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

来源:二三娱乐
周小普: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

体育报道已经构成现代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想象没有体育报道的运动会,特别是没有电视报道的运动会。电视报道使现代运动会有了巨大的观众群——远远多于现场观众。奥运会一方面是国际体育大赛,同时也是国际媒体大赛。每届奥运会都有几十亿人同时关注着电视荧屏。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的监测结果,今年在奥运期间,中央电视台不少重点直播比赛的收视率都在10%以上,大大超出了同时段其他节目。

到今年,中国已经恢复参加奥运会二十年了。1984年7月29日,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在洛杉矶开幕,中国重返奥运赛场。中国媒体也从此投入了这场四年一次的世界大赛。到2008年将中国本土举办奥运会比赛,为了创办一届杰出的奥运会,中国媒体只能胜利,不能失败。

一、体育新闻在中国电视新闻发展历史上,是 最前卫的报道领域,曾经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电视新闻很多探索和开拓工作,都是在体育新闻领域内首先尝试的。

电视史上,在最初没有新闻节目的电视中就包括有重大事件的现场直播报道。如1936年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加冕礼的直播,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直播,1939年美国世博会的直播等。

最早的现场直播内容。1958年6月19日刚刚成立的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转播了“八一”男女篮球队同北京队的表演赛(比赛)。这是我国的首次体育实况转播。当时的形式比较简单,只是现场画面加上解说。同样是体育报道中,较早地开始了现场报道的尝试。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全运会、奥运会的报道中逐渐引入了记者或主持人的现场报道。

二、现场直播报道的重要性

从新闻价值看现场报道的应有状态。众所周知,一般讲新闻价值属性有:时效性和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奇异性、趣味性等。

把新闻价值与一个新闻事件相结合来分析它的层面。就某一新闻事件来说,对其报道的新闻价值在于:提供事实最新的变动(帮助人们把握、适应变动),这其中包括:性质——新颖(异常、有趣)、速度(时间)、状态(最新),其价值大小取决于事实本身的重要程度(显性、隐性),事实影响的深度、广度(显性、隐性,解读)。这也是新闻价值之间的关系。

电视是新闻传播的最佳媒体。声画兼备对事实状态的展现最为得力,利用电波传递提供了最快的同步传播速度。但是事实的性质的把握和对新闻价值大小的展现,是电视设备无法完成的。

直播现场报道是传递新闻价值的最好形式:当时、当地,目睹事件、人物本身。

这就是现场直播报道的功能:最高的时效性,最强的现场感,原汁原味地展现新闻事件、人物。当然这也要和人的努力结合起来:及时赶到现场,找到最佳采拍位置,拍到事件发展关键环节,采访到事件当事、目睹人员。这除了要有适当的设备、工具等媒体素质外,也要求一系列的人员、组织素质。

我们可以把报道的信息分作表层和深层两类。表层信息应该是可视、可感的事实信息。但是新闻报道并非只做到此就可以了。因为事件的重要性、影响面、新颖程度等,有很多内容都不是不言自明的,还需要解读。而这往往是电视与其他媒体竞争中的弱项。因为电视展现的往往是事实的表象,再加上电视记者往往会以为有了表象就有了一切,会更强化了这一弱点。所以有人称电视常常是“弱智”的,我理解,其中很多指的是此等层面上的误区。

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层面看作是电视表现的层面,据此来衡量现有的体育现场报道。这两个层面应该在报道的综合状态上都存在,但可以有所分工:一线的做浅显、易感层面,二线

的做深入、潜在层面。从国际优秀现场报道看,有不少两个层面都是由现场记者包揽的,如CNN。同时一、二线可以分为前后方,节目中可以有交流、讨论,由后方——编辑部提供深度。在不能做到这种程度的情况下,前后方可以有明确的分工。如凤凰台。记者专注于收集现场信息,深层信息由演播室主持人提供。

