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对女权主义理论的启示

来源:二三娱乐
-7n ,U 2011年6月 第13卷第2期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ANCHANGHANGK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对女权主义理论的启示 孙琼女t (华侨大学,福建泉州362021) [关键词]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女权主义理论;启示 [摘要]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为女权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与有益启示:他超越二元对立的理论主旨,为女 权主义理论提供了思维方式的启示;他的社会学理论的“反思性”特征,为女权主义理论质疑并挑战传统社会科学提供了强大 的思想武器;他倡导的理论与经验研究相结合及方法论的多元化,对女权主义方法论的探索提供了重要启示;他的符号权力理 论为女权主义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工具。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1912(2010)02—0070-06 Enlightenment of Pierre Bourdieu’S Sociological Theory on Feminist Theory SUN Qiong-ru (Huaqiao University, 帆,Quanzhou 362021,China) Key words:Bourdieu’S sociological theory;feminist theory;enlightenmeflt Abstract:Pierre Bourdieu’S sociological theory provide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useful enlighte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t theory.This paper thinks that the influences include:the theoretical focus of Bourdieu’S theory beyond the binary opposition pro vides a new thinking way for feminist theory;the“reflection”characteristics of Bourdieu’S theory provides a powerful ideological weapon orf feminist theory to challenge the traditional social science;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wiht empirical research and methodological diversity advocated by Bourdieu provides an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or fthe exploration of feminist methodology;Bourdieu’S symbolic power theo— ry provides a good interpretation tool orf feminist theory. 西方女权主义研究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女 动摇 ”。女权主义理论不仅是女权主义运动自身发 权主义运动“第二次浪潮”的政治风暴,又与同时代 展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当代各种思想的影 风靡西方的反主流文化浪潮相契合,因而常常被归 响。近年来,米歇尔・福柯的后结构主义、拉康的心理 类为批判理论或后现代主义的一种。“女权主义理 分析、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以及各种新马克思主义等 论”一词通常指一个知识主体,它要对性别概念和性 被统称为“后现代主义”的当代西方思想对女权主义 别差别的含义进行哲学分析,对妇女的从属地位进 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在对女权主义理论 行批判性解释。所谓批判性解释,是指它不寻求加强 产生重要影响的后现代主义大师中,有一位思想大 这一地位或是使其合法化,而是要挑战它、揭露它和 师的影响却通常被忽略,他就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法 [修回日期]2011一O5—05 [作者简介]孙琼如(1981一),女,福建南安人,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女性社会 学、人口社会学。 南昌巍室士謦学报 Journal of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社会科学版………・Sociaj Sciences 2011年6月 第13卷第2期 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对女权主义理论的启示 71 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布迪厄对导致社会科学 客观的共同社会规则、价值在行动者身上的内化形 长期分裂的二元对立的批判与超越,他的反思社会 式,形成为指导自己认识世界运作、评判事物以及怎 学、方法论的多元化、符号权力理论等为女权主义理 样行动的那些解释模式。