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解析

来源:二三娱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 戏剧人物的塑造,大都通过人物的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来进行。

C. 普希金,俄国诗人,其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

D. 老舍,原名舒庆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雷雨》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老舍,原名舒庆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雷雨》是话剧作家曹禺的话剧。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

2.下面关于唐诗中的题材或意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中,“月”的意象除了代表相思,往往还蕴含孤独或苍凉,如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 诗歌中,“酒”的意象一般蕴含解愁忘忧,如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C. 从题材方面来讲,唐诗大致可分为边塞诗,如李白《夜上受降城闻笛》;山水田园诗,如杜甫《月夜忆舍弟》;思乡诗,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 从情感上来讲,唐诗大致可分为表达愉悦之情的,如岑参的《逢入京使》,还有表达哀伤之情的,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答案】 A

【解析】【分析】A.分析正确。

B.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C.杜甫《月夜忆舍弟》不是山水田园诗,也是思乡诗。 D.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的是喜悦之情。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B.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送东阳马生

序》是一篇序言。

C.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

D. 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答案】 B

【解析】【分析】ACD理解和分析正确。B《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而不属于序言。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4.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叙述体式,章回体小说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 作标题,称为“回目”。以下属于《镜花缘》小说回目的一项是( ) A. 野羊塘将军大战 歌舞地酋长劫营 B.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C. 逢恶兽唐生被难 施神枪魏女解围 D.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答案】 C

【解析】【分析】《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选项中,唯有“逢恶兽唐生被难 施神枪魏女解围”符合这种海外游玩的经历。 A.是《儒林外史》的回目。 B.是《西游记》中的回目。 D.属于《水浒传》的回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长篇小说回目结构的基本能力。这类题目实际上属于隐性的文学常识类,解答时要结合平时的识记以及回目的内容进行判断。

5.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韩麦尔、奧楚蔑洛夫、于勒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C. 戏剧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的。按照表现形式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

D. 《谈生命》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其作品《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主要歌颂母爱、童真、大自然。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有误,戏剧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照表现

形式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哑剧和广播剧。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 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我们学过他的《饮酒》《小石潭记》《归园田居》。

C. 泰戈尔,希腊作家、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D. 孔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墨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 A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A表述正确;

B项《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不是陶渊明; C项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

D项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答题时应注意,把选项的说法和自己掌握的作家作品、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逐项比照,字斟句酌辨析正误。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钧,旧时对尊长或者上级用的敬词。如“钧裁”,指对上级裁决的敬称,也指恭请作出决定。 B. 古代常用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千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天启壬戌”为年号千支兼用法。

C. 《诗经》收录了我国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关雎》选自“风”,《蒹葭》选自“雅”。 D.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均是我国古代文学游记类作品的经典之作,其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有敬辞和谦辞,古代纪年法,文学常识,涉及面广,是对学生的综合考查。C项说法不正确。《蒹葭》选自《诗经·秦风》。不是选自“雅”。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提取选项中

的关键词语比对相关知识,仔细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8.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作品中祖母形象往往光彩照人。《童年的朋友》中外祖母把“我”从黑暗中叫醒,领向光明;《月迹》中的奶奶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不断把孩子心灵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B. 寓言给人启迪。《黔之驴》告诉人们,不能被貌似强大的东西吓到,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愚公移山》启示人们,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C. 细节常常独具魅力。《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脱下和穿上军大衣的细节,凸显了他的机智灵活、处变不惊;《百合花》中多次提到百合花被子,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 D. 散文作为一种相对自由的文体,风格多种多样。有的深沉冷峻,如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有的柔婉清丽,如郭沫若的《白鹭》;有的自然真挚,如巴金的《繁星》;…… 【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C项表述不正确,一“脱”一“穿”的细节,是为了遮掩刚才辱骂将军的心冷胆寒的心理,勾勒出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丑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9.下面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的一项是( )

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它是一种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A. 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 B. 强调神似和写意 C. 具有高度综合性 D. 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 【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章句段分析能力。这种题型首先要求我们认真筛选信息,其次对信息进行整合,由此分析出正确答案。

选段是针对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其特点是:很高的传统技艺性、高度综合性、强调神似,强调写意。BCD概括出了艺术特色,准确无误。

但A项“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中国戏曲的影响,而非题干要求的“艺术特征”。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信息的能力。回答时要仔细审题,谨慎

答题。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又叫做“长短句”。

B.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体讽刺小说,我们学过的《口技》节选于此。

C. “布”在古代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布衣”指平民百姓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因此也常用来借指平民。

