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我们根据在教学中出现的实际情况以及数学教学的需要,确定了要研究“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方面的内容。同时,在教科室老师的细心指导下,经过讨论交流,最后确定课题名称为《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研究》。在导师的帮助下,一起对课题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修改,使本课题方案更加完善。
经学校教科室推荐,本课题在天津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中立项。 二、 组织与管理。
1.学校重视。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组织。
2.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充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效指导教师的实践研究。
3.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组每学期开展课题研究进展的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对课题实施的达成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并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4.本课题从课题负责人到所有实践教师均是大学本科学历,而且一直从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工作,有充足的实践时间。具体分工如下:
课题负责人:马洪睿,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所撰写的二十余篇论文在国家级、市级和区级组织的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
组长:赵琳,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曾分别在全国、天津市和北辰区论文比赛中获奖,多节数学课获得全国、市、区级一、二等奖。主要负责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并参与课题的实践。
课题成员:刘晓康、尚敏、张丽丽、赵学翠、王卓、王建南,主要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这几位老师均常年担任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所撰写的论文也均在全国、天津市和北辰区获奖,刘晓康、王建南老师的实践课还曾获得全国一等奖。 5.经费使用情况
(1)资料费1000元,主要用于为实践教师购买学习资料。
(2)差旅费4000元,主要用于教师外出学习期间所产生的食宿费用。 (3)培训研究费5000元,主要用于教师外出参加各种级别的培训和研究。 共计10000元。 三、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是2011年6月申报,2012年1月批复的天津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整个研究计划共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 1.课题的确立
现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是:对单一的、显性的问题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只注重找到问题的答案,往往呈现出套用题型的现象。对于在现实情景中呈现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却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更无从谈起了。针对学生的数学现实与《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提出了此研究课题。力求通过研究得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尽量使问题的解决策略多样化,帮助学生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找出解决当前问题适用的对策,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最终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探索,学会如何利用各种手段处理问题中隐含的信息,学会如何从问题中发现隐含的关系,学会如何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获得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研究方案的制定
通过文献法、调查法进行选题论证,明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确定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形成实施方案。同时组织老师开展理论学习,加强培训。 3.责任分工
课题组成员分工如下:马洪睿,课题负责人,主要负责全面工作,撰写开题、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赵琳,课题组长,组织、参与课题研究,撰写开提报告,提交实验材料;刘晓康、尚敏、张丽丽、赵学翠、王卓、王建南等老师为课题主要参与者,主要负责参与课题研究、提交实验材料。 4.开题准备
在开题之前,精心准备了课题的开题报告,并聘请了三位专家进行了课题指导与论证。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1年10月——2013年3月) 1.研究内容
在课题研究阶段,我们主要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领悟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及规律。会用多种方式呈现解题的过程,体现思维的新颖性,避免简单、重复练习,让学生真正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掌握多种解题策略。 (2)教师进行怎样的教学及设计怎样的练习题,才能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创新性和灵活性,熟练的掌握各种解题策略,解除学生感觉数学难的困惑。 2.基本做法及活动成果
(1)组织课题组继续进行理论学习与交流,开展实践探索与反思活动。 每位老师都自己阅读有关书籍,同时所有课题组成员在实践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撰写课堂教学反思40余篇。
(2)修正研究内容,调整研究方案,积累研究经验和成果。 所有课题组成员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撰写成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其中教学案例10篇,教学论文8篇。
(3)张丽丽、刘晓康、尚敏几位老师做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同课异构课,赵琳老师上了《因数与倍数》一课,王建南、王建南、赵学翠、马洪睿等老师分别做了解决问题多样性的实验课,并上交了相应的教学设计。课后,老师们针对每节课都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并做好点评记录。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
撰写结题报告,提出结题申请。将老师们上交的课题论文、课题反思及案例、教学设计等进行分类整理,制成相应的成果集。 五、研究成果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矫正、再实践、再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 1.认识了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策略,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走出无从下手的“沼泽地”;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策略的认识、理解与掌握。为了发展学生的策略意识,获得对策略内涵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整理挖掘课程标准教材中“解决问题策略”的基本素材。
我们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中“问题解决”的基本素材,认真进行了整理。
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编排了一些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例如,六年级上册安排了《圆的
面积》一课,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画图、观察等策略来解决问题。教材以一些常见的和现实有趣的问题为载体,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探索和学习画图、列表、枚举、假设、转化等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构建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模式。 六、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一)存在问题:
坚持练习还不够,有时会中断训练,原因是很多时候晚上布置的是预习作业,没有独立的练习题目。有时候是对课本中基本知识的练习,这时候不需要运用复杂而多样的解题策略。所以各种解题策略的熟练运用还要再坚持训练。 (二)努力方向:
1.在数学教学中,应进一步强调主动探索,大胆创新,从而形成数学学科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最佳结合,进一步探索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的、通过数学模型求解的实际问题的策略。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更要重视对学生解题策略多样化的培养。在各个情境中让学生体会、理解策略的深刻含义,并逐步掌握多种解题策略,灵活运用策略,形成一种数学素养。
3.下一个阶段,我们主要是针对在前一个实施阶段中存在的不足加以适当调整。例如:老师们在撰写教学反思时尽量以案例的形式呈现,记录下每一个亮点。同时,我们要及时完成收集课题相关论文、案例、反思、课例等资料。
天津市北辰区瑞景小学课题组 马洪睿 201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