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第3期 2012年6月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Vo1.34 No.3 Jun.2012 抗生素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分析 黎俊伶。韦楠雁 (广西罗城人民医院妇产科,广西罗城546400 E—mail:lijllc@163.com) 摘 要:目的 探讨抗生素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2月~2011年9月收集的178例 妇产科手术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9例,观察组术前给予头孢呋辛,术后6h重复给药1次。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头孢呋 辛。结果 观察组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抗生素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o5);两组体温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 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 有效预防感染。且可减少抗生素用t、术后不良反应及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妇科外科手术;产科外科手术;手术期间;抗酋药;化学预防 中围分类号:R71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817(2012)03—0335—02 doi:10.3969/j.issn.1001—5817.2012.03.042 抗生素对控制及预防术后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使用不 规范或者滥用不仅容易造成菌群失调、二重感染,还可造成医 疗资源浪费、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妇产科手术多为Ⅱ 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如何合 理地应用抗生素仍是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选取2007年 2月~2011年9月的妇产科手术178例病例,采用对比研究的 方法探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3讨论 1.1一般资料将1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 术前常规检查均未见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异常,无明显感 女性阴道和宫颈为有菌环境,其中约42%为厌氧菌,58% 为需氧菌…1,与病毒、原虫、真菌等共同形成微生态环境,而妇 产科手术又多涉及这些部位,加上尿道、肛门细菌以及手术创 伤、导尿管或引流管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很容易感染。另外因 术前、术后饮食控制以及产前、产时或产后出血均可降低患者 抵抗力,使得原正常状况下不足以致病的病原体得以致病,增 加感染概率。因此,妇产科围手术期对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非常 有必要,抗生素预防性用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邱芝青 等【2l报道采用术前30min给予二联抗生素预防性静脉漓注可 染征象及过敏史,并排除合并有糖尿病、血液病、中重度妊娠期 高血压及其他产科合并症等。观察组年龄2l~45岁,平均 (29.7±3.8)岁,其中施行剖宫产术49例(占55.O6%),子宫切 除术16例(占17.98%),宫外孕手术13例(占l4.61%),卵巢 良性肿瘤手术l1例(12.36%);对照组年龄2O~47岁,平均 (3o.2±4.1)岁,其中剖宫产术50例(56。18%),子宫切除术17 例(占19.1O%),宫外孕手术1O例(占11.24%),卵巢良性肿瘤 手术12例(14.48%)。两组年龄、手术类型等比较差异均无显 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我们采用在手术室麻醉诱 导期静脉滴注头孢呋辛、术后6h重复给药1次的方法,术后切 口感染率为1.12%(1/89),明显低于术后传统给药方法的 7.87%(7/89),差异有显著性(P<O.o5),还可缩短术后住院 时间、减少抗生素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说明在妇产科围 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有效、安全的。 抗生素应用时间的合理选择是预防感染的关键之一。动 物实验发现病原菌侵入后约经3h后机体的免疫机能才逐渐活 跃,此期间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而在术后切开皮肤之前抗生 素在组织中可达到治疗浓度,预防感染效果最佳[31。目前多主 张在切开皮肤和黏膜前30~60min或麻醉开始时给药,这样可 保证在可能发生的感染前组织中达到有效的抑菌浓度及血药 浓度【.j,其剂量应确保组织内抑菌浓度及血药浓度能覆盖整个 手术全过程,再于术后24h内追加1~2次,这种短程冲击用药 可在获得并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前提下减少抗生素用量和疗 程,降低细菌耐药、二重感染及毒性反应的发生。我们采用麻 醉诱导期以及术后6h给予单剂抗生索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1.2给药方法观察组在手术室麻醉诱导期静脉滴注头孢呋 辛,术后6h重复给药1次,剂量均为2.Og。对照组术前、术中 均为给予抗生素,术后按传统方法给予每日静滴头孢呋辛 4.0g,连续1~3天后改口服直至拆线。 1.3观察项目 包括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病率、术后切口 感染率、住院时间、抗生素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等。 1.4统计学处理方法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2结果 抗菌药物的选择也是提高预防感染效率的重要因素,对于 难以预测何种病原菌为主要致病菌时,多数学者主张选用广谱 抗生素。妇产科常见病原菌为G一杆菌、厌氧菌、肠球菌等,而 妇产科多为Ⅱ类手术,原则上应选择可覆盖大部分病原菌的高 观察组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问、抗生素用量均明 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体温 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元显著性(P>O.O5)。见表1。 衰1两组各项观察项目情况比较 效、广谱抗菌药物,以第二代头孢菌素为主,虽然第三代对G一 杆菌有强大的抗茵活力且组织渗透性好,但容易引起菌群失调 及诱导耐药菌的产生,因此尽量不考虑作为常规用药【5】。本研 究中选用头孢呋辛,预防感染效果满意且价格低廉。 综上所述,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妇产科手术感染的预防具 有实际临床价值,不仅降低术后病率和感染率,还可减少抗生 素用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及患者经济负担,其 效果优于术后多次多日用药。但还应加强其他措施包括提高 观察组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药疹、恶心、乏 患者抵抗力、纠正合并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掌握适应证,以 最大程度降低病原菌污染及繁殖的概率。 参考文献: [I]吴雄梅,黄神姣.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分 ・--——力等现象共7例,发生率7.8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7.29,P=0.007)。 