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给学生的童年生活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使学生感到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通过唱歌教学训练学生的合唱能力,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在欣赏教学的过程中,练习听辨乐曲的情绪,记忆乐曲的主题,从而提高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创编律动等音乐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具体要求:
1. 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针织、自然的歌
声表现歌曲。
2. 学习合唱歌曲,并与同学协作完成《打秋千》的合唱。 3. 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和《鸟店》,掌握乐曲的情绪,并能够
随音乐表演。
4. 学唱歌曲《对鲜花》并完成一至两段的歌词续编。
教学准备: (教具)
钢琴、范唱磁带、欣赏磁带 教材分析:
学生们的童年生活应该是在欢乐中渡过,童年所享受的乐趣,过了这个阶段就无法寻找回来。如何让学生的童年充满欢笑,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使我们责无旁贷的事情。在本单元中我们选择了充满
1
时代气息的歌曲,相信学生们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强烈的感受到时代的脉搏。歌曲《对鲜花》、《打秋千》都是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游戏为载体,塑造音乐形象。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很自然的找到共鸣。在欣赏中抓住音乐形象,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和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现乐曲。 教学重点、难点
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听辨乐曲的情绪、记忆乐曲的主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尽情享受童年生活的乐趣,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热爱美好的生活。
2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2.18 序号:1 教学内容
歌曲《快乐宝贝》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为主、旋律为辅的综合课。学生们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法,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能为歌曲创辨律动。
重难点: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能为歌曲创辨律动。 课型:新授 教具:录音机 教法:练习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1. 律动
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感十足的歌曲,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跟着乐曲的节奏用自己的身体打出节拍来。 生:听音乐活动
师:老师为这首歌曲遍了律动,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来做。 师生活动:跟音乐律动 2. 范唱
师:听老师把这首歌曲给大家唱一唱 3. 学唱歌曲
看歌片,跟着录音自己学唱。
3
4. 创编律动
我们再为这首歌曲编一个律动。 小组创编并展示 边唱边跳 小结
作业: 小组创编并展示
板书 : 快乐宝贝 反思:
学生们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法,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能为歌曲创辨律动。
4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2.19 序号:2 教学内容 歌曲《对鲜花》 教学目标
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对唱这种演唱形势,并了解一些花卉的常识,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并根据自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为歌曲续编歌词。 课型:新授 教具:录音机 教法:练习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师:“你们看过电影《刘三姐》对歌的片断吗?这种一问
一答的形式叫对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对歌形式的歌曲《对鲜花》。 2. 范唱
3. 学唱第一段歌词
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地一段
纠正:(1)“什么”两字要加重语气,唱出一定要难道对方的心情。
(2)“瞒不了我”要唱出得意之情。
(3)结束句的衬词要唱的富有弹性,表现出高兴与得意。 4. 学唱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歌词
5
教师范唱问句 学生唱答句 师生完整对唱 5. 续编歌词
师:请大家按小组为歌曲创编歌词 生:分小组创编
师:分小组展示创编结果 小结
作业 根据自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为歌曲续编歌词 板书 《对鲜花》 反思
学生熟悉对唱这种演唱形势,并了解一些花卉的常识,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
6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2.21 序号:3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在钟表店里》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这首乐曲,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记忆乐曲的主题,积累音乐形象。 课型:新授 教具:录音机 教法:练习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1、为乐曲命名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管弦乐曲,请同学们听完之后,根据
你的感受和体验给乐曲起个名字(欣赏第一乐段)。 生:
师:你们起的名字都和钟表有关,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在这首乐曲中我们听到了很多种钟表的声音。 师:你听到了哪种钟表的声音呢? 生:大钟、小钟、报时钟„„
师:同学们给这首乐曲起的名字非常贴切,这首乐曲就是描写发
生在钟表店里的故事(板书:《在钟表店里》)。
2、主题欣赏:
7
师:在这首乐曲当中有一段旋律反复出现了多次,这段旋律是这样
的(播放主题)。
生:一边听,一边轻轻晃动身体(教师可通过模仿钟表走动的样子,
提示学生)。
师:让我们先来视唱一下这个主题,一起唱,一边感受一下这段旋
律表现了什么? 生:视唱主题。
师:谁来说一说这个主题表现了什么?
