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2017七下·杭州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B . 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理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公众最广泛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C .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D .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区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2. (2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为了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切实维护广大用户的正当权益,今天我们实施电器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售后'三包'的规定。
B . 秋天的田野里,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芳香。 C . 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 D . 我们通过并讨论了中队计划。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 (5分) (2017八上·点军期中) 根据提示,将下面诗文补充完整。 (1) 树树皆秋色,________。 (2) 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 (3) ________,志在千里。 (4) ________,松柏有本性。 (5) 柴门何萧条,________。
(6)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7) 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8) 《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 (9) 《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10) 《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清寒之美。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4. (4分) (2011·余姚)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年轻的朋友,即使你百般不知道,万事不顺心,你可以有一千种理由苦闷、埋怨,但却不能有一种理由放弃理想和追求,因为你________(bì jìng)年轻,美丽的青春仍牢牢在握,希望阳光属于你,这个世界属于你。拥
第 1 页 共 10 页
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________(xiāo sǎ)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5. (1分) (2019九下·重庆开学考) 初中语文课上,我们领略过很多名家的风采。请另选一个人物,按照例句表述你对他的认识。
例句:有一个灵魂的疗救者,他叫鲁迅。在《藤野先生》中,我们了解了他被中国留学生的麻木所震撼,决定弃医从文,用笔唤醒国人的心路历程。
仿写:________
五、 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
6. (8分) (2019八下·江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便要还家________ ②咸来问讯________ ③此中人语云________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暗示作者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B .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反映桃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C . 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躲避战乱。
D .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环境简陋,不好意思让外人知道。
六、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2分)
7. (12分) 阅读《陈涉世家》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 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 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
第 2 页 共 10 页
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 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 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
下列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陈胜、吴广乃谋曰 B .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 .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D . 卜者知其指意皆指目陈胜 (2)
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
A .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 .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C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这也是当时的历史背景。 B . “等死,死国可乎?”表现了陈胜、吴广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极度忧虑。
C . 陈胜、吴广都认为,如果“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应该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D . 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这表现了他们的卓越智慧。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8. (9分) (2017高一下·黄陂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之美 【美】赛珍珠 这就是中国!
她的美是那些体现了最崇高的思想,体现了历代贵族的艺术追求的古董、古迹,这些古老的东西,也和它们的主人一样,正缓慢地发生着变化。
这堵临街的灰色高墙,气势森严,令人望而却步。但如果你有合适的钥匙,你或许可以迈进那雅致的庭院。院内,古老的方砖铺地,几百年的脚踏足踩,砖面已被磨损了许多。一株盘根错节的松树,一池金鱼,一只雕花石凳。凳上坐着一位鹤发长者,身着白色绸袍,宝相庄严,有如得道高僧。在他那苍白、干枯的手里,是一管磨得锃亮、顶端镶银的黑木烟袋。倘若你们有交情的话,他便会站起身来,深鞠几躬,以无可挑剔的礼数陪你步入上房。二人
第 3 页 共 10 页
坐在高大的雕花楠木椅子上,共品香茗;挂在墙上的丝绸卷轴古画会让你赞叹不已,空中那雕梁画栋,又诱你神游太虚。美,到处是美,古色古香,含蓄优雅。
变化中的中国发生了一些让人伤心的事情。
前几天,我去了一个著名中国现代画家的画室。看着那一幅幅广告画,一幅幅俗套的健美女郎像和那用色拙劣的海上落日图,我的心直往下沉——一堆粗制滥造的油画!但是在画室的一个不显眼的角落,我发现了幅小小的水彩画。那是一条村巷,在夏日的黄昏的阵雨中,弥漫着淡蓝色的雾,一些银灰色的斜线划过画面。从一座让人感到亲切的小屋的窗口,闪出微弱的烛火。一个孤零零的人手撑油伞踽踽独行,湿漉漉的石块上投下了他那摇晃的身影。
我转过身来,对画家说:“这是最好的一幅。” 他的脸顿时明朗起来。
“你真这么看?我也是这样想的!这是我以前每天都看到的故乡街巷,但是,”画家叹息一声,“这是我为消遣而画的,这画不能卖掉。”
虽然这儿的千百万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一直都在为一口饭而终日辛劳,但我知道,无论如何,人不能仅靠植物生活。我们最需要的是那些大家都能自由享用的美——澄塘霞影,婀娜的花卉,清新的空气,可爱的大自然。
前几天,我把我的这个想法对我的中国老师讲了,他随口讲了一句:“仓廪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 我想是这样的。
然而,我相信我的园丁昨晚美餐了一顿。当时,他在草坪上快活地干活。我则坐在竹丛下沉思。突然,一片奇异的光彩把我从沉思中惊醒,我抬头一看,西天烧起了绚丽的晚霞,令我心驰神往。
“噢,看哪!”我喊道。
“在哪儿?在哪儿?”园丁紧紧抓住锄把叫道。 “在那儿。看那颜色有多美!”
