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奇妙的声音 教学目标:
1. 帮忙幼儿了解什么是声音并实在了解声音的产生过程; 2. 帮忙幼儿发掘身边常见的各种声音,如人声、动物声、交通工具声等;
3. 帮忙幼儿认得不同声音的特点,如音高、音质、音量等; 4. 培育幼儿的听觉和语言表达本领; 5. 培育幼儿的察看本领和思维本领。 教学准备:
1. 幼儿听力游戏道具(如拇指响铃、小木鱼等);
2. 录制好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及播放设备(如移动电话、电脑等);
3. 相关绘本或图片资料; 4. 幼儿园活动室或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10分钟)
1. 老师自我介绍,并与幼儿交流有关声音的问题,如“你们知道声音是什么吗?声音有哪些种类?”,激励幼儿发表本身的见解;
2. 老师提示幼儿保持安静,并做出“嘘”的表情和动作,引导幼儿感受安静的氛围。
二、声音产生与传播(20分钟)
1. 老师简要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并播放相关录音让幼儿感受;
2. 通过听力游戏帮忙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声音产生与传播”,如让幼儿一个个来敲“小木鱼”或摇“拇指响铃”,让幼儿感受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 老师激励幼儿用本身的语言表达出对声音产生与传播的认得。 三、声音分类(20分钟)
1. 老师用图片或录音的形式向幼儿呈现并介绍人声、动物声、交通工具声等常见声音的分类,并帮忙幼儿发觉身边常见的各种声音;
2. 老师请幼儿听取不同声音,并让幼儿沉浸在听觉的世界里,让幼儿找出各种声音的特点,如音高、音质、音量等;
3. 老师激励幼儿用本身的语言表达各种声音的特点。 四、察看世界(30分钟)
1.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察看四周的世界,并找寻各种声音,并通过录音的方式记录下来;
2. 在察看过程中,老师激励幼儿开口表达,并供给必要的帮忙,如“这是什么声音?”,“这个声音和哪个声音相像?”等互动方式;
3. 老师引导幼儿用本身的语言对不同声音进行描述。 五、评价与总结(10分钟)
1. 老师请幼儿在一个白板上标出各种声音的图片,然后请幼儿默记在听到相关声音时应当作何反应,如“嘘声”应当保持安静;
2. 老师总结本次教学的收获和成果,激励幼儿相互表扬。 反思:
本次教学通过启发式教育的方式,引导幼儿从生活中感知声音,探究声音的特点与分类,磨练幼儿的听觉和语言表达本领,培育幼儿的察看本领和思维本领。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中有些幼儿注意力难以集中,师生互动需要多一些时间和场合来激励。同时,对于听力游戏,很多幼儿声音区分较弱,老师可实行更多的差异化方式来帮忙他们更好地发觉声音的不同之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