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滨州港外航道骤淤研究及可挖性分析

来源:二三娱乐
2017年6月 水运工程 Port&Waterway Engineering Jun 2017 No.6 Serial No.530 第6期总第530期 滨州港外航道骤淤研究及可挖性分析 吴明阳 ,谢华亮 一,刘 涛 (1.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2.广西北部湾海岸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根据滨g'l'l港区水深、水文泥沙等现场观测资料,分析港区水动力变化规律和工程海域海床冲淤态势,论述外航 道骤淤及可挖性。结果显示:大风淤积将成为滨州港建港后的重点和难点;在航道尺度和走向与黄骅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滨州I港建成后外航道淤积严重程度将超过黄骅港;滨州港外航道挖泥具有一定难度,且恶劣天气情况出现后,一6 m等深线 外一定范围出现“铁板砂”现象的可能性极大。根据预判,滨州港回淤物粒径粗于黄骅港,且黏土含量小于黄骅港,可预 计外航道的开挖(或清淤)难度较黄骅港大。 关键词:航道;泥沙;骤淤;可挖性 中图分类号:U 61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972(2017)06—0126—06 Sudden siltation of outer waterway and diggability of proposed channel in Binzhou Harbor area WU Ming—yang ,XIE Hua—liang 一,LIU Tao (1.Key Laboratory of Engineering Sediment of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Port Hydraulic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ianji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M.O.T,Tianjin 300456,China; 2.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Guangxi Beibu Gulf Coast,Qinzhou 535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Binzhou Port field observation data such as water depth,sediment,the dynamic changes and seabed erosion and siltation in Binzhou Harbor are analyzed,and sudden siltation in outer channel and feasibility of channel are discussed.The result shows that siltation in windy days will be the focus and diiculfty in Binzhou Harbor.Though in the case of channel dimension and direction with Huanghua port are basically the same, the siltation of Binzhou Harbor will be worse than in Huanghua port.Binzhou Harbor waterway dredging has certain diiculfties.and it