惯习是一种“外在性的内在 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与有益的启示, 化”。人们在惯习的指导下,去感知、理解、欣赏和评 但国内学术界却少有人对此进行研究。本文拟就布 价世界并进行实践,又据此来感知和评价实践,调整 迪厄社会学理论对女权主义理论的影响进行全面和 自己的行为。 深入的探讨。 1 布迪厄超越二元对立的理论主旨.为女权 主义理论提供了思维方式的启示 布迪厄的著作包含了百科全书式的内容,完全 不拘泥于学科的界限,兼及非常广泛的专业化研究 领域,并且能够将许多不同的社会学体裁糅合在一 起,所有这些都从多方面对社会科学现行的学科分 工和已被接受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挑战。不过更具深 远意义的是,布迪厄整个工作之所以如此不拘一格, 是由于他始终孜孜以求,力图超越某些导致社会科 学长期分裂的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这些二元对立 包括看起来似乎无法解决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知 识模式之间的对立、符号性分析与物质性分析的分 离,以及理论与经验研究的长期脱节【2J圆。他对二元 对立的拒弃,并不是通过发展一套严格限定的理论 来一劳永逸地解决,而是通过系统地发展一种社会 学方法,培养一种社会学的眼光,以求实现这一目 的。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他逐渐摸索出一套能够消解 上述二元对立的概念工具和方法论手段。例如他用 惯习和场域的概念来消解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二 元对立,建立了实践理论。实践理论不仅关注由客观 主义形式知识构建的客观关系系统,而且还要考虑 这些客观结构和主观性情倾向之间的辩证关系。 “惯习,历史的产物,产生个人实践和集体实践, 而且按照历史所形成的图式产生了历史……作为一 种已经获得的生成图式系统,惯习使得所有思想知 觉和行动可以在其特殊的产生条件中自由产生 ……”『3】可见,惯习是由积累和沉积在行动者身上的 一系列历史经验所构成的,是那些外在于行动者的 所谓场域,“从分析角度看,一个场也许可以被 定义为由不同的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构成的一个网 络,或一个构造。由这些位置所产生的决定性力量已 经强加到占据这些位置的占有者、行动者或体制之 上。”嗍布迪厄指出,整个社会就是由各种场域(宗教 的、法律的、经济的、艺术的、学术的和政治的等)组 成的。每个场域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逻辑。场域首先 是行动者生活实践的运作空间,行动者在这个空间 才能进行实践;场域更是一个资源(资本)争夺空间, 行动者依照各自的惯习在场域中展开斗争,获取对 自己有利的资源(资本),从而保证或改善他们在场 域中的位置,进而维持或改变场域的结构;场域也包 含一种投入,当一个人进入某个场域时,就同时进入 了与场域相连的一套他本人很可能认识不到的前提 预设,人们深陷其中的实践信念是被各种社会秩序 加以系统利用体现在身体上的性情倾向,是“内在性 的外在化”嘲。 行动者在实践中借助惯习与场域结构,间接地 发生辩证的互动关系。惯习指引、推动着行动者进行 种种实践,去形塑、建构起场域,同时不断创造、再生 惯习本身;惯习又受到场域结构的制约,场域结构又 通过塑造惯习而制约着实践。所以,实践既是能动 的,又是受动的。布迪厄的这些观点,成功地克服了 主观和客观的二元对立状态,克服了个体与结构、微 观与宏观分析的分歧,使社会学理论又一次实现了 综合。 后现代主义与女权主义正是秉承布迪厄批判、 超越二元对立的主张,反对传统的二元论思维模式。 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直到黑格尔和列维一斯特 劳斯的整个西方形而上学传统都是“逻各斯中心主 72 第21年13卷016,EJ第2期 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对女权主义理论的启示 义”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使得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思 2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反思性”特征.为女 维方法建立在二元对立的基础之上。然而,这些二元 对立并非平等并置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设定了一套 二元对立的把戏,如真理与谬误、在场与缺场、相同 权主义理论质疑并挑战传统社会科学提供了 强大的思想武器 如果说存在着一个使布迪厄能够在当代社会学 与差异、语言与书写、存在与虚无、心灵与物质、肉体 和灵魂、男人与女人、主人与奴隶等。第一项是处于 理论的图景中出类拔萃的单一特征的话,那就是他 高一等级的命题,居于优先地位,第二项则标示一种 堕落,它是前者的泛化、否定、显形或瓦解”[61。它通过 设立第一项的优先性而迫使第二项从属于它,第一 项是首位的、本质的、中心的、本源的,而第二项是次 要的、非本质的、边缘的、衍生的。边缘的、衍生的“要 推翻逻各斯中心主义,就必须颠覆这种等级秩序” 。 在所有的二元对立中,男性与女j生构成了人类生存 中最基本的两项对立,父权制社会的发展使这种对 立更加走向极端。女性主义者认为,现代社会是“逻 各斯中心”的社会,也是“阳具中心”社会,逻各斯中 心主义与父权制所主宰的性别秩序是合而为一的, 这个世界是一个男性中心思维模式所统治的世界, 因此,女性主义要颠覆男性中心主义,就必须解构性 别二元对立,瓦解父权制建立的一整套象征秩序,并 提出另一种思维模式。 后现代女权主义深受此思维方式的影响,力图 消解性别二元对立。