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 课时 1 在第2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判断物体的几种运动形式,但是会混淆对运动形式和运 动路线的描述,对运动路线的描述往往采用的是生活词汇,如“直的”“转弯的”“扭来扭去 的”,还不会学情分析 用直线、曲线、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这样的词汇来描述。另外,学生还不擅长运用 从具象到抽象、从单一到综合的思维模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他们往往只关注物体的个 体特征,不习惯将之抽象为一个质点来考虑。 科学概念目标 大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科学探究目标 大能够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 大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学目标 科学态度目标 火乐于探究物体的运动形式。 大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 火 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大 体验到生活中大多数物体的运动路线都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相结合的。 重点 教学重难点 难点 教师准备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手册、笔、直线轨道、曲线轨道、蓝色小球、红色小球、乒乓球、桶或筐。 师生活动指导与新 1. 用课件展示高架桥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片。 2. 提问:图片中的道路有哪些类型的?这些车的运动路线会有什 么不检测学生前概念,引出探 索—、聚焦 一样呢? 环节中对于更多物体 的运动十意图 能够判断出常见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观察并尝试用图示的方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并能够意识到物体的运动路 线大多数都是复合型的。 教学课件、图片、实验演示视频。 3.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了 解它们路线的观察和 描述。 的神奇之处吧!(板书课题) 第3课时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活动一: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 1. 观察课本第7页底部的图片,并描述图中物体的运动路线。 二、探索 2. 小组讨论,并尝试画出物体的运动路线。 3. 交流与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说一说图片中物体的运动路线, 并简1.通过对图片中物体运 动路线的描述,初步感 知到物体运动路线可 以分直线和曲线两类。 单说明判断的依据。 第3课时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
4.教师解析:沿着直线轨道运动做直线运动,沿着曲线轨道运动 做曲线运动。 活动二:击球实验。 1.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大家两人一 组进行击球实验。 2. 出示实验材料包。 2. 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 中感知3. 教师讲解实验的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并进行演示实验。 4. 小组思考和讨论、明确任务、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5. 各小组依据实验观察,绘制实验过程中物体的运动路线,并整 理实验二、探索 结果。 活动三:乒乓球推出桌面的实验。 1. 准备好1张桌面平坦的桌子和1个乒乓球以及1个小桶,小桶 放在桌面一端的下面。 2. 教师演示实验操作,讲解实验的要点。 3. 猜一猜:乒乓球沿着桌面运动和离开桌面以后的运动路线是 否相同?解释你的判断依据。 4.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并及时地做好实验记录。 5. 重复几次上述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活动四:比一比,谁最厉害。 4. 结合生活场景,巩固所 学知识。 物体的运动路 线。根据球的运动路 线不同,物体的运动可 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 运动。 设计意图
3. 通过讨论乒乓球离开 桌面后的运动路线,引 发学生对物体运动路 线的思考。 用课件展示图片,各小组进行抢答游戏。观察判断物体的运动 路线,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研讨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哪两种形式? 判断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 四、拓展 用课件展示游乐场的图片,小组成员仔细观察,寻找游乐场中的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分享自己的想法。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板书设计 的运动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的 运动更多的是直线运动 和曲线运动的结合。 [教学反
思】
通过教学,学生学会用图示的方法表示物体的运动形式,知道按照运动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 运动两类,并将这
些运动形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学生在已有器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 创造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纷纷动手试了起来,进一步认识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