is really possible to appear‘‘the iron sand”in a certain range outside一6 m isobaths in bad weather conditions.Based on anticipation,particle size is coarser in Binzhou Harbor than in Huanghua port,and clay content is less than the Huanghua port.It is predicted that outer channel excavation(or clearing)is more diiculft. Keywords:channel;sediment;sudden siltation;diggability 滨州港海港港区位于渤海湾西南岸,套尔河 人海口处,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距黄骅港仅 20余千米,水下浅滩宽阔,水下岸坡平缓,西南 高、东北低,地势从西南往东北约以1/3 000的坡 降向渤海湾方向倾斜,早期岸滩演变主要受黄河 口门的变迁制约,现在滩面稳定。海港港区一期 工程依托西导堤向外延伸。建设2个3万吨级通 用泊位。港区由东、西防波堤、西侧围堤和东侧 收稿日期:2016—11。22 基金项目:广西北部湾海岸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基金项目f2016KYB03) 作者简介:昊明阳(1963一),男,研究员,从事海岸河口泥沙运动及淤积研究。 第6期 吴明阳.等:滨州港外航道骤淤研究及可挖性分析 疏港道路组成,总面积约为73.5 kn !,其中码头 陆域呵f!{为0.3 kl11 1 其航道总长17.5 km,航道 里程0+0~6+2为航道I大J段,方位角为216。13 02 ~36。I 3 02”,航道 程6+2~17+5为航道外 段, 他伯为244。30 ~64。30 ,设计航道有效宽 度1 30 Il1’航道设¨ 高氍一l0.4 m(罔1) .拟建 滨州港5万吨级航道r程包括一期T程进港航道 的拓宽浚深项日和延伸东、 防波堤T程.航道 轴线 他不变,通航宽发200 n1.通航底高程 12.0 111,航道总长约31.2 km 滨州港为典型粉 砂质海f 泥沙问题较为灾…,其北侧临近的黄 骅港建港较早,航道火风骤淤较为严重,【=J:_I此滨 州港航道的提升应对大风骤淤和航道町挖性进行 慎蕾论 图1滨州港港区位置 夺义根据滨州港I 水深、水文泥沙等现场脱测 资料.分析港 水动力变化规律和I 程海域海J木=冲 淤态势.沦述外航道骤淤及 J 挖性,为T程港I 的 规划设¨ 和航道的疏浚增深提供现场佐证 . 1 自然条件 1.1 风 骅新村 t象站(38。16 N,l】7。5l E, 距滨州港20 km)实测风资料统计,黄骅港地 今 年以E、SW风最多,S、NE 次之,WNW风… 现的频牢最少:大丁6级大 的Jxl向主要为Nl ~ E向, 脱频率为68.7%:从季度变化来看.夏、 冬 零人风fI』现的次数较低,分别占全年的 12.6% l2.8%:而到秋季人风次数开始增』JfI, 人lxl火fIJ现次数占全年的22.6%,春季(3—5门) 大风天ff{脱次数最多占全年的52%..春、秋两零 是黄骅港大风¨{现频率较多季 .也是外航道… 现严重骤淤的主要季节值得指…的是. 为NE~E, j航道的夹 为14.5。30.5。.黄骅港 外航道每次… 严重骤淤均为这- IhJ造成 1.2 波浪 根据拟建港区附近约一6 15I水深处2006年 9月一20(】7年8 Jj观测资料统汁分析 该 以风 浪为主,涌浪为辅,常浪向ENE,频率为16.22%. 次常浪向 :, 牢为14.54%;强浪…ENE,H ,> 2.0 Ill波高的物p 为0.94% i欠=之为WSW, > 2.0 131波高频率为0.33e,4 在月际分布 ,l J J份 浪偏多,6月份 sE向浪偏多, 余各门均以E~NE向浪 多 6—9』J波浪较小,8月波浪最小:3、l0一l2月波 浪多发. .1.3潮汐 T程海域的潮汐性质属于不 半日潮,潮 汐类型判圳系数 =0.67,其 0.5~2.0.