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
试题
1.下列有机化合物中所含官能团或基团描述错误的是( ) ..A. 乙酸乙酯 酯基B. 乙醇 羟基C. 甲醛 醛基D. 苯 碳碳双键 【答案】D
【解析】A. 乙酸乙酯中官能团是-COO-R,名称为酯基,故A正确; B. 乙醇CH3CH2OH中官能团是-OH,名称为羟基,故B正确; C. 甲醛HCHO中官能团为-CHO,名称为醛基,故C正确;
D. 苯中碳是sp2杂化,6个碳形成6中心6电子的大π键,没有碳碳双键,故D错误; 故选D。
2.饱和碳原子就是有四个单键的碳原子,下列有机化合物含饱和碳原子的是( ) A. 乙烷B. 乙烯C. 乙炔D. 苯 【答案】A
【解析】A. 乙烷中碳是sp3杂化,形成四个单键,故A符合;
B. 乙烯中碳是sp2杂化,形成碳碳双键,碳只形成2个单键,故B不符; C. 乙炔中碳是sp杂化,形成碳碳叁键,碳只形成1个单键,故C不符;
D. 苯中碳是sp2杂化,6个碳形成6中心6电子的大π键,碳只形成1个单键,故D不符; 故选A。
3.下列有机化合物存在顺反异构的是( ) A. 丙烯B. 2—丁烯C. 1—丁烯D. 2—甲基丙烯 【答案】B
【解析】A. 丙烯,含有碳碳双键,有一个碳上含有两个氢原子,故A不符; B. 2—丁烯,碳碳双键两端的每个碳原子上所连的两个基团不同,故B符合; C. 1—丁烯,含有碳碳双键,有一个碳上含有两个氢原子,故C不符; D 2—甲基丙烯,含有碳碳双键,有一个碳上含有两个甲基,故D不符; 故选B。
4.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 A. 尼龙绳 【答案】A
B. 宣纸
C. 羊绒衫
D. 棉衬衣
【解析】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是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做原料而制得的化学纤维的统称。它以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为原料,经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合成的线型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腈、聚酯、聚酰胺等。A、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类合成纤维,故A正确;B、宣纸的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B错误;C、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C错误;D、棉衬衫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D错误。
5.某有机化合物只含C、H、O三种元素,取4.6 g该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测得只生成0.2mol CO2和5.4 g水,其质谱图和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所示,该有机化合物是( )
A. CH3CHO B. CH3CH2OH C. CH3OCH3 D. CH3OCH2CH3 【答案】B
n=5.4g÷18g·mol【解析】将4.6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了0.2mol CO2和5.4g H2O,(H2O)
-1
=0.3mol,n=0.6mol,m=0.6mol×1g·mol-1=0.6g,+m=0.2×12g+0.6g=3g(H)(H)则m(C)(H)
=4.6g-3g=1.6g,=1.6g÷16g·mol-1=0.1mol,<4.6g,故有机物含有O元素,且m(O)故n(O)n(C):n(H):n(O)=0.2mol:0.6mol:0.1mol=2:6:1,即该有机物实验式为C2H6O,由质谱图中质荷比的最大值46可知,相对分子质量为46,又C2H6O中H原子已经饱和C原子的四价结构,最简式即为分子式,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3中化学环境不同的H原子,三种H原子数目之比为1:2:3,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6O,结构式为:CH3CH2OH; 故选B。
6.下列有机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3NH3+2Ag↓+H2O
CH3COONa + Cu2O↓+ 3H2O
B. CH3CHO + 2Cu(OH)2 + NaOHC. CH3CH2OH + HBr D. HC≡CH + CH3COOH
CH3CH2Br+H2O CH3COOCH=CH2
【答案】C
【解析】A、CH3CHO被氧化,属于氧化反应,故A不符; B、CH3CHO被氧化,属于氧化反应,故B不符;
C、CH3CH2OH中羟基被溴原子取代,生成CH3CH2Br,故C正确; D、乙炔中的碳碳叁键变成碳碳双键,属于加成反应,故D不符; 故选C。
7. 肽键是蛋白质哪级结构中的主键( ) A. 一级结构 【答案】A
【解析】一级结构为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残基排列顺序;二级结构是肽链在空间的优势构象和所呈现的形状。主要靠不同肽链之间肽键中的C……H之间的氢键构成;三级结构作用力为副键 形成包括:二硫键、氢键、正负离子之间的吸引力(离子键)、疏水基团间的亲和力(疏水键);四级结构是指多条肽链(三级结构)聚合而形成特定构象的分子,所以说肽键是蛋白质一级结构中的主键; 答案选A。
8.关于糖类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B. 葡萄糖是醛糖具有还原性,淀粉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其分子中没有醛基
C.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稀H2SO4水浴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说明蔗糖一定未水解