D. 《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中的“十年”指的是“鲁庄公十年”,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答案】 B

【解析】【分析】B。描述有误,《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体讽刺小说,这没错,但我们学过的《口技》却不是节选于此,《口技》选自《虞初新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这些知识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平时可将这些知识将这些知识整理成体系。解答时 注意回忆的准确性。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享读书妙趣

【材料1】

清代著名戏曲家、大文人李渔,在家乡浙江兰溪建了一座亭子,财主李富贵赞助了资金,就要给亭子取名——富贵亭。李渔觉得不好,阻拦道:“且停停。”意思是说,你暂且停一下。财主说:“你有更好的名字吗?”李渔笑着说:“我已说出名字了——( A )。” 后来李渔还为这个亭子拟了一副对联: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 来者往者溪山清静 B 。

人生路上到底有多少座亭子?也许那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但都可以走进去,体会生命中的一种从容。

(选自《于丹趣品人生》)

【材料2】

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 / 有龙舟的竞渡就有人击鼓 / 你恒在鼓声的前方引路…… 非湘水净你 , 是 C / 你奋身一跃,所有的波涛 / 汀芷浦兰流芳到现今……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 / 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 / 你就在歌里,风里,水里21世纪教育网

(选自余光中《漂给屈原》)

【材料3】

甲:《水壶传》我也爱看。 甲:和祝英台嘛!

乙:《水壶传》您都看过呀? 乙:梁山伯跟祝英台是另一个故事! 甲:一百零八个大水壶嘛! 甲:你刚才说的梁山…… 乙:哎哟,这得多大一个锅炉房啊! 乙:水泊梁山。 甲:人都是英雄好汉,什么锅炉房? 甲:宋江有吧? 乙:英雄好汉有叫水壶的吗? 乙:对对对! 甲:有那本书啊! 甲:扈三娘? 乙:《 》。 乙:有! 甲:《 》? 甲:化蝶了嘛! 乙:梁山泊 乙:哎呀!

(选自相声《满腹经纶》)

(1)【材料1】讲述了李渔为亭子取名的有趣故事,请你根据文意,在A________ 、B________ 两处各填入恰当的三个字。

(2)于丹欣赏李渔所取的亭名,其实是欣赏李渔的一种人生态度,请用【材料1】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概括这种人生态度。

(3)【材料2】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屈原的无限崇敬。请巧妙调换划横线句的语序,将其填在C处,使之意趣顿生。

(4)【材料3】是相声《满腹经纶》的节选,读之令人捧腹,却又令人深思,请在两处书名号内填写同一部名著的名字,并说说这部相声讽刺了一种怎样的阅读现象?

(5) 积累链接:这三则小材料综合性地体现了读书的妙趣。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他人的智慧,可以激起我们心中的波浪,就像屈原《离骚》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 ”永远引领着我们不断追求。

【答案】 (1)且停亭

;且停停

(2)从容

(3)你净湘水

(4)水浒(或水浒传);对经典名著阅读很少,张冠李戴,不明所以,似是而非。

(5)吾将上下而求索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文段,根据李渔所说“我已经说出名字了”,即可在李渔说的话中找到“且停亭”三字。第二空,根据文段最后一句中“但都可以走进去,体会生命中的一种从容”的感慨,抓住“从容”这个词的意义,再根据对联的特点,与李渔上联中的“林绿绿”相对的即是“且停停”。

2.阅读第一文段,从作者叙述故事后的感慨语句“人生路上到底有多少座亭子?也许那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但都可以走进去,体会生命中的一种从容。”即可找到“从容”二字。3.注意看清本题的答题要求。阅读材料二全文,了解甲乙对话的语境,根据答题要求“调换划横线句的语序”,赞美屈原,即要把人称代词放在前面,把“湘水净你”改成“你净湘水”即可。4.注意看清本题答题要求,第一问“填写同一部名著的名字”,根据文中“扈三娘”这个信息点即可知是《水浒传》。从文中对答中即可知作者的讽刺的是一些人缺少文学知识却瞎卖弄的现象。5.本题无须多思考,直接根据题干中的提示“屈原《离骚》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默写出下句即可,注意不写错字,“吾”不要写成“我”,“求索”不要写成“索求”。

12.《咬文嚼字》公布2018十大流行语,“锦鲤”“店小二”“巨婴”“教科书式”均是其中之一,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锦鲤,本是一种高档观赏鱼,极富观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现已经成为“好运”的象征。随着热度增长,“锦鲤”开始泛指在小概率事件中运气极佳的人。