生:表现了钟表店里的钟表在准确的走着,钟表店里的工人们在快
乐的招呼客人„„ 3、完整欣赏: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就让我们完整欣赏一遍这首乐曲,
咱们数一数这段主题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另外,我们在仔细听一听乐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教师在这一遍的欣赏中可带领同学随乐曲做一些简单的律动:如表现闹钟的声音、上弦的声音。以便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 生:主题出现了四次。
师:大家听的非常准确!那么乐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生:快、慢、快。 4、分段欣赏:
师:慢速的这段旋律描写了什么情景呢? 生:表现了工人们在休息。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段旋律,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表演表演。
8
生:跟着音乐可以简单的晃动身体(还可以做一些睡觉、喝茶等动
作)。
师:在这段优美、抒情的旋律之后,哪段旋律又出现了(欣赏第三
乐段) 生:主题。 师:是全部吗? 生:不是。
师:乐曲结尾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生:加快了。 师:表现了什么情景?
生:工人们要下班了,他们正在紧张的结束一天的生活,抓紧最后
的时间,争取多卖出几个钟表,还有结账等工作。
师:他们几点钟下班(播放结尾部分。提示学生用手势数出大钟敲
响的次数,并伴随快速的旋律做收拾东西的动作)? 生:11点。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大钟敲响了十一下后,一段快速的音乐结束了全曲。 师:大家听得真仔细。 5、表演欣赏:
师:最后,让我们再来完整欣赏一遍这首乐曲,当主题出现时,请
你做模仿钟表走动的动作,其他旋律如:闹钟的旋律,上发条的声音,可即兴发挥。 生:一边听,一边表演。
9
6、小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在钟表店里》是德国作曲家奥尔特
(1850——1893)所创作的,是一首描绘性较强的管弦乐曲,它描写了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修表工人在清脆的钟表声中愉快工作的情景。
作业:欣赏乐曲《在钟表店里》
板书: 在钟表店里 反思:
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10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2.24 序号:4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鸟店> 2.歌曲<打秋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鸟店>这首管弦乐曲,教育学生爱护鸟类,尽自己的能力保护鸟类,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2.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 3.巩固歌曲<打秋千>,利用口风琴的演奏,帮助学生唱好两声部的音准 合作 课型:新授 教具:录音机 教法:练习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1.情绪欣赏: 2.编故事欣赏 3.分段欣赏 4.表演欣赏 5.合唱训练 6.范唱
7.学生学唱高声部
11
8.学唱低声部 9.两声部合唱 10.学唱歌谱 11.口风琴练习 12.复习 小结。
作业:学唱歌谱
板书 : 反思 :
教育学生爱护鸟类,尽自己的能力保护鸟类,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打秋千 12
第二单元 《可爱的家》
教学要求 (一) 单元总要求
这是一个以家庭为中心的主题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爸爸,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启发学生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家庭,以自己的爱来回报爸爸,妈妈的爱,同时关心那些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们,多给他们一些关爱. (二) 具体要求
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地演唱<小船>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能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3欣赏<内移巴河>,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曲,感受作者对内依巴河旁温暖的小草房的眷恋之情
4以饱满,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表达对家的热爱,并用口风琴试吹奏旋律片段
5欣赏<布娃娃>,感受乐曲令人伤感的旋律和歌词,了解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同时引导学生们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准备 (一) 道具
钢琴,歌曲<小船><可爱的家><内移巴河><布娃娃>的范唱,伴奏录音带或CD (二) 录象资料
13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录象片段;电视剧<好爸爸,坏爸爸>录象片段;动画片<咪咪流浪记>录象片段 教材分析 (一) 编写意图 (二) 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本单元的难点:
1歌曲<小船>的演唱中,知道学生声断气地歌唱,并准确唱好弱起拍 2准确地演唱歌曲<可爱的家>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三) 音乐材料分析 1<小船>
2音乐知识:全音符,4/4拍 3<可爱的家> 4<内移巴河> 5我来唱 6<布娃娃>
14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2.25 序号:5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船> 2.欣赏歌曲<内移巴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地演唱歌曲.指导学生声断气连地歌唱,并准确唱好弱起拍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能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
3.通过欣赏<内移巴河>,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曲,感受作者对内依巴河旁充满爱的,温暖的小草房的眷恋 课型:新授 教具:录音机 教法:练习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2学唱歌曲<小船>
3教师提问:你还会常那些爸爸妈妈的歌曲,给大家唱一唱 4.音乐游戏:我来------“七色迷宫” 5.复习演唱歌曲<小船> 6.欣赏歌曲<内移巴河> 教学评价
15
1学生参与程度,参与率和情感反应 2能否准确而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能否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4.学生参与程度,参与率和情感反应
5.学生在游戏中的视唱和听音能力是否有提高 6.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歌曲的分析是否准确恰当小结
作业: 学唱歌曲<小船 板书 : 小船 反思:
学生在游戏中的视唱和听音能力有提高。
16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2.26 序号:6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以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表达对家的热爱,并用口风琴吹奏旋律片段,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课型:新授 教具:录音机 教法:练习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1.音乐游戏:七色迷宫
2.复习演唱歌曲<小船>,复习欣赏<内依巴河> 3.学习歌曲<可爱的家> 4.演唱整首歌曲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参与率和情感反应
2.是否以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表达对家的热爱 3.是否能用口风琴吹奏歌曲旋律片段 小结
作业:演唱整首歌曲 板书 :
可爱的家
17
反思:
以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表达对家的热爱
18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3、4 序号:7 教学内容 欣赏<布娃娃> 教学目标
欣赏<布娃娃>,感受乐曲令人伤感的旋律和歌词,了解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同时启发孩子们珍惜自己的幸福并且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过程:
1.复习演唱,演奏歌曲<可爱的家> 2.欣赏歌曲<布娃娃> 3.课后发散思考
4.欣赏并演唱歌曲<布娃娃>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参与率和情感反应
2.是否能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等音乐要素丢音乐情绪的影响 3.能否分辨和表现歌曲<布娃娃>令人伤感的旋律和歌词 小结
19
第三单元 《农家孩子的歌》
教学要求 (一) 单元总要求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农家孩子的歌,不仅表现了农村的自然风貌,更表现了农村儿童美好的内心世界和朴实,憨厚,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使城市的学生各个更加了解,关心农村学生;使农村的学生更加热爱家乡,增添自豪感,同时教育学生要像”甲甲”和”丫丫”那样团结互助,亲密合作.
通过演唱,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民族风格的音乐产生兴趣,乐于接受和表现,进一步培养学生乐观,大方的性格,大胆地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二) 具体要求
1能富有表情地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小瓜棚>和<冬瓜和南瓜> 2能自行设计动作,表演<冬瓜和南瓜>
3在欣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情绪,在乐曲主要的旋律再次出现时能够听辨 教学准备 (一) 教具
(二) 录象或实物,图片 教材分析 (一) 编写意图
本单元所选歌曲,乐曲大多表现了农村儿童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美好内心世界,表现了他们热情,淳朴,开朗的性格.对城乡儿童相互了
20
解,相互学习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 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用自然的声音富有表情的表现歌曲,能发挥各自的创造性为<冬瓜和南瓜>设计歌表演的动作.
