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朝天椒产量的影响

来源:二三娱乐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9(5):392~396,2010 Journal of Mountain Agriculture and Biology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朝天椒产量的影响 韦 伟 ,魏成熙h,陈海燕 ,郭 萍 ,张文显 (1.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省土壤肥料工作总站, 563300) 贵州贵阳5513001;3.贵州省绥阳县土肥站,贵州绥阳摘要:采用3因素4水平二次回归最优设计,通过田闯试验,研究氮、磷、钾施用量与绥阳朝天椒产量的二次回 归函数效应,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通过氮、磷、钾3因子对产能量指标的二次回归函数模型分析,氮、 磷、钾的最佳经济效益施用量分别为7.62、6.00、2.79 kg/667 m ,肥料利用率分另q为39.75%、10.32%、23.29%。 关键词:二次函数;产量;氮;磷;钾;朝天椒 中图分类号:¥6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57(2010)05—0392—05 The Effect of N,P and K Proportions on the Yield of Chili Peppers WEI Wei ,WEI Cheng-xih,CHEN Hai.yan ,GUO Ping ,ZHANG Wen-xmn (1.Agricultural College, 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25,China;2.Soil and Fertilizer Work Smtmn of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Guizhou 550001,China;3.Soil and Fertilizer Station ofSuiyang County,Suiyang Guizhou 563300, hiCna) Abstract:The optimal design of three factors,four of quadratic regression function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 ted the effect of N,P205, 0 on the yield of Chili peppem in the present work.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rough the three factor on the production of energy index ofthe quadratic regression function model,the best e- collomic benefits ofN,P,Kfertilizerwas7.62kg/667Ⅱlz,6.00kg/667 ,and2.79kg/667m2.The utiliza- tion efficiencies of N,P,and K fertilizers were 39.75%,10.32%and 23.29%,respectively. Key words:Quadratic function;yield;N;P205; 0;chili epppers 贵州辣椒种植历史悠久,辣椒的高收益,使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逐渐成为继烤烟之后又一新的经 济支柱。近年来,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不断研究改善过去肥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经济效 益低等问题,但以前的研究多从单一肥料的影响效果人手,而将氮、磷、钾3要素同时作为试验因素研究的 较少 引。为此,本试验采用绥阳县当地培育推广品种——绥阳朝天椒,针对当地环境条件,探寻氮、磷、 钾营养与辣椒产量的相关关系,旨在探索合理的配比方案,指导大面积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绥阳朝天椒(Capsicum annum,由绥阳土肥工作站提供)、尿素(纯氮含量46%)、过磷酸钙(纯磷含量 16%)以及硫酸钾(含钾量50%)。 收稿日期:2010-05-07;修回日期:2010—09一o6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重大项目[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07)6008] 作者简介:韦伟(1985一),男,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施肥原理与技术。 通讯作者:魏成熙,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壤肥力与作物生产方面的教学及研究工作。E—mail:Is.cxa ̄-ei@gzu.edu.ca 第5期 1.2试验设计 韦伟,等: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朝天椒产量的影响 采用“3414”试验方案,即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l4个处理。其中,3因素即N、P、K;4水平即代 号0为不施N或P或K,代号2为常规N、P20 、K20施肥量(以下简称常规)——每667 m 分别为10、6、 9 kg,代号1为在常规的基础上每667 m2分别乘以0.5,即N、K、P分别为5、3、4.5 kg,代号3为常规施肥量 的1.5倍,即N、K、P分别为15、9、13.5 kg;14个处理见表1[4j。 