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上)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ofHUBEIOpenVocationalCollege
Vol.32.NO.1(Gen.NO.239)
Jan.(firsthalf)2019
“互联网+”思维嵌入高校生涯规划及
就业指导教育新模式的构建
———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刘
艳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摘要]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作为高校学生顺利进入市场化就业的助推力,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各个高
,“互联网+”校的高度重视。但就目前的教育效果上看,仍停留在浅表层。在当今时代已成为科技创新时代的标志性
“智慧”“互联网+”名词,高校更是要以培养时代人才为目的,以就业为新理念,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为前提,结合特有
“互联网+”“联姻”,“互联网+”的交互化、生动化和前瞻化,实现思维与高校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的打造思维嵌
入高校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教育;新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1-0025-03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1.011[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高校学生的就业出路问题每年都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
点之一。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共计795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肩负着对大学生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如何让毕业生们能够顺利踏入职场,实现职业梦想,已经成了高校
“互联网+”人才培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而时代的悄然而至,
带来了高校对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新模式探索的思考和挑战。
、“互联网+”一的实质目前,智能化时代已悄然而至,互联网技术已完全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中。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划。随即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
“互联网+”》。“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也理所应当地成
。“互联网+”为了2015年热搜词之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一
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
。“互联网+”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是创新2.0
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可以和“互联
。“互联网+”网+”结合的领域是发散的,广泛的,全面的创
;“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互联网+”;“互联网+”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
;“互联网+”;“互联网+”,“互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当然
“互联网+”联网+”的应用不仅仅只有技术,而是要让实质内
涵与各个领域融合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
,“互联网+”动力。对于高校来说与高校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
“联姻”,的也将注入高校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新的思维。二、高校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高校毕业生就
业不再是包分配的状态。自主择业,双向择业也给就业带来了
巨大的挑战,缓解就业压力也成了我国的一项民生工程。高校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作为学生顺利进入市场化就业的助推力,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各类高校也相继开设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共开设课程七讲,总28学时。大学一年级设一讲,主讲职业生涯规划,二、三和四年级分别开设两讲,主要安排就业指导课程。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此种教学模式开展的情况和学生的满意度,特在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随机抽取5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涵盖大一到大四,其中大四学生所占比例最大,约为65%。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500份,有效率为100%。对调查问卷进行回收整理后发现,在安徽农业大学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中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如下表所示。
安徽农业大学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开展情况问卷调查情况序号1234
调查内容
学生(人)
占比(%)
课堂教学内容陈旧轻于实践重于形式,
462451409316
92.4090.2081.8063.20
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与市
场需求结合紧密度低
担任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专业化程度不高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目前高校在开设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着课堂教学内容陈旧、重于形式,轻于实践、课程设置与市场要求结合紧密度低和担任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等主要问题,这就很大可能使得课程的开设失去意义。按照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的理念,职
收稿日期:2018-8-23
“‘互联网+’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农业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思维嵌入高校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新模式的构
“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建—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zs22);2015年安徽农业大学就业创业专项研究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jc-2015-12)。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中的诠释”
作者简介:刘艳(1985—),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安徽寿县人,
25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第32卷第1期总第239期