“哦,哪呀!”园丁却不胜厌恶地说,弯下腰去接着修整草坪,“你那样大声喊叫,我还以为有蜈蚣爬到你身上了呢!”
说实在的,我并不认为爱美要以填饱肚子为前提,再多的美食家也只是美食家。此外,如果我的中国老师所说的那句话绝对正确,那我该怎样解释下列情况呢?那又老又聋的王妈妈,可怜的寡妇中更可怜的一个,整日里靠辛辛苦苦为人缝衣换碗饭吃,然而,她桌上那个有缺口的瓶子里,整个夏天都插有她不知从哪儿弄来的鲜花。当我硬是送她一个碧绿的小花瓶时,她竟高兴地流出了眼泪。
还有那个小小的烟草店。那位掉光了牙齿的老店主,整天都在快乐地侍弄他的陶盆里一株不知其名的花草。我院外的那位农夫,让一片蜀葵在房子四周任其自然地长着。还有那些街头“小野孩儿”,也常常害羞地把脸贴在我门上,向我讨一束花儿。
不,我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田里,都能播下爱美的种子。尽管困苦的生活有时会将它扼杀,但它却是永生不灭的,有时它会在那些沉思冥想的人的心田里茁壮成长,对这些人来说,即使住进皇宫与黄帝共进晚餐也远非人生之最大乐趣。他们知道自己将永远不会满足,除非他们以某种方式找到了美,找到人生之最高境界。
第 4 页 共 10 页
(1)
“仓廪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作者对此却表示了怀疑,作者为什么会怀疑?请从正反两个方面简要概括文中令作者产生怀疑的生活事例。
(2)
园丁的“快活”和“厌恶”反映出怎样的内心世界? (3)
“他的脸顿时明朗起来”“画家叹息一声”,画家先“明朗”而后“叹息”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美”有哪些思考?
9. (16分) (2017七上·浦东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学步 赵丽宏
①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我和你母亲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在那之前,你还整日躺在摇篮里,只会挥舞小手,将明亮的大眼睛转来转去,有时偶尔能扶着床沿站立起来,但时间极短,你的腿脚还没有劲,无法支撑你小小的身躯。那天,你被几把椅子包围着,坐在沙发前摆弄积木,我们到厨房里拿东西,你母亲偶一回头,突然惊喜地大叫:“哎呀,小凡走路了!”我随声回顾,也大吃一惊:你竟然推开包围着你的椅子,然后不依靠任何东西,自己走到了门口!我们看到你时,你正站在房门口,脸上是又兴奋又紧张的表情。看到我们注意你时,你咧开嘴笑了。你似乎也为自己能走路而感到惊奇呢。
②从沙发到房门不过四五步路,这几步路对你可是意义不凡,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独立行走的路。我们都没有看见你如何摇摇晃晃走过来,但你的的确确是靠自己走过来了。当你母亲冲过去一把将你抱起来时,你却挣扎着拼命要下地。你已经尝到了走路的滋味,这滋味此刻胜过你世界里已知的一切。靠自己两条腿,就能找到爸爸妈妈,就能到达你想到达的地方,那是多么奇妙多么美好的事情!
