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全国Ⅰ卷) 考查形式 分值 第2选3 10择 题 19 2选3 0择 18 2选3 0择 17 第2选3 20择 题 19 2选3 0择 18 2选3 0择 17 第2选3 30择 题 19 2选3 0择 18 2选3 0择 1必备知识 句法知识 逻辑知识 关键能力 理解文本主要概念、观点 考情分析 近三年全国Ⅰ卷第1题题型分值没有变化,但有“选正”和“选误”的变化,四个选项按顺序覆盖全篇内容,以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为主 复习建议 本专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少,一轮复习中用较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复习,二轮复习无需重复,强化练习即可。二轮复习期间(2至4月底)除月考、半月考之外,要保证每周都要有相关练习,要精选合乎高考规律的题目练习,每次的时间从阅读文本到完成三个选择的时间要限制在9分钟之内。 句法知识 理解文本主要概念、观点 句法知识 理解文本主要概念、观点 议论文论证、结构方面的知识 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 归纳内容要点 分析论点论据关系和论证方法 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 归纳内容要点 分析论点论据关系和论证方法 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 归纳内容要点 分析论点论据关系和论证方法 评价文本中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估作者的表达意图并加以推断,对文本中的观点加以运用 评价文本中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估作者的表达意图,并作出合理推断 评价文本中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估作者的表达意图,并作出 1
议论文论证、结构方面的知识 议论文论证、结构方面的知识 本题近三年命题形式和分值均没有变化,四个选项有针对文本的整体架构设问,也有对层次关系和论证前提、方法等方面提问,所涉及知识不限于议论文三要素,表述灵活多变,理论化趋势明显,四个选项基本按顺序覆盖文本内容 文本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逻辑知识 文本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逻辑知识 文本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逻辑知本题近三年命题形式和分值不变,四个选项内容按顺序覆盖选文,选项表述渗透逻辑关系,有些选项用比对方法在原文并不能找到,必须先理解作者意图才能做出选择,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文本中的观点进行推断 7 识 合理推断 论述类文本阅读(全国Ⅱ卷) 考查形式 分值 第2选3 10择 题 19 2选3 0择 18 2选3 0择 17 第2选3 20择 题 19 2选3 0择 18 2选3 0择 17 第2选3 30择 题 19 2选3 0择 18 2选3 0择 17 必备知识 句法知识 关键能力 理解文本主要概念、观点,筛选、整合信息 考情分析 近三年全国Ⅱ卷第1题题型分值没有变化,但 “选正”和“选误”有变化,四个选项按顺序覆盖全篇内容,以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为主,多次渗透逻辑推理 复习建议 本专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少,一轮复习中用较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复习,二轮复习无需重复,强化练习即可。二轮复习期间(2至4月底)除月考、半月考之外,要保证每周都要有相关练习,要精选合乎高考规律的题目练习,每次的时间从阅读文本到完成三个选择的时间要限制在9分钟之内。 