为规 则半日潮类 根据2006年9川1日一2007 8月3】H一年潮佗资料进行统汁 …:平均高潮 位(以当地理论最低潮研起算,卜川)为3.16 l1l’ 平均低潮位为1.22 511, 均潮后为1.94 III,平均 海面为2.15 m 1.4潮流 小=特 1)根据2()l4年4 J{现场实测久、巾、小潮 水义全潮测验资料,施洲海I 涨、}fI:;=潮水流均 明 的往复流运动。涨、落潮平均流向, r食 尔河附近水域为SW~NE方向,流I;q琏小平行r 河口方向:黄骅港及滨州港防波堤外水域为Nw~ ENE方向.外海堪本呈尔四向 2)实洲涨、落潮段平均流述分别为0.36、 0.34 1II/S。涨潮略大丁落潮;其r l 涨落潮平均流 速.大、中、小潮分别为0.40、0.38干¨0.28 m/s, 大潮最大.小潮最小。涨、落潮段 t均流速最大 值分别为0.55、0.49 115/S 1.5泥沙环境 1)常年海 含沙量特 滨州海域水体 爪沙浓度 分 ,基本呈 ・128・ 水运工程 近岸低、远岸高的分布规律。实测涨、落潮垂线 平均含沙量分别为0.063、0.062 kg/m ,涨、落 潮基本相当;垂线平均最大含沙量,大、中、小 潮分别为0.133、0.147和0.062 kg/m 。 2)大风情况下含沙量特征。 根据2008年1月11—13 H滨州港海区6级大 风(持续时间12 h)后追测含沙量资料,分析得 出不同等深线处的各测点含沙量沿垂线呈底层大、 表层小的分布规律。整个水域(…10 2 in)平均含 沙量为0.34 kg/m ,随水深增大,含沙量逐渐减 小,…6 2 m水域垂线平均含沙量为0.6 kg/m , …8 6 m水域为0.3 kg/m ,一10—一8 m水域为 0.2 kg/m。;底部含沙量较高,大风期问一2 m处底 部最大含沙量为5.27 kg/m .一6 m处为 5.11 kg/m。一,10 m处为4.43 kg/m ;一2 m处底部 平均含沙量为3.37 kg/m .一6 Ill处为2.93 kg/m , 一10 m处为2.75 kg/m 。 3)底质。 根据2009年5月和2016年4月的底质取样分 析,该区域主要表层沉积物质为砂质粉砂、粉砂 及粉砂质砂、黏土质粉砂;在物质组成上,粉砂 所占含量最高,占50%,砂质粉砂含量次之,占 42.4%,而粉砂质砂和黏土质粉砂则仅占7.5%, 滨州港附近海域底质各组分含量中。粉砂含量 要高于黄骅港海域,而黏土含量则少于黄骅港, 这样就导致滨州港泥沙运动更为活跃.且遇大 风天,更易形成“铁板砂”,造成航道淤积严 重,影响港口航道安全;底质泥沙颗粒中值粒 径,近岸区域多为0.04~0.06 mm,外海则多为 0.02—0.04 mm;分选系数一般在0.3~1.4,属于 分选好的范畴,表明波浪作用较强。 1.6泥沙来源 根据分析,滨州港海域泥沙来源主要有以下 3种: 1)河流径流下泄泥沙。滨州港拟建港区位于 套尔河Vl外,1976年以来,由于黄河人工改道改 走清水沟流路,套尔河与黄河来源的泥沙断绝, 而由徒骇河与秦口河交汇后人海。秦口河为黄河 决151冲成的自然潮汐通道,基本无泥沙下泄;徒 骇河由于其本身水量不大,加以近年来上游持续 建闸,每年进入套尔河干流的沙量不足45万t, 进入外海的泥沙量则更少。 2)海岸侵蚀物质输移人海。近几十年来,滨 州港海域自然岸线略有侵蚀,冲刷侵蚀后形成的 泥沙颗粒.一部分就近堆积于海岸附近:另一部 分,特别是滨州港北侧近岸泥沙在风浪和落潮流 的作用下,沿防波堤向外海输送,成为外航道淤 积的部分泥沙来源。但目前该海域海岸人工化程 度很高,侵蚀形成泥沙来源较少。 3)滩面泥沙在波流共同作用下的反复搬运。 在大风条件下.较强波浪掀起大量滩面泥沙,随 潮流涨落反复,较长时间内将以悬移质形态存在, 而当波浪动力和潮流流速减弱时,水体中的悬沙 含量将处于超饱和状态,引起落淤,特别是在水 流跨越航道过程中,由于水动力减弱,泥沙可迅 速沉降,造成航道短期强淤。 