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夹板固定与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对比观察

来源:二三娱乐
・550・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年11月第17卷第6期Dec.2010 Vo1.17 No.6 多,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良好的复位是获得腕关节较好功 能的关键,我院2006—03—2009—05对38例桡骨远端粉碎 性骨折采用小夹板固定治疗,并与外固定器固定进行对比 参照文献…标准评定。 治疗组显效43例,有效51例,无效6 观察。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73例分为两组,小夹板组38例,男27例,女 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 比较用秩和检验。 3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3.2两组疗效比较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44例,无效24 11例;年龄33—77岁,平均47岁;外固定组35例,男25例, 女lO例;年龄28~68岁,平均41岁。所有患者均经x线摄 片确诊,均为C型骨折(A0标准)…。小夹板组C 13例, C329例,C3—316例;外固定器组C3 110例,C3 211例,C3 3 —例,总有效率76%。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3.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表1 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s,mmol/L) 组别 TC TG HDL—C LDL—C 治疗组疗前6.27±1.47 2.41±1.44 0.82±0.18 4.51 s0.68 (n=100)疗后5.44±1.45 1.56±1.13 ‘0.91 s0.13 ‘4.33 s0.98 对照组疗前6.30±1.52 2.40±1.32 0.83+-0.16 4.57±0.75 (n=100)疗后6.14±1.50 2.32±1.11 0.85 s0.25 4.42 s0.8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P<0.Ol;与对照组治疗后 比较△P<0.05 3.4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 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脑电图均无明显异常。对照 组出现面部烘热、头痛10例,但仍然继续服药坚持治疗,治 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4体会中医多认为,气血阴阳失调为眩晕发病基础,气、 湿、痰、瘀、风、火的异常变化和微循环障碍,血脉瘀滞是本 病的重要病机。气血瘀阻贯穿于整个眩晕病变始终。健脑 止晕胶囊以滋补肝。肾、健脾化湿、活血通络、升降气机为法, 方中的生地黄、何首乌补肝肾之阴;黄芪、当归益气活血养 血;天麻、葛根、桂枝、防风升阳助运、祛风除湿、温通气血; 泽泻、山楂健脾化湿;蜈蚣、胆南星搜经络中伏痰;枳实、大 黄通便泻浊;川牛膝补肝肾;丹参、丹皮活血化瘀。本方破 中有补,补中有泻,标本兼治,升降气机,并调整改善气血运 行,同时注重脾。肾,补后天之本,养先天之精,先后天共补, 气血共调,扶正驱邪,以增强机体抵抗力。现代研究表明, 方中诸药可扩张心脑血管,改善脑供血,降低红细胞压积, 降低全血黏度,对预防动脉硬化,防止血栓形成起重要作 用。本文结果表明,健脑止晕胶囊不仅能较好地改善症状, 且有明显调节血脂作用,优于西比林西药治疗。并未见任 何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 版社,1994:23. (收稿:2Oo9—1O一2O) 小夹板固定与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 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对比观察 单方军李建浩 (浙江省绍兴县中医院・绍兴312030)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上肢常见的骨折,治疗方法众 l4例。所有患者均无血运及神经功能障碍,伤后就诊时间 最短1小时,最长24小时,均有明确的外伤史,均为新鲜闭 合性损伤。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两组均先采用整复手法,在此基础上,分别 采用小夹板固定和外固定器固定。 