句法知识 逻辑知识 理解文本主要概念、观点,整合文中信息 句法知识 逻辑知识 理解文本主要概念、观点 议论文论证、结构方面的知识 议论文论证、结构方面的知识 议论文论证、结构方面的知识 分析文章结构 归纳内容要点 分析论点论据关系和论证方法 分析文章结构 归纳内容要点 分析论点论据关系和论证方法 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 归纳内容要点 分析论点论据关系和论证方法 评价文本中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估作者的表达意图,并作出合理推断 评价文本中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估作者的表达意图,并作出合理推断 评价文本中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估作者的表达意图,并作出合理推断 本题近三年命题形式和分值均没有变化,四个选项有针对文本的整体架构、层次关系设问,也有对论证前提、方法等方面提问,所涉及知识不限于议论文三要素,表述灵活多变,理论化趋势明显,四个选项基本按顺序覆盖文本内容 本题近三年命题形式和分值不变,四个选项内容按顺序覆盖选文,选项表述渗透逻辑关系,注意有些选项用比对方法在原文并不能找到,必须先理解作者意图才能做出选择,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文本中的观点进行推断 文本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逻辑知识 文本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逻辑知识 文本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逻辑知识 论述类文本阅读(全国Ⅲ卷)
2
考查形式 分值 第2选3 10择 题 19 2选3 0择 18 2选3 0择 17 第2选3 20择 题 19 2选3 0择 18 2选3 0择 17 第2选3 30择 题 19 2选3 0择 18 2选3 0择 17 必备知识 句法知识 关键能力 理解文本主要概念、观点并进行比对、分析 考情分析 本题题型分值没有变化,但有“选正”和“选误”的变化,四个选项按顺序覆盖全篇内容,以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为主,难度上有所下降 复习建议 本专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少,一轮复习中用较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复习,二轮复习无需重复,强化练习即可。二轮复习期间(2至4月底)除月考、半月考之外,要保证每周都要有相关练习,要精选合乎高考规律的题目练习,每次的时间从阅读文本到完成三个选择的时间要限制在9分钟之内。 句法知识 理解文本主要概念、观点并进行比对、分析和推断 理解文本主要概念、观点并进行比对、分析和推断 分析文章结构 归纳内容要点 分析论点论据关系和论证方法 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 归纳内容要点 分析论点论据关系和论证方法 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 归纳内容要点 分析论点论据关系和论证方法 整合文本信息,评价文本中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立足文本进行推理 整合文本信息,评价文本中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立足文本进行推理 整合文本信息,评价文本中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立足文本进行推理 句法知识 逻辑知识 议论文论证、结构方面的知识 议论文论证、结构方面的知识 议论文论证、结构方面的知识 本题近三年命题形式和分值均没有变化,四个选项有针对文本的整体架构、层次关系设问,也有对论证前提、方法等方面提问,所涉及知识不限于议论文三要素,表述灵活多变,理论化趋势明显,四个选项基本按顺序覆盖文本内容 文本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逻辑知识 文本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逻辑知识 文本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逻辑知识 本题近三年命题形式和分值不变,四个选项内容按顺序覆盖选文,选项表述渗透推理,难度逐年下降,注意有些选项用比对方法在原文并不能找到,必须先理解作者意图才能做出选择,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文本中的知识解题
3
实用类文本阅读(全国Ⅰ卷) 考查形式 第4题或第7题 2019 2018 2017 第5题或第8题 2019 2018 2017 第6题或第9题 2019 2018 2017
