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同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在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来源:二三娱乐


不同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在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对于子宫肌瘤介入后的疗效分析。方法 子宫肌瘤育龄女性180例根据随机抽签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都给予导管插管栓塞治疗,治疗组选用聚乙烯醇颗粒进行插管栓塞,对照组选择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插管栓塞。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4.4%,两组疗效都比较高,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经过观察,在6个月与1年时间内,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复发率要低得多,当P<0.05时,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介入治疗在改善子宫肌瘤症状以及缩小肌瘤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对内分泌激素影响小,采用聚乙烯醇颗粒进行导管插管的安全性更加好,复发率低,从而促进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标签:微导管;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生活质量;婚质量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育龄妇女的年龄越大,子宫肌瘤的发生率越高。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多为无症状,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临床上可表现月经量增多、痛经、尿频、便秘等,会对患者生活造成各种不利影响[1]。目前并没有研究发现它的产生机制,只发现雌孕激素水平、细胞遗传学和它的产生有所联系。传统的治疗该肿瘤的方法是手术和药物治疗互相配合,然而药物治疗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复发率比较高[2]。而手术治疗一般为子宫切除术,能根治肌瘤,但是子宫的切除会引发一系列后遗症,比如内分泌失调等等,会给育龄妇女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3]。在子宫肌瘤患者中,很多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担心与自身生理状况的变化,导致身心状况不好,生活质量都比较差,为此需要使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信念认知,减轻患者对疾病与相关治疗的顾虑,从而提高其遵医行为,从而改善预后。 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不同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对于子宫肌瘤介入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7月来本院治疗的子宫肌瘤的患者18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9~45岁,非绝经期;③已婚状况;④小学文化程度以上;⑤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过多、月经紊乱,贫血及腰骶部胀痛;⑥无恶性肿瘤、糖尿病、严重心、肝、肾、血液、消化、神经系统疾病及营养不良;⑦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精神障碍史;②盆腔占位性病变。使用抽签的做法随机地选出数量各为90例的对照组及治疗组,在对比这两组的各种基本资料时,例如肌瘤特征、年龄、婚姻年龄及病程等信息,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将导管插管栓塞技术用于全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在月经结束后3~10d进行。在局部麻醉的条件下,借助Seldinger技术,进行插管穿刺到单侧股动脉中,分别选择双侧髂内动脉,使用4F导管对子宫动脉进行造影操作,从而对子宫动脉和子宫肌瘤的情况能够有所认识和了解,子宫肌瘤供血动脉中的微导管要使用超选择方式插入。治疗组使用的是350~450mm的聚乙烯醇颗粒,对

照组选择450~550mm的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两组的注入过程都要在X线透视监视下进行,要将总量是100~300mg的药物沿着微导管缓慢地注入,保证完全实现栓塞之后,将微导管退出,并且对子宫动脉双侧的供血情况进行观察。在手术之后按照介入治疗常规性的对每个患者进行处理,积极防感染,改善微循环。

1.3观察指标 总体疗效判断:①显效:子宫肌瘤缩小1/2 以上,临床主要症状消失;②有效:子宫肌瘤缩小1/3~1/2,临床主要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肌瘤缩小0.05)。

2.2复发率调查 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经过观察,在6个月与1年时间内,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复发率要低得多,当P<0.05时,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在女性生殖系统内,子宫肌瘤这种良性肿瘤是最普遍的一种疾病,子宫动脉是它血液的主要来源,同时存在大量的动脉分支网络。在子宫肌瘤的发病过程中,随着肌瘤增大,供血血管将会增粗、增多,从而导致临床上出现各种症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月经紊乱、腹部包块、贫血,对女性的生活质量将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现阶段,有多种治疗该疾病的手段,比如手术、药物和动脉栓塞等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无法根除治疗,复发率比较高。治疗该肿瘤最传统的手段还是手术治疗,将子宫保留了下来,对卵巢性能不产生影响,是肌瘤切除术的一大优点,但是复发率也比较高。而采用子宫全切使得患者的心理负担更加,很多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很难接受。

目前有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技术,就是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它的做法是将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将为肌瘤供血的动脉阻断,肌瘤失去血液来源,就会管化,最终完成疾病的治疗。从治疗机理上分析,子宫肌瘤周边有丰富的供血血管和肿瘤染色,肌瘤的血液来源在栓塞操作之后,会被直接性的阻断,肌瘤细胞缺少血液及氧气,总数会显著性地下降。本文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4.4%,两组疗效都比较高,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方法中,栓塞子宫动脉能将肌瘤的血液来源切断,肌瘤缺少血液,就会管化,并且由于缺少血液及氧气,子宫体和肌瘤的平滑肌细胞也会改变性质,最终完全坏死,但是栓塞剂的可选择性比较大。常规平阳霉素有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结构的性能,碘化油如果存在于肿瘤血管内,会表现出选择性沉积的特点,在靶器官局部区域,平阳霉素会缓慢地释放,并聚集得很密集,平阳霉素的去血管功能就能得到发挥,但是对于患者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也容易发生盆腔感染等,并且平阳霉素的选择性聚集特性及导致肌瘤广泛坏死的作用,对正常组织也有一定的损伤。聚乙烯醇颗粒用作血管栓塞的材料具有很好的性能,它的直径更加小,可以更简单地注入到肌瘤的细微血管之中,不容易出现假栓塞现象,不会发生吸收再通的情况,配合以导管位置,可以明显减少不良反应。本文治疗后治疗组的盆腔感染、闭经、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介入治疗在改善子宫肌瘤症状以及缩小肌瘤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对内分泌激素影响小,采用聚乙烯醇颗粒进行导管插管的安全性更加好,复发率低,从而促进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坚,李春阳.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48例临床疗效及HCG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154-155.

[2]卢智泉,李岩,翟淑娜,等.职业性体力活动及体质指数与子宫肌瘤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2):1778-1782.

[3]谭国胜,郭文波,范惠双,等.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动态影像学监测及其机制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2(19):110-1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