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卫生经济研究一线调研 布 善2 体系建设 葛强 兴化225700) (江苏省兴化市卫生监督所,江苏幕粤路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778(2007)11—0039—02 为了解兴化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笔者 先后赴1O多个乡镇政府和卫生院,召开座谈会并进行实地考 单位分别为4.53%、24.53%、49.81%和21.13%。平均每个乡 镇防保所房屋面积约122m ,固定资产约1.6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公共卫生网络不够健全 一察、问卷调查等,对承担公共卫生职能的机构现有用房、医疗 设备、科室装备、卫生人员等情况作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 告如下。 一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承担着全市的公 、基本情况 共卫生指导及监管职能,但对照卫生部、省卫生厅有关标准, 兴化市辖35个乡镇,154万人口,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404个,其中市直医疗卫生单位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48 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卫生检验检测等相应的专用设备缺 口较大,市卫生监督所目前尚无自己的工作用房。二是大部 个,社会办医或社区卫生服务站l15个,另有已领取《医疗机 构执业许可证》的村卫生室232个。市直医疗单位设有预防保 健科,乡镇(中心)卫生院设有预防保健所,实行一套班子两块 牌子。全市有专职从事预防保健人员664人,其中临时人员 168人,占25.30%。防保人员职称结构:高、中、初和无职称比 分乡镇卫生院房屋破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发展举步维艰, 目前仍有5家乡镇卫生院的房屋是2O世纪60年代建造的。 三是村卫生室的医疗用房、必要的设备、药品周转金无法落 实,以家代室较为普遍。四是医疗急救网络很不完善,尽管 2003年已建立120急救中心,但隶属于市人民医院,所运送的 病人大多转至市人民医院,在部分乡镇设立的8个分中心基 例分别为2.07%、15.83%、52.32%和29.78%,其中市直防保 生院作为看病、住院首选的答案。当然,县以上大型医疗机构 依然严重不足,与之承担的实际任务不相适应。形成这些缺 接诊的大多数是“重、危、难”病人,其技术要求和综合成本肯 定要高于农村卫生院。 (四)业务收入的构成对比 陷,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在现实因素中,主要是在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随着医疗服务市场的开放,市、 县两级医疗机构积极抢占资源优势,以获取竞争优势。 (三)达州市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运行效率 处于相对良好状态。市、县两级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效率高 于农村卫生院,因为其拥有的优质资源远远多于农村卫生院, 最直观的表现是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优于农村卫生院。但不可 忽视的一点是,在国家卫生政策(如农村卫生项目建设、新型 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业务收入中,医疗收入的比例分 别为58%、59.6%、41.86%,说明药品销售收入是农村卫生院 获得补偿的重要方面。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的药品收入差 距不大,但市级医院和县级综合医院有药品收支节余,而县级 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的药品收支则呈现负数,证明大型医疗机 构的药品价格高于农村卫生院。 (五)负债率对比 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的负债率分别为36.34%、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撑下,农村卫生院的资源利用效率明 显提高,其积极意义正逐步显现。 (四)达州市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负债运行的现象比较 突出。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医疗机构负债问题,防止医疗机构 37.24%、3O.91%,前两者的负债率高于后者,主要原因是前 两者的固定资产总量大于前者,而且增长速度也快于前者。 四、主要结论 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淡化社会效益,从而影响医疗服务的行 业形象。发展卫生事业,我们应当重点研究现有卫生资源的 (一)达州市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配置基本 处于良性状态。市、县两级医疗机构是无可争议的医疗服务 技术中心,具有较强的业务辐射能力。同时,农村卫生院随着 资源总量的增加,服务水平和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特 别是在房屋建设、设备配置、技术人才等方面上了一个台阶, 有了质的飞跃。 承载能力,并做好资源配置、利用、管理、调控规划,走“政府主 导”与“市场选择”相结合的路子。 卫生资源属于社会公共资源的范畴,应当从经济社会和 卫生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认真落实卫生资源配置规划,坚持 “管事业必须管资源”,增强对卫生资源的控制、调节能力。同 时,还要注重对卫生资源配置及运行情况的研究,不断总结其 (二)达州市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配置结构 基本规律,把握其基本原理,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使用效率,充 分发挥现有卫生资源的作用。 存在缺陷,特别是优质卫生资源(先进设备、高素质技术人才) 主要集中在市、县两级医疗机构,农村卫生院拥有的卫生资源 收稿日期:2007—07—25 (责任编辑叶向明) 3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线调研卫生经济研究2007.11 先要解决市卫生监督所的业务用房和必要的装备、经费问题; 其次要想方设法落实乡镇(中心)卫生院的房屋、设备,要结合 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向农村社 本上形同虚设,不能达到就近急救的效果。五是全市尚未建 成传染病医院,只在市人民医院内设置了独立的传染病区。 2.卫生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该市卫生系统3881人在职人员中,卫生技术人员2816 人,占72.56%,有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资格的仅占60.4%。根 据《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卫生部关 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要求,结合本省、本地 实际,县(市)级卫生监督人员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一般按辖 区每万人F1分别配备0.5~0.8人的标准核定,全市共需配备 150~24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应达85%以上。而实际上,目 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转型,要鼓励乡镇经济组织资助农村社 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鼓励村委会支持农村社区卫生站建 设。