选择 分值 3 必备知识 文本本身知识 关键能力 整体感知文本,检索主要信息 考情分析 近几年本题命题形式为单选题,分值不变,在试卷中的位置有调整,选项设置也比较灵活,内容基本是对文本中信息重新陈述,难度不大 复习建议 本专题涉及的必备知识更少,主要是考查信息检索、比对、分析、归纳等能力。二轮复习不需专题讲解,但需要每周和论述类文本阅读进行配套的强化练习。每次练习从阅读文本材料到解题所需时间要控制在12分钟之内。选题时要注意阅读材料的新颖实用的特点。 选择 3 文本本身的知识 检索文本信息并加以比对 选择 3 文本结构知识、思维导图 梳理文本内容并加以概括 选择 3 逻辑知识、图表结构知识 检索文本信息,并加以整合、分析 选择 3 文本本身的知识 检索文本信息,并加以整合、分析 本题位置、分数值均有所调整,选项内容立足于文本信息,进行分析推断,但难度不大 多选 5 文本本身的知识 检索文本信息,并加以整合、分析 简答 6 文本本身知识、文本结构知识 文本结构知识、通讯知识 整体感知文本,在不同文本之间建立联系,对相关问题形成全面的认识 整体感知文本,在不同文本之间建立联系,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整体感知文本,在不同文本之间建立联系,对相关问题形成全面的认识 简答 6 简答 4 文本结构知识 本题近几年的命题形式均为简答,分数值有调整,题干主要立足于文本内容设问,有探究意味,解题时需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并在多文本之间建立联系。 实用类文本阅读(全国Ⅱ卷) 考查形式 分值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考情分析 复习建议 4
第4题或第7题 2019 2018 2017 选择 3 文本本身知识 思维导图 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文本内容并加以概括 对图表数据进行分析 选择 3 图表知识 选择 3 文本本身的知识 图表知识 文本本身的知识 逻辑知识 文本本身的知识 检索文本信息并加以比对 近几年本题命题形式为单选题,分值不变,在试卷中的位置有调整,选项设置也比较灵活,内容基本是对文本中信息重新改造,难度不大 第5题或第8题 2019 2018 2017 选择 3 检索文本信息,并加以整合、分析概括 检索文本信息,并加以整合、分析 选择 3 本题位置、分数值均有所调整,选项内容立足于文本信息,进行分析推断,但难度不大 本专题涉及的必备知识更少,主要是考查信息检索、比对、分析、归纳等能力。二轮复习不需专题讲解,但需要每周和论述类文本阅读进行配套的强化练习。每次练习从阅读文本材料到解题所需时间要控制在12分钟之内。选题时要注意阅读材料的新颖实用的特点。 多选 5 文本本身的知识 检索文本信息,并加以整合、分析 第6题或第9题 2019 2018 2017 简答 6 文本本身知识、文本结构知识 文本结构知识、通讯知识 整体感知文本,在不同文本之间建立联系,对相关问题形成全面的认识 整体感知文本,在不同文本之间建立联系,进行深度探究形成全面的认识 整体感知文本,在不同文本之间建立联系,对相关问题形成全面的认识 简答 6 简答 4 文本结构知识 本题近几年的命题形式均为简答,分数值有调整,题干主要立足于文本内容设问,有探究意味,解题时需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并在多文本之间建立联系。 实用类文本阅读(全国Ⅲ卷) 考查形式 第4题或2019 选择 分值 3 必备知识 文本本身知识 关键能力 检索文本信息,并加以整合、分析 考情分析 近几年本题命题形式为单选题,分值不变,在试卷中的位复习建议 本专题涉及的必备知识更少,主要是考查信息检索、 5
第7题 2018 2017 选择 3 文本本身的知识 图表知识 文本本身的知识 图表知识 文本本身的知识 逻辑知识 文本本身的知识 对图表数据进行分析 选择 3 检索文本信息并加以比对 置有调整,选项设置也比较灵活,图表稍多,内容基本是对文本中信息重新改造,比对即可,难度不大 本题位置、分数值均有所调整,选项内容立足于文本信息,进行分析推断,但难度不大 第5题或第8题 2019 2018 2017 选择 3 检索文本信息,并加以整合、分析概括 检索文本信息,并加以整合、分析 选择 3 比对、分析、归纳等能力。二轮复习不需专题讲解,但需要每周和论述类文本阅读进行配套的强化练习。每次练习从阅读文本材料到解题所需时间要控制在12分钟之内。选题时要注意阅读材料的新颖实用的特点。 多选 5 文本本身的知识 检索文本信息,并加以整合、分析 第6题或第9题 2019 2018 2017 简答 6 文本本身知识、文本结构知识 文本结构知识、通讯知识 整体感知文本,在不同文本之间建立联系,进行深度探究形成全面的认识 整体感知文本,在不同文本之间建立联系,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归纳 整体感知文本,在不同文本之间建立联系,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归纳 简答 6 简答 4 文本结构知识 本题近几年的命题形式均为简答,分数值有调整,题干主要立足于文本内容设问,有探究意味,解题时需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并在多文本之间建立联系。