例如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代表人 物埃莱娜・西苏,其理论出发点就是要打破二元对立 思维模式,重新界定女性空间。西苏指出,性 ̄JJ,z元 对立思维模式在我们文化中运作的结果就是使女人 只能以两种状况存在:或者作为男性的“他者”,妇女 按男人的意思在他的世界存在;或者是被遮蔽,不被 考虑。因此性别二元对立是一种“暴力”关系,在每一 种文化话语里不断上演着这样的二元对立的暴力。 西苏激励妇女脱离男人为妇女建构的世界,在这个 世界之外去书写自己嗍。 各蜃鸵室士謦学报 Journal of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社会科学版………・Social Sciences 引人注目的对反思性的迷恋。布迪厄一直不断地将 他的科学工具转而针对自身,他认为要进行科学的 社会学研究,必须反思性地考察科学的对象以及从 事科学的研究者自身。他反思社会学的一个核心观 念便是“对象化的对象化”,即将社会科学构建研究 对象的过程本身作为对象来研究。 布迪厄的反思性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特征。从 反思的主体来看,与仅仅把个人作为反思主体的其 他学者不同,布迪厄的“反思性回归自身”既把个人 作为反思的主体,又认为反思社会学是一项集体事 业,反思性概念所要求的“返回”超出了经验主体的 范围,而要延伸到科学的组织结构和认知结构,因 而,“反思的主体最终必然是要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 科学场域”【2J㈣。从反思的对象来看,“反思社会学的 基本对象不是个别分析者,而是植根于分析工具和 分析操作中的社会无意识和学术无意识。”[2】㈣要求 对“那些思想的未被思考的范畴”进行系统的探索, 因为正是这些范畴“界定出可以思考的范围,并预先 确定思想的内容” ,“恰恰在对象构建的工作中,所 必须不断地予以详查深究和中立化的,正是深嵌在 理论、问题和学术判断范畴之中的集体性科学无意 识。”翻㈤从反思的目的来看,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不 是要破坏社会学的认识论保障,而是要巩固它;不是 要削弱它的客观性,而是要扩大社会科学知识的范 围,增强它的可靠性。因为这种主张邀请或导引着知 识分子去认识某些支配他们那些深入骨髓的思想的 特定的决定机制,而且它也敦促知识分子有所作为, 以使决定机制丧失效力[21(49)。 在布迪厄的理论和实践中,反思既是一个基本 的理论概念和范畴,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实用技艺 2011年6月 第13卷第2期 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对女权主义理论的启示 73 和武器,它为女权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并起着启示作用。 秉承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的批判精神及受到将社 会科学构建研究对象的过程本身作为对象来研究的 3布迪厄倡导的理论与经验研究相结合及 方法论的多元化。为女权主义方法论的探索 提供了重要启示 哈克等人认为,布迪厄的全部著作处于理论、经 启发,女权主义对传统社会科学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 判,这种批判是系统而不是零散的,内容涉及从具体 验研究和在不同层次重新阐述理论的螺旋之中。理 的研究领域、主题到基本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方方 面面。概括而言,女权主义认为传统社会科学中存在 着两种明显的“集体性科学无意识”:一是传统社会 科学中女性及相关议题被忽视、冷落和歪曲了,包括 研究领域和界限的褊狭界定以及研究前提和结论的 偏差和曲解。二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及主导 理论和方法模式上存在着明显的男性中心导向,应 该对社会科学传统和框架本身进行批判和重建【1ol。 在此基础上,女权主义试图发展出一种新的、女权主 义的认识论,以替代传统的男性中心的认识论模式, 重建科学,重建知识体系,并由此发展出3个有关知 识的新理论:女权主义的经验理论、女权主义的立场 理论和后现代女权主义。这3种新的认识论认为,首 先,科学和其他知识都不完全是由一组逻辑关系、范 畴构成的,不涉及任何价值判断的事实,因而女权主 义强调对知识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考察,而不仅仅 是关注最终的知识产品或论述;其次,女权主义认为 我们对于知识的考察,不仅仅在于检验我们已知的 部分或是为我们已经了解的认知途径一再辩护,这 样并不利于人类知识的增长。缺乏批判的理论视角, 排斥知识生产的其他可能性,无助于建立一种新的 “发现的逻辑”【“]。 女权主义认识论对知识的形成及科学活动后果 的反思性,使我们有能力去发现那些禁锢着我们思 想和行为的多重束缚,发现那些应尽力去铲除的压 迫性话语,进而恢复我们这个世界本来的真实面目。 同时,也有助于“加强科学共同体对其一系列工作的 敏感性,并且因而加强对其科学目的和意义及科学 研究副产品的责任感”㈦。 论与经验研究始终不断地交流,这正是布迪厄社会 学理论的主要风格。在布迪厄看来,当今社会学理论 的缺陷源于一种科学劳动的社会分工,这一分工将 社会学对象的构建过程的各个环节割裂、物化并分 化成彼此分离的专业领域,并据此助长“狂妄大胆却 缺少严格精确性”的社会哲学和“严格精确却想象力 贫乏”的极端经验主义式的实证主义[21(35)。他相信,根 本不能指望社会理论孤注一掷地从不以具体经验研 究的实践作为基础的“理论逻辑”出发。他认为,每一 项研究工作都同时既是经验I生的,又是理论性的。