2.1整复方法复位时患者取坐位,肘关节屈曲9O。,前臂 旋前位,一助手握持病人肘部,另一助手握持手腕部作对抗 牵引1~2分钟,以矫正骨折重叠移位。属Colles骨折者,术 者双于拇指在背侧向掌侧按压骨折远端,双手其余四指环 抱置于近折端的掌侧向背侧推挤。属Smith骨折者,术者双 手拇指在掌侧向背侧按压骨折远端,双手其余四指于背侧 将骨折近端向掌侧挤压,牵引手腕部的助手将腕关节背伸, 使骨折复位。经C臂机x线透视下观察整复情况,初步恢 复桡骨轴向长度,关节面平整,掌倾角,尺偏角,旋转畸形。 复位满意后加以小夹板或外固定器固定。 2.2小夹板固定维持适当牵引,根据不同骨折类型放置 压力垫,属Colles骨折者远端桡背侧加半环形压力垫、骨折 近端掌侧放一方形压垫。属Smith骨折者远端掌侧,近端桡 背侧各放一方形压垫。随后在前臂桡、尺、背、掌侧分别绑 竹制小夹板l块,超腕关节中立位固定。固定后处理:手法 整复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后,均在复位后3天、1周、2周、3 周、2月复查并拍摄标准的正侧位x线片。不同患者复诊次 数有差异,但均能在1周及(30±10)天内复诊,复诊2周内 发现骨折移位者给予再次复位,夹板固定平均6周(5~7 周)。并从小夹板固定后开始指导功能锻炼,小夹板拆除后 继续指导功能锻炼。 2.3外固定器固定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成功后,患者仰 卧,常规消毒皮肤并铺巾。由助手维持复位后的位置作持 续牵引,在桡骨中远端桡背侧相距2~3cm作两条长为 0.5cm左右皮肤切口,分离软组织后,垂直骨面置人带芯套 管,以3.5mm同心扩孔钻通过桡骨最大径钻孔,旋人直径 3.5mm螺纹钢针,再在桡骨平行置入第2枚螺纹钢针,保证 两枚固定钢针可通过钢针固定夹连接于固定杆而无内应力 干扰,以相同方法在第二掌骨安置两枚螺纹固定钢针及连 接杆,经C臂机透视满意后,开始上外固定支架,用固定夹 固定桡骨和掌骨连接杆并预紧固定患肢。Colles骨折固定 在轻度掌倾尺偏位,Smith骨折固定于轻度背伸尺偏位,对 部分关节面不能基本复位的患者,用1枚克氏针由骨折线 间插入行撬拨复位,并用1.5mm克氏针固定关节面,针尾留 置于皮外,C臂机透视再次确认骨折复位情况,见复位满意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年11月第17卷第6期Dec.2010 Vo1.17 No.6 ・551・ 后,锁紧各钢针固定夹和连接杆固定夹。 固定后处理:术后常规抗炎、换药治疗,行外固定支架 固定常规护理,固定钉道处每日用75%乙醇滴孔3次。鼓 励患者早期活动手指,4周左右改腕关节功能位固定,6~8 周左右拆除外固定器,继续患肢功能锻炼。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依照Gartland and Werleyl2 的腕关节功能 评估系统,按照腕关节外观、活动度、疼痛及X线结果进行 评定。可分为优(0~2分);良(3~7分);可(8~l8分);差 (19—39分)4等级。在X线上背倾成角≥1O。,或尺偏角减 少≤9。,或桡骨短缩>5mm判断为畸形愈合 。 3.2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最短4个月,最长 24个月(平均14.2个月)。两组固定方法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组别 n 优 良 可 差 优良率(%) 小夹板组38 10(26.32)12(31.58)11(28.95)5(13.16) 57.90 外固定组35 12(34.29)9(25.71)10(28.57)4(11.43)60.O0 x 检验;与外固定组组比较 P<O.05 小夹板组11例患肢明显腕关节畸形,在x线上背倾成 角畸形5例,尺偏角减少畸形2例,桡骨短缩畸形5例,畸形 愈合率28.95%。外同定器组7例患肢明显腕关节畸形,在 x线上背倾成角畸形5例,尺偏角减少畸形4例,无桡骨短 缩畸形,畸形愈合率2O.oo%。这些患者在生活中均存在明 显活动障碍。另外外固定组钉道感染4例,外固定器拆除 后经过抗生素治疗和换药处理后治愈。两组均无正中神经 损伤、手指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4体会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骨科中常见的骨折之一, 复位关键在于保持桡骨与尺骨相对长度,关节面的平整,以 及尺偏角及掌倾角恢复。桡骨短缩将导致腕关节活动度显 著下降及活动时的疼痛,是影响腕关节功能最主要因素。 传统小夹板治疗操作简单,痛苦少,软组织损伤少,骨 折愈合周期短,费用低廉,易于推广;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出 现骨折移位可随时调整。