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二年级数学下册评课 姚晶

来源:二三娱乐


二年级数学《简单推理》评课

姚 晶

简单推理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部分,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简单的推理只是个开始,学生在生活中,数学问题中已经无形的接触了一些简单的推理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推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没有意识到这是推理的内容而已。而这节课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叙述推理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简单推理的趣味性,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教学杨老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凸显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时,还注意研究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体现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老师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做了些尝试,努力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实施新课程倡导的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往”等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收到较好的成效。

我觉得杨老师这节课的比较好的地方有:

1、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引入。低年级的学生对游戏永远是充满了兴趣。在活动开始,先由两位学生拿着两张的照片,先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他们猜,猜不到,然后再一步一步的给出条件。学生再根据条件猜出来。由开始没有任何的提示引导学生了解要想猜对,必须要有提示。体验因为所给提示不同,所猜得结果也不一样。调动起学生猜得兴趣和激情,初步感知推理的意义。

2、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用孩子们喜欢的闯关,解密码,猜谜等游戏贯穿整节课,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使抽象的推理变得直观,让学生体验到“我就在数学之中”,从而自然的去喜欢数学、去研究抽象的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帮助学生建立多种推理模式。 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借助于语言的表述,其中以一学生用借助连线的方式,朱老师也给与肯定,这种方法简化了推理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思考问题方式的多样性、简洁性。

4、方法引导,注重习惯培养

从两个事物“非此即彼”的判断到“三个事物的判断”,“三个事物的判断”中也是由“其中一个条件是肯定的”到“三个条件都是否定的判断”,一步一步深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层层深入,帮助学生掌握了推理的一般方法,程老师突破“培养学生初步的有序的思考、合理的推理的意识”这个教学难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体验简单推理的过程,获得了对简单推理初步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

5、收放自如,灵活运用推理

整节课杨老师做到了收放自如,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引导,让学生经历了初步的推理过程,教师由扶到放、由浅入深,在用推理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几个问题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并能总结出简单推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设计了让学生自主设计推理环节,让学生在创设推理游戏和自主表演当中,对推理知识进一步深化,深化加强了对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思维训练层次提高。而通过有条理的说一说演一演,既让学生体验了推理的过程,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倾听与表述的过程中加深对推理过程的理解。

总之,整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小组活动内容多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推理的过程,从初步感知到操作理解,层层深入,学生和教师较好的融为一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觉得不足的地方: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对于推理这个教学内容,如果每个孩子都能用这么清晰的语言把推理的过程叙述出来,那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非常强了。朱老师课堂都让学生自己来表达,我觉得这一点很好。在总结时,如果教师能不能自己来做一个小结,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能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上关联系,比如因为,所以,那么。有助于他们更清晰的表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