本单元的难点是歌曲<小瓜棚>的演唱,要唱得流利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较为不易,应多听录音通过模仿逐步掌握. (三) 音乐材料分析 1歌曲<小瓜棚> 2管弦乐曲<森林水车> 3唢呐独奏<打枣> 4歌曲<冬瓜和南瓜> 5歌曲<嘎妞妞>
21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3、5 序号:8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冬瓜和南瓜>欣赏乐曲<打枣> 2.分小组对唱<冬瓜和南瓜>,并分组作歌表演。 教学目标
1.理解歌曲的思想内涵,初步学会歌曲,能有表情地演唱,认识民族乐器唢呐,能辨别唢呐的音色.
2.在背唱歌曲的基础上,由学生自行设计并进行分小组对唱和唱表演,动作与歌词内容基本吻合. 教学过程 1.导入
2.学唱歌曲<冬瓜和南瓜> 3.欣赏唢呐独奏<打枣> 4.再次复习歌曲<冬瓜和南瓜>
5.请学生仔细阅读,分析歌词,在此基础上设计各种小组对唱的方案 6.讨论如何为歌曲设计歌表演动作
7.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歌表演,可以是完整地表演,也可以只表演一个片段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的程度与参与率
2.能否初步学会歌曲<冬瓜和南瓜>,节奏,旋律,情绪正确 3.欣赏乐曲时能否作到全神贯注,并积极展开想象.
22
4.设计分小组对唱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 5.歌表演的参与率,设计动作的创造性 6.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创造有机结合 小结
23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3、10 序号:9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瓜棚> 2.欣赏乐曲<森林水车> 教学目标
1.培育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歌曲。区别<森林水车>中幽静的旋律与欢快的旋律,初步记住并能辨认描写水车转动的主题旋律。 2.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民族风格,并初步学会歌曲 分辨<森林水车>中的段落,初步记住并能辨认”水车主题” 教学过程 1导入
2听几遍录音范唱
3跟着录音轻声学唱歌曲,要求学唱时眼光能同时看到歌谱 4欣赏管弦岳合奏<森林水车>
5布置课外作业为歌曲<小瓜棚>收集,录制背景音响 教学评价
1学生学唱歌曲时的学习热情及参与率,学唱歌曲的效率 2学唱歌曲中部分歌谱时学生的关注程度和学习成效
3欣赏乐曲时能否做到全神贯注,能否初步记住和辨认水车主题,从而在感性上大致了解这首乐曲的结构 小结
24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3、11 序号:10 教学内容
较为熟练地演唱<小瓜棚>并为之赔上背景音响,欣赏歌曲<嘎妞妞> 教学目标
通过收集<小瓜棚>的背景音响和配合歌声运用这些背景音响,培育学生收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激发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欣赏歌曲<嘎妞妞>,使学生感受富有乡土气息的民族音调,并对嘎妞妞乐观大方的性格产生认同感 教学过程 1导入
2欣赏歌曲<嘎妞妞>
3复习歌曲<小瓜棚>,可穿插领唱,独唱等形式,要求唱的较为熟练 4加入背景音响,丰富演唱效果 教学评价
1学生在欣赏歌曲时的神情投入 2演唱歌曲<小瓜棚>的熟练程度
3为歌曲配背景音响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小结
25
第四单元
《绿色的梦》教学要求
(一) 单元总要求
1通过欣赏,歌曲演唱及音乐情景剧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肩负起绿化祖国的责任
2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3在音乐实践中进行即兴的创编活动并学会与人合作。 (二) 具体要求
1感受音乐中描述的大自然的美,学习为音乐分段,初步了解苗族的风土人情
2以轻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种树时的愉快心情及盼望小树成材的美好愿望
3了解作曲家的创作历程,鼓励学生学习前人勇于创造的精神 4分角色表演音乐情景剧<森林的故事> 教学准备 (一) 教具 (二) 录象资料 教材分析 (一) 编写意图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以轻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种树时的愉快心情以及盼望小树成材的美好愿望.
