力.

你支持方案 二 ,理由是在方案一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大于蜡块的重力,不能测出蜡块的重力。

②测量蜡块受到的浮力: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把蜡块放在水中浮在水面时,测出蜡块排开水的体积,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你认为上述操作存在的问题是蜡块没有浸没在水中,不能测出蜡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③通过比较蜡块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可知物体上浮的条件. (2)乙同学的探究方案

实验器材:装有水的大烧杯、蜡块、铁钉(见下图). 探究问题:蜡块的下沉条件.

实验过程:把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蜡块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为了使浸没在水中的蜡块会下沉,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蜡块中,然后将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发现蜡块沉入水底.

方案二: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部分插入蜡块中,将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发现蜡块也沉入水底. ①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在蜡块中插入铁钉是为了 改变蜡块重力的大小 . ②能够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 。

③虽然两种方案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为方案一更科学.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是

方案一是在改变物体重力的同时,控制了浮力不变这一条件 。

23.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

24.

(1)老师出示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并向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橡皮膜向外凸出,这说明 液体对容器有向下的压强 。

(2)稍后老师拿出如图乙所示的压强计准备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而小红认为利用图甲装置即可,于是小红将图甲装置缓慢地浸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橡皮膜向内凹陷,这说明: 液体有向上的压强 .

(3)若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乙 (选填“甲”或“乙”)更合适,理由是 甲 现象不明显或甲装置不能观察到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

(4)乙装置(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 高度差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六.综合应用题(写出必要的步骤,共4分)

24.底面积为3.5×10m的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所装液体深0.6m,如图所示。ρ水=1.0×10kg/m,求: (1)距容器底向上20cm处的A点的液体的压强; (2)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

?32

3

3

答案:

(2)F=PS=ρgsh=1.0×103kg/m3×10N/kg×0.6m×3.5×10?3m2=21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