与 此同时,布迪厄也提倡并实践着方法论上的多元论, 并指出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必须与所要处理的问题相 适配,并且必须在实际应用中,在采用它们来解决具 体问题的运用过程中,不断地对它们进行反思【2】㈤。 这给了女权主义研究以重要启示,它使女权主 义者认识到女性经验对于女权主义理论的重要性, 也认识到单向度的或统一的女性主义方法论是危险 的。只有将理论与经验研究相结合,倡导多元化的方 法论,才有利于女权主义理论的发展。 例如,女权主义社会学家莉丝・斯坦利和苏・ I ̄T,N 就认为,女f生主义研究是具有女陛主义意识的研究方 式,她们假定女性经验的特殊价值,并将它视为研究 的来源和出发点,把它放在研究的核心位置。女性经 验的显性化和多元化揭开了认知世界的新方式【131。 舒拉米特・雷恩哈茨认为,女性主义研究是多元而不 是单一的,它强调从女.胜的自我经验出发,强调研究 者作为主体的介入以及与研究对象的互动关系,着 眼于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是一种为了女性而不 仅仅是关于女性的研究㈣㈣。多萝西・史密斯则明确 提出,女性主义社会学就是一种“为女性的社会学”, 74 011年6,EJ第213卷第2期 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对女权主义理论的启示 所谓“为女性”是指从外在于统治关系的女性立场出 确定或者改变对于世界的视界,因而确定或改变了 发来解说社会和社会关系,把女.I生所在的日常生活 对于世界的行动乃至于世界自身的权力;是一种几 世界作为研究问题的起点。她认为,传统的社会学是 乎是魔术的权力,借助于特殊动员手段,它可以使人 一种适合于男人的结构化的抽象知识模式,现有的 获得那种只有通过强力(无论这种强力是身体的还 社会学运用的是一种围绕男性模式形成的语言,这 是经济的)才可以获得的东西的等价物。作为上述权 就使得女Jf生无法充分地参与到社会学中。因此,有必 力,它只有被认同的时候,也就是说,作为任意性被 要重新构造社会学家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将 研究者置于其具体的情境之中,把研究者自身的经 验作为构成其知识的首要基础㈣。 可见,女性研究是一种全方位的研究实践,是将 各种各样妇女的声音和经验进行收集、分类和考察 的工作。它强调主观性与个人经验的价值,既寻求在 某些学科传统中工作的途径,又旨在进行突破这些 传统的知识革命。因此,在方法论上,女权主义应该 强调多样性,不仅包括在研究手段上包容和利用所 有可能的技巧和资源(比如所谓量化和质化、硬的和 软的、客观的和主观的等),而且包括对作为其研究 出发点和知识来源的女性经验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的 重视(不但重视白人中产阶级异性恋女性的经验,也 不能忽略有色人种、工人阶级和第三世界女性以及 同性恋女性的经验),也就是将性别因素与种族、阶 级等因素交叉起来考虑。单向度的或统一的女性主 义方法论是危险的,因为女人的生活和经验本身不 是单向度的和统一的,这就要求女性主义社会学应 在制度上形成一种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的程序,让作 为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女性共同用自己的语言说出 自己在各个领域的生活体验㈣(砌。 4布迪厄的符号权力理论为女权主义提供 了很好的解释工具 华康德认为,布迪厄的全部社会分析都可以看 做是一门唯物主义人类学,关注符号暴力或符号权 力的各种形式是如何发挥特有的作用,并影响和支 配结构的再生产及其转换的过程。 布迪厄认为:“符号权力是通过言语构建已知事 物的能力;是使人们视而可见和闻而可信的权力;是 南蜃巍室士学学报 Journal of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社会科学版………・Social Sciences 误识的时候,才能发生功效。”【 噌先,从性质上来看, 符号权力是一种构建现实的权力,“符号和符号体系 作为知识与沟通的工具,它是被结构塑造的,也有塑 造结构的权力。”㈣其次,从形式上来看,符号权力不 是那种诉诸诸如军事、经济等强制手段的赤裸裸的 强硬暴力,它是一种得到普遍认同的软性暴力,正是 因为它得到了普遍认同,所以它呈现的面貌是看不 见的,似乎是不在场的;与此同时,正因为它具备的 隐匿性,它才能掩盖其权力特性,才有利于它发挥作 用。最后,从作用机制上来说,符号权力的实现,依赖 于一种普遍共识,但是同时这种共识乃是一种误识。 所谓误识,是指社会行动者在符号权力的支配下,把 符合某一社会群体利益、本质上是任意的某种真理 误以为是普遍真理。这就是说,符号权力充分实现的 前提乃是支配者的统治得到了被统治者的支持。或 者说,被统治者之被统治,它自身乃是统治者实施统 治行为的一个同谋。布迪厄指出:“误识”的原因在于 “他们的心智是根据认知结构构建的,而认知结构正 是来自于这个世界的结构。”闭㈤“社会秩序的合法 性不是……深谋远虑、目标明确的宣传或符号哄骗 的产物;毋宁说,它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即行动者面 对社会世界的客观结构所运用的感知和评价的结 构,正是社会世界客观结构的产物,并且,这种感知 和评价的结构倾向于将世界视为不言自明。”『18]因 此,符号权力的可怕之处在于,被统治者是站在自己 不知情的基础上赞同了统治者的统治逻辑,并构成 了统治基础的重要一环。从这种意义上,符号权力又 可以称之为符号暴力。 布迪厄运用符号权力理论对男性统治的社会秩 序进行了解构,他指出,男性秩序的根深蒂固就体现 2011年6月 第13卷第2期 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对女权主义理论的启示 75 在根本无需为之提供什么证明,它已经成为一种不 女权主义理论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探索妇 言自明、普遍有效的东西。