D. 纤维素是多糖,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一般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答案】C
【解析】A. 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符合糖的定义,故A正确;
B. 常用银镜反应检验有机物中是否含有醛基,葡萄糖是醛糖具有还原性,淀粉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其分子中没有醛基,故B正确;
C.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稀H2SO4水浴加热,先加适量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说明蔗糖一定未水解,故C错误;
D. 纤维素是多糖,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一般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故D正确;
B. 二级结构
C. 三级结构 D. 四级结构
故选C。
9.天然纤维的吸湿性优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中吸湿性较好的是( ) A. 聚酰胺纤维 B. 聚酯纤维 C. 聚乙烯醇纤维 D. 聚丙烯纤维 【答案】C
【解析】聚酰胺纤维(锦纶)、聚酯纤维(涤纶)、聚丙烯纤维(丙纶)中不含有羟基,聚乙烯醇中存故选C。
10.由下列结构片段组成的蛋白质在胃液中水解,能产生的氨基酸是( )
醇羟基,吸湿性比较好。
A. B. H2NCH2CH2CH2COOH
C. 【答案】A
D.
【解析】根据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片段可知可以产生、、
NH2CH2COOH,因此由该结构片段组成的蛋白质在胃液中水解,能产生的氨基酸是
;
答案选A。
11.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决定于原子间的连接顺序、成键方式和空间排布 B. 在同一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C.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不会导致键的极性发生改变 D. 碳原子的结构特征使有机化合物具有与无机物不同的性能 【答案】C
【解析】A.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决定于原子间的连接顺序、成键方式和空间排布,形成碳架结构、官能团异构、顺反异构、手性异构等,故A正确;
B. 在同一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如苯酚中羟基和苯环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故B正确;
C.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键的极性发生改变,如:、
的极性不同,故C错误;
D. 结构决定性质,碳原子的结构特征使有机化合物具有与无机物不同的性能,故D正确; 故选C。 12.合成橡胶
A CH2=CH—CH=CH2和CH3—CH=CH—CN B. CH2=CH—CH=CH2和CH2=CH—CN C. CH3—CH=CH2和CH3—CH=CH—CN D. CH3—CH=CH2和CH2=CH—CN 【答案】B 【解析】故选B。
13.关于下图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的单体是1,3-丁二烯和CH2=CH-CN; 的单体是( )
A. ①代表磷酯键 C. G与C之间有3个氢键 【答案】D
B. A与T之间有2个氢键 D. RNA指导DNA合成蛋白质
【解析】A. 磷酸和脱氧核糖的羟基之间形成酯基,①代表磷酯键,故A正确; B. 双链DNA分子中,A和T之间有2个氢键,故B正确; C. 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间有3个氢键,故C正确; D. DNA转录成三种RNA,再RNA翻译成蛋白质,故D错误; 故选D。
14.关于下列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H2C=O ②HOCH2CH2OH ③⑤CH2=CH2 ⑥CH2=CHCl A. 适于制作塑料食品盒的单体是⑥ B. 可制造塑料拖鞋的单体是⑤ C. 可制造合成纤维织物的单体是⑤和⑥ D. 适于配制不锈钢锅手柄的单体是①和③ 【答案】D
【解析】A. 适于制作塑料食品盒的单体是⑤,生成聚乙烯,无毒,⑥CH2=CHCl聚合成聚氯乙烯,有毒,故A错误;
B. 可制造塑料拖鞋的单体是⑥,聚氯乙烯强度大,故B错误; C. 可制造合成纤维织物的单体是②和④,形成聚酯类,故C错误; D. 适于配制不锈钢锅手柄的单体是①和③,形成酚醛树脂,故D正确; 故选D。
15.萤火虫发光原理如图,关于荧光素及氧化荧光素的叙述,正确的( )
④
A. 互为同系物 C. 均可与碳酸氢钠反应 【答案】D
B. 互为同分异构体 D. 均可发生取代反应
【解析】A. 两者官能团不同,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故A错误; B. 两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 荧光素可与碳酸氢钠反应,氧化荧光素没有羧基,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故C错误; D. 酚羟基以及苯环上的氢均可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6.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不能用水浴加热 B. 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 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 试管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答案】C
【解析】A. 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温度超过100℃,不能用水浴加热,可用油浴加热,故A正确;
