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
1.降低管路系统流动阻力的途径(P35)
①在不影响管路布局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管路长度,减少不必要的管件和阀门;
②在输送流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管径;
③适当改变流体温度。
2.为什么要灌泵?(P45)
离心泵启动时,若泵内存有空气,由于空气的密度远小于液体的密度,因此叶轮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较小,使叶轮中心所形成的低压区不足以将贮槽内的液体吸入泵内,此时虽启动离心泵也不能输送液体,这种现象称为气缚现象。因此,离心泵启动前泵体及吸入管路内必须充满被输送液体。
3.离心泵的主要部件及作用(P45)
①叶轮:将机械能传递给液体,使液体的静压能和动能均有所提高;
②泵壳:汇集和导出液体,同时转换能量;
③轴封装置:既防止高压液体沿轴向外漏,又防止外界空气反向漏人泵的低压区。
4.气蚀现象的原因和后果(P50)
原因:当叶片入口处的最低压强等于或小于输送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时,液体将在该处气化并产生气泡,它随同液体从低压区流向高压区。气泡在高压作用下迅速凝结或破裂,此时周围的液体将以极高的速度冲向原气泡所占据的空间,在冲击点处产生几千帕的压强,冲击频率高达每秒数千次。若气泡在金属表面附近凝结或破裂,则液体质点就像无数小弹头一样,连续打击在金属表面上,使泵体产生振动和噪声。在压力很大、频率很高的连续打击下,金属表面逐渐因疲劳而破坏,这种现象称为气蚀现象。
后果:发生气蚀的部位很快就被破坏成蜂窝状或海绵状,使泵的寿命大为缩短。
5.离心泵的流量调节方式(P55)
①改变管路特性曲线:离心泵的出口管路上常装有流量调节阀,改变该阀门的开度即可改变管路特性曲线,阀门关小,使∑le增大,流量减小;反之,阀门开大,使∑le减小,流量增加。
②改变泵的特性曲线:对于特定的离心泵,改变转速或叶轮直径均可改变泵的特性曲线,转速提高,流量增大;反之,转速下降,流量减小。
6.往复泵的流量调节方式(P61)
①一般采用回路调节装置,液体经吸入管路上的阀门1进入泵内,经排出管路上的阀门2排出,并有部分液体经回路阀门3流回吸入管路。排出液体的流量由阀门2和3配合调节,且泵在运转过程中,这两个阀门至少有一个是开启的,以保证泵送出的液体有去处。当下游压强超过规定值时,安全阀4自动开启,泄回部分液体,以减轻泵及管路所承受的压力。
②改变电机的转速或活塞的冲程,其中改变转速需要价格较高的调速装置,故不太常用。
7.搅拌器的两种作用
①釜内总体流动促进大尺度物料的混合
②产生强剪刀力,高度湍懂,促进小尺度物料的混合
8.提高搅拌效果的措施(P75)
(1)抑制或消除打旋现场
①装档设板:既能提高液体的湍动程度,又能使切向流动变为轴向和径向流动,抑制打旋现象的发生;
②偏心安装:将搅拌器偏心或偏心切倾斜的安装,不仅可以破坏循环回路的对称性,有效地抑制打旋现象,而且可增加流体的湍动程度,使搅拌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2)设置导流筒:使桨叶排出的液体在导流筒内部和外部形成轴向循环流动。导流筒可限定釜内液体的流动路线,迫使釜内液体通过导流筒内的强烈混合区,既提高了循环流量和混合效果,又有助于消除短路与流动死区。
9.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P93)
利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从气流中分离出含尘颗粒的设备。它是一种气固分离设
备,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和分离效率高等优点。
10.板框压滤机(P106)
组成:由若干块带凹凸纹路的滤板和虑框交替排列并组装于机架上而构成。
原理:过滤时,虑浆在制定压强下沿通道1流动,经虑框的暗孔进入虑框。固体
被截留于框内形成滤饼,而滤液则分别穿过两侧的滤布,再经过邻板板面的暗孔
进入通道2、通道4或通道3排走。当滤饼充满虑框后,即停止过滤。
11.传热的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辐射传热。(P113)
12.板式塔组成及作用(P223)
①气体通道:供气体自下而上流动的通道;
②溢流堰:保证板上液层具有一定的厚度;
③降液管:液体在相邻板之间自下而上的通道。
13.板式塔非正常操作的三种情况及原因(P224)
①漏液:当孔速过低时,板上液体就会从筛孔直接落下,这种现象称为漏液。由
于板上液体尚未与气体充分传质就落至浓度较低的下一块塔板上,因而使传质效
果下降。
②雾沫夹带:当气体穿过板上液层继续上升时,会将一部分小液滴挟带至上一块
塔板,这种现象称为雾沫夹带。下一块塔板上浓度较低的液体会被气流挟带至上
一块浓度较高的液体中,导致传质效果下降。
③液泛:当气相或液相的流量过大,使降液管内的液体不能顺利流下时,液体便开始在关管积累。当管内液位增高至溢流堰顶部时,两板间的液体将连为一体,该塔板便产生积液,并依次上升,这种现象称为液泛或淹塔。
14.恒速干燥阶段的影响及提升方法(P317)
影响:干燥介质的状态
提升方法:改善干燥介质的状态,如提高干燥介质的温度、降低干燥介质的湿度。
15. 降速干燥阶段的影响及提升方法(P138)
影响:物料本身的结构、形状和尺寸
提升方法:改善物料的内部扩散因素入手,如调高物料的温度、减少物料层的厚
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