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来源:二三娱乐
第一课 祖国、妈妈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2、能认真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并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3、能了解并初步掌握“v”的发声口型。

4、在竖笛吹奏练习中,能掌握“6、3、2”三个音的指法,并为歌曲《牧童谣》作简单伴奏。 二、课时安排 2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2、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 3、唱一唱

教学重点:教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并指导学生从音乐中体验、表现爱祖国、爱妈妈的情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这种“爱妈妈”的具体情感溶入到较为抽象的“爱祖国”的情感之中。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1、听赏歌曲。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感情等。

2、朗读歌词。播放伴奏带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对妈妈的真挚情感。

3、学唱旋律。采用听唱法和视唱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唱旋律。首先让学生听旋律,数音乐旋律34 56 | 5 1 |出现的次数,然后根据乐句特点,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每个乐句1、2小节与3、4小节的接龙视唱。

4、学唱歌词。在旋律与歌词都已熟悉的基础上,让学生跟着琴唱歌词,个别不够准确的地方在纠正。

二、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 1、认真聆听歌曲。

2、说一说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让学生画一画歌曲中“绿水映青山”、“绿叶捧红花”、“小鸟睡在绿树上”、“苗苗长在大地间”的景象。 4、在次听赏并轻声跟唱歌曲。 三、音乐活动:唱一唱v

1、让学生说一说对“鱼”的种类和喜爱等。

2、引导学生掌握元音“v”的发声口型,要求声音集中、统一,逐步建立起高位置的歌唱意识。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明白了“祖国就象妈妈一样”的道理。 五、课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很快就学会唱歌曲,并很自然地接受了“祖国就象妈妈一样”的道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吹竖笛,掌握“6、3、2”三个音的指法和伴奏练习。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吹奏“6、3、2” 三个音 教学难点

熟练每个音的指法,并按好气孔,防止漏气造成变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吹奏“1、5”两个音 二、指导学生吹奏“6、3、2”三个音 1、听一听。老师新吹了三个什么音? 2、看一看。每个音老师的手指按住了哪些孔? 3、吹一吹。学生试着吹这三个音。

4、说一说。学生之间交流学吹这三个音的体会。

5、比一比。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音吹得最准,音色最好听。

6、课件游戏:一颗音乐苹果树,学生根据树上掉下的一个个音乐苹果,马上吹出这个音。 三、学唱《牧童谣》并为之伴奏。 1、学生跟琴唱谱。 2、学生跟琴唱词。

3、学生根据教材编排的伴奏谱模仿牧童吹笛的样子为歌曲伴奏。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 春来了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听赏活动,能感受到《杜鹃圆舞曲》的不同情绪,并能用不同标志区分不同乐段。

2、能学会演唱歌曲《春来了》。

3、能参加并学会演唱二部轮唱《两只老虎》。 课时安排: 2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杜鹃圆舞曲》及学唱歌曲《春来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寻找春天、歌唱春天”的环节中,感受3/4拍子的特点。激发学生欢快、愉悦的情感,并大胆参与表现。 教学难点:

1、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2、用欢快、愉悦的情感演唱《春来了》。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挂图、卡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寻找春天”——听赏《杜鹃圆舞曲》 1、导入

2、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一段音乐主题 3、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二段音乐主题 4、完整听赏《杜鹃圆舞曲》 二、“歌唱春天”——学唱《春来了》 1、导入

师:小杜鹃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2、听:听赏《春来了》 3、说:

(1)想象春天的情景。 (2)看到春天有什么感想?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唱:

(1)摸唱音名(用la\\lu\\ha……模唱歌曲旋律)。 要求:用轻快、活泼的声音随旋律模唱。 (2)唱歌词

(3)演唱《春来了》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二部轮唱《两只老虎》,并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

教学重点:

学习二部轮唱(奏)法。

教学难点:

声部之间的对应与和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琴、钢琴

教学过程: 一、定向

学生听《动物之歌》边律动边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导入情景。

二、导学 1、情景导入

(1)观看森林动物,聆听动物的叫声或脚步声,并进行模仿。 (2)学生用击拍和声音进行模仿,组合成“森林之声”。 (3)用上面的节奏,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节奏卡农。 2、熟悉歌曲

