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赵芳芳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1年第01期
摘要:近年来,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及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复杂的主、客观原因,外语教学仍存在以语言教学为中心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脱离等现象,外语教学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目标并没有真正实现。本文试图就改进文化教学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外语教学 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1-0040-02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发展及国与国之间日渐频繁的交往,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英语正被世界各国的很多人学习,包括我们中国。然而关于英语教育,中国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批判声:高投入、费时、低回报。很多人即使学习英语数十载,在实践中却不能很好地应用,跨文化交际困境甚至冲突时有发生。
当然,诸多因素导致了这些令人不甚满意的交际困境。但很显然的,跨文化交际者双方各自文化背景中的差异直接导致了这些交际障碍。由于文化的差异,一个严肃的问题可能引发笑话,一句无心的话可能让别人觉得不舒服甚至感觉受到伤害;由于文化差异,我们可能会对别人那些令人捧腹的玩笑无动于衷甚至报以白眼;由于文化差异,交际者双方可能会产生很多误会甚至矛盾,即使他们可以很好地使用彼此的语言。因此,最近几年很多关注二语习得的学者都意识到了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即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二语习得的目标
在美国。5个以字母“C”开头的单词可以简要概括二语习得的目标,即:Communication;Culture;Connection;Comparison和Communication。具体地说,二语习得的主要目标如下:(1)能够与持目标语的人进行交流:(2)能够理解不同的文化;(3)把语言学习与其它科目的学习联系起来;(4)能够进行语言和文化的比较,进而了解差异;(5)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能够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很好地生存。不难发现,各项目标都体现了了解一种目标语背后的文化及培养在跨文化背景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重要性。美国二语习得的这些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二语习得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3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
Bennett,Bennett&Allen(1999)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三层含义:超越民族中心主义思想的能力、善于欣赏其他文化的能力以及能够在一个或多个文化环境中恰当表现的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交际能力和文化创造力;交际能力进而又可以分为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但很显然,当今的中国外语教学中,我们过多关注的知识语言能力,而语用能力的培养被极大地忽略了。因此,可以说,中国外语教育的现状与真正的教学目标并不吻合。我们应该努力采取措施解决,至少改善这一不甚令人满意的现状。 4
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为了帮助学习者成功地完成各项交际任务,一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育机构应运而生。目前主要有两种此类能力的培养形式:专门的文化培训课程和语言培训班。在中国开设专门的文化培训课程的主要是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像新东方这类的教育机构属于第二类。然而,不绝于耳地仍然有这样的批判声:不论是专门的文化培训课程还是语言培训班都无法完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地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好的方法还是把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两者事实上并非水火不容,而是相辅相成的。
4.1 培养的标准
交际能力主要有两个评判的标准:Appropriateness和Effectiveness,Appropriateness即哪些行为在多大程度上被一种文化认为是恰当的并与该文化所期望的一致;Effectiveness即交际者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交际目标。
为了更有效、更恰当地进行交际,交际者必须有意识地通过在具体跨文化交际中应用一些适应性的交际能力和文化知识来扩大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能力并激发交际动力。
4.2 交际原则
指导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原则可简要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认知原则。此原则要求受训者应对目标语文化有一个知识层面上的了解。此原则的重点在于知识,而非技能,这是整个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环。 第二,同化原则。通过第一个阶段对目标语文化有一个比较基础的了解以后,受训者就应该能对目标语文化进行分析和评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就是我们的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
第三,比较原则。此原则要求对目标语文化与受训者母语文化进行比较,并找出其异同。更重要的是发现相同情景中的差异。而且,文化比较应尽可能是多层次、全面的。比如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等。
第四,宽容原则。即彻底抛弃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歧视。世界上的文化丰富多彩,每种文化地位平等,并不存在所谓“高级”和“低级”之分。对于文化差异,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尊重和宽容,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这样才能扫除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障碍。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和谐。
4.3 培养的途径
面对不同的跨文化交际语境,不同的交际目的,跨文化调试的过程不可能一样。培训需求的纷繁复杂导致了培训方法和种类必然不同。Brislin等(1983)总结了一下6种主要的培训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法:传统的文化现实为主的培训,如:讲座、录像、电影、戏剧表演、问答和讨论等;以文化模拟为主要方式的归因培训:文化意识培训;认知行为调整;体验式学习,如:角色游戏、实地考察、文化侵入等;互动式学习。
不过,课堂上的讲解培训不可能面面俱到,更切实可行的办法应该是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 5 结语
中国外语教学的环境近年来有了很明显的改善,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已毋庸置疑。但事实上,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外语教学仍以语言教学为中心,文化教学仍面临诸多困难急需解决。为了真正实现外语教学的目标,我们需要进一步做一些更具体、更符合中国外语教学实情的研究。
参考文献:
[1]Bennett,J,Bennett,M,&Allen,W.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J].In Paige,M.et a1.1999.ppl3-46.
[2]Brislin,R.W,Landis,D.&Brandt,M.E.Coneeptualizationsof Interculrural Behavior and Training[J].In D.Landis&R.W.Brislin(Hg),Handb00k of Intercullual Training,Vol 1,ppl-35.New Y0rk:Pergamon,1983,
[3]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