男性秩序借助在社会结构 女在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的原因,并指出怎样对性 和认知结构之间所获得的近乎完美的相符关系,被 别不平等进行挑战和进行政治方面的变革。布迪厄 男性和女性都视为理所当然之物。此处的社会结构 的符号权力理论及他利用这一理论对男性中心的解 往往表现在那些空间和时间方面的社会安排以及两 构无疑为女权主义理论对此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 性的劳动分工上,而认知结构则体现在身体和心智 的解释工具和有力的理论支持。符号权力理论让人 之中。实际上,作为被支配者的妇女往往将这种思想 们认识到男性统治的社会秩序是历史构造的产物, 图式普遍运用到(自然和社会)世界中的万事万物, 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秩序之所以持续下去,是因为集 特别是她们身陷其中的支配关系。于是,这种权力关 体误识的存在,无论男性或女性都用本身就是这种 系化身为成对出现的各种对偶范畴(高贵/低贱、坦 统治产物的思维范畴来思考这种统治。因此,女权主 荡/琐屑、深刻/肤浅、直率/弯曲等等)。这些分类 义理论力图从知识领域发起一场变革,重建有利于 图式在男性和女性中灌输了相应的性别惯习,有时 妇女反抗从属命运的“新语境”,通过改变性别不平 甚至当妇女们面对强奸之类以自身为牺牲品的攻击 等的知识结构,将妇女经验、意识、现实和利益纳入 行为时,也会心甘情愿参与“合谋”,甚至主动去捍卫 到知识的范畴之内,恢复妇女在历史上的“可见性”, 它或为之辩护 。 并最终摆脱从属的和被压迫的社会处境。 【参考文献】 【1】刘霓.西方女l生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0. 【2】(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著.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3】Bourdieu.P.The Logic ofPractice[M J.Cambridge:Polity Press;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54—55. 『4】Bourdieu.P.Outline ofa Theory foPracticelMj.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72. [5】杨善华,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68—169. [6】Douglas Atkins G.Reading Deconstruction/Deconstructive Reading[M].Kentucky:The University ofKen—tucky Press,1983:20. 【7]Jacques Derrida.Positions[Mj.Chicago:,I1IleUniversity ofChicagoPress,1981:41. [8】(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著.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艾晓明,等,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93—294. 【91 Bourdieu.P.‘'Lecture onthe Lecture”inBourdieu,P 1990,In Other Words:Essays TowardaRelfexive Sociology[M].Cambridge:Polity Press;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10. [10】吴小英.“他者”的经验和价值——西方女性主义社会学的尝试[J].中国社会科学,2002(6):5. [11】胡涤菲.西方女性主义认识论与科学批判[J].浙江学刊,2002(6):7. 【12】Ruth Bleier.Science and Gender:a Critique ofBiology and It Theories Oh WomenlMj.New York:Pergamon Press,1984:3. 【13】L.Stanley&S.Wise.Breaking Out Feminist Consciousness nad Feminist Research[M].London:Roudedge&Kegan Paul,1983:6. 【14]S.Reinharz.Feminist Methods in Social ResearchlM J.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5】D.Smith.The Everyday or As Problematic: Feminist Sociology[M].Bost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1987:11. 【16】Bourdieu.P.Language and Symbolic Power.Edited and with na introduction by John B.Thompsom[M].Cambridge:Polity Press; 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1:170. 【17】贺照田.学术思想评论(第五辑)[M],/(法)皮埃尔・布迪厄.论符号权力.吴飞,译_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166—167. [18】BouMieu.P.Social ace nad Symbolic Power[J].SociologicalTheory7,1989(1):18-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