(1)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2)学生用口琴吹奏全曲。

三、掌握

1、学习二部轮唱(奏)

(1)两个声部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奏)。 (2)两个声部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奏) 2、模仿与活动

四、创作与表现 1、创编歌词 2、表现

五、尾声 (播放课件)

画面:由亮变暗,小老虎和其它动物渐渐远去,消失在夜幕中,并播放歌曲《两只老虎》 小老虎要回家了,让我们用歌声送它们回家吧。 学生边边唱《两只老虎》边走出教室。

第三课 愉快的劳动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剪羊毛》,并能用各种身势参与歌曲表现。

2、聆听《铁匠波尔卡》时,能与同学配合,模仿“打铁”的声音、动作,共同参与听赏活动。

3、能积极参与综合表演,从中感受劳动的愉快和丰收的喜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听、唱、拍、跳、”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各种劳动的场面,体验劳动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

解决两声部协调配合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玩具棒 教学过程:

一、“认识劳动的人们”——附点节奏学习 1、律动

听音乐《劳动最光荣》进教室。 2、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了什么歌曲? 生:《劳动最光荣》。 3、附点节奏学习

引导学生看图片、讲内容、读儿歌。

二、“参与劳动的过程”——学唱《剪羊毛》、听赏《铁匠波尔卡》 1、 导入

2、初听《铁匠波尔卡》

3、介绍《铁匠波尔卡》 4、参与表现 5、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这就是劳动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学唱《剪羊毛》 1、导入 2、初听歌曲 3、练习剪羊毛节奏 4、创编活动 (1)用“嘿”声。 (2)跺脚。 5、学唱歌曲 6、演唱歌曲

三、“欢庆劳动的丰收”——综合表演 1、导入

学生听音乐《劳动最光荣》看画面。 2、听《铁匠波尔卡》,参与表演 3、演唱《剪羊毛》与参与表演 4、听《丰收之歌》,看劳动丰收图。 四、小结

师:劳动可以创造生活,可以创造财富!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双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再见!

第四课 两只小山羊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两只小山羊》。

2、能积极参与表演《两只小山羊》的活动,并领悟到互相礼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

表演唱《两只小山羊》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生动有趣的声音和动作来表演歌曲。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山羊头饰、小木桥、披风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导入

2、讲读招聘启事 3、简单介绍剧情

二、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段 2、学唱第二段 3、学唱第三段

三、整段表演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两只小山羊》这首歌,还懂得了在生活中要互相谦让、团结协作才能成功,是吗?今天大家表演得都很精彩,我决定全部聘用你们为小演员,你们高兴吗?好,让我们相逢在下次的小精灵剧场吧!

第五课 小骑手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2、在聆听二胡独奏器曲时,感受二胡的音色特点和乐曲所表现的热烈欢快的赛马情景,能主动参与表现乐曲情景。 教学重点: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2、感受《赛马》的基本情绪,并能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难点:

1、唱准歌曲中七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2、听赏时能创造性地表现乐曲的几个场景。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验 1、说一说 2、看一看

(1)课件呈现草原迷人的风光,并以内蒙古音乐作品《长调》为音乐背景,在音乐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

(2)课件再播放一遍草原风光。提示学生注意聆听其中具有蒙古族音乐风格的音乐背景。 3、学一学

二、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听一听 (1)学生聆听

(2)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歌词。 2、念一念、敲一敲 3、唱一唱 (1)听歌曲 (2)唱旋律 (3)自学歌曲 三、合作、表现 1、敲一敲、跳一跳

2、师: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曲?(生答) 四、扩展、延伸

师:草原人的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同样,草原儿女创作的音乐也丰富多彩,有热烈奔放的,有优美抒情的,也有深沉感人的。在这堂课结束前,让我们再听赏一首由草原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 五、小结

师:今天,咱们在草原小精灵的带领下一起感受了草原上迷人的风光,并体验了草原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下节课老师再带领大家继续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各种有趣的蒙古族人民的民俗风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