试验小区面积20 m (10 m×2 m),2次重复,随机排列。朝天椒移植行距70 O O 1 2 2 2 2 em,株距30 em,每穴2株。 不同处理以小土埂相隔,重复间走道50 cm。试验区四周设保护带,各小区苗数一致。磷、钾化肥做底肥1 次施人,氮肥2/3做底肥、1/3做追肥(开花结果期追施)。为保证试验施肥的均匀性,试验地不施有机肥。 表1试验方案处理编码 0 2 2 O 2 3 Tab.1 Experiment treatment and its code 处理 编码X Xp Xk 处理 编码X Xp 0 2 2 2 2 2 2 N0P0l(o N2 P2 N0 P2 K2 N2P2K1 N1 P2K2 8 9 m n £jN2P2K3 B  M N2 P0 N3P2K2 N2 PlK2 NlP1K2 N2 P2K2 NlP2K1 N2P3K2 N2 Pll(2 2 2 2 3 1 1 2 1.3试验方法 试验于2009年2月6日~2009年l0月9日在贵州省绥阳县土肥站良种场进行(其中,2009年2月6 日育苗,2009年4月14日移栽,2009年7月28日~1O月9日采收)。该地海拔850 m,107。08 E, 2 2 2 2 l 2 1 27。53 N。土壤前作油菜,类型为水稻土;土壤pH值6.35;有机质含量1.04%;全氮0.135%,全磷 42 mg/kg,速效磷12.5 mg/kg,速效钾122 mg/kg。试验分析在贵州大学农学院环境监测试验室进行。 O 1 3 2 2 1 1 2结果与分析 2.1地力产量与土壤肥力 通过对产量数据(表2)进行LSD法方差分析表明,处理间F=715.051一,重复间F=0.47,说明处理 间差异极显著,重复间差异不显著,试验地肥力条件均匀一致,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对“3414”试验中缺素区处理2、4、8的产量分别与全肥区处理6的产量指标进行比较,以缺素区产量 占全肥区产量的百分数(即相对产量的高低)反映土壤N、P、K养分的丰缺。相对产量可评价供试土壤的 肥力,相对产量低于50%的土壤养分为极低水平,50%~75%为低水平,75%~95%为中水平,大于95% 为高水平 引。 试验方案中,处理1(N。P。 )为空白区,处理2(N。P K )为无氮区,处理4(N P。K )为无磷区,处理 8(N P2Ko)为无钾区。由处理2(N。P:K:)可计算出绥阳朝天椒对土壤肥力的依存率为48.19%。把氮、 磷、钾缺素区与全肥区处理6(N P2K )的产量进行比较,相对产量分别为58.13%、89.16%、77.41%,说明 试验区域土壤N、P、K处于中低等含量水平之间。 2.2肥料效应函数的配置 2.2.1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的配置根据表2结果,应用回归设计原理,求得氮肥量(置)、磷肥量 ( )、钾肥量( )与产量(1,)的数学模型为: 394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0年 Y=157.4+19.145X】+14.o45x2—0.354X3—1.153x2,一0.567X ̄一0.409霹一0.677Xj +1.072Xj (1) +0.132 3(F=19.681,Sig=0.006<0.01) 根据Spssl8.0统计软件可得,该三元二次方程采用Enter法,相关系数R=0.989,判定系数R : 0 978,说明样本回归方程的代表性强。通过方差分析(表3),统计量F=19.681,相伴概率值Sig=0.006 <0 01.说明 .、 、 3个自变量与y因变量之间确实存在线形回归关系。 表3三元二次回归方程方差分析 Tab.3 Ternary quadratic Pegl-i ̄Olll equation nn ̄lysSs of Variance 注:.d.预测变量:PK,N(kg),K2,P(kg),K(kg),P2,N2,NP,NK;b.因变量:辣椒产(kg/667m ) 模拟获得的三元二次函数通过检验达到显著水平,但一次项系数的 出现负值,呈现了钾营养元素 的负作用,这可能与土壤中的钾含量过高有关。故方程属非典型函数模型,不符合报酬递减律,n0---次项 -为负值,一次项为正值 。因此,需进一步对试验数据进行二元一次和一元二次函数模型拟合。 通过三元二次函数模型中主效分析得到,一次项系数X > >X3(即氮>磷>钾),由此可知氮、磷、 钾对绥阳朝天椒产量的效应影响力依次降低; 项和 ,项系数为正值,说明氮钾、磷钾之间为正交 互作用; 项系数为负值,说明氮、磷之间存在负交互作用。 王兴仁等 指出,“3414”设计方案不仅可以配置二元二次肥料效 2 2.2二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的配置应方程,而且可以配置二元二次或一元二次效应方程,因而,在同一试验中可从3类7种效应函数计算施 肥参数,大大增加了施肥决策的信息量,该设计即使某一个或几个处理遭受破坏,仍可获得施肥决策的有 价值的试验结果。 通过处理2~7、1 1、12,可以建立以N (以置的2水平)为基础的磷、钾二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方程: Y:159.351+22.668 P+20.627 K一1.034 P 一0.616 K 一1.170 PK(F=400.420 ;Sig=0.000< 0.01) (2) 第5期 韦伟,等: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朝天椒产量的影响 通过处理2—7、11、12,可以建立以P2(以 的2水平)为基础的磷钾--: ̄--次肥料效应函数方程: Y=158.652+23.119 N+9.365 K一1.319 N ~0.614 K 一0.430 NK(F=321.824‘’;Sig=0.000< 0.01) (3) 通过处理2—7、11、12,可以建立以K2(以墨的2水平)为基础的磷钾二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方程: Y:155.254+25.411 N+9.594 P一1.131 N 一0.505 P 一0.203 NP(F=27.892’;Sig=O.010<0。