B. 店小二,原指旧时茶馆、酒肆、旅店等处负责接待顾客的伙计。当下,“店小二”便逐渐演化出新义,指推进经济发展、为当地经济繁荣作出贡献的小微企业和小老板。 C. 巨婴,本是指体形巨大的婴儿。近年来,人们用“巨婴”指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这类人以自我为中心,一旦出现超乎自己预期的情况,就会情绪失控,产生过激的非理性行为,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D. “教科书式”是人们用它来指“规范的”“典范的”“经典的”“示范的”“完美的”等,形容某事做得非常标准、规范,如“教科书式表演”“教科书式避险”“教科书式设计”等等。 【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流行语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分析评选《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基于的社会学价值原则所蕴含的道理,属于体现类型题。B、错误;店小二,原指旧时茶馆、酒肆、旅店等处负责接待顾客的伙计。当下,店小二”便逐渐演化出新义,指推进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周到服务的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流行语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对一些流行语做一些理解和积累是做题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13.下列不属于我国民间文学中的“四大爱情传说”的是( )

A. 《牛郎织女》 B. 《 孟姜女 》 C. 《梁山伯与祝英台》 D. 《 孔雀东南飞 》 【答案】 D

【解析】【分析】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是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四个神话传说。它们和其他民间传说故事构成了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四个传说全部是爱情故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真挚感情的认可。它包括: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故答案为:D

【点评】《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14.“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 )

A. 赤壁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官渡之战 【答案】 C

【解析】【分析】《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故答案为:C

【点评】破釜沉舟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15.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简·爱》中,简·爱的经历是:在舅妈家,简·爱直斥骄横凶暴的表哥,她的刚烈令人敬佩;在慈善学校,简·爱深夜去看望病重的海伦,她的善良令人感动;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大胆表白自己的爱恋,她的勇敢令人赞叹。

B. 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

和辛弃疾。

C. 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历史,“须眉”指男子,“手足”指同学,“伉俪”指夫妻等。 D.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此书。 【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文学和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其中C项是考查古代的一些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词,现在一般变成一种特殊称谓,“手足”应该指“兄弟”,不是指同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文学和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学生把握作品的人物及故事情节;对一些文学及文化常识要了解。如:宋词的按照词风分的派别豪放派、婉约派;古代因运用借代而逐渐演化而来的一些特殊称谓等。

16.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B. 格列佛为利立浦特王国立下了大功,但后来得罪了皇帝,皇帝坚持要将他砍头,还对他用可耻手段扑灭寝宫大火的事怀恨在心。

C. 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D. 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东奔西逃,智真长老收留了他,赐他法名“智深”,为了更好地保护他,智真长老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 【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中智真长老将智深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而是因为他大闹了五台山,没办法再收留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辨析。除了认真阅读原著熟悉主要情节外,考生还应有自己对人物优缺点的分析,并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进行概括表述。

1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海燕之歌》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春天的旋律》.作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著有长篇小说《母亲》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B. 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单来说,红脸代表忠勇;黑岩代表猛智;蓝脸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金脸银脸代表神秘。

C. 《云南的歌会》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边城》。这篇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种歌唱场景。 D.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

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其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辨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了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答案】 D

【解析】【分析】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其言行的一本书。类似于语录体,并不是散文。本项有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18.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鼎湖山听泉》作者是谢大光,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作,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B. 前苏联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中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表现出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C. 《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客观地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在一定程度上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反映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时的诗歌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类,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所谓兴,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答案】 D

【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理解。D错,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识记及理解的能力。解答时需要平时进行积累,并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注意细节。

1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把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B. 《资治通鉴》是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 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D. 《诗》 《书》 《礼》 《易》 《春秋》合称为“五经”。 【答案】 B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

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B项表述不正确,司马光是北宋文学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答题时应注意,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逐项字斟句酌辨析正误。《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国内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与朱元思书》中的“说”“铭”“序”“书”都是古代的文体。

B. 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令”,如令父、令母、令叔、令兄等。 C.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地理学巨著,我们学过的《三峡》就出自其中。 D. 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时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答案】 B

【解析】【分析】B.表述有误,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应用“家”,如令父、令母、令叔、令兄等。只有称呼对方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是冠以“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涉及到作家、朝代、称号、文体等的考查,需要平时进行积累。作家作品的考查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等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