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企业员工培训问题及对策

企业员工培训问题及对策

来源:二三娱乐


企业员工培训问题及对策

马 锐(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是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它既是制定企业战略的主要依据,又是实施企业战略的支撑点。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员工的培训显得日益重要。

关键词: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对策

一、 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 视企业员工培训为“救命稻草”有的企业平时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销售额不断下降和经济效益锐减的局面,才想起培训的作用。不论组织还是个人都希望培训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能解决企业面临的许多问题,帮助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培训中又普遍存在内容庞杂,目标过大,人员过杂的现象。这种急救式的培训缺少系列培训的根基,一般都收效不佳,反过来又让企业觉得组织培训没有发挥作用,从而影响企业以后培训工作的开展。2 企业员工培训“走马观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培训热的背后充分显示了人才观念的变化。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全球化观念”和“市场规则观念”已经得到企业的认可,企业的学习意识和危机意识被唤醒,认识到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性。但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真正地认识到并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相当一部分企业仍然把培训工作当做人事培训部门的事,没有把培训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体系,得不到各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导致企业培训单兵作战。再加上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培训内容少之又少,培训方式过于单一,大大削弱了培训工作的效果。3 将企业员工培训与学校(学历)教育混为一谈企业员工培训有着与学校教育不同的规则和方法,企业员工培

训的目的是通过培训行为进而改变业绩。目前,多数企业在培训内容上存在脱离实际的“高调、深奥、陈旧”的现象。以目前全国通用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商品营业员配套教材为例,教材的内容还停留在传统柜台交易的模式下,陈旧的商品经营管理理论、商品知识、售货艺术及部组核算方法,与当前的开架销售、超级市场、连锁经营模式相差甚远。培训中员工普遍反映:想学的内容没有,能用的鉴定部门又不考,只能是为了取得等级证书而学习,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推广。4 员工培训与需求相脱节许多企业在年初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时,不是深入基层进行培训需求的市场调查,根据市场竞争、企业现有的岗位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来编制。由于计划本身与员工的实际需要出现脱节,就很难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加之企业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工作岗位各不相同、工作任务紧张,培训不可能兼顾所有的员工,这就造成一部分素质高、操作技术过硬的员工,因工作繁忙难以脱身而多次失去继续教育的机会。一部分员工因基础太差,听不懂培训内容而对培训失去信心。这种与实际脱节,形式单调,只满足少部分员工需要的培训,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效果。5 企业员工培训重点不清许多企业认为员工培训主要是指组织对基层员工岗前培训和岗位再培训,有的企业还形成制度,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或轮训。事实上,在企业员工培训中,最为重要的应该是中、高层管理部门、职能部门的员工培训,很多企业针对中、高层管理培训、营销培训、员工培训、团队建设培训等进行的为数不多,使得企业整体素质无法同步提高。6 员工培训效果没有考核、确认,没有与奖惩挂钩企业的常规员工培训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岗位特征,选派极少数或者部分员工参加专业机构的短期培训,如营业员销售技能、商品陈列、包装技巧等。另一种是企业内部自行组织的培训行为。由于大多数培训是企业自行组织,往往是有组织无考核,且并非与大多数员工意愿相一致,造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干脆将培训看成度假,因此大多事倍功半。由于大多数企业缺乏系统的员工管理,没有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晋级加薪、能力提升、职业发展等联系在一起,使员工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培训。

二、 企业员工培训应采取的对策

1 科学制定企业员工培训计划(1)对培训要有全面计划和系统安排。彻底改变过去培训无计划,盲目性的局面。要做到用培训促进企业发展,用培训引导企业发展。企业管理者必须对培训的内容、方法、教师、教材和参加人员、经费、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培训内容的适当与否,是培训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必须作好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应该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提出不同的培训目标,设计适用的培训内容,划分好讲授与实习的课时比例。培训就是要填补缺口,雪中送炭。(2)广泛的员工参与。根据需求,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适当的主题、深度及培训形式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对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一样,进行全面培训。企业应把所有那些符合条件、渴望学习的员工都纳入培训的范围,尤其是企业的高级主管人员应首先接受培训,真正影响培训和开发效果的人不是培训人员,而是受训人员的直线管理者,如是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技能,培训与开发的计划就会落空。(3)反馈与交流。每次培训结束后都要做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内容本身的可实践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为以后的培训奠定基础。所以说,科学的培训计划是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基础,必须引起企业的重视。2 优选员工培训方式和类型要提高培训的质量,就要彻底走出单纯讲授的培训模式,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充发利用社会各方面的优势,设计、选择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员工培训方式、类型应多种多样,有脱产、不脱产、半脱产;有短期、长期;有面授、函授、自修;有公费、自费、半公半私的培训方式;还有因特网、电视等远程教育这种无地域限制的培训方式。要根据企业对知识、技能的需求量、缓急程度以及培训的内容、人员、时间、地点、培训单位等,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类型。3 在培训的师资上,采用“自力更生”与“拿来主义”相结合,走联合培训之路企业的员工培训一方面要立足于企业内部,“自力更生”开展企业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与教育界、培训机构相结合,采取短平快式的“拿来主义”,有计划地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与外请师资相比,企业内部师资有许多优势:熟悉企业的具体情况,培训能针对企业的实情;可促进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和了解;可锻炼、培养培训者本人。同时应充分利用高校专业师资及完善的设施,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查找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设计准确的员工培训方案,提高培训的质量。笔者认为,培养“双师”型人才,只有采用校企互动的方式,企业定期选

派培训业务骨干到学校进修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实务,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在企业培训中不仅是以教师的身份,而且能以同行的身份出现,大大增加了培训内容的说服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理论教学水平高,操作技能强的“双师”型培训人才。4 严格员工培训的考核培训既是员工的权利,又是员工的义务。为了保证受训者在培训中的积极性,有必要对其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可以作为员工转正、定级、使用、职称评定、报酬的依据。在员工培训的考核方法上,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5 建立多层次、个性化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改变过去只重中、低层次的具体工作技能培训的局面,逐渐上升为中、高层次的培训,如计算机高级应用软件培训、营销培训、公共关系培训、管理培训(MBA、MPA)等等,高级培训的任务不是教人如何谋生,而是教人如何发展,培训的内容是各专业方面深层次的知识,而不是普及性的知识。由于企业员工培训是系统工程,不只是培训实施的一个简单过程,最终落脚点还应该是培训的适应性与合理性。因而,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市场营销运行的战略与策略等实际情况,针对各个不同的管理层次、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员工的具体需要,设计出不同内容的、多层次的、个性化的员工培训规划,使员工培训与企业发展、员工发展和企业环境相适应,形成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员工培训体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