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Ⅰ卷) 考查形式 第7题或第4题 2019 2018 选择 分值 3 必备知识 细节描写 语言特色 关键能力 了解文学常识 掌握表现手法 领悟作品主题和语言风格 掌握主要表现手法,理解作品内容和意涵,把握作品特点 6
考情分析 近几年本题命题形式为单选题,分值不变,在试卷中的位置有调整,选项大多围绕内容理解和艺术特色赏析命复习建议 本专题为高三语文复习的难点。近几年高考体现了“因文命题”的思想,因此没有套路可循。一轮复习大多讲选择 3 小说标题 细节描写 小说线索 2017 第8题或第5题 2019 2018 2017 第9题或第6题 2019 2018 2017 选择 3 小说结构 小说细节 小说主题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掌握主要表现手法和作品的主题意向 制,细节描写均有涉及,表述有陌生化倾向 本题位置、分数值均有所调整,问题设置多从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角度进行,但也有变化,即使对人物形象提问,角度也有变化 简答 6 运用塑造人物的手法分析概括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运用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运用小说结构、线索知识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对作品的表达效果和思想艺术价值作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对作品的表达效果和思想艺术价值作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对作品的表达效果和思想艺术价值作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简答 6 塑造人物形象手法 简答 5 小说结构和线索知识 简答 6 作品风格的知识 简答 6 作品的风格 简答 6 文本结构知识:结尾的好处 本题近几年的命题形式均为简答,分数值不变,内容大多落在作品的特色分析上面,有探究意味,难度较大。解题时需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解相关的基本知识,但二轮复习一定要强化对知识的运用,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与表达。考题侧重于对文本风格的探究,要求阅读的“量”一定要上去,所以二轮复习期间,很有必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对更多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尽量有所涉猎。必要时需要老师的点拨引导。 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Ⅱ卷) 考查形式 第7题或第4题 2019 2018 2017 选择 分值 3 必备知识 细节描写 人物形象 人物心理 背景知识 小说标题 细节描写 人物形象 小说结构 散文结构 散文特色 描写特色 关键能力 了解文学常识 掌握表现手法 领悟作品主题和意向 掌握主要表现手法,理解作品内容和意涵,把握作品结构特点 掌握主要表现手法和作品的特色、主题、意向 考情分析 近几年本题命题形式为单选题,分值不变,在试卷中的位置有调整,选项大多围绕内容理解和艺术特色赏析命制,但在体裁上不仅限于小说 复习建议 本专题为高三语文复习的难点。近几年高考体现了“因文命题”的思想,因此没有套路可循。一轮复习大多讲解相关的基本知识,但二轮复习一定要强化对知识的运选择 3 选择 3 7
第8题或第5题 2019 2018 2017 简答 6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运用塑造人物的手法分析概括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简答 6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简答 5 意象知识 修辞知识 本题位置、分数值均有所调整,问题设置多从小说三要体验作品呈现的社素中的人物角会生活和情感世度进行,但也界,领悟作品感情、有变化,即使对人物形象提思想和观念 体验作品呈现的社问,角度也有会生活和情感世变化 界,领悟作品感情、思想和观念 对作品的表达效果和思想艺术价值作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对作品的表达效果和思想艺术价值作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对作品的表达效果和思想艺术价值作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本题近几年的命题形式均为简答,分数值不变,内容大多落在作品的特色分析上面,有探究意味,难度较大。