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第l2卷总第49期) 『dIrmI ofInner/Vi:x ̄iaAgfieula,raUnk ̄ty(.Sodal Scie, ̄eEdition) No.1 2010(Vo1.12 Sum No.49) 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中的角色转变 ●刘漫中 (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摘要:新的历史时期,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进程中,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化 所需要的角色转换,对完成角色转换的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在加强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和组织保障下,辅导员更 新教育观念,通过自身不断学习,自我完善,完成角色转变和角色适应也是辅导员职业化进程的关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10)01--0181--03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必须以基层 行。这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真正走上了法制化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基本依托。我国高等学校基层思想政治教 道。 育工作者主要是辅导员,若按1:200的比例要求为全国在校大学生 大学生作为时代青年,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悄悄地发生着 配备辅导员,这支队伍的规模将达到1O万之众。因此,加强高等学 变化,大学生政治上趋于成熟、理性,关 国内外大事,但在一些深层 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是—个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 次问题上仍存在着—些模糊认识;大学生思想活跃,求新意识较强,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必然性 善于通过多种方式特别是网络获取新信息,但自身鉴别力和控制力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事学院院长曾湘泉的阐释,职业化可 还较弱;大学生^、生观、价值观主流积极健康,求知愿望强烈,但面对 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是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即从事这份职业 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容易产生急躁情绪,甚至过激行动。如何 可以作为终身的事业来对待;二是从职业资格和标准的角度,B 从事 正确引导,有效化解矛盾,也就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 这个职业要有一定的标准、资格和要求。 要求。 所谓辅导员职业化是指辅导员从高校政工干部和一般教师的 高等教育市场化、国际化带来大学生群体的一系列变化,客观 职业角色向更高的独立职业转化的过程,在转化过程中,实行辅导员 上导致辅导员工作的难度增加。如高校后勤社会化导致学生公寓 资格准人制度,只有通过一定的专门教育或培训并获得辅导员资格 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实行弹性学制后,学生行政班级不存在,院 者,才能担任高校辅导员,并建立相对应的职业化的培养制度和管理 系观念淡化,必将带来原有价值观念、方法、管理模式的转变,思想政 制度。因此,辅导员职业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含义:一是高校辅导员 治教育难度大大增加。 是一种不同于学校党政干部和教师的专门职业;二是从事辅导员职 发展和普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业需要具备完成思想政治引导、学习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就业 提出了新问题。互联网、手机等传播交流方式,具有信息传播分散点 指导等工作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以及相关的职业理想与职业 多、交要陛强、流量大、管理复杂等新特点,极大地改变着高校师生的 素养。三是建立健全合理、科学的辅导员管理考核制度。 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广大师 自从20O4年,高校辅导员队伍走向职业化、专业化的呼声越来 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观念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校 越高,这也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结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 辅导员如何利用新的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又对辅导员的 点: lI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是应对时代发展的需要 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的大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Z辅导员工作队伍职业化是激励工作动机的需要 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学校的自身发展,都向高校思想 要想有效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 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而高校辅导员作为 题,离不开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事实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2O06年7月23 却是,很多学校的辅导员是从优秀的本科毕业生中留校的,工作更多 日,教育部部长周济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令,发布 的侧重管理职能的延伸,在很大程度上业存在“重使用而轻管理”的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决定自20O6年9月1日起施 现象,导致辅导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学术发展后劲不足在。在日常 * 收稿日期:2O09—0g—l6 作者简介:刘漫中(1975一),女,内蒙古包头市人,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助理研究员。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工作中,对辅导员实行校、院两级条块管理,表面上看是学生工作学 校各部门齐抓共管,但实际上是多根线穿一根针,各个部门都可以指 挥辅导员,频繁的各种文体比赛、检查、间断性工作,事元巨细,只要 与学生工作沾边的都得管。不少辅导员对自身工作还缺乏认同感, 认为自己是“信息发布员”、“保姆”、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消防员”,缺 乏工作热腈和与学生深入沟通、交心的主动性。辅导员人事管理都 由院系负责,日常工作安排、考核则在学生处和团委,任用、选拔、提 升、流动由党委组织部和人事处负责。多重的管理、考核,导致辅导 员组织上无归属感,加上辅导员的待遇、培养、出路、多停留在纸上, 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争先提高学历情况比比皆是。而且这支队伍大 都处于流动状态,历来把分流与转岗作为辅导员建设的重要机制,不 安心于学生工作,把应聘辅导员作为进入高校的跳板。这也导致了 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及专家化、职业化的难度。 只有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进程加剧,才能使一部分热爱学 生、热爱思政工作的教师 元旁辕,踏踏实实地做好学生工作。 3.