综上分析,造成滨州港外航道淤积的主要泥 源为风浪和潮流作用下滩面泥沙的搬运输移:此 外近岸侵蚀泥沙和套尔河口下泄泥沙亦将对航道 淤积产生一定影响 2岸滩演变分析 工程海域近年来缺乏大范围水下地形测量资 料,采用所能收集到的水下地形资料,对工程海 域岸滩演变进行分析。分为岸滩区域和套尔河口 内两个部分。 1)海岸地貌、地形。 根据1988年关于临近黄骅港海域 Ph沉积速 率的调查结果,海底扰动层厚度在0 m等深线附 近约为20 cm,在一3—一1 m等深线内约为10 cm, -3 m以外的扰动层一般只有几厘米,这说明原始 岸滩沉积泥沙大量侵蚀的可能性较小.渤海湾西 南岸目前仍应属于微侵蚀期。 据1959--1989年的历史测图比较(图2). 30年间水下各等深线均微冲,且河口西南部冲幅 明显大于西北部。同时河口附近深槽也向海推进 第6期 吴明阳.等:滨州港外航道骤淤研究及可挖性分析 并展宽.表明海洋动力在近期岸滩动态中起主导 乎无外海泥沙来源。 作用。30年来,一5 m线向岸推进1.5—2.1 km, 年均向岸逼近50—70 m。口门西侧的0 m等深线 冲刷较强,其向岸推进距离为2.3 km,年均 76.7 In,为本区向岸推进最大值;口门东侧0 m 等深线则表现为淤积,淤长幅度为750 m, 综合上述分析。本区岸滩目前均处于相对稳 定阶段。 3外航道骤淤及可挖性论证 3.1外航道骤淤 年均25 m 一剖面线 ……….1959年水深线 ——1989年水深线 图2 1959--1989年套尔河口水深对比 分析近期岸滩演变情况。近20年来滨州港海 域等深线无论从形态还是位置均达到一定的一致 性,岸滩冲淤基本呈动态平衡趋势。 根据海岸演变原理,对粉砂质海岸而言, 沉积在深水区的细颗粒泥沙小风浪期间一般不 起动.也不会以推移质形式向岸运动回到浅水 区,因此呈现长期性的浅水区冲刷而深水区淤 积现象。底床泥沙在波浪掀起后由潮流输送, 强风天气下风吹流对泥沙搬运亦起到一定作用。 波浪破碎引起的沿岸流输沙一般不强。这是由 于本海域主要强浪向(NE、ENE、E)与岸线垂线 夹角不大,波浪经过较长距离传播变形后波向 基本垂直于岸线,且由于近岸滩面平缓,波浪 破碎不剧烈.故引起的沿岸流不强。泥沙运动 趋势主要以横向搬运为主,因此虽在年际存在 一定的岸滩冲淤变化,也是轻微的,不会改变 大范围水下地貌格局。 2)泥沙来源。 白1976年黄河改道清水沟以来,黄河人海流 路及河口泥沙沉积对滨州海域的直接影响已很小, 套尔河El外海滨大片含沙量较低,表明该地区几 滨州港地处典型粉沙质海岸。航道骤淤是港 口建设中的重要问题。2015年11月经历大风天 气,航道发生骤淤现象。对比大风前(2015年 10月)和大风后(2016年4月)航道地形资料可 以看出。现有口f-j以内淤积较轻。普遍淤积在1 m 以内.淤积严重段位于口门以外2.5—10 km。淤 积强度大于3 m。此次大风过程,基本将开挖航槽 淤平,对滨州港航道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图3 为滨州港2015年11月5日--7日大风航道沿程淤 积分布,航道淤积强度沿程呈单峰分布。其中以口 门外4.0 km左右时最大,朝内、向外逐渐减小,且 向内梯度大于朝外,航道平均淤积强度为1.78 m。 图3 2015年11月5—7日大风航道沿程淤积强度分布 3.2外航道淤积物成分 3.2.1滨州港与黄骅港间异同 表l为滨州港与黄骅港的各种水沙动力条件 的对比情况。1)黄骅港与滨州港海域每年春、秋 大风次数均较多,波浪作用较强,维持时间较长。 2)在泥沙来源上,滨州港除岸线侵蚀与滩面掀沙 外.还有套尔河口下泄泥沙的影响。3)滨州港海 域含沙量较黄骅港高,无风(或小风)天时,各 等深线含沙量高于黄骅港10%~50%,其中一4— 0 ITI平均高50%,一8—一4 m平均高10%,一10一 一8 m平均高5%;大风天时,断面各等深线含 沙量高于黄骅港断面10%一80%,其中一4—0 m ・l30・ 水运工程 2017生 平均高70%,一8—一4 m平均高35%,一l0~ 一度,滨州港的泥沙较黄骅港难以起动.