B. 乙酸易挥发,为使反应更充分,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故B正确;
C. 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不能用NaOH溶液,在NaOH溶液中酯完全水解,故C错误;
D. 试管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防止液体冲出试管,故D正确; 故选C。
17.C4H8的同分异构体(含顺反异构)有( ) A. 3种B. 4种C. 5种D. 6种 【答案】D
【解析】烯烃有:
、
、
、
环烷烃有:、
共6种,故选D。
18.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A. 为无色透明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B. 体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D.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同的活性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结论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答案】A
A.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 【解析】可溶于四氯化碳,故A正确;B. 乙醇与Na反应不如水与Na反应剧烈,则水中羟基的氢活泼,故B错误;
C. 乙酸与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乙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即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则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故C错误;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生成HCl溶于水显酸性,HCl一氯甲烷不溶于水即不具有酸性,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故D错误; 故选A。
19.汉黄芩素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 关汉黄芩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C16H13O5 B. 该物质遇 FeCl3溶液显色
C. 1 mol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1mol Br2
D. 与足量 H2 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1种 【答案】B
【解析】A. 根据该分子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6H12O5,故A错误; B. 该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B正确;
C. 该分子中含有酚羟基,酚羟基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可以与Br2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因此1mol该物质最多可消耗2molBr2,故C错误; D. 该物质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碳碳双键和羰基均被加成,官能团种类减少2种,故D错误。 故选B。
20.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其结构片段如下图
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 B.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OH或―NH2 C. 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 D. 结构简式为:【答案】B
【解析】A、芳纶纤维的结构片段中含肽键,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为
、
,
、
中
苯环都只有1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A错误;
B、芳纶纤维的结构片段中含肽键,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为
,含有的官能团为-COOH或-NH2,B正确;
C、氢键对该分子的性能有影响,如影响沸点等,C错误; D、芳纶纤维的结构片段中含肽键,采用切割法分析其单体为
,该高分子化合物由
、
、通过缩聚
、
反应形成,其结构简式为答案选B。
,D错误;
21.某同学梳理部分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查阅资料发现:CH3COOH CH3CH2OH,该转化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2)①A生成CH≡C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实验室通常用______除去乙炔中的H2S气体。
(3)C的分子式为C2H2O4,1molC最多可以和2molNaOH反应,根据氧化还原理论分析,1mol C被酸性高锰酸钾完全氧化为CO2时,转移______mole—。
(4)有机化合物D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但不产生CO2;D加氢可得环己醇。CH3CHO和D生成酚醛树脂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利用如图装置一次性完成D、醋酸和碳酸酸性强弱的验证。
①装置B中所加试剂及作用是______。 ②装置C中所加试剂及现象为______。