05) (4) 对二元二次回归方程(2)、(3)、(4)进行方差分析表明,相伴概率值sig均达到显著水平,~次项系数 均为正值,二次项系数为负值,属典型函数模型,符合报酬递减律,函数具有最大值。 2.2.3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拟合“3414”设计除具有配置三元二次或二元二次效应函数的功能外,尚 可配置3种一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 J。计算某个因子的效应,必须选择某些特定的处理,重新建立该因子 与产量的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回归方程,然后通过该方程的回归系数判定该因子的效应。将二元二次方 程中的2个因素固定于2水平条件下,建立另一因素的单因素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处理6、8、9、10建 立K处理的一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另外连同处理1,共5个处理,来配置氮、磷、钾一元二次肥料效 应函数,由此计算得到最高产量及其施肥量与最佳经济产量及其施肥量(表4、表5)。 利用处理2-4、6,可以建立N处理的一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方程: y=193.100+27.520 N一1.360 N (F=27 402.000一,Sig=0.004<0.01) (5) 利用处理4、7,可以建立P处理的一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方程: Y=295.900+10.300 P一0.722 P2(F=2 047.00‘,Sig:0.016<0.05) (6) 利用处理6、8~10,可以建立K处理的一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方程: Y=257.500+14.667 K一0.691 K (,=366.400‘;Sig:O.037<o.05) (7) 从函数统计检验看,以上氮、磷、钾处理的一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精度较二元、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 明显提高。 2.3 多种效应函数汇兑的施肥决策信息 通过对“3414”试验设计进行三元、二元、一元肥料效应分析,能够获得大量的施肥信息,大大增加了这 些信息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J。上述3类7种效应函数提供的施肥决策等信息汇总如表4、表5所示。 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属非典型函数模型,获得的最高产量在各种类型函数中最高,投入的肥料价值 最高,获得的产投比最低。通过对二元二次回归方程总体及各项系数的检验,方程拟合较好,具有积极的 指导意义。由表4可知,二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获得的最高产量以N、K肥料效应函数最高,投人的肥料 价值最低,产投比最高;通过一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获得的最高产量总体低于三元和二元二次函数之间, 其中N处理一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获得的产量最低,但产投比最高;K处理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获得的 产量最高,但产投比最低(表4)。 从表5可见,各类型函数所获得的最佳经济产量与最高产量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三元函数高于二元 函数,二元函数高于一元函数。通过最高产量和最佳产量条件下对肥料投人价值的比较,可知相同产量时 最佳施肥量下的肥料投人较低。因此,如果只考虑产量因素,那么N、P、K处理的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 所获得的经济产量最高。但农业生产实践中要考虑的不仅是产量,更重要的是要从中获得经济效益。因 此,粮食生产中投入的肥料价值、粮食价值与肥料价值之比和农业生产利润要作为选择肥料配比的标准。 从统计学角度和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应选择产投比较高的施肥配比的配方进行推荐施肥。综合考虑投入 肥料价值与粮食价值,可知N、K处理下的产投比达1O.79,经济效益好,即N 7.62 kg/667 m , P2O5 6.00 kg/667 m ,K20 2.79 kg/667 m 。 2.3不同施肥水平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由表6看出,以处理2不施氮肥,只施磷、钾且用量相同作对照,增施氮肥至处理3低量达5 kg/667 In 时,氮肥利用率为59.49%,达最大。继续增施氮肥至处理6中量达10 kg/667 m2时,氮肥利用率降低为 39.75%,当氮肥用量增至处理11高量达15 kg/667 In 时,氮肥利用率为20.40%,说明在磷、钾中量施肥 水平下,氮肥以低、中量配合施用,氮肥利用率较高。 396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0年 注:最高施肥量根据2009年贵州省肥料及鲜椒的常规市场价计算,其中纯氮5.43元/kg,磷5.0o元/kg,钾8.0o元/kg,鲜椒市场价为3.oo kg。表5同。 