26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难点
1根据音乐的情绪为乐曲分段 2为音乐情景剧设计图面,节奏,伴奏 (三) 音乐材料分析 1<苗岭的早晨>
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全曲分三个部分
27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3、17 序号:11 教学内容
1.欣赏<苗岭的早晨>
2.学唱歌曲《少先队植树造林歌》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作曲家陈钢及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创编表演
4.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种树时的愉快心情及盼望小树成材的美好愿望。 5.体会连音线在歌曲中的作用 6.用律动的方式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2.初步欣赏 3.分段欣赏 4.创编表演
5.欣赏的歌曲《苗岭的早晨》 6.学唱歌曲 7.创编歌曲的律动 教学评价
1.能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
28
2.能准确地为音乐分段 3.即兴表演时自信,大方 4.能对词,曲作家有一定了解 5.是否能熟练,完整地演唱歌曲 6.歌曲中连音线的唱法 7.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 小结
29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3、18 序号:12 教学内容
音乐情景剧:《森林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看图了解故事的情节
2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演唱歌曲《不得了》,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及表现力。
3用图画,表演,配乐,朗诵,打击乐,歌舞的形式表现《森林的故事》 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2出示本单元中的五张图片 3学唱歌曲部分
4分组设计活动,表现情景剧《森林的故事》 5各组展示 教学评价
1说出故事的情节梗概
2形象生动地演唱歌曲《不得了》
3用综合表演的形式检验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
30
第五单元 小乐队
一、教学要求 (一) 单元总要求
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唱,奏,听,做这几种不同的音乐活动,亲身感受,体验,表现合唱,合奏的音乐表现方式,从而最终了解其中的真正奥秘。
(二) 具体要求
二、教学准备 (一) 教具 (二) 图片资料
本单元所设计的相关乐器图片 三、教材分析 (一) 编写意图 (二)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学生开始关注不同质地,不同器形的乐器会有不同的音色变化这一问题。 2、学生亲自感受,体验,表现四三拍的律动变化。
3、学生用自制的简单乐器为听赏,演唱的歌曲伴奏,并从中体会创造与合作的乐趣。
4、继续培养学生专注听赏,用心表现音乐的习惯和能力。 难点:
1、学生自制乐器时的安全问题是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31
2、学生自行创作时教师所给予的情绪调动,有效指导和全局把握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三) 音乐教材分析 1、歌曲《法国号》 2、民乐合奏《紫竹调》 3、童声合唱《小乐队》 4、自制小乐器
32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3、25 序号:13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法国号》 2、音乐知识:法国号,四三拍 教学目标
1、学唱〈法国号〉这首歌曲,并学习用浑厚而有弹性的声音模仿,表现法国号的音色;用连贯而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我”
2、能认识法国号的外形,知道其另一个名称-----园号,并熟悉其音色 3、通过〈法国号〉的演唱和声势的练习,掌握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 一、简介圆号
二、学唱歌曲〈法国号〉 三、进一步掌握四三拍的节奏律动
四、教学就学生自制小乐器进行提示,并提出要求 教学评价
1、能否知道圆号就是法国号,并认识其外形
2、能否较准确地运用老师所教的方法,准确表现歌曲的情绪。
3、能否说出四三拍的强弱规律,并在同一速度下用声势正确为自己的演唱伴奏。
4、能否积极,主动,有效地与本组同学共同参加讨论,排练与展示等活动。
33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3、26 序号:14
教学内容
1、学习简单的舞蹈律动,配合歌曲〈法国号〉背唱 2、学习用口风琴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3、展示自制的小乐器或随堂自制简单的小乐器 教学目标
1、通过背唱,律动等活动,做到稳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使学生顺利掌握伴奏部分的音型节奏。
2、通过学生使用自制乐器为同学的演唱伴奏,培养音乐节奏感和协作,配合的能力
3、通过学习表现三拍子律动的简单舞蹈,进一步巩固对四三拍的认识与感受,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学习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为演唱的同学伴奏 三、课堂小结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按上节课的要求,并准确背唱歌曲 2、能否准确协调地模仿老师的动作 3、是否按要求完成自制小乐器的任务。
4、能否积极地与同学配合,完成歌曲的伴奏任务。 课后小结
34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3、31 序号:15
教学内容
1、欣赏合唱曲〈小乐队〉
2、认识并初步熟悉〈小乐队〉中唱到的除圆号以外的四件乐器的外形及音色。 教学目标
1、通过集体欣赏和分组视唱,听辩各声部的旋律等方法,感受合唱曲〈小乐队〉的变换无穷的结构魅力。
2、学生通过配合欣赏〈小乐队〉进行自制打击乐伴奏及舞蹈律动的创编,起到既培养学生的创造,参与性意识;又巩固,提高单元教学目标之目的。 3、继续熟悉另四件乐器的外形及音色 教学过程