但由于局部骨解剖结构的严重破 坏,稳定性丧失,在愈合过程中由于夹板不能提供持续对抗 前臂肌肉对桡骨远端的挤压作用的力量而造成骨折移位, 部分患者又未能及时复诊调整骨折移位及小夹板的松紧 度,造成患者腕关节畸形,腕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因此部分 患者即使初始能够达到很好的复位,在愈合过程中也会因 骨的质量差和小夹板松动而出现短缩和移位,畸形愈合率 较高。 外固定支架固定不仅起到了固定的作用,同时它还可 以作为撑开器,能有效地对抗桡骨的轴向短缩和保持腕关 节周围的整体稳定。但由于外固定支架的固定是相对静止 的,固定期间只作一次角度调整,拆除后往往存在关节、手 指僵硬的并发症,部分患者尽管骨折对位对线良好,由于生 活明显受限,满意率较低。外固定架固定还可以引起第2 掌骨骨折、钉道感染、钉松动、桡神经浅支损伤等并发症。 P Grala使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 由于在固定期间进行了合理的功能锻炼,避免了关节僵硬、 爪形手等不良后果,用Gartland nad Werley诊断标准在第14 周时对9个患者进行了疗效评价,优良率为100%,不失为 一个较好的发展方向 J。 由于桡骨远端骨折损伤的复杂性,固定方式的选择不 仅要根据骨折的类型,病人的全身情况,另外还要考虑到患 者的治疗要求,如中青年往往对功能要求较高,而老年人且 合并骨质疏松者,难以满意复位,虽然遗留有畸形和功能障 碍,但由于要求较低,病人对手的功能常感到满意 j。因 此,对于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来说,选择一种合适的治疗方 法,目前依然是一个难题。 参考文献 1 Hans J,K/ ̄er,Douglas P,et a1.Consistency of AO fracture classiif— cation for the distal radius.Bone Joint Surg,1996;78一B:726. 2 Gartlnad JJ Jr,Wer1ey C.Evaluation of healed colles fractures.Bone Joint Surg Am,1951,33(5):895. 3王亦璁,主编.骨与关节损伤.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917. 4 P Grala,G Kierzynka,Z Machynska—Bucko,et a1.H.ybrid extemal ifxation of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initial experi— encB O ̄hopaed Traumato1.2005,6:138. 5 Ruby G,Joy C,Macdermid J,ct a1.,Baseline predictors of pain and disability one year following ex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HAND,2007,2:104. (收稿:2009—10—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道高反应性 慢性咳嗽4O例 邹 晓韩江 (浙江省富阳市中医医院・富阳311400) 气道高反应性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症,多采用抗生 素、止咳药甚至激素治疗,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笔者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均为2008一O1~2009一O1年门诊 患者,共79例,男21例,女58例,年龄25~66岁,病程2月 ~1O年。临床症状:咳嗽、咳痰,痰色白量不多,咳嗽多在夜 间比较明显,多因寒冷、油烟、汽油味等刺激加重,伴咽痒或 喷嚏。胸片未见明显异常,临床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 咳嗽。随机分为治疗组4O例,对照组39例。2组临床资料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所 有患者均进行肺功能检查,两周内未曾使用糖皮质激素和 支气管扩张剂,排除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 前尚无对气道高反应性的诊断标准,入选病例除有较典型 的病史和症状外,肺功能显示小气道有不同程度功能减低 (FEF25%、FEF50%、FEF75%>0.65为轻度小气道阻塞,0.45~ 0.65为中度,<0.45为重度)、舒张试验FEV.改善率<12% 及绝对值增加<200ml_l 或支气管激发试验FEV,下降介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