课件播放《我是草原小骑手》的MTV,学生律动进教室。

二、整体听赏——想象画面

三、分段欣赏

1、第一乐段:听——配图、敲击 (1)聆听第一乐段。

(2)给音乐配上相应的画面。

(3)总结出相通之处,即二者所营造的氛围都是热烈奔放的。 (4)揭示主题——二胡独奏《赛马》。 (5)敲一敲

a.出示第一音乐主题,启发学生观察节奏特点。 b.老师敲鼓带领学生用筷子模击节奏。 c.随音乐即兴伴奏。

d.让学生说一说敲起这样的节奏有什么感觉,说一说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场面。 2、第二乐段——敲击、吹奏

(1)聆听第二乐段(课件出示第二部分音乐主题)

(2)检查课前布置的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声源的情况。学生展示自己所带的物品和各种不同敲击方式。 (3)敲一敲 (4)奏一奏 (5)说一说 (6)敲一敲

3、第三乐段——跳

(1)聆听第三乐段:师指出第三乐段有再现了第一音乐主题。 (2)在聆听的过程中鼓励大胆想象赛马场景。 (3)随音乐用舞蹈动作表现。

四、完整听赏——创作、表现

1、讨论(以《赛马》为背景音乐) 2、评价 3、创编

4、参与、表现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大草原是美丽的,大草原上的音乐又是如此动听,以后有机会,希望大家到大草原上去,亲身体验一下那充满情趣的生活,亲耳听听那里人们演奏的动听的旋律。

第六课 母子情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能积极参与活动《献给妈妈的爱》,并从中体验和表达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教具准备: CAI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感受母子情——学唱《游子吟》 1、导入 2、读 3、唱

(1)教师范唱歌曲

(2)学生用“lu”音轻声跟唱旋律。 (3)前倚音的教学。 (4)学唱歌曲

(5)轻声地演唱全曲。 4、演

三、表现母子情(活动《献给妈妈的爱》) 1、导入 2、爱

师:你们知道妈妈的节日除了“三八”妇女节,还有一个什么节?(引导学会上说出母亲节) 师:那么过节的时候,你想怎么想妈妈表达你的心意呢?现在虽然不是母亲节,但是我们今天感受到了深深的母子情,我想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妈妈说。老师这给大家准备了明信片,你们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老师帮你们转给你们的妈妈,好吗? (2)学生各自写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四、小结

师:今天,大家不仅学会了一首感人的歌,还为妈妈献上了一份爱心。我相信妈妈们一定会很高兴。等你们将来长大出门求学,或者外出工作成了真正的游子时,一定别忘了你的妈妈,要记得为妈妈献上自己的爱心;别忘了还有关心你的祖国母亲,要记得为祖国母亲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边献卡片边唱着歌曲走出教室。

第七课 友爱之花

教学目标:

1、能在音乐游戏中认识八分、十六分音符及其组合,并知道其时值。 2、能与同学配合,学会演唱二部练习曲《王老先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演唱和听赏活动中,体验和表现歌曲的情感,知道“友爱”是人类美好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二声部合唱中协调配合,帮助学生建立相互倾听声部,共同平衡声部音量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二、导学铺垫 3、节奏创编

2、音乐游戏二“称天平“——认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3、音乐游戏三“找朋友“——音符时值组合 4、音乐游戏四:修补鸡窝——二声部视唱

三、学唱《王老先生》 (1)歌词教学 (2)曲谱教学 (3)歌曲教学 (4)二声部教学

(5)完整演唱歌曲《王老先生》。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用我们学到的新知识,帮助了王老先生,你们觉得开心吗?(开心) 老师也非常开心,希望早将来的谢谢中你们能不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下课!