(1). 还原反应 (2). CH2BrCH2Br+2NaOH→HC≡CH+2NaBr+2H2O (3). 【答案】
CuSO4溶液 (4). 2 (5). (6). 饱和
NaHCO3 溶液除去挥发的醋酸 (7). 试剂为苯酚钠溶液,现象为溶液变浑 【解析】(1)LiAlH4中H显-1价,是强还原剂,CH3COOH 原,该转化的反应类型为还原反应。
(2)①A为邻二卤代烃,生成CH≡CH的化学方程式为:CH2BrCH2Br+2NaOH→HC≡CH+2NaBr+2H2O。
②CuSO4+H2S=CuS↓+H2SO4,实验室通常用CuSO4溶液除去乙炔中的H2S气体。 (3)C的分子式为C2H2O4,不饱和度为2,1molC最多可以和2molNaOH反应,C为乙二酸,根据氧化还原理论分析,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锰离子、二氧化碳、水,该离子反应为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5molH2C2O4转移10mol电子,1mol C被酸性高锰酸钾完全氧化为CO2时,转移2mole—。或直接分析1molH2C2O4中+3价的C变成+4价失2mole—。
(4)有机化合物D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但不产生CO2;D加氢可得环己醇,D为苯酚。CH3CHO和D生成酚醛树脂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2OH,酸被还
。
(5)分流漏斗中盛醋酸,与A中碳酸钠反应产生CO2,通过盛饱和NaHCO3 溶液除去挥发的醋酸,再通入C中苯酚钠溶液,一次性完成苯酚、醋酸和碳酸酸性强弱的验证。 ①装置B中所加试剂及作用是饱和NaHCO3 溶液除去挥发的醋酸。
②装置C中所加试剂为苯酚钠溶液,现象为溶液变浑。
22.某课外小组以苯酚、苯和乙醇性质的比较为例,分析与实验探究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基团与性质的关系,以及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1)苯酚、苯和乙醇物理性质比较:以水溶性为例 水溶性 乙醇 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苯 不溶于水 苯酚 室温下,在水中溶解度是9.3g,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 试分析苯酚、苯和乙醇水溶性差异的原因______。
(2)实验发现苯不和氢氧化钠反应,理论计算与实验发现:室温下苯酚的饱和溶液pH≈5,此时所测蒸馏水pH在5~6。考虑到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该小组认为需进一步实验以确认苯酚的酸性。
①写出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证明苯酚显酸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③苯不显酸性、乙醇不显酸性,苯酚中的羟基具有酸性是因为______。
(3)设计实验并结合实验现象证明苯酚中羟基对苯环的影响______。(文字描述、画图等均可)
【答案】 (1). -OH是亲水基,烃基是憎水基,苯中没有亲水基,溶解度最小,苯酚中烃 (2). 基大于乙醇中的乙基,溶解度小于乙醇,即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醇、苯酚、苯。C6H5-OH+NaOH → C6H5ONa+H2O (3). I中红色褪去Ⅱ、Ⅲ中红色变浅,但不褪色 (4). 因为酚羟基的氧原子采用sp2杂化,提供一对孤电子与苯环的6个碳原子共同形成离域π键。大π键加强了烯醇的酸性,羟基的推电子效应又加强了O-H键的极性,因此苯酚中羟基的氢可以电离。 (5). 取体积相同的苯和苯酚溶液分别滴入浓溴水,苯中出现分层,上层呈
的
橙色,下层呈无色;苯酚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受羟基的影响,苯环变得活泼。
【解析】(1)-OH是亲水基,烃基是憎水基,苯中没有亲水基,溶解度最小,苯酚中烃基大于乙醇 中的乙基,溶解度小于乙醇,即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醇、苯酚、苯。 (2)①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6H5-OH+NaOH → C6H5ONa+H2O。 ②证明苯酚显酸性的实验现象是I中红色褪去Ⅱ、Ⅲ中红色变浅,但不褪色。
③苯不显酸性、乙醇不显酸性,苯酚中的羟基具有酸性是因为酚羟基的氧原子采用sp2杂化,提供一对孤电子与苯环的6个碳原子共同形成离域π键。大π键加强了烯醇的酸性,羟基的推电子效应又加强了O-H键的极性,因此苯酚中羟基的氢可以电离出来,而显弱酸性。 (3)苯只能和液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而且只能取代一个氢原子。但受羟基的影响,苯酚可以和浓溴水在没有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发生取代反应,而且是取代3个氢原子,这说明受羟基的影响,苯环变得活泼。
取体积相同的苯和苯酚溶液分别滴入浓溴水,苯中出现分层,上层呈橙色,下层呈无色;苯酚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受羟基的影响,苯环变得活泼。 23.以下是合成聚对苯二甲酸—1,4—丁二醇酯的合成路线图:
(1)实验室制备乙炔的方程式为______。 (2)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3)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4)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以下条件的共有______种,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
①能发生水解反应,遇饱和FeCl3溶液显色; ②1mol该同分异构体能与足量银氨溶液生成4mol Ag 【答案】 (1). CaC2+2H2O→C2H2↑+Ca(OH)2 (2).
(3).
