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
作者:张凯欣
来源:《企业文化》2019年第20期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飞速发展,大数据的应用使得会计环境发生显著变化,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载体,传统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因此,研究大数据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影响,结合资产负债观和公允价值的综合收益观对财务报告进行改进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报告;改进 一、现行财务报告的概述
突飞猛进的大数据技术让数据信息渗透到各行业领域,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尤其显著。而财务报告是对会计工作的高度总结,是对一系列经济事项成效的反映,可以对信息使用者提供直接有效的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我国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是以现行会计准则为依据,按照一般的财务会计步骤编制标准化的财务报表。但伴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资本市场复杂化,公司的形式出现较大的变化,会计的责任逐渐从受托责任观转变为决策有用观。传统的收入费用观不再能满足多方的利益诉求,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也暴露出很多的弊端。于是,基于资产负债观和公允价值计量的综合收益观应运而生。同时决策有用也内在要求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具可靠性和可比性,因而依托于网络资源的大数据技术在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传统财务报告局限性的表现 (一)传统财务报告的信息缺失
传统财务报告存在非财务信息和预测性信息缺失的缺陷。当前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不能以货币计量的人力资源、创新研发能力、企业的社会关系等非财务信息对衡量企业的内在价值和评价企业的发展前景具有重要意义。而预测性信息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财务报告对企业未来的财务评估和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信息没有过多涉及,无法评估企业的成长性;另一方面,传统财务报告中的利润表是建立在财务收益和收入费用的基础上的,利润的计算仍然停留在对历史成本的核算上,而市场环境的复杂化和经济运行风险的加大使得利益相关者对预测性和前瞻性信息的需求增加,传统的财务报告不足以帮助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传统财务报告的时滞性
会计信息的最大功用在于帮助企业所有者或者其他利益相关方做出重要决策,但传统财务报告的模式决定企业在大部分情况下会等到获得全部相关事项的信息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样的披露习惯很容易产生时效性问题。除此之外,会计准则中目前只对中期财务报告和年度財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报告进行规范,不能实时揭露企业的信息,滞后的财务报告不仅会影响财务预测,还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
(三)传统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存疑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财务报告内容完整、真实可靠。但是会计核算的出发点是一系列的假设,且会计处理的具体方法依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多种选择性,这使得传统的财务报告中包含较多相关人员的主观判断。大数据时代下,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非财务性信息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传统的企业报告依然只关注以货币计量的会计信息,进一步让可靠性存疑。
(四)传统财务报告的披露不能满足多样性需求
传统财务报告强调格式的标准和通用。统一化的要求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但忽略了不同使用者之间对信息需求和使用的不同,不符合决策有用的观点。大数据环境下,各方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信息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区分报表使用者的需求,涵盖不同利益方的关注焦点,是会计信息披露的重中之重。 三、大数据环境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一)扩大了报告主体的外延
大数据的广泛运用使得企业的一些非财务信息也可量化并易于取得。企业记录采购、生产、内部销售以及财务、人事等内部管理事项的系统都能产生大量的数据,为扩大报告主体的外延提供了便捷,使得原先不能为财务报告所利用的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企业文化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成为可能。另外,数据的加工处理更加简单精准,借助自动生成的相关分析结果能更可靠地预测未来,于是,报告主体也可涵盖预测性信息。 (二)促进实时财务报告的产生
信息快速流动的背景下,事后的财务报告将影响信息使用者进行快速有效的决策。只有及时的财务报告才能体现会计信息的价值,因此,需借助大数据技术对企业的会计活动进行及时处理,借助自动化的财务报告的软件和统一的财务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报表的实时报送。这样,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情况,做出最佳的决策,长期以往,市场的效率将提高,资源也将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三)强化了财务报告的相关性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委托和受托方的关系不再单一。投资者的投资对象在增多,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对投资者的决策更有价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财务报告中大量引入体现非历史计量属性的公允价值和现值。大数据的出现集成了事项报告模式、数据库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及“资源、事件、数据”会计信息处理模式的特点,使得通用报告的框架被突破,以利益相关方需求为导向的数据处理也会大大强化财务报告的相关性。 (四)强调管理用财务报表的实践
“互联网+”的现代经济新常态下,管理会计的应用创新了会计的思维方式,探索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和价值。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数据同源,但在大部分企业中却将两者分开核算,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也使得企业相关政策、方针的推行受到阻碍。大数据技术让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结合得以实现,共享财务平台也让管理用财务报表的应用更为广泛。过去管理用财务报表存在编制过程复杂、标准不统一、会计资料难获得等问题。但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会计软件的升级和共享平台的发展使管理用财务报表的实现得以强化。 (五)提倡财务报告的定制性和互动性
大数据环境下,每个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告信息的需求不尽相同,且市场环境的千变万化也使得这种需求始终处于动态之中。信息的快速流动也让不同的报告使用者之间甚至是各企业之间交流的意愿变得强烈。提倡财务报告的定制性和互动性成为大数据环境下的显著特征。 四、大数据下综合收益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综合收益观的概述