一、认识另四件西洋乐器 二、欣赏合唱曲<小乐队> 三、课堂小结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将所介绍的乐器名称与其外型甚至音色相对应
2、学生能否较准确地演唱和快速听辩出其中一个声部的旋律,并按要求迅速做出反应。
3、能否与本组学生配合完成创编活动。
4、能否在歌曲的节奏,速度下完成创编的表演任务。
35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4、1 序号:16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紫竹调> 2、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讲解及参与性听辩,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星空>这首歌曲. 2、通过多种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决心.同时达到再次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你认识吗
二、介绍欣赏<紫竹调> 三、小结本单元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听辩出三件民族乐器的独奏音色,并与其名称相对应。 2、学生能否区别出中,西乐队的演奏音色。 3、学生能否准确地听辩出乐曲的演奏顺序
4、学生能否随音乐的感觉即兴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 课后小结
36
第六单元 歌声中的回忆
一、教学要求 (一)
单元总要求
这是一个以回忆为主题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父辈的童年和历史有所了解,启发学生珍惜生活,热爱生活。
通过唱歌,欣赏和歌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同时通过小小音乐会”歌声中的回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 (二)
具体要求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2、课前收集聂耳的资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卖报歌>设计演唱形式,并分组表演。
3、通过欣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掌握乐曲的情绪,模唱乐曲的主题并能区分乐曲的段落,感受手风琴的音色。
4、通过”歌声中的回忆”小小音乐会,了解传统的优秀歌曲,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珍惜现在,培养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准备 (一)
教具
钢琴,歌曲<小背篓><卖报歌>的范唱带或CD;乐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竹马游戏》<陀螺>的CD或录音带。 (二)
录象资料
三、教材分析
37
(一) 编写意图
本单元旨在通过对父辈童年及历史的回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教育学生珍惜幸福,热爱生活。 (二) 难点:
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父辈的童年和历史,更加尊敬父辈,珍惜幸福,热爱生活 难点:
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背篓><卖报歌> (三)
音乐材料分析 重点和难点
1、歌曲<小背篓> 2、钢琴曲<竹马游戏> 3、管弦曲<陀螺> 4、歌曲<卖报歌>
5、手风琴独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38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4、2 序号:17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小背篓>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欣赏课.通过欣赏,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演唱,律动,绘画等方式,有感情地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2、欣赏歌曲<小背篓> 3、歌曲再创作 4、欣赏录象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能否完整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3、能否与他人合作,运用歌唱或乐器等形式来表现歌曲.
39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4、8 序号:18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竹马游戏><陀螺>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区别二拍子和三拍子的不同特点,并试着选择不同的伴奏方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2、欣赏<竹马游戏> 3、导语 4、欣赏<陀螺> 5小结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能否正确掌握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并完整地表达乐曲的情绪 3能否与他人合作,,运用肢体语言或乐器表现歌曲. 课后小结
40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4、9 序号:19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卖报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卖报歌>,帮助学生了解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而努力学习。 2、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3、通过<卖报歌>,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聂耳. 教学过程: 1、导入
2、介绍作品<卖报歌>的创作背景 3、学习歌曲<卖报歌> 4、表演唱<卖报歌> 5、小结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能否正确掌握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并完整地表达乐曲的情绪 3能否与他人合作,,运用肢体语言或乐器表现歌曲.
