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四句话概括重点:
1、机体的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2、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即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恒定的。
3、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4、各种调节的控制系统包括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前者包含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形式,负反馈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方式。
体液即人体内的液体(60),包括细胞内液(40)和细胞外液(20)。 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组织液(15)、血浆(5)、淋巴液、脑脊液。
血浆是各部分体液中最活跃的的部分,是沟通各部分体液和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媒介。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以细胞膜相隔,血浆与组织液以毛细血管壁相隔,各部分体液之间相互沟通,其成分有较大差异。
注意:数据为各部分液体占体重百分比。
人体生存在两个环境中,外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内环境是相对稳定的,而人体在不断变化的外环境中仍能够自由和独立生存,首要条件是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即稳态。内环境的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是机体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举例:人体体温波动每天不超过1℃,血浆pH范围7.35~7.45,血钾范围3.5~4.5mmol/L,血钠范围135~155mmol/L,血钙范围2.25~2.75mmol/L。
稳态遭到破坏,提示机体可能患上某些疾病。稳态的维持需要机体的自我调节,需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参与。
机体的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正常生理范围内的调节总是朝着让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房型进行。
特点 范围 相关 概念 神经调节 迅速、精确、短暂 作用范围广 基本形式: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两种方式: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条件反射(后天学习) 体液调节 缓慢、持久、弥散 作用范围广,调节方式相对恒定 较为原始的调节方式 包括远距分泌、旁分泌(胰高血糖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自分泌(胰岛素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神经内分泌(血管升血压素自身调节 强度较弱、灵敏度低 幅度范围小,局限于某些器官或组织细胞内 依赖细胞或组织器官内在特性,不依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分泌) 举例 人进食或看到食物,唾液腺分泌过程 各种激素的分泌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压力增高使入球小动脉平滑肌收缩,减少血流量,维持正常的肾小球滤过率。 — 特殊 神经-体液调节,如胃液头期的分泌、肾上腺髓质细胞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以上人体各种功能调节方式,均可看成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信息传送过程,分析研究人体内控制和通信对了解和探索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体内存在数以千计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是一个闭环系统,即控制部分发出指令控制受控部分的活动,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因而具有自动控制的能力。
机体的反馈系统也可理解为自控控制的闭环系统模型,神经中枢为控制部分,肌肉等效应器为受控部分,各种感受器为检测装置,各项生理活动也都有一个相应的调定点,如体温设置为37℃,体液pH设置为7.4,是比较器的参考信息,比较器将检测部分的反馈信息与参考信息进行比较,将二者产生的偏差信息传输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再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整。反馈系统是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控制系统。
在反馈系统中,根据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不同影响,可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
1.负反馈——人体内最多见的控制系统
负反馈是指控制部分接收反馈信息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其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在维持生理功能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方式。
例:减压反射、血糖调节、肺牵张反射。
2.正反馈——“滚雪球”效应,短时发挥最大效应的控制系统
正反馈是指控制部分接收反馈信息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其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一般对稳态的维持不发挥作用,结果是打破原先的平衡状态。正反馈系统在人体中较负反馈系统少,大多与排泄、分娩有关。
例:排尿、排便反射、胎儿分娩、排卵、凝血过程、胰蛋白酶原激活,神经纤膜达到阈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排卵前雌激素(E2)引发黄体生成素(LH)峰。
“四排一凝一酶原,动作去极排卵前”。
但从整体的角度看,正常机体中的一些正反馈也是为了维持整个机体的稳态,如血液凝固是典型的正反馈过程,可防止机体进一步失血,对维持循环血量的稳态有重要意义;分娩过程母体通过正反馈娩出胎儿,打破了原来怀孕的稳态,胎儿娩出后,母体恢复到怀孕前的稳态。但并不是所有的正反馈都有利于人体,异常情况下,过强的正反馈也会导致病理改变,如上例中当血管破裂时,血液凝固可防止失血,但活动过强,可导致血栓形成。
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开环控制系统,可以使机体的调节活动更富有预见性和适应性。(最新考试大纲未要求)。
(下周不定时继续更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