首先从浅层要求:提供事实最新的变动,帮助人们把握、适应变动。这其中包括:性质——新颖(异常、有趣)、速度(时间)、状态(最新)。表层信息也有信息量问题,以及表达高下的问题。这种表面信息要素也是要跟事实报道紧密结合,是需要记者在现场临场的一种把握。记者对他的所见、所听、所感,要求跟主题相关,不能够漫无边际。

当时、当地、目睹事件、人物本身。解说应该说的是时、地、事件、人物不能目睹的部分,即它们自己的属性、由来(背景)。

比如说时间,一是现在时间,而后就是这是什么时间,为什么是这个时间,如:“现在是北京时间凌晨两点,在这个时间,是大多数人都在睡觉休息的时间。为了„„原因我们现在来到了„„。”如果与新闻有关,就要说一下。其余类推:地点,什么地点,为什么是这里,及周边环境、重要性等。

任何一个要素的展开都要与新闻事件有紧密的关系,或是内在的影响。这里应该是记者将他的所见、所听、所嗅„„,现场的一切感觉,只要与报道主题有关都要传达出来。试比较澳门回归报道中解放军部队到达龙城大厦时央视和凤凰的报道。凤凰的报道信息量就大。

除了表面信息外,新闻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事实本身的重要程度(显性、隐性),事实影响的深度、广度(显性、隐性,解读)。这两个方面有的事件是显而易见的,有的就不那么容易看清,这就需要解读。解读要有相当多的资料、背景形成对比、对照,使事实的性质在比较中清晰起来。它经常要靠解说来完成。

解说应该说的是时间、地点、事件、人物不能直接感知、目睹的部分,即它们自己的属性、由来(背景)。提供这些材料要靠很好的准备。准备工作或者是由记者做,他们因此能够完成表面信息与深层解读双重任务;或者是由编辑部来做,在节目中由主持人来对事实做适当解释。

在组织方式上,前者是记者在现场的长时间独立工作,除摄像外没有其他配合、支持,这是需要很高的素质和很丰富的经验的。后者是前后方配合,这种方式操作难度较小,但要求主持应主动承担比较困难的任务,并与记者很好合作。

总之,现场直播报道是媒体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

三、我国体育现场直播报道现状

奥运体育报道类别有:赛场转播、消息、专题、现场报道、演播室谈话。现场报道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新闻形式,是观众主要关注内容之一。

体育现场报道与其他现场报道不同。其他报道关注的事件多,在其中可能大多涉及较多的人,但不一定有突出的个人。而体育报道全是有关人物的报道,它更不易冷静。人物报道说易也易——易于成篇,只要选好人,并有适当的把握,较容易形成报道;说难也难,不容易好看。目前的报道中,关注人物一般性感受的多,而关注人物个性化特色的少。证据是现场记者问运动员:“感觉如何”,“是不是艰苦”的多,能有针对性地提问的少,因此有效信息较少。

现阶段我国体育现场报道正处在一个快速成长的时期。借2008年的契机,我们应当清楚地了解体育报道的现状,加快发展。

首先是进步很大。本次雅典奥运会报道和2000悉尼奥运会相比,报道量加大、质量有显著提高,有较大进步。

中国已经取得了数量的胜利,进一步要在质量上有重大突破。央视对雅典奥运会的转播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NBC及其下属频道对雅典奥运会的转播时长为1200小时,而央视达到了1400小时。现场报道也从仅有金牌采访到增加了中间采访、大段现场解说。2004年的奥运会是央视体育直播报道里面,记者现场报道表现形式是最好的。2000年时采访还是非常弱,出镜记者没有几个人能够连贯表达,不知道该说什么。到2004年的时候已经比较连贯,而且报道量大大增加,不仅有出镜记者,还有记者现场解说——将要展开的运动和它的背景资料。

对照奥运体育报道,现在的报道思路比2000年悉尼奥运会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仍然不够理想。第一是视野狭窄:报成功不报失败,报国内不报外国,虽今年有了进步但仍很不够。

