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此据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1~4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A.都是平原地区 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C.都位于入海口处 D土壤都比较肥沃 2.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降适宜发展畜牧业。 3.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 B.是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C.是全国最大侨乡所在地 D.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4.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国土整治工作,可以起到指导作用。据此完成5题: 5.在西部开发过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 ①对国土整治三峡工程实施进行监控
②对生态环境和气象变化进行监控,及时为西部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③对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 ④可以直接为西南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据此回答1~5题。
6.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A.干旱的气候条件 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人口激增 D.过渡放牧 7.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B.人类活动 C.疏松的沙质沉积物D.气候变异 8.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人为因素是 A.过度放牧 B.过度开垦 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 9.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裸岩 D.次生盐渍化 10.下列有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本区荒漠化趋于严重 B.从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C.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D.宁夏沙坡头采用方格状的沙障固沙,是为了保护兰新铁路被腾格里沙漠的侵袭 12.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A.水资源 B. 铁矿石 C. 水力资源 D. 煤炭资源 13.田纳西河流域的植被类型主要是
A 温带草原 B. 热带雨林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亚寒带针叶林 13.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位于
A.东南亚地区、非洲、南美洲 B.南亚、南美洲、欧洲 C.北美洲、非洲、南美洲 D.南亚、非洲、南美洲
14.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弱、生物生长迅速 B.土壤是雨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储量最
多的部分 C.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氧气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雨林植物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D.热带雨林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读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18题。
图15.图1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线中,由北向南依次为
1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16.下列各运输干线与山西大型煤炭的外运组合正确的是
A.大同、大秦线B.平朔、焦作—日照 C.长冶、神黄线D.太原、京包线 17.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 A.水—南水北调 B.天然气—西气 C.电—西电东送 D.煤—西煤东运 18.关于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叙述正确的有
①把山西省建成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
②有利因素之一是交通发达,水资源丰富 ③新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的外运
量 ④扩大煤田面积,提高煤炭的开采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9.下列关于田纳西河及其流域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坡 B.山地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环境水量和水质 C.河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D.河谷平原是该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 20.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和整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治了洪灾 B.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 C.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1.下列关于阿斯旺大坝产生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河口外海域沙丁鱼增加 B.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严重 C.防止了水灾和旱灾 D.改善了尼罗河的通航条件 图2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22—25题:
22.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 A.交通发达 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面积广 23.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图2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130°E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24.城市P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 D.高技术的研发人才 25.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土壤十分贫瘠B.开发的成本太高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读
图3“珠江三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26—30题: 26.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27.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 28.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29.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A.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 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资源丰富的优势 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 30.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图4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28—30题:
欧美 Ⅰ阶段 香港、台湾地区 Ⅱ阶段 中国大陆、越南等地
图4 3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32.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 33.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①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②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小的区域可
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③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34—40题。
34.图5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35.“西电东送”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C.解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36.“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 A.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D.木材短缺的问题 37.西气东输工程完工后,可以
A.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B.向沿线城市输送部分电能 C.缓解沿线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状况 D.解决新疆地区能源短缺,促进西部开发 38.下列属于天然气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开采成本低②使用不方便③开采、储运难度大④使用方便⑤技术要求高⑥价格便宜⑦储存、运输方便⑧燃烧效率高⑨废气、废渣排放量大⑩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A.①③④⑥⑧ B.③④⑤⑧⑩ C.②④⑤⑥⑧ D.②③④⑤⑩ 39.下列不属于我国实施西气东输重要原因的是 A.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C.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D.我国其他能源资源短缺 40.下列关于西电东送对西部地区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推动西部地区电力工业的发展,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②可以改善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环境建设
③有利于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④可以带动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1.关于南水北调的生态效益,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加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 B.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 C.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 D.有利于南北方向的水上运输
根据下图回答28~30题。
42.西气东输工程起点和终点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43.“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有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增加土壤肥力 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 44.下列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企业将产品生产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产业转移 B.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
C.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D.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
45.下列属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的是 ( ) ①劳动力 ②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 ④气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班级--------------姓名------------得分-----------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据此回答1~3题。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迅速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③良好的区位条件 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⑤工业基础雄厚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2.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 ) A.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 B.重化工业产业基地 C.轻纺工业产业基地 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 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 B.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
C.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
D.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