解题时需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第9题或第6题 2019 2018 2017 简答 6 情节知识 背景知识 简答 6 表现手法 语言特色 用,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与表达。考题侧重于对文本风格的探究,要求阅读的“量”一定要上去,所以二轮复习期间,很有必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对更多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尽量有所涉猎。必要时需要老师的点拨引导。 简答 6 人称变化 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Ⅲ卷) 考查形式 第7题或第4题 2019 2018 2017 第8题或2019 选择 分值 3 必备知识 细节描写 语言特色 小说结构 背景知识 小说结构 细节描写 人物形象 小说标题 散文背景 散文主题 描写特色 景物描写 关键能力 了解文学常识和作品背景,掌握表现手法,领悟作品主题和意向 掌握主要表现手法,理解作品内容和意涵,把握作品结构特点 掌握主要表现手法和作品的特色、主题、意向 运用景物描写的有关知识分析作品的表达效果和思想感情 8
考情分析 近几年本题命题形式为单选题,分值不变,在试卷中的位置有调整,选项大多围绕内容理解和艺术特色赏析命制,但在体裁上不仅限于小说 本题位置、分数值均有所调整,问题设置多从小说三要复习建议 本专题为高三语文复习的难点。近几年高考体现了“因文命题”的思想,因此没有套路可循。一轮复习大多讲解相关的基本知识,但二轮复习一定要强化对知识的运用,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与表选择 3 选择 3 简答 6 第5题 2018 2017 简答 6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体验作品呈现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领悟作品感情、思想和观念 体验作品呈现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领悟作品感情、思想和观念 对作品的表达效果和思想艺术价值作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对作品的表达效果和思想艺术价值作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对作品的表达效果和思想艺术价值作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简答 5 意象知识 修辞知识 素角度进行,但也有变化,即使对人物形象提问,角度也有变化 第9题或第6题 2019 2018 2017 简答 6 细节描写 作品结构 简答 6 科幻小说 简答 6 语言特色 本题近几年的命题形式均为简答,分数值不变,内容大多落在作品的特色(包括语言特色)进行深度探究,难度较大。解题时需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达。考题侧重于对文本风格的探究,要求阅读的“量”一定要上去,所以二轮复习期间,很有必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对更多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尽量有所涉猎。必要时需要老师的点拨引导。
文言文阅读(全国Ⅰ、Ⅱ、Ⅲ卷) 考查形式 第10题 2019 2018 2017 第11题 2019 2018 选择 分值 3 必备知识 常见实词 常见虚词 文言句式 常见实词 常见虚词 文言句式 常见实词 常见虚词 文言句式 文化常识 常见实词 文化常识 常见实词 关键能力 运用文言文知识积累进行准确断句 考情分析 近几年本题命题形式为单选题,分值不变,选项从文中摘取,前几年多为112式错误类型,但2019年出现111式命题形式(即三个选项均错一处),难度下降 既然是常识,难度就不会太大,但从近几年答题情况看,得分率不高,主要是积累不够。 复习建议 本专题为高考较为固定的模块,主要考查学生在文言文方面的知识积累,一轮复习占用时间较长,有一定的效果,但遗忘的可能性也较大;二轮复习适宜继续强化记忆,要以教材内容为主,包括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注意查找课文中相对陌生的词语,要区别一词多义,并选择 3 运用文言文知识积累进行准确断句 选择 3 运用文言文知识积累进行准确断句 选择 3 运用古代文化常识积累进行判断 选择 3 运用古代文化常识积累进行判断 9