③从那时起,你的生活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只要有机会,你就要甩开我的手,摇摇晃晃地走你自己的路。你在床上走,在屋里走,在马路上走,在草地上走;你走着去寻找玩具,走着去阳台上欣赏街景,走着去追赶比你大的孩子们……
④儿子,你从来不会想到,在你学步的路上,处处潜伏着危险呢。在屋里,桌角、椅背、床架、门,都可能将你碰痛。当你踉踉跄跄地在房里东寻西探时,不是撞到桌角上,就是碰翻椅子砸痛脚,真是防不胜防。已经数不清你多少次摔倒,数不清你头上曾被撞出多少乌青和肿块,每次你都哭叫两声,然后脸上挂着泪珠,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摔跤摔不冷你渴望学步的热情。在室外,你更是跃跃欲试,两条小腿像一对小鼓槌,毫无节奏地擂着各样的地面。你似乎对平坦的路不感兴趣,哪里高低不平,哪里杂草丛生,哪里有水洼泥泞,你就爱往哪里走。只要不摔倒,你总是 。这是不是人类的天性?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第 5 页 共 10 页
⑤你开始摔倒在地的时候,总是爬在地上瞪大眼睛望我们,你觉得有点委屈,但很快习惯了,并且学会了一骨碌爬起来,再不把摔跤当一回事。那次你沿着路边的一个花坛奔跑,脚下被一块大石头绊了一下。我们在你身后,眼看着你一头撞到花坛边的铁栏杆上,心如刀割,却无法救你——铁栏杆犹如一柄柄出鞘的剑指着天空!你趴在地上,沉默了片刻,才放声哭起来。我奔过去把你抱在怀中,不忍看你的伤口,我担心你的眼睛!好险呀!铁栏杆撞在你的额头正中,戳出一道又长又深的口子,血沿着你的脸颊往下流……你的额头留下了难以消退的伤疤,这是你学步的代价和纪念。
⑥儿子,你的旅途还只是刚刚开始,你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有些地方也许还没有路,有些地方虽然有路却未必能通向远方。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 , 儿子啊,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
(1) 概括梳理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①第一部分:写儿子学步的情景,表现出父亲的激动、________和儿子的兴奋、________。 ②第二部分:写儿子学步付出的代价和留下的纪念。 ③第三部分:写________。 (2) 阅读第④段,回答问题。 ①根据含义写出恰当的成语,填在空格中
含义: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成语:________。 ②本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________。 (3)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⑥段划线句的含义。
(4) 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采用了第二人称,语气亲切,情感真挚,且有利于同读者产生共鸣。 B . 本文主要采用了小中见大的写法,借学步谈人生的道理。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C . 本文作者意在告诫父母:教育孩子不可宠溺,否则定会误入歧途。
D . 本文作者意在告诉读者:人的一生困难重重,应该不断学习、探索,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八、 作文 (共1题;共1分)
10. (1分) (2017八下·宁河月考) 题目:幸福是( )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们一直在追问,在寻找。其实,幸福原来就是父母给你的一杯清茶,老师给你的赞许的眼光;幸福就是你给别人的一声喝彩,你对别人的一次宽容;幸福原来就是亲近自然得经历,战胜自我的心路…… 请以“幸福是 ”为题作文。
要求:(1)请将文题补充完整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九、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
11. (11分) (2015·龙岩) 名著阅读。 (1)
第 6 页 共 10 页
阅读下面的寓言,并写出寓意。 衔肉的狗
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一块更大的肉。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那一块没捞到,因为本来就没有,这一块也被河水冲走了。
(选自《伊索寓言》) (2)
结合《西游记》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唐僧见他(行者)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选自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唐僧因何事写下“贬书”?唐僧如此绝情,悟空后来又因为什么回到唐僧身边,重返取经路的?
第 7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3-10、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4-1、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5-1、
五、 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
6-1、
第 8 页 共 10 页
6-2、
6-3、
六、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2分)
7-1、 7-2、 7-3、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8-1
、
8-2
、
8-3
、
8-4
、
9-1、
9-2、9-3、9-4、
八、 作文 (共1题;共1分)
第 9 页 共 10 页
10-1、
九、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
11-1、11-2
、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