但在动 力减弱时更易沉降。 8 m平均高20%。4)从底质泥沙水力特性角 表1 滨州港与黄骅港各种条件对比 注:表层含沙量数值来自卫星遥感影像分析。 3,2.2港口外航道淤积物状况 由于滨州港与黄骅港所处动力、泥沙环境相 似,均属粉砂质海岸,在对滨州港外航道沉积物 进行预判前有必要对黄骅港外航道淤积物特征进 12月自然水深…6 2.5 m航道段底质取样分析黏 土含量在3.4%~19.2%.平均为10.3%,航道两 侧滩面平均黏土含量为10.1%;…8 6 in航道段 黏土含量在2.4% 26.9%,平均为11.8%,航道 行分析,对其有一定借鉴意义。整治工程后,黄 骅港外航道淤积物质和淤积形态均与整治前发生 较大变化,因此采用整治工程以前(2005年9月) 两侧滩面平均黏土含量为1 1.7%『6】。 上述资料显示,无论航道还是滩面,其黏土 含量自内向外,均随自然水深的增加而略有提高。 有限的资料表明.尽管黄骅港航道淤积物的黏土 含量比对应滩面高,但从航道淤积物含泥的绝对 较为原始的状态为宜。 当黄骅港防波堤堤头在一2.5 m时,根据 2002年5—12月对…6 2.5 m段航道底质取样分 析,其中值粒径在0.03~0.05 mm,平均D 为 0.032 3 mm:外航道南北两侧各6 km滩面范围 (…6 2.5 m),据2001年4月一20o4年4月滩面 采样分析,其D 。为0.035 8 mm(其中北滩D 。为 量值看,其黏土含量在10.3%一11.8%,比两个滩 面稍大0.1%一0.2% 根据以上分析,依照黄骅港实测资料,可推 测滨4,1、I港外航道开挖后.按目前航道两侧滩面底 质黏土含量为7.0%~15.4%,在航道两侧滩面泥 沙黏土含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外航道…10 6 l']fl 段的平均黏土含量应在7.1%一15.6%。因此,滨 州港外航道淤积物的黏土含量较黄骅港低。 3.3可挖性分析和对滨州港外航道淤积的初步认识 3.3.1可挖性分析 航道淤积物的可挖性主要取决于泥沙粒径及 0.033 1 mm,南滩D 。为0.038 5 mm)。由此可见, 外航道淤积物中值粒径较滩面约细10.8%。 3.2.3淤积物粒度参数预估 1)中值粒径D 航道开挖后,在海区动力、滩面物质、泥沙 沉降机理不变的情况下,可根据黄骅港航道内淤 积物粒径与滩面的比例关系,求得外航道的平均 黏土含量两个因素。一些港口的航道疏浚实践表 明,在航道淤积物极细,含泥量又极高的条件下 (如天津港航道的D 一0.005 miIl,黏土含量远 中值粒径D 如下:依据2006年春、秋两季及 2007年6月滨州港规划航道两侧一10—一6 113_滩面 6 km范围内D铀为0.039~0.053 mm估算,自然水 深一10—一6 m外航道段淤积物的D 为0.034 8~ 0.047 3 mm(按航道比滩面细10.8%考虑) 。 2)黏土含量 黄骅港堤头在一2.5 m水深时,2002年5— 高于40%),耙吸式挖泥船单位时间的泥浆进舱 量虽大,但由于泥沙颗粒过细,溢流时间较长, 装舱有效浓度并不高;而当黄骅港航道外段的 D 。<0.02 mm时,泥浆的进舱浓度即可达27%以 上,疏浚效率则相对较高;当D 居于上述细至粗 第6期 吴明阳,等:滨州港外航道骤淤研究及可挖性分析 之间,如D 在0.03 0.04 mm、黏土含量低于 20%时,淤积泥沙的密实速度极快。 原型采样分析表明,黄骅港外航道D ≥ 0.03 mm,大浪后1—2 d内淤积物的湿密度即升至 1.6—1.8 t/m ,被疏浚部门称之为“铁板砂”。可 见挖泥效率之低,泥浆的进舱浓度仅在14% 16%,大风期航道淤积物的高密实度及强淤积, 给航道及时清淤带来极大的困难。 经类比可知,滨州港外航道开挖后。外航道 -10~-6 m段,泥沙的D钔为0.034 8~0.047 3 mm, 平均黏土含量为7.1%~15.6%。