41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4、15 序号:20
教学内容
欣赏手风琴独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习惯;感受不同乐段情绪的变化,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记忆模唱乐曲的第一主题。通过欣赏感受手风琴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2、欣赏手风琴独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3、小结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能否正确掌握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并完整地表达乐曲的情绪 3、能否与他人合作,,运用乐器表现歌曲.
42
第五课时
授课时间: 4、16 序号:21
教学内容
欣赏或演唱前准备的历史歌曲或乐曲,复习歌曲<小背篓><卖报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或演唱父辈歌曲,启发学生珍惜生活,热爱生活.通过小小音乐会”歌声中的回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2、音乐会开始 3、教师总结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能否正确掌握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并完整地表达乐曲的情绪 3、能否与他人合作,,运用歌唱或乐器表现歌曲. 4、是否做好课前准备,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后小结
43
第七单元 五十六朵花
一、教学要求 (一)
单元总要求
本单元以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来欣赏和演唱民族,了解民族的特色,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了解,热爱民族文化,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感受民族音乐风格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器乐演奏水平.在分组创编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协作.通过搜集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二)
具体要求
1、营造欢快,活泼的氛围,使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2、通过学习歌曲<幸福花儿开心上>,联系合唱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的欢快情绪。
3、欣赏民乐合奏<金瓶似的小山>,通过为乐曲伴奏,律动等多种形式感受藏族民歌的风格。
4、发散学生思维,为朝鲜族民歌<嗯嗨呀>设计演唱形式,分组表演。 5、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五十六个民族的各种资料,通过”小小音乐会”形式,感受丰富的民族音乐及文化。 二、教学准备 (一) (二)
教具 录象资料
三、教材分析
44
(一) (二) 重点:
编写意图 重点和难点
感受民族歌舞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及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喜爱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学习合唱歌曲<幸福花儿开心上>
用多种器乐形式为民乐合奏<金瓶似的小山>编配伴奏。 (三)
音乐材料分析
1、推荐欣赏歌曲及相关知识 2、歌曲<幸福花儿开心上> 3、民乐合奏<金瓶似的小山> 4、歌曲<嗯嗨呀>
45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4、21 序号:22
教学内容:
民歌欣赏:藏族民歌,维吾尔民歌,朝鲜族民歌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为本单元教材内容做铺垫的欣赏课.通过欣赏歌曲,表演舞蹈,朗诵诗歌,介绍地理知识等多种方式,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音乐歌舞,感受民族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 2、民歌介绍 3、教师总结 教学评价
1、学生的参与程度及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是否能够通过不同方式表现所欣赏的民族歌曲
46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4、22 序号:23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学唱柯尔克孜族歌曲<幸福花儿开心上> 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唱好歌曲二声部合唱部分。感受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热烈,欢快的情绪。 教学过程 1、导入 2、发声练习
3、学习歌曲<幸福花儿开心上> 4、歌表演。 教学评价
1学生表现歌曲时的参与率与喜爱程度 2能否正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及旋律 3能否准确地演唱合唱部分 课后小结
47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4、23 序号:24
教学内容
多种器乐形式为民乐合奏<金瓶似的小山>编配伴奏.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1、导入 2、表现歌曲 3、随歌曲律动
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5、出示歌曲伴奏谱,分小组练习 6、慢速,各小组合奏练习 7听音乐进行伴奏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正确掌握伴奏的节奏及旋律,感受歌曲的情趣 3、学生之间的愉快合作,音响效果是否出色.