纵观今年及历届奥运报道,中国的电视节目对我国运动员参加的项目,尤其是夺金项目报道的力度最大,只是在今年刚开始报道一些外国运动员,如伊拉克运动员等。但奥运会期间世界各国的优秀运动员都有着精彩的表现,值得关注的“新闻点”也非常多。如德国选手的马术金牌从失而复得到得而复失、捷克选手塞布勒连续两届奥运会夺得田径场上难度最高项目——十项全能的金牌等等。但遗憾的是,我们的主流媒体仍然缺乏世界眼光来报道奥运的观念。对大多数没有中国运动员参加的项目或只言片语,或不闻不问。这不是一个大国的胸怀、眼界;同时,在新闻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非中国”的元素,应该也是媒体的一种竞争策略。我们都能从其他国家的媒体上看到对中国的报道。

第二是不够深入:表面文章多,浅层信息多,见人见规律的报道还是不多。

以羽毛球混双夺冠后的采访为例(第一遍采访话筒没有打开):

1、张军你觉得今天的比赛是不是非常艰苦?

2、高凌你刚才觉得这场比赛对你来说是不是也算是一场比较艰苦的对决?(核心词:艰苦)

3、第一局领先以后,第二局开始打得不顺你们俩脸上还能露出笑容,当时是什么心情啊?(有一点儿现场信息)

4、有没有想过最后真的能拿下,没有对自己有过这种怀疑吗?(提问没有意义)

感谢你们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祝贺张高获得了一枚混双金牌。也祝贺中国军团又增添了一枚金牌。希望我们的女双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再接再厉。

很多记者的现场报道状态不是太好。对所报运动不太了解,也没有很好准备。较少有超过观众所知信息的。本来他们的职责应该是引导观众看到更多的东西。

第三不成熟:不成熟在于不能形成较吸引人、打动人的话题。不像这次国安罢赛引发的足协危机那样发人深思,多是基于成绩通报类的内容。还有一些记者对冠军存有崇拜心理,调门很高,总想多夸几句,结果让人很不舒服。我们的表达应当是有分寸的,不然的话英雄主义肯定要落空,因为别人不会认同你的报道。因此应该是在报道中间保持一种非常冷静的态度。

奥运开幕前夕,赵蕊蕊伤后复出,两腿绷带给人印象深刻。一电视台记者,得到两分钟宝贵的采访机会,观众也希望从中能够听到一些新鲜的信息。记者在采访前已经告诉观众,赵蕊蕊是云南大理人,是他的家乡人。不料采访一开始,他开口问的第一个问题,竟然是“请问您是哪里人?”赵蕊蕊说:“我是云南人。”谁也想不到,他的第二个问题,竟然穷追不舍,继续问“您是云南哪里人?”赵蕊蕊回答说:“我是大理人。”随后,这位记者竟然说:“您今天复出,在球场上蹦了又蹦,现在能不能再给我们蹦一个,给大家看看?”这时候,赵蕊蕊慢慢离开,说:“今天已经蹦得很多了,不蹦了,不蹦了。”这样的专访,没有任何内容。

四、改进对策

培养合格的出镜记者。现在央视正在培养专项的出镜记者,他们也负责亚运会和全运会等重大赛事的专门项目的报道。在雅典奥运会女子体操比赛即将开始时,一位全新面孔的年轻女主持和刘璇站在一起准备现场解说,但说了几个字就再也说不出来了,还是刘璇打了圆场。培训运动员已经是下策,我们应该很好培训我们记者,我们体育报道记者一定要学会和人打交道。

完善的赛前策划、组织;电视台体育部要准备资料、前期采访外,每个项目记者也应该有很好的策划、预先准备。

灵活、及时的现场应对、调整。任何准备都不能完全把握事情的进展。这就要求有良好的灵活性,能够随时调整。(作者:周小普/2004年12月18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广电前沿论坛)

作者简介:

周小普

职务: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著作:《广播新闻与音响报道》、《企业公共关系实务》(合著) 研究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学

1979年到198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新闻系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3年到1986年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硕士研究生,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1986年7月至今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师。

1998年到1999年公派赴法国留学。曾任过健康报社记者。(资料来源:央视国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