335—-——— 2012年 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3):23—24.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学杂志,2008,14(1):45—46. 第3期 [2] 邱芝青,叶蔚,谢丽明.妇产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00例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4(4A):24—25. [3] 杨彩虹,张灵武,王岚.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 索的临床观察[J].宁夏伊学院学报,2005,27(4):311— 312. [5] 李亚力,李子洪,王倩.妇产科手术后预防性抗生素应用 [J].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O):73 [6] 张I晦宏.115例妇科围手术期患者抗生素应用调查[J].现 代临床医学,2010,36(3):202—203. 收稿日期:2012—04—07 [4] 刘颖.妇产科手术的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分析【J].河南外科 子宫腺肌症98例临床分析 黄志向 (广西上思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广西上思535500 E—mail:hzx13877007632@163.COrn) 摘 要: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参照术 后病理结果,本组妇科检查符合率68.37%(67/98),术前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4.49%(73/98),术前两者协同诊断 符合率为82.65%(81/98);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术后半年痛经缓解率91.89%(68/74),2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者术后 均获得妊娠。结论 子宫腺肌症误诊率较高,结合病史、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等手段可提高子宫腺肌症的确诊率。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妇科外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71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817(2012)03—0336—02 doi:10.3969 ̄.issn.1001—5817.2012.03.043 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AM)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和间 质异位于子宫肌层而引起肌纤维及结缔组织增生,造成子宫均 匀增大或形成局限性结节隆起的妇科常见良性病变,其主要I临 床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大及逐渐加剧的进行性痛经等,一 旦发病可对妇女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影响。近年来的文 献报道该病有年轻化及发病率明显上升的趋势 ],因而越来越 受到人们重视。我科2007年1月~2011年2月共收治子宫腺 肌症患者98例,现将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等分析 如下。 符合率为82.65%(81/98)。术后经病理确诊为单纯子宫腺肌 症53例(54.08%),合并子宫肌瘤32例(32.65%),合并盆腔子 宫内膜异位症13例(13.27%)。 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和阴道残端出血各1例,经对症处理后 均痊愈,所有病例均顺利出院。术后半年痛经缓解率91.89% (68/74)。2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者术后均获得妊娠。 3讨论 目前对于子宫腺肌症的病因仍未完全明确,因该病多发于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98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症, 经产的已婚妇女,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其与妊娠、分娩、人工流产 及官腔手术等因素有关。本组病例中除2例原发性不孕者外, 其余均有孕产史,孕次1~5次,产次1~4次,其中62例有人工 流产史,占63.27%,与多数临床报道相一致l2.3】,证明了多次妊 娠、分娩以及官腔操作、子宫手术等可能是子宫腺肌症的主要 诱发因素,这些因素主要作用途径有:①分娩引起子宫内膜和 浅肌层的创伤容易导致基底子宫内膜向肌层内生长而发病_4 ; ②通过使性激素异常升高引起子宫内膜增生而致病;③通过子 宫内膜血管的改变及慢性子宫内膜炎而起作用 5 J。本研究中 病例大多年龄在4O~50岁之间,此年龄段妇女性激素及促性 腺激素分泌不稳定,容易发生代偿性雌激素相对异常升高而促 进子宫心肌病的发生。 子宫腺肌症可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作初步诊断,然后依 据超声等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但最终确诊仍需做病理学检 查。痛经是本病的典型症状,多为继发性痛经、呈渐进性加重, 本组中98例患者中有痛经表现者74例,占75.51%。月经紊 乱、经量过多也是本病的另一重要症状,资料报道 6j部分患者 因经量过多在术前被误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官出血,本研究中月 经紊乱32例,占32.65%,经量增多54例,占55.10%。子宫查 体发现子宫体不同程度增大9l例,占92.86%,其中超过孕l2 周者23例,占23.47%,这部分患者多合并有子宫肌瘤,与刘丽 娟等【7]报道相近。超声检查显示与正常情况相比,子宫体均匀 性增大,子宫肌层增厚、后壁明显,子宫病灶常为等回声或稍强 回声,也可见点状低回声参杂其间。本组于术后病理诊断相比 较,患者术前根据妇科体查符合率68.37%(67/98),超声检查 诊断符合率为74.49%(73/98),两者协同诊断符合率为 82.65%(8l/98)。核磁共振(MRI)可对某些疑难病例加以确 年龄27~53岁,平均(42.6±3.5)岁,其中≤4O岁35例 (35.71%),>40岁63例(64.29%)。原发性不孕2例,有孕产 史96例,孕次1~5次,产次1~4次。.有人工流产史62例 (63.27%)。 1.2临床表现有痛经表现者74例(75.51%),其中继发性痛 经69例(70.41%),呈渐进性加重者51例(52.04%)。性交痛 25例(25.51%)。月经紊乱32例(32.65%),经量增多54例 (55.10%),其中合并有中、重度贫血26例(26.53%)。子宫体 不同程度增大91例(92.86%),其中增大大于孕12周者23例 (23.47%)。 1.3辅助检查本组98例均行经腹、经阴道超声或彩色多普 勒超声检查,示子宫球形均匀增大、后壁明显增厚或子宫切面 不均质强回音。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CA125水平测定,以≥ 35ku&为阳性诊断标准,其中CAl25水平升高62例 (63.27%)。 1.4治疗情况均采取子宫切除治疗,其中经腹或阴式子宫 全切53例(54.08%),次全切23例(23.47%),筋膜内子宫切除 8例(8.16%),子宫加一侧附件切除5例(5.10%),子宫加双侧 附件切除7例(7.14%),2例(2.04%)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 轻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前曾接受3个月以上的药物治 疗者22例(22.45%)。 2 结果 本组98例中,术前经妇科检查符合率68.37%(67/98),术 前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4.49%(73/98),术前两者协同诊断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