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物化学考试题

来源:二三娱乐


名词解释

酮体:肝脏中,脂肪酸的氧化不完全,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中间代谢产物,三者统称为酮体。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分解氧化时特有的中间代谢物,这是因为肝脏具有活性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而又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的结果。

氧化磷酸化:代谢物氧化脱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的同时,释放能量用以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由于是代谢物的氧化反应与ADP的磷酸化反应偶联发生,故称氧化磷酸化。(注:是体内生成ATP的主要方式)

转氨基作用:一种氨基酸的α-氨基经转氨酶催化转移给α-酮酸的作用;原来的氨基酸生成相应的酮酸,而原来的酮酸则形成相应的氨基酸。催化转氨基作用的酶为转氨酶。 转录作用:?

密码子简并性:64个密码子对应20个氨基酸,同一种氨基酸有两个或多个密码子的现象为密码子的简并性。

氨基酸的等电点:氨基酸所带静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以pI表示

蛋白质的等电点:在某一pH值溶液中,蛋白质酸性基团和碱性基团 的解离程度相当,蛋白质分子所带正负电荷相等,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分离纯化

RNAi:RNA干扰:RNAi是与靶基因序列同源的双链RNA所诱导的一种特异性基因沉默现象.

限制性内切酶: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内切酶.

必需脂肪酸:指对人体的功能不可缺少,但必须由膳食提供的两个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旋、折叠,从而生成特定的空间结构.包括主链和侧链的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布. 简答题

2.4种血浆蛋白的组成情况、合成情况及生理功能。 答:1.CM

功能:运输外源性三酰甘油,给各组织水解利用 合成部位:小肠上皮细胞 特点:80-95%脂肪,蛋白质很少 初始:TG、磷脂、胆固醇及ApoB-48、A

降解:入血后,获得ApoC及ApoE,成为成熟CM,经血液至各组织,ApoC激活LPL(脂蛋白脂肪酶)水解脂肪,被利用。磷脂、胆固醇、ApoA、C转移至HDL。残余颗粒ApoB、E和胆固醇酯与肝细胞膜上的ApoE受体结合进入肝脏降解。 2.VLDL

功能:运输内源性三酰甘油

合成部位:肝细胞(主要),小肠上皮细胞 特点:50-70%脂肪,蛋白质较少

初始:TG、磷脂、胆固醇、及ApoB-100、E

降解:入血后,获得ApoC及ApoE,成为成熟VLDL,经血液至各组织,ApoC激活LPL水解脂肪,生成FA、甘油,胆固醇及磷脂和载脂蛋白转移至HDL。而HDL的胆固醇酯向VLDL转移。 3.LDL

功能:转运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至肝外

合成:在血浆中由VLDL转变而来,或由肝脏合成直接分泌入血液 特点:胆固醇占50%,其中2/3为胆固醇酯

降解:通过LDL受体途径被各组织摄取利用,LDL受体可识别并结合含有ApoB-100及ApoE的脂蛋白。胆固醇酯被水解成游离胆固醇,可被细胞利用。主要部位是肝脏、肾上腺皮质等。 4.HDL

功能: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逆向转运至肝脏代谢 合成部位:肝脏

特点:含有磷脂、游离胆固醇、ApoA、C、E

成熟过程:新生HDL入血后,ApoC、E转移给CM、VLDL, 同时从CM、VLDL处获得磷脂和游离胆固醇,在LCAT作用下生成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酯,形成内核。

降解:成熟HDL被肝细胞膜HDL受体摄取,胆固醇酯水解为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

能够清除体内多余胆固醇,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 3.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其机制和后果是什么? 答:指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使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特定的

空间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蛋白质性质的改变以及生物活性的丧失.但一级结构未遭破坏. 机制: 后果:

4.什么是PCR技术?简述其基本原理。

答:PCR技术就是在体外的离心管中通过酶促反应有选择地大量扩增(包括分离)一段目的基因的技术,即体外进行DNA复制. 需要的物质:模板DNA,引物,dNTP(Mg2+),TaqDNA聚合酶 4种反应混合物经历变性、退火、延伸三步 ①94℃,热变性,双链解开

②55℃,冷却退火,引物与模板的单链DNA的特定互补部位相配对和结合

③72℃,TaqDNA聚合酶作用下,新链延伸,形成互补DNA双链

如此30个循环可获得230个基因片段

5.叙述原核生物DNA聚合酶Ⅰ活性及功能。 DNA聚合酶I:多功能酶——常用的工具酶 1)沿5’→3’方向延长DNA链(DNA聚合酶活性) 2)由3’端水解DNA链(3’ → 5’核酸外切酶活性) 3)由5’端水解DNA链(5’ → 3’核酸外切酶活性)等 复制准确性的保证:

复制过程中碱基的配对受到双重核对 1)DNA聚合酶的选择作用

2)3’ → 5’ 外切酶的校正作用。 DNA聚合酶Ⅰ:

 聚合酶活性:特定dNTP进入,与前一个核苷酸3’-OH形成磷酸二酯键

 5’→ 3’外切酶活性:水解引物、水解DNA损伤部位的单链片段

 3’→5’外切酶活性:水解切除错配碱基 DNA子链准确延长保证遗传信息稳定传递到下一代 变异,几率非常小,进化速度非常缓慢 1.在饥饿条件下,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情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