2017 第12题 2019 2018 2017 第13题 2019 2018 2017 选择 3 文化常识 常见实词 文章结构 常见实词 常见虚词 文言句式 文章结构 常见实词 常见虚词 文言句式 文章结构 常见实词 常见虚词 文言句式 常见实词 常见虚词 文言句式 常见实词 常见虚词 文言句式 常见实词 常见虚词 文言句式 运用古代文化常识积累进行判断 强化虚词的理解和运用 选择 3 正确划分文章的层次,然后对人物的品行进行分析概括 正确划分文章的层次,然后对人物的品行进行分析概括 正确划分文章的层次,然后对人物的品行进行分析概括 运用文言文知识积累,把文言句式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句式 运用文言文知识积累,把文言句式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句式 运用文言文知识积累,把文言句式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句式 选择 3 选择 3 本题近几年的命题形式、分数值不变,内容基本上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只要有足够的文言知识,本题难度不大 翻译 10 翻译 10 翻译 10 本题命题形式、分数值近几年没有变化,但每处翻译均有难点出现,原因一是积累不够,二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推测词义的能力不足
古代诗歌阅读 考查形式 第14题 2019 Ⅰ卷 Ⅱ卷 Ⅲ卷 2018 Ⅰ卷 Ⅱ卷 Ⅲ 分值 必备知识 表达方式、意象、律诗结构 表现手法、意象、结构 描写手法、意象、意境 文言知识、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表关键能力 准确理解文意,并进行赏析 准确理解文意,并进行赏析 准确理解文意,并进行赏析 准确理解文意,并进行赏析 准确理解文意,并进行赏析 准确理解文意,并 10
考情分析 本题考查形式和分值有所变化,但逐步趋于稳定。选项内容设计到多种常见手法,对手法的指认基本不会出现错误点,错误点一般在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复习建议 诗歌鉴赏板块是高三语文复习的另一个难点,在一轮复习中基本把相关的古诗知识讲授一遍,二轮复习既要加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还要加强运用手法选3 择 选3 择 选3 择 选3 择 选3 择 选3 卷 2017 Ⅰ卷 Ⅱ卷 Ⅲ卷 第15题 2019 Ⅰ卷 Ⅱ卷 Ⅲ卷 2018 Ⅰ卷 Ⅱ卷 Ⅲ卷 2017 Ⅰ卷 Ⅱ卷 Ⅲ卷 择 多5 选 多5 选 多5 选 简6 答 简6 答 简6 答 简6 答 简6 答 简6 答 简6 答 简6 答 简6 答 现手法、语言风格 环境描写、表现手法 用典 知人论世、文化常识 律诗结构知识、题画诗常识 描写手法、抒情方式、结构知识 语言风格 知人论世、表达方式 结构知识、抒情方式 文言知识、人称变化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抒情手法 进行赏析 准确理解文意,并进行赏析 准确理解文意,并进行赏析 准确理解文意,并进行赏析 准确理解文意,对作品的效果和思想感情进行合理评价 准确理解文意,对作品的效果和思想感情进行合理评价 准确理解文意,把握作品的语言风格 准确理解文意,并对作品的思想感情进行合理评价 准确理解文意,对作品的意向和思想感情进行合理评价 准确理解文意,对作品的意向和思想感情进行合理评价 准确理解文意,对作品的效果和思想感情进行赏析评价 准确理解文意,对作者的意向和性格感情进行概括评价 准确理解文意,对作品的意向和思想感情进行合理评价 方面 本题考查形式和分值没有变化,近几年对诗歌阅读的简答题考查侧重于理解分析,淡化赏析,因文命题的思想体现的非常明显,有时会涉及到知人论世方面的知识 分析诗歌内容。由于近几年的考题淡化赏析,所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强化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很有必要。 命题有时带有文言文阅读的影子,侧重于对文言词义的理解,所以还要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知识 结构特点 语言文字运用 考查形式 第17题 2019 Ⅰ卷 Ⅱ卷 Ⅲ卷 分值 必备知识 近义词辨析 衔接知识 近义词辨析 关键能力 表达准确 表达连贯 表达准确 考情分析 题型相对固定,集中于近义词辨析、选句补写、病句辨析几种类型,但添加语复习建议 本专题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在二轮复习当中,知识性讲解已经没有太大必要,除了选3 择 选3 择 选3 择 11
