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物理试题(一)
一、单选题
1. 有关热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这一过程是利用高温条件下分子的扩散来完成的
B.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煤油中小粒灰尘的布朗运动,这说明灰尘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若容积一定的某封闭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大,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与器壁的碰撞对器壁的作用力就越大
D.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一滴的水,过一段时间后,水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温度还是,则该水内能增加了
2. 关于固体、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晶体所有的物理性质一定都各向异性
B.固体的原子(或者分子、离子)是静止不动的,液体的原子(或者分子、离子)可以移动
C.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保持土壤里的毛细管,而且还要使它们变得更细,这时就要用磙子压紧土壤
D.一种液体是否浸润某种固体,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系
3. 关于波粒二象性与原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现象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康普顿效应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B.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即每一个运动的粒子都与一个对应的波相联系,粒子的能量和动量跟它所对应的波的频率和波长之间关系为
C.玻尔的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结果,同时玻尔理论也可以解释复杂一点的氦原子光谱的实验结果 D.英国物理学家G·P汤姆孙在实验中让电子束通过多晶薄膜得到了电子衍射图样,从而证实了粒子具有波动性
4. 用实物粒子撞击氢原子时,由于撞击前瞬间不同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所处状态不同,所以氢原子可能部分也可能全部吸收入射粒子的动能,当氢原子吸收的能量恰好为当前能级与上方某能级之差时,可实现能级跃迁。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动能为跃迁到的能级 B.一个处于
的大量电子射向处于基态的一群氢原子,则能使一些氢原子
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过程中最多可辐射出6种频率的光子
若处于
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
C.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为迁,放出的光为可见光
D.基态氢原子可以吸收一个能量为的光子,从而跃迁到的能级
5. 在俄乌冲突中,乌境内扎波罗热核电站多次遭受炮火攻击,严重威胁其周边环境与居民生活。其中扎波罗热核电站利用铀核裂变释放出能量,其主要核反应方程为,如图所示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与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图
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调节中子数目以控制反应速度,核反应堆中需要在铀棒之间插进一些石墨。当反应过于剧烈时,将石墨棒插入深一些,让它多吸收一些中子,链式反应的速度就会慢一些
B.通常把核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大体积叫作它的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作临界质量
C.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成
核时释放能量约为
D.核的平均核子质量大于核的平均核子质量
6.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和后再回到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像
A.气体状态的压强大于状态的压强 B.状态到状态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热
C.状态到状态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大,其中分子动能减小,分子势能增大 D.从状态依次经过状态和后再回到状态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热
7. 如图所示,粗?水平面两侧分别紧靠着传送带与,两传送带均为逆时针匀速转动,与水平面夹角均为。右侧传送带速度为,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左侧传送带
速度为
,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一个小物块以初速度从右侧传送带最低点冲卡传送带,粗糙水平面长度,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设最大静摩擦力约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水平面与传动带连接处的动能损失,两侧传送带均足够长。小物块最终将静止于粗糙水平面的某一点(图中末画出),则之间的距离为( )(g取10m/s2)
A.
B.
C.
D.
二、多选题
8. 图为鲁能巴蜀中学“水火箭”比赛现场,假设水火箭从地面以初速度竖直向上飞出,在空中只受重力与空气阻力,水火箭质量为,空气阻力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恒为,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火箭运动过程中,经过同一高度时(除最高点外),上升时的速率大于其下落时的速率
B.水火箭所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C.水火箭从离开地面到再次回到地面的总时间为
D.当水火箭竖直向下运动且位于地面上方时,速度大小为
9. 如图所示,A物块靠在粗?墙壁上,可转动的硬质轻杆端与物块A通过光滑铰链连接,另一端与一轻质光滑滑轮相连,一根轻绳一端固定于点,跨过滑轮下端系一重物B,轻绳与墙壁夹角为。物块A质量为,物块B质量为,A、B均保持静止状态。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轻杆上的弹力为
B.墙壁与物块之间动摩擦因数最小值为
C.若只将绳子与墙壁的系点从O点缓慢下移少许后固定,轻杆的角度与A的位置不变,则系统依然可以保持静止状态
D.若将物块B替换为质量更大的物块C,则物块A一定能够保持静止状态