可见滨州港外航 道挖泥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恶劣天气情况出现 后,-6 m等深线外一定范围出现“铁板砂”的可 能性极大,外航道的开挖(或清淤)难度较大。 3.3.2对滨州港外航道淤积的初步认识 粉砂质海岸泥沙易起易沉,活动性很强。从 含沙水体穿越航道落淤角度分析,滨州港泥沙沉 速较黄骅港大。从而更易沉降。大风浪天气下。 破波带形成的高含沙量区是造成港口航道严重淤 积的主要原因。从大风天含沙量上来看。一8 一4 m等深线内,滨州港海域含沙量较黄骅港高 35%左右。由于泥沙沉速与含沙量是淤积计算中 两个重要参数,由此可知,滨州港建设后的骤淤 问题将会比黄骅港更重。 从底质角度分析。就规划航道沿线而言,自 一10—0 m,沉积物中值粒径逐渐变小,黏土含量 则逐渐增大。即使如此。…10 6 m的航道沉积 物性质仍是粉砂质为主.泥沙易起易沉的性质也 会在航道淤积时突出体现。 综上所述.大风淤积将成为滨州港建港工程 中的重点因素。经与黄骅港对比分析,认为在航 道尺度和走向与黄骅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滨州 港建成后外航道淤积严重程度应超过黄骅港。 4结论 1)本区沉积物平均中值粒径为0.044 mm, 自岸向海粒径逐渐变细;沉积物以粉砂与砂质粉 砂为主。小(无)风天情况下含沙量低,大风天 (特别是向岸大风)条件下近岸含沙量可超过 1.0 kg/m ,底部存在高浓度含沙水体,即使仅在 6级大风作用下,含沙量即可达5.0 kg/m 以上. 是引起骤淤的主要因素。 2)滨州港与黄骅港潮流动力均较弱,年内大 风次数较多,波浪动力较强,而且维持时间长。 滨州港海域含沙量高于黄骅港。在泥沙来源上. 与黄骅港相比,滨州港除有海岸侵蚀与浅滩掀沙 外,套尔河口下泄泥沙亦对其有一定影响。滨州 港底质泥沙较黄骅港难以起动,但更易沉降。本 海区外部泥沙来源有限,滨州港海域岸滩目前已 处于基本平衡状态。 3)大风淤积将成为滨州港建港后的重点和难 点。经对比分析,在航道尺度和走向与黄骅港基 本相同的情况下,滨州港建成后外航道淤积严重 程度将超过黄骅港。 4)滨州港外航道挖泥具有一定难度.且恶 劣天气情况出现后,一6 m等深线外一定范围出 现“铁板砂”现象的可能性极大。根据预判,滨 州港回淤物粒径粗于黄骅港,且黏土含量小于黄 骅港,可预计外航道的开挖(或清淤)难度较黄 骅港大。 参考文献: [1] 曹祖德,焦桂英,赵冲久.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和淤积 分析计算[J】.海洋工程,2004(2):59—65. [2】 吴明阳,许家帅.上海洋山深水港区水文泥沙研究[J】. 海岸工程,2011f2):43.49. [3] 刘涛,肖辉,解鸣晓,等.滨州港10万吨级航道工程波 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试验研究报告[R】.天津:交通运 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2014. [4】 吴明阳,谢华亮.滨州港海港港区5万吨级航道工程波 浪潮流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报告[R】.天津:交通运 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2016. 【5】 杨华,曹祖德,侯志强,等.神华集团黄骅港外航道整治 工程延堤效果分析研究报告【R】.天津:交通运输部天 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2004. 【6] 侯志强,刘涛.神华黄骅港航道拓宽、浚深后淤积研究 报告【R】.天津: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 所,2008. (本文编辑王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