2018 Ⅰ卷 Ⅱ卷 Ⅲ卷 选3 择 选3 择 选3 择 选3 择 选3 择 选3 择 选3 择 选3 择 选3 择 选3 择 选3 择 选3 择 选3 择 简3 答 简3 答 选3 择 选3 择 选3 择 选3 择 选3 择 选3 择 选3 择 句法知识 有关补写的知识 近义词辨析 成语辨析 成语辨析 成语辨析 有关衔接的知识 标点符号 有关衔接的知识 有关衔接的知识 近义词辨析 有关衔接的知识 句法知识 句法知识 句法知识 句法知识 句法知识 句法知识 近义词辨析 句法知识 句法知识 有关得体的知识得体 病句辨析 表达连贯 表达准确 表达准确 表达准确 表达准确 表达连贯 表达连贯 表达连贯 表达连贯 表达准确 表达连贯 病句辨析 病句辨析 病句辨析 病句辨析 病句辨析 病句辨析 表达准确 病句辨析 病句辨析 表达得体 境,侧重于语言的实用性,也体现出命题的灵活性 强化练习之外,还要注意生活实际中的表达应用 2017 Ⅰ卷 Ⅱ卷 Ⅲ卷 第18题 2019 Ⅰ卷 Ⅱ卷 Ⅲ卷 2018 Ⅰ卷 Ⅱ卷 Ⅲ卷 2017 Ⅰ卷 Ⅱ卷 Ⅲ卷 第19题 2019 Ⅰ卷 Ⅱ卷 Ⅲ卷 2018 Ⅰ卷 Ⅱ卷 Ⅲ卷 20Ⅰ卷 12
17 Ⅱ卷 Ⅲ卷 选3 择 选3 择 填6 空 填6 空 填6 空 简5 答 简5 答 简5 答 填6 空 填6 空 填6 空 压5 缩 压5 缩 压5 缩 图6 文 组6 句 组6 句 推5 论 推5 论 推5 论 有关得体的知识得体 有关得体的知识得体 连贯、逻辑知识 连贯、逻辑知识 连贯、逻辑知识 得体的知识 得体的知识 得体的知识 连贯、逻辑知识 连贯、逻辑知识 连贯、逻辑知识 新闻常识,句法知识 新闻常识,句法知识 新闻常识,句法知识 图表知识 连贯、准确、生动的知识 连贯、准确、生动的知识 逻辑知识 逻辑知识 逻辑知识 表达得体 表达得体 表达连贯 表达连贯 表达连贯 表达得体 表达得体 表达得体 表达连贯 表达连贯 表达连贯 表达简明 表达简明 表达简明 表达简明 表达连贯 表达连贯 语言综合 语言综合 语言综合 题型变化较大,重复题型较少,注重对语言应用的考查,具体实用性特点 第20题 2019 Ⅰ卷 Ⅱ卷 Ⅲ卷 2018 Ⅰ卷 Ⅱ卷 Ⅲ卷 2017 Ⅰ卷 Ⅱ卷 Ⅲ卷 第21题 2019 Ⅰ卷 Ⅱ卷 Ⅲ卷 2018 Ⅰ卷 Ⅱ卷 Ⅲ卷 2017 Ⅰ卷 Ⅰ卷 Ⅰ卷 写作 考查形式 分值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考情分析 复习建议 13
第22题 2019 Ⅰ卷 Ⅱ卷 Ⅲ卷 作60 文 作60 文 作60 文 作60 文 作60 文 作60 文 作60 文 演讲稿、表达方式 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文字构建语篇进行表达交流 演讲稿、书在特定语境中,运信、表达方式 用语言文字构建语篇进行表达交流 图文知识、表达方式、文体知识 留言、表达方式 逻辑推理、议论文体知识 时代背景、表达方式 时代背景知识、介绍性文字知识、表达方式 传统文化知识、议论文知识 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文字构建语篇进行表达交流 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文字构建语篇进行表达交流 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文字构建语篇进行表达交流 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文字构建语篇进行表达交流 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文字构建语篇进行表达交流 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文字构建语篇进行表达交流 2018 Ⅰ卷 Ⅱ卷 Ⅲ卷 本题近年越来越注重语言表达的实用性,一般题目材料都有当前的时代背景,摆脱了过去空谈哲理的倾向,另外对表达方式的运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是议论文一统天下的格局 2017 Ⅰ卷 Ⅱ卷 Ⅲ卷 作60 文 作60 文 时代背景知在特定语境中,运识、文体知识 用语言文字构建语篇进行表达交流 二轮复习要强化审题、结构布局、书写等方面的练习。本校教师要关注社会的发展,结合社会热点,尽量自己命制有价值的题目,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弘扬社会正能量,让学生有一定的素材积累。保证每周至少写出一篇文章,每篇要求800字以上,观点明确,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语句通顺,书写干净,每次写作在60分钟之内完成,不得拖延。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