第八课 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

2、在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能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进行身势动作的创编。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集体舞。

教学重点: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具准备:

CAI课件、钢琴、碰铃、舞板

教学过程: 一、定向 1、导入

2、随乐集体律动。(3/4拍子) 二、导学铺垫

1、听赏《小步舞曲》

2、体会并掌握三拍子乐曲的强弱规律 (1)打击乐器伴奏: (2)身势动作创编: 三、学唱歌曲 1、范读与范唱 2、学唱歌词

3、指导学习难点:第二、四乐句 4、分组演唱,体会舞曲风格 四、创造与表现 1、创编

学生分组随乐自编动作。 2、展示

每组派两名代表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3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老师作指导性评价。 4、集体表演

生自由选择角色,全班集体表演。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说说)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谢谢大家与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跳一曲小步舞,尽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吧! 全班在集体舞中离开教室。

第九课 小骆驼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八分音符,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2、能学会唱歌曲《小骆驼》。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小骆驼》伴奏。

教学重点:

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骆驼》。

教学难点:

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教学准备:

CAI课件、歌单、脚印谱、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走进沙漠的准备

二、沙漠中的脚印

三、沙漠中的风沙

四、沙漠中的绿洲

五、沙漠中的演出 1、选一选,试一试 2、唱一唱,演一演

六、沙漠中的收获

师:今天我们的沙漠之旅圆满结束,通过这次沙漠之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在你们的成长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希望你们能像小骆驼一样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做个坚强的孩子。

第十课 船之梦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船之梦》,体验歌曲美好的意境,;能与同学合作,学会简单的二部合唱。

2、在听赏大提琴独奏《梦幻曲》中,能积极参与想象活动,体验音乐的情感。 3、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船之梦》伴奏。

教学重点:

学会合唱歌曲《船之梦》,并体会其意境。

教学难点:

《船之梦》最后一句合唱的教学。

教学准备:

CAI课件、小画板、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引导掌握 1、熟悉歌词 2、熟悉旋律

3、学生加词跟琴演唱

三、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船之梦》伴奏 1、拍一拍,找一找 2、分组合击 3、分组讨论 4、分组表现

四、创设情境,表现歌曲《梦之船》

五、听赏表现

1、聆听大提琴独奏《梦幻曲》。 2、设问引导 3、随乐自由表演

(1)师:小朋友从小就有许多美好的梦想,也做过许多美丽的梦,你们都梦见过什么? 生:

师:现在,同学们边听《梦幻曲》,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们的梦随《梦幻曲》表演一下。 (2)随乐自由表演。(课件播放公鸡鸣叫声;喔喔喔—) 师:今天,同学们坐着“梦之船”,随着美妙的“梦幻曲”,甜甜地做了一个梦。听,公鸡叫了,东方亮了,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去实现美丽的梦想,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吧!

第十一课 音乐家冼星海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音乐家冼星海的简要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并从听赏、演唱冼星海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和影响力。 2、能学会演唱《只怕不抵抗》、《酸枣刺》两首歌曲,感受抗战时期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教学活动中感受冼星海作品的风格和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

歌曲《只怕不抵抗》第一乐段与第三乐段的变化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黄河大合唱》中的一个片段

二、学习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欣赏

三、学唱歌曲

1、学唱《只怕不抵抗》。 (1)简介歌曲的背景

这首歌写于1937年,反映了当时抗日根据地儿童高昂的抗日情绪和勇敢、活泼的性格。 (2)采用听唱法学唱。重点是将第一二段进行对比,不要把这两段混淆了。

(3)参与表现。唱熟后,让学生随歌曲踏步行进,进一步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抗日小英雄的形象。

2、学唱《酸枣刺》。

(1)聆听歌曲,体验歌曲的风格以及所表达的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音乐家冼星海了解了多少?请大家一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脑海里收藏的有关冼星海的内容。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听着歌曲《只怕不抵抗》出教室。

第十二课 喜洋洋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2、初步体会合唱的效果,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

3、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用碰铃等打击乐器参与表现。 4、能认真完成《音乐万花筒》板块中的综合活动。

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2、《音乐万花筒》的综合活动。

教学难点:

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中的二部合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二、听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1、导入听赏 2、整体听赏 3、分段赏析 4、参与表现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三、综合活动《音乐万花筒》

第一阶段:复习 1、唱一唱

将学生分成四组,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歌曲复习,每首歌只唱第一段。 2、听一听

还是以组为单位,播放乐曲的主题音乐,学生进行抢答。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