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
目的:本文探讨的目的是减少透析病人的低血压发生,探讨关于血压透析中低血压的措施,希望可以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可借鉴的参考经验。方法::将低血压的产生原因进行阐述和分析,并提出要加以预防和护理。结果:分析低血压的产生原因,之后加以护理,是明显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并且还可以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标签:血液透析;低血压;护理
低血压(IDH)对于血液透析操作过程而言是最为多见的急性病发症状之一。此种症状不仅发病迅速,而且给患者的透析治疗效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其通常会使得透析治疗时间减短或中断治疗,情况危急时会造成严重的心律失常,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不利。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同时,倡导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尤其对低血压需重点控制。因此,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对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我们通过对低血压原因的分析,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和护理有效的减少了低血压的发生。现对2009年10月~2010年10月进行血液透析的75例患者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选自在2009年10月~2010年10月进行血液透析的75例患者,其中有急性肾衰的患者有16例,有高血压的患者有14例,慢性肾衰的患者有45例,患者年龄在22岁-85岁之间。最后通过总结出低血压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加以护理。
1.2低血压判断:按常规测量血压的方法,收缩压降至90 mm Hg(1 mm Hg=0.1333 kPa)以下,或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 mm Hg以上即可判断为低血压。
1.3 发生低血压的原因
1.3.1有效血溶量减少 因为体外循环血流量突然增加,血管收缩反应低下,引起有效循环血流量不足所致[1]。多发生在透析开始后数分钟到1小时内。透析时超滤率过大,除水速度过快会产生低血压。发生机制为除水时血液变浓,蛋白浓度增加,毛细血管外液体不断移向毛细血管内,这个过程为毛细血管再充盈。如果超滤率大于毛细血管再充盈率,便会产生低血压[2]。如果每次透析总体除水后低于干体重,也会产生低血压,多发生于透析中或结束前。
1.3.2自主神经病变和血管收缩降低 慢性肾衰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透析患者压力感受器和交感神经末梢功能障碍及对血管加压物质的反
应性降低。
1.3.3 内分泌性因素 心钠素是由心脏产生和释放的一种多肽激素,有利钠排水作用,血管内容量是刺激心钠素分泌释放的主要原因。尿毒症患者的钠水潴留刺激心钠素分泌释放,加之心钠素清除障碍,故有心钠素的潴留,血液透析不能有效将其清除,致透析结束时血压降低。
1.3.4 低氧血症与低血压 透析相关性低氧血压症与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相关。有报道心肺功能正常的慢性肾衰患者在血透时吸入空气时,有出现氧分压下降,并有低血压。
1.3.5心源性 由于心肌病变,造成心脏代偿功能差,心博出现减少。
1.3.6透析过程中降压药物的使用不当:透析中出现高血压时在给予常量降压药物后出现低血压症状。如当血压在180/110mmHg或更高时给心痛定10mg舌下含化,30分钟后出现血压降低及低血压症状。
2 护理措施
2.1及时处理:对于患者需要尽快维持其头部处于低位状态,且采取呼吸氧气、停止超滤、控制血泵转速等处理方式。需要时还可以运用静脉补高糖及生理盐水,有时处理中可运用输注血浆或全血。对低血压延续时间较长的则需要运用升压药来保持血压;对低血压情况严重的患者,则要中断治疗处理后再持续透析。
2.2预防脱水:脱水是血液透析中需要积极重视的问题,需运用容量控制型透析机维持正常的脱水量。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干体重准确预测且引导患者自己评估干体重,对透析间期的体重增长严格控制,必须要控制在1 kg/d内。还需防止患者的超滤出现异常问题,每次超滤量需控制在4%~5%的体重之下,且要在干体重之上[1]。医护工作者应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营养吸收程度来调整其饮食起居,实施正确的护理方案。对于透析期间体重增长过多者,可以采用序贯超滤治疗。
2.3一旦出现低血压,首先稳定情绪,给病人一个安全感,一边安慰病人,一边降低血流量,停止超滤,阻断血液继续引出并快速输注生理盐水200ml~300ml,或高渗糖60~80ml,大部分病人可以糾正低血压,也可以给予50%白蛋白50ml
2.4病人出现呕吐时,应将头偏向一恻或侧卧,口角放一肾形盘,鼓励病人及时吐出及时清理,避免误吸引起呛咳或吸入引起肺炎,切忌用卫生纸堵在嘴边,边接边擦,病人闻到异味时会加重呕吐。
2.5增强营养:对处于血压透析状态的患者,必须要引导患者学会自我调整,保证每天身体都能及时吸收必要的营养元素。护士需指导患者尽量多进食一些优质的动物蛋白质、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这对于贫血的改善很有帮助。
透析时运用白蛋白、血浆、浓缩红细胞等有助于提升血浆渗透压[2]。而经常需要透析低血压的患者,在透析时应该静脉滴注5% GS 250 ml加参附注射液40 ml。
2.6观察病况:对透析时要时刻注意患者的情况变化,做好各方面的检查工作,对生命体征定期观察。对于异常情况需尽早采取措施处理,避免患者的病情发挥。而对于一些低血压的先兆症状,包括:视物模糊、打哈欠、抽搐、腹痛、便意等,则要重点采取措施防范低血压的出现。对穿刺部位严格固定,防范渗血、穿刺针脱出;对透析器、透析管路的裂缝、松动等问题加以关注。护士需引导患者在完成透析后的起床动作不宜过快,防止造成直立性低血压。
3结果:
分析低血压的产生原因,之后加以护理,是明显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并且还可以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桑慧颖,张 燕,乔 莉.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观察和护理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1):1342.
[2]杨 曼,李慧霞,闫海霞.血液透析中对发生低血压的机制及防治措施[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