综合收益是指在会计期间除所有人投资和所有人派得以外的全部所有者权益变动,综合收益观是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发展的必然結果,综合收益观下的计量直接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实现了从当期营业观到损益满计观的重大转变。本期营业观认为,非常项目和前期损益调整应列入留存收益,属于传统会计收益的范畴;损益满计观认为,所有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都应计入当期损益,而不能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即损益满计观包括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属于综合收益观的范畴。综合收益总额等于企业净利润以及其他综合收益合计金额,其他综合收益反映了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
(二)大数据下综合收益观的必要性
报告综合收益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科技的发展带动资本市场的发展,一些公司为了上市或是上市后为了自身的利益经常性粉饰财务报告,这样的行为会误导利益相关方的决策,造成资本市场上的不良竞争。综合收益报告可以涵盖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未实现收益项目,对这些项目进行再分类并一一报告,这符合会计中公允与充分披露的要求,也限制了上市公司粉饰报表操纵利润行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综合收益观的运用也是出于对投资者的保护。综合收益表把利润表中没有呈现的未实现收益项目集中起来,并将已确认并且已实现的“净收益”与已确认而未实现的“其他全面收益”分类列示,这样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有效会计信息,为投资者的经济决策保驾护航。 (三)大数据下综合收益观的可行性
改进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使财务报告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与国际会计趋同,使我国的财务报告在国际范围内具有可比性。大数据下,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更偏重预测性和有用性,通过综合收益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情况,能减少企业管理者进行操纵利润的空间可能。综合收益观下公允的财务报告也使得我国的资本市场能健康发展。近年来,22、23、37、39号等准则的修订都为综合收益观下财务报告的改进提供了准则依据。此外大数据为实现改进财务的目标提供了技术性支持,降低了获取各种有用信息的成本,使得财务报告的生成更加高效。
(四)综合收益观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对投资者来说,与收益有关的信息是尤为重要的。对于存在大量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司,在报表中披露这些信息可以防止这些公司利用其他综合收益进行财务报表舞弊。原先,会计准则中计入资本公积的其他综合收益,在相关资产终止确认时被转出并计入当期损益,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在综合收益观被应用之后,企业的未实现损益与企业的盈利密切相关,它在控制财务报表粉饰的同时,也能使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价值的评价更为客观。比如财政部最新修订的新准则中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其损失准备,并将减值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且不应减少该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账面价值。对减值损失或利得进行披露能真实反映资产的状况,因此,综合收益观下企业对其他综合收益进行披露,会影响对公司价值的判断。 五、基于综合收益观的财务报告的改进 (一)综合收益观下对资产负债表的改进
现在的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类单独列示的项目增加了“其他综合收益”。但是,即便企业列示了“其他综合收益”也不能完整涵盖综合收益的信息,企业可以尝试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有关综合收益总额的有关信息。资产负债表中的综合收益信息不完整,会使得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二)综合收益观下对利润表的改进
按照收入费用观,利润表的利润是经营利润或者会计利润,也就是净利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其他收益”进入利润表,“净利润”项目后增加了“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和“综合收益总额”。现行的利润表中,还单独列示了“持续经营净利润”和“终止经营净利润”项目,以体现终止经营在企业整体收益中的不同。但现行利润表中依然以收入和费用为主要着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点,如若能在这两个项目的基础上按企业从事的活动的功能特征进一步细分将更有利于信息的披露。
(三)综合收益观下对现金流量表的改进
本期收益观下,现金流量表中的项目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部分,这种划分本身就较为合理也不违背综合收益观的要求。改进现金流量表可以进一步以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分类为参照,并考虑改进后的利润表项目分类,在表与表之间的对应关系符合逻辑的基础上增强报表的可理解性。
(四)综合收益观下管理用财务报表的改进
管理用财务报表在披露格式、披露时间上都较为弹性,且其主要为企业内部所使用,更容易贯彻综合收益观的思想。企业可以将综合收益的内容进行系统地划分和扩充,以使综合收益表能够全面具体地揭示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还需强化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用报表的信息化,让企业能随时了解自身的情况并依托已有数据进行预测,实现企业经营能力和规划能力的提高。
六、总结及展望
面对大数据这一新兴趋势,现行的财务报告难免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在会计理论的支撑下改进企业的财务报告,将有利于利益相关者获得更有用的会计信息,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整个市场的运作效率。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会停息,时代的变革迅猛而深刻,大数据的纵深发展将为财务报告的改革带来更多的便利,也会提出更多新的要求。不难预见,以后实时的综合收益表将会得到广泛的运用,不仅是企业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对内的管理用报表也会更及时有效,这些都会为新时代下的经济发展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丽敏.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J].财会学习,2017 (20):29-30.
[2]张明.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财务报告改进[J].经济研究导刊,2017 (23):137-138+142. [3]易扬君.试论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基于综合收益的视角[J].时代经贸,2017 (13):35-36.
[4]王小娜.浅谈综合收益观的会计信息质量和公司价值[J].现代经济信息,2012 (16):149.
[5]应里孟.“互联网+会计”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新发展[J].财会月刊,2018 (07):23-2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6]王建兰.大数据时代下的财务报告审计方法初探[J].财会学习,2018 (05):100-101. [7]刘季平.综合收益观下中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