辅导员工作队伍职业化是增强工作有效性的需要 随着高校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高校在校人数激 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充实,覆盖面不断扩大,新载体、新途 径不断拓展,这就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 问题、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网络成瘾问题、就业等问题突显出 来,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心理咨询与辅导、网络教育、素质拓展、职业 生涯规划等—批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应运而生,如何有针对陛地、 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教育管理,职业辅导、发展辅导、心理辅 导等工作内容,使工作结构呈现多样化、综合化、职业化的发展趋势。 显然,辅导员的工作角色从单一的思政工作者向职业、人生、心 理导师方向转化。这也要求高校辅导员从思路、内容、方法和手段上 进行学习、研究和创新,走—条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路子。辅导员 传统的辅导员定位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际了, 作为专业人员,必须承当起更多的角色,如何加强政治修养,把握政 策水平,更新教育观 、提高工作效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 题,这就是辅导员的角色转变和重构。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中的角色转变 1.由垂直的“管理型”向平行的“引导型’转变 众所周知,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完成了由计划型向市场型的重 大转变,导致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下,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尤其 是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本身的改革与发展越来越突显出 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了。在这一 转变中,过去高校辅导员工作一贯采用的垂直管理型的工作模式必 然不可能再适用于当前的学生工作新环境。其次是家庭结构变化 的需求,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进一步落实,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 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他们的个陛张扬,在很多方面 的要求远比传统教育环境中的学生强烈,这就决定了高等教育中传 统的垂直管理模式必须向平行的引导型、服务型转变。基于上述情 况,辅导员更多的是扮演着引导者、服务者的角色,包括对学生个体 或群体所进行的学习引导、生活引导、交往引导、人格引导、发展引导 等。辅导员要想对每位学生的成长有所启发、有所帮助的话,就必须 做到接纳学生、尊重学生,并逐渐建立起一种平等的体现关爱、服务 精神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引导和服务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管理理念的 ]82 2010年第1期(第】2卷总第49期) 更新,实现高校的育人目标。 2.由权威的‘ }教型”向人本的“咨询型”转变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快发展所带来的学生多元化价值观, 使得高校辅导员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降低重 、营造和谐平等 的师生关系和工作氛围。而这就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方法要由传 统的教型模式必须向皿t熊-r3-百._-.t.助的咨询型模式转变。 随着信息通讯网络的飞速发展,学生信息获取途径和方法的变 得多样化多渠道,当代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而互联网的普及又使 得他们更易互通隋况。这也决定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法由说教 型模式必须向咨询型模式转变。华中师范大学江光荣教授有个观 点,就是具有“八本精神”的辅导员必需具有以下几个条件:学会自我 认识与自我接纳;乐观宽容、积极上进、富有朝气;真诚地关心人;对 待学生有着积极的信念;能够从工作中不断获得价值感和满足;开 放,善于改变自己,不断学习新事物,有着完整且幸福的个人生活。” 为此,辅导员的角色体现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要努力改进工作方法。 3.由机械的“经验型”向发展的“研究型”转变 一直以来,高校辅导员工作在高校各项工作实际中由于定位模 糊的客观原因,使得对于辅导员工作很少有人去进行必要地调查研 究、提升总结。学院人数多,事情杂,辅导员只停留在处理学生日常 事务性工作,应对学生的突发事件的层面上,由于事务性工作繁多、 锁碎,甚至造成了多根线穿一根针现象,学生辅导员无暇去进行思考 和研究。形成了单一的工作经验积累,没有逐步深入系统的理论学 习,很难向“研究型’转变。加强辅导员的学习意识,特别是学习一些 理论知识,鼓励辅导员多学习、多交流,多思考,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 问题运用理论加以归纳、思考和总结,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学生工作 的规律性,从而向研究型转变。 4.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实现由‘镦示型”向‘ 蜘 型’转变 辅导员工作是教育功能、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有机统一。工 作内容又涉及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安全稳定、学生党建、学风 建设、学生科技活动开展、学术社团管理,班团建设、方法侧重教育和 管理、示范;如今工作内容增加了学生个体实践活动、心理健康、就业 指导、贫困生工作等,辅导员作为学习生活的指导者,更要懂得发掘 学生个体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确立有个I生的学业规划、职业生 涯规划,使他f『]能够更好地实现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理 想,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使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廊 长。 三、职业化进程中角色转变的途径探索 2006年4月27日一28日全国高校辅导员会议在上海举行,周 济强调,要完善辅导员选聘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和发展机制,也 就是在‘‘高进、严管、精简、优出”四个关键环节t建立长效机制,不断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这是职业化进程的制度保障。 在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中,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让辅导员真切感受到岗位的神圣、前途的光明和和大家庭的温暖。 为此,就需要从辅导员最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为辅导员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调研显示, 现在辅导员最关注的利益是专业发展和人生成长。在这方面,教育 主管部门、各学校是主导力量,上海市、南京师范大学在辅导员专业 化建设进程中做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 但就个^.而言,转变观念,不断学习,自身努力转变角色也是必 须的,这是敦促辅导员不断完善自我的不竭动力。具体表现在以下 三个方面: ●刘漫中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中的角色转变 德 育 1.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强化服务意识 3.注重工作研究,提高职业素质 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应该兼顾理论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背景下,学生个^发展也是多元化的。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学业、 这包括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高尚的思想道德、广博的人文 经济等压力,心理问题学生和障碍学生比例与日俱增,f电1门需要有老 和科学知识、良好的心理状态、实际的工作能力包括口头和文字表达 师进行真诚的帮助。