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1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 S HealtIl Nov.2010 Vo1.22 SHM No.22 第22卷下半月第22期 【护理研究与实践】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郭晓红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急诊科,辽宁朝阳122000) 【关键词】静脉输液;外渗 doi:10.3969/j.issn.1672—0369.2010.22.042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0369(2010)22—2881—01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输液外渗是 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少量药物外渗导致局部组织疼痛、 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 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报告护理人员。 1.7正确拔针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 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 按压穿刺点或稍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为5一lOmin,切 忌在按压处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 护理纠纷。因此,要以预防为主,一旦外渗要处理妥当,避免 给患者增加更多的痛苦。 1药物外渗的预防 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 渗漏。 1.1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 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如有家属陪伴,教会家 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1.2血管的选择首先,应避开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 2药物外渗的处理 2.1小范围外渗①如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 吸收,可以用热敷,或用95%的酒精持续湿敷、50%的硫酸镁 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②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 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 病的部位进针。其次,评估静脉血管的弹性、粗细及位置,根 据血管选择合适的头皮针。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 到近端。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直的血管,因 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留 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1.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 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2.2大范围外渗在药液外渗的48h内,一般应抬高受累 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用50%的硫酸镁或 95%的酒精持续湿敷,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 抗,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 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硫酸镁、山莨菪碱(654— 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 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3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 坏死。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 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在使用刺激 性大的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1.4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输液前告诉患者药物外渗后导 致的后果,输上液后交待注意事项,勿动输液的肢体,嘱患者 有疼痛感、烧灼感等不良反应时及时报告。 1.5多巡视特别是对危重患者,巡视时如发现药物外渗, 2)湿敷,也可以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 2.3化疗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 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肿痛、 肿胀、坏死。 2.4药物外渗引起局部水疱水疱小而未破溃则尽量不要 刺破,可用碘伏外涂;如水疱大,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 取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碘伏外涂。 参考文献 [1] 戴建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及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0—11. [2] 王薇,刘芝军.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齐鲁医学杂志,2002,17(4):357. 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 的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注射部位,进行床头交接班。 1.6做好患者的宣教交待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 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 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 (收稿日期:2010—06—17) (上接第2844页) 参考文献 [1]韩艳梅,张红杰,魏会敏,等.老年高血压209例治疗依从性分 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6):828—829. [2] 陈桂平.中老年高血压治疗依从性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9(24):6047—6048. [3]张艳萍.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调查[J].中国校医, 2003,17(3):232—233. (收稿日期:2010—07—19) 2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