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命题建议 一、命题依据
以《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以人教版六年级上下册教科书为蓝本,结合教学实际,按照第三学段教学“目标与内容”以及“评价建议”的要求,努力体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课程理念。
二、监测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下册教科书为重点,涵盖小学重点知识。 三、具体事项
1.试卷难度:0.80至0.85。 2.考试时间:90分钟。
3.试题类型与分值:(各题分值为参考值)
试题按“卷面书写、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习作表达”四部分编排。全卷满分10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积累与运用35分,阅读理解30分,习作表达30分。【卷面书写﹕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习作表达=5﹕35﹕30﹕30】
4.试题要求:多采用主观题(不少于80%),少用或慎用客观题[10至20%。如是非判断题;单项选择题(一般为三选一,慎用四选一)]。主观题、客观题都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质量。力求不超标,不出偏题、怪题以及似是而非的题目。避免或减少机械识记的试题,倡导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5.考查内容与范围
(1)积累运用(35分):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所要求的有关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涉及课文内容(比如“按课文内容填空”等)、语文园地(六年级就是“回顾〃拓展”)的有关内容(比如“日积月累”中的格言警句填空等)的命题范围:六年级上、下册课本。古诗范围指课文中的古诗和课标附录中推荐的70篇必背古诗。
这一部分命题:请不要出现对“缩句”以及较为复杂的“句子转述”考试题;不要出现“给打乱的句子排列顺序”的考试题。“按照课文内容填空”应是精读课文的精彩片段或课后要求积累背诵的内容。
(2)阅读理解(30分):课内阅读分值10分左右(不少于10分),以课文表达精彩片段(或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古诗词为阅读材料(字数200左右);课外阅读分值20分左右(不少于15分),现代文为阅读材料(字数800左右)。其中课内阅读材料选自六年级课文精读篇目;课外阅读材料的阅读难度和要求不高于(或略低于)课内。
阅读理解关注四大能力的考察。提取信息,做出解释,整体把握,做出评价。非阅读能力测试题型,请不要在阅读题里面设点。如查字典、如加标点。
(3)习作表达(30分):字数:按“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要求命题。文体:以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为主要文体,兼顾读后感和常见应用文。命一个题目,可以是命题作文或话题(材料)作文,贴近学生实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关于作文格子数:不少于500而不超
过600。关于地名、校名和人名等,要提出要求: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6.关于参考答案和评分意见:评分标准既关注答案内容的正确性,又关注表达内容的书面语言的准确性。对理解(意会)题,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鼓励“意思基本一致前提下的多元表达”。
7.需要提出的问题
(1)书写:体现书写的重要性。答题必须使用黑色钢笔、圆珠笔书写(不用铅笔),书写正确、工整,字迹清楚。
(2)修改:如果要修改,请使用修改符号,避免涂改和使用修改液、贴纸、胶带粘除等不规范修改行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