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 能力、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通 学生个体为根本,紧抓学生成才这一中心,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群 过研究社会环境和服务对象,我们明白了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当代大 体情绪和不同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比较专业的思想政治 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可概括为四个特征:即理想的现实化,价值 教育的方法、专业技能帮助其制定个性的人生规划并付诸实施。高 取向的多元化,生活观念的多样化,行为特征的商业化。这就需要我 校辅导员工作也是一门应用性科学。辅导员要不断对自己的工作、 们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必须讲究方法和艺术,注重目的与过 对教育对象——大学生、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和评价,这是推进辅 程的结合:巧妙运用职业基本知识技能,采取启发诱导与营造氛围相 导员工作科学化的—条重要途径。 结合,示范引导与强化激励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带动一般相结合,正 Z树立终身学习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面教育与规范行为相结合,严格要求与情感注入相结合,使工作事半 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指出的:“人们期望教师将担负起道德指 功倍。 引和教育指引的作用,使学习者能够在大量的信息和不同的价值观 总之,作为职业化的高校辅导员必须有把学生工作作为个人终 中不迷失方向”。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关键 身事业发展的意识,而不是视其为短暂的、过渡的职业,应该对本职 要靠非权力因素。而非权力因素的构成,一是人格的魅力和感召力, 工作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并致力于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终生的 二是学者的内涵和风范。事实上,有一大批专业人员不仅选择学生 事业去开发。教育部门的制度、高等学校的支持是辅导职业化进程 事务为职业且作为事业追求,随着学生群体的不断变化和新问题的 的组织保障,辅导员更新教育观念,通过自身不断学习,自我完善,完 不断出现,辅导员也在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和提升。只有辅导员同学 成角色转变和角色适应也是辅导员职业化进程的关键。口 生的进步和想法是同步的,学生工作才会游刃有余。 高校辅导员应该是一个“杂家”,但又要杂而不乱,既要有一定 参考文献: 深度的专业知识,又要广泛涉猎邻近各学科的知识,不仅要学习掌握 Eli曹琨.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学理支撑r-3].黑龙江高教研 雄厚的思想教育专业知识,而且要努力拓宽知识面,并通过不断调 究,2006(12):81. [2]李永山.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问题及其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节、吐故纳新、优化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 2008(1). 容,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能在实际思想政治工作中进行具有针对 [3]丁 泗.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塑造[J].扬州大学学报(高 教研究版)。2005(6). 性的教育,避免空洞说教,增强说服力。 [4]中国教育报[N].2oO8一o5—12(5). (接第173页) 敏捷,迅速作出判断。再次要培养意志的自制性,就是在任何时候都 政课女11何考核一直是议论的焦点。以往的考试内容包括过多的理论 要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和言行,主动抵制外界因素的干扰。 知识,出几个填空、单选题、多选题、论述题,学生考前背背书就能拿 最后要培养意志的坚毅性,就是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能够 到—个令人满意的分数。这种考核方式不能综合反应学生的整体学 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达到预定的目的。因此,作为教育者就要多为 习情况,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学生学习思政课不是为 大学生创造机会,比如组织学生参加拓展训练、利用假期到比较艰苦 了—个高分数,而是通过学习思想进步了多少,行为上有没有改变, 的地方锻炼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意志。 所以高校要在思政课的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社会实践应该列入思 4.‘‘行’,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 政课的考核。高校对思政课实践考核这个环节可以制定一个量化 ,但也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通过 表,比如—学期做了几次社会调查、参加几次公益活动、是否积极为 学习,使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素质,而^素质的高低又是通过行为体现 班集体同学或服务、思想上有没有要求进步(入党)等,通过量化考核 出来的。目前,政治理论课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 得出—个实践得分,然后再根据理论考试、平时作业情况等,最后计 种多样的,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而定。比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算出学生这门课的总成绩。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作为思政课教师 论、--+It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思政课老师根据课程内容给学生布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上任重而道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置一篇关于调查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的指导作用及影响的调查报告, 归根到底离不开“知、情、意、行”这几个重要环节。前人说过:“修以 同学可以利用假期深入企业、农村广泛收集资料,到图书馆查阅各种 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也。 。]在思 文献,最后撰写调查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得到 政课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大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和实践,在学中 锻炼,有了很大收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所能采取的实 做,在做中学,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 践形式就更多了,比如演讲比赛、自编自导的情景剧、到革命圣地参 我反省、自我发展,防微杜渐,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从 观,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还可以请一些知名人士来学校作 而达到高校开设政治理论课的总体目标。口 报告等等。这样,高校的思政课E起来就不那样单调而枯燥了,学生 也有过去的“不想学”转变到“我想学”,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课对自 参考文献: 身成长的作用。 茎蓑 兰 蔫荤 ’ 。。 ・。。 考试是检验思霹 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多年来,高校思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6.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