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为学生
提供展示特长和才干的机会。 重点:增强环保意识。 课时:1课时 准备: 1. 搜集资料
在本课前2~3周动员学生多方面搜集有关空气的素材,包括课外读物、科普书籍、杂志、报纸、照片、录像、漫画、实物等。例如:
课外读物:环境知识读本、关于空气的知识、大气污染方面的文章
照片:风景地的蓝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气、学生外出旅游、交通堵塞、工厂烟囱冒烟
杂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层空洞、水灾等照片 漫 画:大气污染的严重后果
剪 报:某一期的《大气质量周报》或《大气质量日报》、大气污染报道等 录 像:空气、酸雨、保护臭氧层、温室效应 2. 课外预习和调查
结合搜集的素材,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为在课堂上介绍有关知识做准备。 3. 课前活动(见学生页) (1)[观察]烟气观测活动。 (2) [小实验] 哪儿的尘土多?
(3)[调查活动]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4. 布置教学环境 组织学生编写环境墙报、图片、漫画、小论文等,布置教室。 教学过程: 1. 引言
1
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本节课的意义及教学活动的方法。 2. 观看录像《空气》 3. 课堂展示
学生按自选专题,根据课前的准备发言、讨论(一人中心发言,其他人补充)。 4. 讨论(选择以下部分题目讨论) ● 你愿意在树林里还是愿意在室内活动? ● 吸烟会不会污染空气?
● 焚烧树叶、庄稼秸秆会不会污染空气? ● 有哪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 家庭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来自哪些活动? ● 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有什么好处? ● 新装修的居室有没有刺激性气味? ● 你能为保护空气质量做哪些事? 5. 专题讨论“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6. 课堂小结 教师对学生发言及讨论作必要的补充,鼓励、表扬学生认真自学,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勤于实践态度和方法。 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并不重要,不要求有统一的结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及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7. 布置作业 指导举办关于大气的环境专刊、演讲比赛,组织野外活动、参观等。
学生活动1:
烟气观测活动
在你居住地或学校附近有没有高大的烟囱?这些烟囱每天冒烟吗?冒几次?什么时间冒?冒出什么颜色的烟?是锅炉房的烟囱还是工厂的烟囱?如果是工厂的烟囱,这个工厂生产什么产品?记录烟囱冒烟的时间,烟的颜色等。如果能把烟囱冒烟的景象拍摄下来,则更能说明问题。
把高大烟囱排烟的地点、时间、颜色、烟尘的浓度、所属工厂等记录在表1中。
2
表1:烟气观测记录表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校 观测时间 观测地点 烟囱地点 所属工厂
排烟时间 1 2 3 4 5 6 7 8 颜色 浓度 9 10 结果分析和建议
学生活动2:
哪儿的尘土多?
把十块瓷砖(也可用玻璃片或在硬纸板上贴上透明胶带代替)的光亮面朝上分别放在十个不同地点,如居室、教室内、教室外的窗台上、操场上、树林里、
3
公路边等。两三天后,用手指分别抹它们的表面(小心不要把手弄破),上面的尘土一样多吗?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2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表2 :尘土观察记录表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校 班级 观测季节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地点 四天后 灰尘多少的顺序 放置时间 两天后 10 结果分析和建 议
学生活动3:
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在一个十字路口统计每天机动车的流量(要注意交通安全)。注意观察记录以下问题: 什么时间车最多?哪类车最多?车的排气管有没有冒出黑烟?这时的空气有没有气味?夜间车辆少时空气有没有气味?记录统计情况。 表3:交通流量记录表
4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校 班级 观测时间 观测地点 每分钟通过数量统计 时间 行人 : : : : : : : 自行车 卧车 卡车 绘制十字路口草图,标明车流方向及观察点位置 冒黑烟车种 空气质量 结果分析和建议
学生活动4:
空气污染的原因
活动步骤:
1. 下表列出了造成空气污染的一些原因,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写在表中。 2. 把下表剪开。
3. 把剪开的纸条贴在菱形格中。把你认为重要的原因放在上边,相对次要的原因放在下边。
5
4. 公布你的结果。
5. 对全班结果进行统计,哪种是最主要原因? 汽车尾气 冶炼厂排放废气 天然气燃烧
学生活动5: 1.大气污染与防治 2.“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3. 臭氧层受损 4. 酸雨 5.空气质量周报
6.居室环境的污染和防治
吸烟 装修材料释放气体 食物腐烂 燃烧含硫煤 炒菜、做饭 使用喷发胶类 焚烧树枝、树叶 焚烧废旧塑料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