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养师资队伍工作上,坚持走出与去请进来、理论培训与实践相结合,派出主要技术力量,积极参加有关业务培训和实地考察,同时每年都多次邀请全国和有关院校的农机、农艺、信息化等方面的知名专家、教授、企业技术带头人授课,培养了省站和市站的师资力量。2016年还组织省站35岁以下的年轻技术人员去培训学校集体学习操作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主要农机具,考取了驾驶操作证,还去农机生产企业实习了2周,大大提升了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实用技术指导的能力。
五、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建立推广试验示范基地,是新形势下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试验示范基地,能有效汇集有关单位和专家,及时研究解决土地规模经营、农机农艺融合和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过程中的问题,建立可看、可学、可复制的现代农业机械化示范农场,引领土地规模经营健康发展。近几年各级推广站都建立了多个不同作物,多种示范于一体,较高规格、可持续的以农机合作社或家庭农场为主的农机化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基地。
六、以实施验证项目为依托,积极探索验证工作经验
随着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大型、复式、高性能、高价值的农业机械不断推向市场,进行农机新产品试验验证与技术集成是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近两年围绕承担的玉米籽粒直收、机采棉种植模式、土壤机械深松3个验证项目,通过试验验证,获取了大量真实可靠的试验数据,为选择和改进机具、农机农艺融合、制定技术规范等提供了科学支撑,同时也积累了推广验证工作经验。2017年还将启动“小麦玉米规模化生产技术装备配置优化研究与验证”项目。
七、打通 “最后一公里”,加快新技术普及速度把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
14农 机 科 技 推 广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2017.05范的主战场。各县建起了“专家+农机技术人员+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县农机局与农机技术指导员签订农机推广目标责任书,农机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签订技术指导协议书,将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工作要求、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八、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推广效率充分利用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等项目资金,强化推广能力建设,项目县购置了一批仪器设备、影视设备、导航设备、自动监测跟踪设备等。特别是在主要农机具上安装自动跟踪检测设备与信息化平台的对接应用,显著提高了合作社的监管能力、试验检测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获取了大量新机具实际使用信息,对准确分析新机具的先进性、适应性和可靠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微信等信息化手段,进行新技术、新机具作业视频宣传,极大提高了宣传效果。
九、抓技术规范制定,逐步推进机械化标准化生产
组织农机和农艺专家不断健全完善各种作物从种到收的机械农艺标准和机械化技术规范,逐步建立符合山东实际的机械化生产规范和技术体系,为提高农机化生产质量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在项目实施中,现已形成了保护性耕作、小麦、玉米、棉花、花生、马铃薯等多项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
十、加强横向联合,协同推进农机化发展以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为突破点,协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农机生产企业和基层农机部门,牵头分别组织成立了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和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协作组,形成了产、学、研、推、管、用为一体的创新团队。各团队深入开展农机化科技“大融合、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积极参与了“山东省农机化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和“山东省农机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的实施。在各类研发和推广项目涉及农机农艺的关键生产环节中,都邀请专家团队一起商讨措施和方案,联合制定技术规范,发布技术指导意见,显著提高了项目实施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