思路
“互联网+学科融合”充分利用学科建设的关联性,打造的
教育新思路。对于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可以融合心理学、规划学、成功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线上自评与线下个体咨询相结合,数据分析与团体辅导相结合,模拟实践和路演相结合,系
“穿针引线”“互实现传统教学的到统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
联网+”的具体分析再到实现不同类型的目标群体的各个击破。例如:安徽农业大学在2017年底推行的智慧树平台,充分考虑到学生目前对网络的热衷度,在全校大三学生中推行手机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和电脑客户端,
合,利用平台的多元化,增加视频观看和信息指导等资源,在完
“视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学习和测试的同时引导学生从
听思”三个方面全方位的剖析自身,提高就业紧迫感和竞争力,达到课堂教育流于形式的缺陷。对此次信息化纳入学科教育的新举措,对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级金融专业152名登录注册的学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98.2%的同学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认为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要具备自我管理,虽
但相对的学习自由放宽了,并然无课堂无教师无集中化学习,
且能够在空间感的毫无约束下,知己知彼,认清现实,起到警示的实际效果。
(三)参与传递全过程,“互联网+信息服务”教育新渠道目前,各大高校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基本上都是通过课堂、比赛、讲座、工作坊、宣讲、就业市场等形式开展,大多局限在理论知识、生涯规划书、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较低层次的服务,看上去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热火朝天,但实际上学生的收
“互联网+”注入服务全过程,围绕获感远远低于预期设定。将
“一网两库三终端”的皮条,整合校内外资源与互联网+、大数据相融合,开放共享信息。前期大数据收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需求,后期大数据跟踪、监测和反馈职业生涯
以量化指标衡量开展的必要性,学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质量,
生需求和认可的就是合理的。从制度上、形式上、内容上、方法
“教育-反馈-服务”上灵活调整教育设置,形成的良性循环。
同时,大数据的分析功能还可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领
在简单的提供就业信息的同时整域就业信息进行划分和指导,
合各种资源,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可靠线索,也使得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更有活力。
(四)注入创新基因,“互联网+创业”开创教育新领域“互联网+”已成为科技创新时代的标志性名词,不仅影响着传统行业的发展方向,更催生出很多极具个性的新行业。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能够敏锐感受并挖掘互联网带来的机会和
“大众创业,红利。作为学校,更应该在响应万众创新”的号召
积极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下,
业意识,抓住创业良机,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整合资源,依托学生所学专业,以节约成本为前提,在互联网平台上有效搜寻创业捷径,提供发展平台。目前,有很多成功的大型企业尤
“互联网+”其是信息技术企业都利用对初创企业进行创业帮“云+创业扶持计划”,阿里巴巴推扶。例如:腾讯公司推出的
“风池计划”“互联网+”出的等,这些都是在的时代下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也为高校指导学生创业发展开辟了新的教育环境。
“互业生涯的指导是与心理有关,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在
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联网+”
“智慧”以人为本,以就业为新理念,开启高校生涯规划及就业
指导教育的新模式。
、“互联网+”三模式的嵌入新思维2015年阿里研究院发布《“互联网+”,研究报告》报告中,“互联网+”指出在以云计算、大数据和新分工网络为动力,以数据为生产要素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信息化。作为虚拟时代
“互联网+”新型的认知资源,各个领域都争先抢占的新阵地。
“互联网+”的嵌入不仅仅体现在空间距离的缩短,还反映在我们生产生活的方式改变上,更以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我们的思
“互联网+”。“互联网+”维模式。①使思维更交互化打破了“两化融合”传统产业的局限,大力推进了各领域基于大数据平
“互联网+”使得连接更快捷、更有深度;②使思台的全面贯通,
维更生动化。互联网开辟了一个全新虚拟而开放生动的领域,“互联网+”而则让这种开放生动发挥到淋漓尽致。互联网改
“直线性”变了原有的模式,把价值创造的不同主体和人群弯曲
我们可以“从‘未来’预见‘未到一个时空下。在这个时空中,
”;③“互联网+”来’使思维更前瞻化。在大规模社会化协同“互联网+”的下,科技革新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思维必须走在行为之前,立于潮头之上,勇于创新,勇于尝试,勇于探索。
、“互联网+”四嵌入高校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的新模式
:“我们的任务是过河,毛泽东指出但是没有桥或是没有船
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就目前
高校应全高校在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来看,
“互联网+”面运用的嵌入新思维,整合教育资源,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地做好高校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树立大学生职业理想,强化生涯规划和就业意识,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一)丰富网络大课堂,搭建“互联网+课程设置”教育云平台
,“眉传统的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多以课堂授课形式为主
“课上轰轰烈烈,的教学体系,常常出现课下冷毛胡子一把抓”
“互联网冷清清”的现象。对于教学效果更是收效甚微。利用
+”的免费平台,首先,建立QQ群、微信群、公众号和BBS等线上客户端,初步打通和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两端的对等
使得教与学相得益彰。其次,性更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和黏度,
开发或购买专业化系统化的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视频或微视频,增加趣味性,引导学生碎片化学习,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另外,针对于大一至大四不同阶段的规划和指导的需求不同,利
大数据的检测和分析对目标群体进行教育引导。如:用网络、
,“互联网+课程设置”针对大一新生目的集中在帮扶学生树立
就业意识,建立就业自信,理性认知自我。对大二学生注重规划教育和个性化指导,通过在线性格、职业兴趣倾向等测试,数据分析,合理定位。大三学生更多地侧重于实践,同时加强学
通过在线的模拟平台,亲身操作检验自身生信息的涉猎能力,
差距。大四学生更是要通过互联网的宽阔性,形成对未来清晰的想法和科学化、理性化和包容化的新理念。
(二)立体指导层次,打造“互联网+学科融合”教育新
参考文献:
[1]“互联网+”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5(24):30.张永民.探寻的实质和动力[[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10002.htm,2015-7-4.