48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4、29 序号:25
教学内容
学唱朝鲜族歌曲<嗯嗨呀>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1、导入 2、学唱歌曲 3、分组创编 4、表现歌曲 教学评价
1、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能否准确地通过领唱,齐唱形式表现歌曲情绪. 3、能否与他人合作,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49
第五课时
授课时间: 4、30 序号:26
教学内容 “小小音乐会”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1、布置查询资料的作业:请学生了解五十六个民族 2、进行”小小音乐会” 教学评价
1、学生搜集资料是否丰富,形式是否多样。 2、音乐会上是否充分表现自己
3、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是否更加喜爱民族音乐; 课后小结
50
第八单元 七彩的生活
一、教学要求 (一)
单元总要求
这是以反映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为主题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通过唱歌,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的情绪,通过声乐训练,初步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以及口风琴的演奏能力 (二)
具体要求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感受本单元的主题色彩:七彩的生活
2、通过欣赏<小松树>,感受乐曲带给大家的欢快活泼的情绪,了解木琴的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通过模唱歌曲的主题旋律,感受乐曲的不同段落特点。
3、学唱歌曲<白鸽>,引导学生运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感受二声部的和声美.
4、通过欣赏<哦,十分钟><蓝天白云跟我来>,按手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情绪。 二、教学准备 (一) (二)
教具 相关资料
木琴的相关资料或录影带,有关捷克国家以及捷克著名音乐家和代表作品的相关资料
51
三、教材分析 (一)
编写意图
本单元的内容设计力图表现孩子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通过多首音乐作品传达给学生一种健康向上的情绪,引导教育学生面对生活中各种烦恼,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从而为学生良好的心理发展奠定基础。 (二) 重点和难点
重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给孩子们创设自由的空间,用活泼健康的音乐情绪感染学生,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难点:
学习二声部歌曲<白鸽>,初步培养学生合唱能力。 (三)
音乐材料分析 1木琴独奏<小松树> 2欣赏歌曲<哦,十分钟> 3唱歌<白鸽>
4欣赏歌曲<蓝天白云跟我来>
52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5、5 序号:27
教学内容 唱歌<白鸽>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学生们的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看合唱谱,有感情地表现这首二声部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3、学唱歌曲的旋律:出示单声部旋律。 4、学唱二声部 5、口风琴演奏<白鸽>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视唱歌谱的能力和掌握歌曲旋律的准确度 3、学生合唱能力和对歌曲的表现能力 4、能否与他人合作,运用歌唱或乐器表现歌曲
53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5、6 序号:28
教学内容 唱歌<白鸽> 欣赏<哦,十分钟> 教学目标
进一步学习演奏歌曲<白鸽>,完整表现歌曲。欣赏歌曲<哦,十分钟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情绪。 教学过程 1、口琴复习。 2、复习歌曲<白鸽> 3、欣赏歌曲<哦,十分钟>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合唱能力和对歌曲的感受,表现能力 3、能否与他人合作,运用歌唱或乐器表现歌曲。 课后小结
>,体54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5、12 序号:29
教学内容
欣赏木琴独奏<小松树>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养成学生正确地聆听音乐的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模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并通过多次聆听准确辨别五次变奏. 教学过程
1初听全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再听全曲:你知道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曲主奏的吗 3介绍主奏乐器:木琴 4分段听赏
5完整聆听,整体把握乐曲的情绪 6学唱歌曲:出示歌篇,演唱歌词
7分小组讨论运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现乐曲。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模唱主题的准确程度和听辩变奏的准确度
3能否与他人合作,运用歌唱,舞蹈,绘画或打击乐的形式表现乐器
55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5、14 序号:30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蓝天白云跟我来>,感受乐曲带给人们的愉快情绪,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动作,进行班级”健美操比赛”,发展学生的协调力,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歌曲<哦,十分钟>
2、提问:你感觉在学校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有哪些事情?你最喜欢学校组织的哪些活动:
3、初听歌曲:歌曲唱了什么?你对哪一句感兴趣?为什么? 4、再听: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的情绪 5、教师出示歌词,你能随着歌曲旋律小声哼唱歌曲吗? 6、分组讨论:这首歌曲哪些地方不太好唱?怎样才能唱好呢? 7、以小组为单位,创编韵律操,进行比赛 8、韵律操比赛.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的程度和参与率
2、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创遍韵律操过程中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 3、在韵律操表演中的动作的协调能力和美感 课后小结
56
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