10.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着三个完全相同的砖块A、B、C,质量均为m.A、B之间和B、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用两根长度相同的轻绳分别连接砖块A与砖块C,并将两根轻绳系于O点,现将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于O点,不考虑砖块的转动,最大静摩擦力约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作用下三个砖块保持相对静止的一起向上运动,则三个砖块的加速度为 B.若C.若D.若
三、实验题
11. 巴蜀中学高二年级某学习小组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他们向
纯油酸中添加酒精,配得油酸酒精溶液总体积为,接着用注射器向量筒内滴加80滴上述溶液,量筒中的溶液体积增加了,把1滴这样的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把玻璃板盖在浅盘上并描出油膜的轮廓,如图所示。
,则无论多大,砖块A、B、C都将保持相对静止 ,且,且
,则砖块A、B之间的摩擦力为,则砖块A、B之间的摩擦力为
(1)已知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则该油酸薄膜的面积为____________(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____(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以下操作会导致最终估测出的油酸分子直径偏大的有____________。
A.若配制完油酸酒精溶液后没有及时使用,长时间放置,酒精挥发使溶液浓度发生了变化
B.水面上痱子粉撒的太多,油膜没有充分展开 C.用注射器测得80滴油酸酒精的溶液为,不小心错记录为81滴 D.计算油膜面积时,把凡是半格左右的油膜都算成了一格
12. 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下列实验步骤有误的是____________。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铝板上,并接好电路
B.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挂上数量合适的砝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C.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D.小车靠近滑轮时及时使小车停止,先取下纸带,再断开电源 E.增减砝码,更换纸带,再做两次实验
(2)经正确操作后选出一条纸带,截取其中一段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则打计数点的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甲尝试利用其他方法处理数据。首先将如图乙所示的纸带沿各计数点
剪断,得到若干短纸条,再把这些纸条并排贴在一张纸上,使这些纸条下端对齐,最后以下端各计数点相连作横轴,沿段左侧边缘作纵轴,上端各计数点相连拟合成一条倾斜直线,如图丙所示。若用纸带长度表示相邻计数点间距和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之比,纸带宽度表示____________,则所连倾斜直线的斜率可以表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4)某同学乙查阅资料后了解到可以用位移传感器测速,如图所示,位移传感器工作时由装置C发出短暂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物体反射后又被装置C接收,通过发射与接收的时间差和超声波的速度可以计算出被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若被测物体正远离装置C,已知第一次发射和接收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为,第二次发射和接收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为,两次脉冲发出的时间间隔为,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则被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结果用
表示)。
四、解答题
13. 如图,滑道的倾角为,某时刻滑雪者的手机不慎脱落从滑道顶端处静止滑下,在听到蓝牙耳机连接中断的提示声后,滑雪者从顶端以的初速度、
的加速度匀加速追赶,恰好在滑道底端点处追上手机。蓝牙耳机连接手机的有效距离为
,
,手机和滑道的动摩擦因数为
,重力加速度取
,
,忽略空气阻力,不考虑手机与蓝牙耳机间传递信息的时间,
求:
(1)滑雪者在手机滑下后多长时间才开始追赶? (2)滑道的长度。
14. 如图甲所示,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系留气球平台系统“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创造了多项科考纪录.图乙为菒学习小组设计的浮空艇简化模型图:主、副气囊通过无漏气、无摩擦的左活塞分隔,主气囊(左活塞左边部分)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氦
气,副气囊(两活塞之间部分)的右活塞右侧与大气相通.当浮空艇在地面达到平衡时,左活塞与左挡板刚好接触(无挤压),主气囊体积为,副气囊体积为。当浮空艇缓慢上升至目标高度时,右活塞与右挡板刚好接触(无挤压),此时周围环境温度为,主、副气囊总体积增加了。已知浮空艇导热性能良好,地面大气压强为,温度为,活塞厚度忽略不计。求: (1)目标高度处的大气压强;
(2)右挡板处设有传感器,当右活塞接触传感器时,会自动打开气控阀门对副气囊缓慢放气,直到右活塞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副气囊剩余气体质量与初始气体质量之比是多少?
15. 某同学利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相关器材对牛顿运动定律进行深人研究.如图所示,光滑轻质定滑轮固定在桌面的右边缘处,质量为
的平板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定滑轮与若干钧码相连,质量为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平板的正中央位置.初始时刻,钩码与地面相距足够高,轻绳刚好伸直,静止释放后,钩码通过轻绳拉动平板开始运动.平板全长为,物块跟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块、平板跟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不考虑与定滑轮发生碰撞的情况.已知每个钩码的质量为,最大静
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平板厚度,重力加速度取.求: (1)若要使物块与平板刚能保持相对静止,所挂钧码的总质量应为多少? (2)若物块相对桌面运动的距离小于时,人眼无法感知物块的运动,要使物块相对桌面看起来“不动”至少需要挂几个钩码? (3)用质量为的重物替换所有钩码,并在静止释放后手动截停重物,则平板从初始时刻到停止运动所花的时间是多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