26
第32卷第1期总第239期
2019年1月(上)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ofHUBEIOpenVocationalCollege
Vol.32.NO.1(Gen.NO.239)
Jan.(firsthalf)2019
[3]EB/OL].http://www.dib66.com/industryNews-1818-11.html,2015-3-12.阿里巴巴互联网+研究报告[[4]“互联网+”EB/OL].http://www.beeui.com/p/2807.html,2015-10-10.杜义飞.理解要有新思维[[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卷[[6]“互联网+”J].教育信息,2017(3):202.李丽.用思维构建高校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教育新常态[[7]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03.王姗.网络课堂在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中的作用[[8]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21):14.王洪东.以互联网+构建地方高校智慧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Constructionof“Internet+”ThoughtEmbeddedintheModeofHigherCollegeCareer
PlanningandEmploymentGuidanceEducation———ACaseStudyof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
LIUYan
(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of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HefeiAnhui230036,China)
Abstract:Asthehelpofcollegestudentstoenterthemarketemploymentsmoothly,careerplanningandemploymentguidanceeducationhavebeenpaidmoreandmoreattentionbyvariousuniversitiesinrecentyears.Butasfarasthecurrenteducationaleffectisconcerned,itstillstaysontheshallowsurface.Intoday’sera,“Internet+”hasbecomealandmarknounintheeraoftechnologyinnovation.Highercollegesshouldtakecultivatingtalentsofthetimesasthepurpose,“smart”employmentasthenewconcept,effectivereliefofemploymentpressureasthepremise,combinedwiththe“Internet+”uniqueinteractive,vividandforward-looking,soastorealizethe“marriage”between“Internet+”thinkingandcollegecareerplanningandemploymentguidanceeducation,andcreateanewmodeof“Internet+”thinkingembeddedincollegecareerplanningandemploymentguidanceeducation.
Keywords:Internet+;careerplanning;employmentguidanceeducation;newmode(责任编辑:范新菊)
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上接第21页)
参考文献:
[1]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王安利.对高校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的思考[[2]J].黑龙江教育,2015(6).于颖,秦聪.我国大学校长任期制述评及启示[[3]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7(1).虞崇胜,刘远亮.任期制:国家权力和平有序更替的制度保障[[4]——目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钟秉林,赵应生,洪煜.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特征、内容及推进策略[J]2011(4).版),[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9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6卷)[[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85-8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7]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
ReformoftheTenureSystemofLeadingCadresinUniversities:theInternalPolitical
LogicofModernUniversitySyste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TANGHui
(PropagandaDepartment,ChengduTextileCollege,ChengduSichuan611731,China)
Abstract:Theimplementationofthetenuresystemofleadingcadresinuniversitiesisanimportantpartofperfectingthemod-ernuniversitysystem.Itfurtherclarifiesthebasicproblemsofthe“reasonsforstrengtheningtheParty’smanagementofleading
.Themostfundamentalcharacteristicandcadresintheuniversities,andhowtomanagetheleadingcadresoftheuniversities”
advantageofthemodernuniversitysyste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istoadheretotheprincipalresponsibilitysystemundertheleadershipofthePartycommittee.ItskeyisthatthePartymanagesthecadresandpersonnel.Theestablishmentofamod-ernuniversitysyste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mustbepolitical-minded.Politicalstandardshouldbethefirstconditionforappointingleadingcadresintheuniversities.Theinherentlogicofthemodernuniversitysyste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requiresthereformofthetenuresystemofleadingcadresintheuniversities.Weshouldimprovetheleadershipsystemofuni-versities,promotetheorderlyreplacementofpower,andenforcedemocraticmanagementandsupervision.
Keywords:modernuniversitysyste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leadingcadresinuniversities;tenuresystem;politicallogic
(责任编辑:章樊)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