二是完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组建独立的兴化市120急救 中心,与110形成联动,提高危重病人的急救速度;新建市传 染病医院,以适应突发传染病消毒、隔离工作的需要。三是强 化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提高突发事件的实时报告速度、组织指 导能力、应急处理效率和科学防治水平。 前全市卫生监督人员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合计仅128人,且 近一半为退伍安置人员,中级及以上职称仅占29.06%。基层 防保队伍中,70%以上的乡镇防保人员未经过正规系统的专 业培训;村级防保人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0.15%,业 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普遍较差,难以应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法制意识淡薄 48家乡镇(中心)卫生院中,不少人员无证在岗;全市 2337名乡村医生中,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书的仅1967人。多 数乡镇的村卫生室无设置规划,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全市应设 村卫生室617家,但目前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仅232 个,占37.60%。由于法制意识淡薄,公共卫生机构超范围执 业现象也较普遍,在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等方 面存在较多隐患。 4.卫生投入严重不足 兴化市是农业大市,市、乡两级财政长期以来对卫生事业 的投入较少。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卫生事业改革与发 展的意见》规定,市、乡卫生事业补助经费应分别达到财政支 出的6%和5%,按2005年市、乡财政支出数计算,全市应安 排卫生事业费5000万元以上,但实际拨款只有1400万元左 右,其中用于公共卫生的投入更低。乡镇卫生院自1994年下 放乡镇政府管理后,当时的切块补助经费基数仅为111.57万 元,到2005年,补助数为150万元,10年间增长不到40万 元。平均每家卫生院每年的财政补助仅3万元左右,其中有 15个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补助全部被乡镇政府削减或挪用; 70%以上的卫生院无法按时发放工资,无法积累资金进行技 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三、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路 1.切实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 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 要,也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市、乡两级政府 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发展公共 卫生事业,将其与科技、教育事业摆在同等重要位置,纳入社 会发展总体规划。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 主导作用,把卫生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 上来。 2.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基础建设 针对兴化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本着“满 足当前、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当前,要切实 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快预防保健三级网络建设,首 3.着力提高公共卫生体系质量和水平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提高 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市卫生监督所要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体系 建设,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将卫生监督工作的重心下移至 乡村,条件成熟时可在乡镇设立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加大人 才培养的力度,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 乡镇卫生院院长、防保人员、乡村医生等分批到上级部门进行 系统强化培titI;加强以全科医学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 人员继续教育与转型培训,使其业务技术能力达到岗位技术 要求。要全面落实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晋升中级 及以上技术职称前到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工作1年的制度。 4.逐步增加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 为加快卫生事业的发展,市政府在财政状况好转的情况 下,要逐年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最近江苏省人民政府办 公厅转发《农民健康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各县(市)都要设立 农村公共卫生基本服务专项资金,省政府每年将补助人均3 元,市财政也要每年拿出人均3元,合计6元/年,其中用于村 级不低于30%,市财政应予以落实。 5.规范整顿城乡医疗市场 鉴于目前城乡医疗市场秩序仍然较为混乱的现状,应强 化卫生行政执法力度,加强与公安、药监、工商、城管等部门的 联系和沟通,齐心协力,对无证行医的个体诊所坚决打击并予 以取缔;对超范围执业的现象限期整改、规范。农村医疗市场 实行属地管理,乡镇政府应切实履行政府职能,按照市政府和 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组织专项整治,配合卫生部门对本 辖区村卫生室进行整顿、规划、重组,加快实施乡镇卫生服务 管理一体化,组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6.宣传树立新的公共卫生理念 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增强市民新的公共卫生理念、规范健 康行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市上下要以创建文明城市、 创建卫生城市、实施农村“三清”工程为抓手,加大对公共卫生 的必要性、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市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 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遵守公共道德、维护公共环境的 自学性。卫生行政部门要经常性地编发宣传教育资料,特别 要加强对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以及食品卫生 安全、职业卫生安全的宣传教育,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作者简介:葛强(1966年一 ),男,江苏兴化人,副主任 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为预防卫生。 收稿日期:2007—07—17 (责任编辑胡希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