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REN J●Ao.rU 圣毒4叠 2008/04总第255期 定费用,政府给予适当91、贴。对农民进行法律法规、 安全常识、公民道德规范、公共交通规则等公共知识 培训和思想教育培训所需的经费,应纳入政府公共 财政支出范围。 在充分利用好国家教育培训经费和农民自付经 费的基础上,还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社 会力量,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和大、中专院校、科研 单位、农民合作组织、产业协会参与农民教育培训,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智力投资保障机制。鼓 励社会、企业和个人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捐资助 学,使农民教育培训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三、针对农民的现实需求,进行思想激励,保证 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意识往往比较淡薄,缺乏 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少农民认为:不参加培 训,照样能够找到工作。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大多数是 在反复动员后被动参加的,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 态度不够积极、学习不够认真等实际问题。农民偏低 的文化素质,也直接影响到农民教育培训的质量和 有效性,许多农民无法适应新的知识和技能。建立农 民参加教育培训和学习的激励机制,是调动农民积 极性的重要法宝。 农民教育培训要把握农民自身需求的脉搏,激 发农民学习的内在动力。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 量很低,急需的是学习和掌握涉及到衣食住行医教 等起码的生存条件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从农民最希 望接受的培训内容来看,传统种养业实用生产技术 很受农民青睐,因为种植养殖业与农民生活的联系 最为密切。开展符合农民需求的农业技术教育和培 训,能使农民掌握实用技术,使农民在短期内脱贫致 富。如今,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了,农村富余劳力也越 来越多。为了增加收入,许多农民便通过各种方式外 出求职打工,这些求职者所求的大都是建筑工、饭店 服务员、商店营业员、保安、保姆等技术性不强的工 种,而技术含量较高一点的工种却无法适应,职业技 能匮乏已成为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障碍。加强有针 对性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能使农民学到更多的 新知识、新技能,进而能够在城镇就业中获得稳定的 工作岗位和经济收入。 农民教育培训要以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 目标,激发农民学习的外在动力。农民参加教育培训 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实现非农就业。在农民的非 农就业工作中,政府要发挥主体和主导作用,建立技 能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衔接机制,努力使 技能培训和上岗就业融为一体;加快建设农村劳动 力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提供 良好的信息资源;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 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科学确 定培训对象、培训规模和培训内容。当前,能较快产 生效果的培训方式有“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这 参考文献: 些培训方式,主要由政府部门通过挖掘和掌握市场 [1]王卫东.就业结构影响下农民教育价值观的转变[J】. 信息,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按照不同岗位的技能要 华东经济管理,2007(4):121—123. 求组织农民培训,使培训与就业岗位的需要紧密联 [2】杨爱英.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思考[J]、农业职业教育, 系,农民培训合格即可上岗。 2007(2):14—15. 四、坚持质量第一,注重实效性,把好农民教育 [3】朱建文.“三农”问题的破解与农民教育[J】.成人教 培训的质量关 育,2006(5):3—4. [4]赵志勇.农民教育与农民弱势处境的改善[J】.前沿, 质量是农民教育培训的生命线,农民教育培训 2007(2):192—195、 要坚持“质量第一”的教育理念,确保每位学员学 【5】杜玉珍、农民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宝鸡文 有所成、学有所用,成为用人单位需要的合格人 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05—109. 才。为确保培训质量,培训单位应建立科学的质量 保障机制。 发展农民教育培训,一定要从农民、农村、农业 发展的实际要求出发,尊重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教 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制定教育培训质量监控 的对策与措施。要建立科学的农民教育质量标准和 评估指标体系,开展质量评估。改革课程设置,增加 实践课教学比重,拓展和丰富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 增加实用新技术、市场知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教育 培训。比如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新技术,是农民增 收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培训向农民灌输市场经济 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和经营理念,抓 住机遇,尽快致富;信息已成为农民致富的桥梁和阶 梯,对农民要进行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使农民知 道利用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为农业企业和农户及 时、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进行生产,实现 增产增收。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效果, 用通俗易懂的农民语言,形象生动的实例激活农民 的学习兴趣;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采取低起点、多 铺垫、小步子的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农民真 正明白理论知识,掌握新的技术;从书本、教室走出 去,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和示范基地作用,组织培训人 员实地操作、现场参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整合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农民教育培训 体系,形成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城市 化不断推进,需要各类专门技术人才,光靠农业、教 育部门的办学,还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 需要。必须大力开发利用各方面的教育、培训资源, 实行农科教结合,打破部门、行业的界限,各部门密 切联系和合作,形成合力,为农村培养人才、输送技 术。目前,各级政府在依托农广校成立农民教育培 训中心,但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状况还远远不适应农 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需要,教育培训资源有待整 合、体系有待健全,已建立的农民教育培训中心尚 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农民教育培训事业 的发展。 教育资源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载 体。应立足现有条件,整合农民教育资源,创新运行 机制,加强体系建设。根据国务院和农业部文件要 求,建立和完善以省农民教育培训中心为龙头,以各 级农民教育培训中心为骨干,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为主体,各类培训机构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充 分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各级农民教育培训中心、 农业职业学校、农业科研院所和相关机构开展农民 教育培训工作。当前,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重点 是提升基层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改善培训条件,完 善培训功能,建立和完善一批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 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基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