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机关、团体等单位的台账管理工作,确保台账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台账管理范围
1. 台账管理适用于各单位在日常工作、业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类台账资料,包括纸质台账和电子台账。
2. 台账资料包括: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会议记录、业务数据、财务报表、人事档案等。
三、台账管理要求
1. 台账资料应真实反映单位的工作情况和业务数据,不得虚构、篡改、隐瞒。 2. 台账资料应按照国家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及时归档,不得拖延、遗漏、损毁。 3. 台账资料应按照保密级别和用途进行分类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4.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台账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加强日常检查和维护。 四、台账检查内容
1. 台账资料的完整性:检查台账资料是否涵盖了单位工作的各个方面,是否缺失重要资料。
2. 台账资料的真实性:检查台账资料是否真实反映了单位的工作情况和业务数据,是否存在虚构、篡改、隐瞒等情况。
3. 台账资料的及时性:检查台账资料是否及时反映了单位的工作进展和业务变化,是否存在拖延、遗漏等情况。
4. 台账资料的规范性:检查台账资料的格式、书写、归档是否符合国家和单位的有关规定。
5. 台账资料的保密性:检查台账资料是否按照保密级别和用途进行分类管理,是否存在泄露信息安全的情况。 五、台账检查程序
1. 制定检查计划:根据单位工作计划和实际情况,制定台账检查计划,明确检查时间、对象、内容和要求。
2. 组成检查小组:根据检查内容,组成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组成的检查小组。
3. 开展检查工作:检查小组按照检查计划和分工,对台账资料进行实地查看、查阅和审核。
4. 汇总检查结果:检查小组对检查情况进行汇总,形成检查报告,提交给单位领导。
5. 整改落实:单位领导对检查报告进行审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相关责任人按照要求进行整改。
6. 资料归档:对检查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归档,以备后续查阅和审计。 六、台账检查结果处理
1.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单位领导应责成相关责任人及时整改,确保台账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2. 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单位应依法予以查处,并报上级有关部门处理。 3. 对检查中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单位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单位领导。
3. 各单位可根据本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