消去反应 (4). +2NaOH+2NaCl (5). 10
(6). 等(合理结构)
【解析】(1)实验室用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制备乙炔,方程式为:CaC2+2H2O→C2H2↑+Ca(OH)2。 (2)④
。
与氯气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A,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为
(3)③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4)⑥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C,反应⑥的化学方程
式+2NaOH+2NaCl。
(5)D为对苯二甲酸,有多种同分异构体,①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有酯基,遇饱和FeCl3溶液显色,说明含有酚羟基;②1mol该同分异构体能与足量银氨溶液生成4mol Ag,说明有2个醛基,综合以上要求,苯环上有三个不同的取代基,—OOCH、—OH、—CHO,先将两个基团连到苯环上,有邻、间、对三种,再将第三个官能团放余下的四个位置上,有分别
有4、4、2种,共有10种,如:等(合理结构)。
24.斑蝥素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下列是斑蝥素的一种合成路线:
已知:ⅰ.其它条件不变,通常反应物浓度越大速率越快,多步反应时速率由最慢反应决定;
ⅱ.当用A1=B1和A2—B2分别表示分子中含有双键的有机化合物和试剂时,可用下面的式子来表示加成反应的一般结果:
酮与HCN或NaCN加成历程表述如下:
ⅲ.HCN为弱酸
(1)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______。
(2)A转化为B时,路线Ⅰ和路线Ⅱ均在水溶液中进行。实验发现:路线Ⅰ比路线Ⅱ所需时间短,试解释原因______。
(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D与乙二醇(HOCH2CH2OH)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①F的分子式为:C10H8O4S,则E→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②下表研究了______对合成F的影响,合成F的较优条件为______(填编号)。 编号 1 2 3 4 5 离子液体 [BPy]• BF4 [HMIM]•PF6 [BMIM]•BF4 [HMIM]•BF4 [BMIM]•BF4 反应温度/℃ 45 35 25 35 35 反应时间/h 20 20 30 20 20 E含量/% 90 5 0 38 0 F含量/% 9 93 90 57 86 (6)请写出以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见本题题干)。
(1). C6H8O3S (2). HCN是弱酸水溶液中CN-的浓度远小于NaCN,【答案】路线Ⅰ的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3).
+H2O (4).
n(6).
离
子
+nHOCH2CH2OH液
体
、
反
应
温
度
+(2n-1)H2O (5). 加成反应
(7).
3
(8).
。
【解析】(1)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6H8O3S。
(2)酮与HCN或NaCN加成历程中第一步是慢反应,决定反应速率,HCN是弱酸水溶液中CN-的浓度远小于NaCN,路线Ⅰ的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3)B→C发生消去反应,化学方程式
+H2O 。
(4)D与乙二醇(HOCH2CH2OH)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nHOCH2CH2OH+(2n-1)H2O 。
(5)①F的分子式为:C10H8O4S,+→,则E→F的反应类型
为加成反应。
②分析表中数据,研究了离子液体、反应温度对合成F的影响,合成F的较优条件为3,因3在[BMIM]•BF4离子液体中,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得到F的含量高。 (6)模仿题干A到E的合成过程设计,先将
中醇羟基氧化,再利用NaCN
加成,后消去得,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二元酸,脱水即得产品,参考流程
如下:
。
25.烯烃A是一种基础化工原料,可以合成有机化合物D和L :
已知:ⅰ. (R1、R2、R3、R4表示
烃基或氢原子)
ⅱ. X表示卤素原子) (R表示烃基;
ⅲ.
(1)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2)C→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G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 (4)K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5)G和I生成J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6)H的分子式为C5H6,写出H→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7)已知以下信息: ①
②
假设有机化合物D、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 mol单一聚合度的环氧树
脂X(
则X的n值理论上应等于______。 【答案】 (1). 取代反应 (2).
),若生成的NaCl和H2O的总质量为765g,
+NaOH→NaCl+H2O+ (3). 羰
基、碳碳双键 (4).
(5). +
(6). +H2 (7). 8
【解析】 【分析】A为
,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
,E氧化生成F,F为
,由信息I,F在碱性条件下,加热与HCHO反应生成G,G为,
F与乙炔发生加成、消去反应得H,H的分子式为C5H6,结构简式为,H
在试剂a和Pd-BaSO4 催化作用下得I,I为;
根据信息Ⅲ,G与I发生加成反应,生成J,J为,根据信息Ⅱ,得到K和
L,K为,L为;
B为丙烯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B与HO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
C为,C与NaOH反应生成。
【详解】(1)丙烯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反应。 (2)C为
,C与NaOH反应生成
,A→B的反应类型为取代
,C→D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NaCl+H2O+。
(3)G为,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羰基、碳碳双键。
(4)K的结构简式为K为。
(5)G为,I为,根据信息Ⅲ,G与I发生加成反应,生成J,
J为,G和I生成J的化学方程式为
+。
(6)H的分子式为C5H6,结构简式为,H在试剂a和Pd-BaSO4 催化作用下
得I,I为,H→I的化学方程式+H2。
(7)由反应可知生成NaCl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若生成的NaCl和H2O的总质量为765g,则二者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765 =10,则需要9mol
、10molD参加反应,
58.518由X的结构简式可知n=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