表5肥料效应函数提供高效施肥信息 Tab.5 mgh efifcient fertilization information as revealed by fertilizer effect equation 表6不同施肥水平下肥料利用率 Tab.6 Fertilizer-using efficiency under different ̄rtilizafionlevels 注:本试验条件下,形成100 kg辣椒经济产量所吸收的养分数量为:N=2.86 kg,P205=1.72 kg,K20=1.94 kg。 以处理4不施磷肥、只施中量氮、钾肥且用量相同作对照,增加磷肥用量,其利用率仍然降低;同样,以 处理8不施钾肥,只施中量氮、磷肥且用量相同作对照,增施钾肥,钾肥利用率降低,这可能与土壤中的氮、 磷、钾含量高有关。 综上,氮、磷、钾不同肥料配比以处理9较为接近指导施肥量,即N 7.62 kg/667 in ,P205 6.OO kg/667 m .K2O 2.79 kg/667 ITI ,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9.75%、10.32%、23.29%。 3讨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通过氮、磷、钾3因子对产量因子的二次回归共7个函数模型进行分析和主效分 析表明,一次项系数X > >X3,llp, ̄>磷>钾,由此可知氮、磷、钾对绥阳朝天椒产量的效应为氮、磷、 钾的影响力依次降低。低氮、磷、钾施用量和不施肥处理的辣椒有早衰、生长弱小现象,(下转第427页) 第5期 刘静。等: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单甲脒农药残留 427 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5 mg/kg。 3 结论 通过对单甲脒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甲脒在土壤中的 残留量,方法的回收率、变异系数均符合要求,且线性关系良好,前处理简单。而且,单甲脒与样品中的杂 质分离完全,此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能够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程爱.单甲脒防治柑桔四种主要害虫的药效[J].农药,1989,1(28):50. [2]李立平,张莹.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水果中单甲脒农药的残留[J].食品科学,1998,19(5):48-50. [3]雷志芳,颜文红,叶常明,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体系中N一(2,4一二甲苯基)一N一甲基甲脒盐酸盐[J].分析化 学,1994,22(18):837—840. [4]陆贻通,薛中玉,徐进.单甲脒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rJ].上海环境科学,1992,11(12):24—26. [5]赵婴荣,张良,李金良,等.单甲脒在苹果中残留量的测定[J].农药,1991,5(3O):26—28. [6]孙安华,毛志方,郭碹.单甲脒在茶叶及土壤中残留量测定方法探讨[J].中国茶叶加工,1997(4):28—3O. (上接第396页) 能使绥阳朝天椒达高产的最佳施肥量为N 7.62 kg/667 m2,Pz05 6.00 kg/667 m ,K20 2.79 kg/667 m ,本 试验中处理9最接近此用量。本试验条件下,与黄科 J、李远新(1997) 等相比,氮、磷、钾配比中钾肥比 例较低,可能与绥阳县试验地肥力条件和辣椒品种相关。当然,在适当条件下,适量提高钾肥比例是能提 高绥阳朝天椒产量的。 同时,试验中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朝天椒当季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发现氮、磷、钾肥均在中低施肥量 条件下达到肥料利用率的最高值,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肥料利用率会逐渐降低。在接近本试验结果推荐施 肥量的处理9中,得到推荐施肥量下的肥料利用率为N 39.75%,P20 2.14%,K20 23.29%。该试验肥料 利用率除氮外,磷、钾利用率均偏低。其原因可能是当季雨量充沛,氮肥分次施用,受降水影响,氮肥养分 随水渗漏、流失较小,而磷、钾肥集中施用,其养分受降雨影响,随水渗漏、流失较大。 参考文献: [1]王金玲,于广建.氮肥对辣椒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4):448—45O. [2]高树涛,黄玲,赵凯,等.磷肥不同用量对辣椒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1):82—83. [3]吕长山,王金玲,于广建,等.氮肥对辣椒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4):48—450. [4]王兴仁,张福锁.现代肥料试验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93—95. [5]陈新平,张福锁.通过“3414”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J].中国农技推广,2006,22(4):36—39. [6]黄科,刘明月,吴秋云,等.氮、磷、钾施用量与辣椒矿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1):112— 1l5. [7]李远新,李进辉,何莉莉,等.氮磷钾配施对保护地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蔬菜,1997(4):1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