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 2012年第2期(总183期) 纸坊隧道塌方处理 Collapse Treatment of Zhifang Tunnel 吴发展1,2,黎林 (1.中铁隧道集团兰渝铁路指挥部,甘肃定西748400;2.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兰州730050; ■■●一 3.北京铁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855) Ii m _l 摘要:纸坊隧道属高地应力区,开挖后围岩变形大,围岩自稳能力 差,产生大的突变,初期支护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掉块,钢架扭曲变 形严重,对塌方原因进行分析,有的放矢及时处理,对塌腔体下进行全 断面回填支撑,封闭塌腔口,减缓塌方蔓延,稳定围岩,初期支护封闭 后,灌注“封洞”混凝土,以泵送混凝土对塌腔体内灌注回填,加强施工 过程控制,从而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关键词:铁路隧道;高地应力;围岩变形;塌方处理 中图分类号:U45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07—7359(201 2)02-O1 45—02 1 工程概况 1.1项目概述 纸坊隧道为单洞双线隧道,起迄里程为DK201+820~DK206 +955,全长5135m。隧道进口位于岷县茶埠乡柰子沟村洮河边 上,近临洮河及其河漫滩,洞口前约200m与G212国道接近于 90。正交;洞身穿越纸坊高山区,最大埋深约248m,最小埋深约 45m;出口位于岷县岷阳镇正龙饲料骨粉厂,近临迭藏河及其 河漫滩,洞口前约350m与G212国道接近于90。正交;洮河和 迭藏河均常年流水,但水量不大,河旁地面为荒地;进出口交通 方便,但洞口山体坡面均陡峻,基本大于5O。,洞口设计轨面较 G212国道路面均高约21m,场地条件均较差。 1.2地质情况 该隧道地层条件复杂,按时代由新到老分别包括了第四 系、第三系、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等不同时代的地层;隧道及 辅助坑道穿越山体特殊不良地质主要有湿陷性黄土、滑坡、泥 石流及岩堆等;隧道通过范围基岩节理、裂隙发育,多“x”型, 特殊地质构造主要有4条断层破碎带(带宽均为100m~ 250m),1处向斜和1处背斜,属高地应力区;岩土主要有粘质 黄土、砂质黄土、板岩、炭质板岩、砂岩、泥岩、砾岩、断层角砾、 断层压碎岩等, 1.3水文情况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构造裂隙水、层间裂 隙水等,属弱富水和中等富水。根据设计资料,该隧道正常涌水 量为2180.39m3/h,最大涌水量为6541.17m3/d。 收稿日期:2011—12—29 作者简介:吴发展(1970一),男,河南沁阳人,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硕 士;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 管理工作。 图2塌腔下方回填碴体横断面图 2塌方情况及原因分析 2.1塌方情况 在DK202+369—369.6段开挖完成准备支护时,拱顶发生 小面积塌方,塌腔深度2m左右,塌口范围约3mz。立即停止了 支护作业,对其进行喷混凝土封闭时,突然拱顶塌下多块大石 (最大直径1.5m),砸坏两榀拱架(6m长)及作业台架,塌腔进一 步扩大,塌腔范围长6m、宽6m、深8m左右,喷射混凝土封闭无 效,并且拱顶一直不断在掉块,塌腔范围有蔓延趋势。 2.2塌方原因分析 通过一年来的施工监理情况,反映出LYJL一3标段内木寨 岭隧道、纸坊隧道、哈达铺隧道、同寨隧道地质条件复杂。主要 表现为:开挖后围岩变形大,围岩自稳能力差,产生大的突变, 初期支护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掉块,钢架扭曲变形严重,甚至 出现二衬施工后开裂现象等。 ①LYJL一3标三座高风险隧道普遍存在软弱围岩、节理发 育、地质变化无常、地质病害多、粘结力差、注浆效果不好、部分 隧道工点(比如木寨岭隧道鹿扎斜井)裂隙水较为发育,常常因 排水不畅造成洞内积水,影响施工进度,对工程质量、安全、投 资等目标也造成严重影响。比如控制工程木寨岭隧道大战沟正 洞、纸坊隧道进口围岩经常变化。而木寨岭隧道进口、南水沟正 洞右线进度缓慢,围岩时好时坏。 ②在施工中,对软弱围岩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严格遵循 “短进尺、弱爆破、早成环、强支护”的原则。施工扰动是挤压性 变形的外因,施工工艺控制不力是产生挤压性大变形的直接原 交 通 工 程 研 究 与 应 用 安 徽 建 筑 m墨 2012年第2期(总183期) 安徽建筑 5安全注意事项 施工期间,对支护的工作状态进行定期 舾厂—一/ ’ 。 一i 疬;;, : : 加 § l r 。 和不定期检查。在回填、注浆及重新支护整个 作业过程中,坚持24h专职安全员值班及技 术员值班。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立即修 整加固;当险情危急时,将人员撤出危险区并 及时上报险隋。 程 话 ;; ; ; ,5 一s L ■■——一 I一高 mj口 s 一I ll l 一I 蕾ll f 曷 善 ___I ㈣-— 6结论及建议 图1 塌腔下方回填碴体纵断面图 因,如施工过程中存在一次性开挖进尺过长,初期支护喷层厚度不够,初期支护 背后注浆效果不好;钢架安装存在垂直度偏差大,钢架与钢架之间的连接不密 贴,下台阶落底不及时,钢架底脚未垫实造成钢架悬空不持力,超前预支护不到 位等都会对围岩变形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塌方处理原则 ①治塌先治水,塌腔回填封闭,做好防排水。 ②治塌先加强,洞内紧邻塌口处加强,防止塌方扩展,塌方体注浆加强。 交 ③塌方的开挖支护严格按照“短进尺、强支护、仰拱紧跟、边挖边衬”的原则 通 通过,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强。 工 程 研 4塌方处理措施 究 与 应 ①目前隧道遇到的软弱围岩高地应力,仍然存在变形较大、拆换支护的情 用 况,甚至出现局部滑塌现场。监理站根据前期科研成果转化、围岩塑性区的范围、 结构受力分析、控制变形原则和标准作了更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围岩及初期支护 有较大变形时,现场立即暂停掌子面施工,人员、机械等撤离现场。对塌腔体下进 行全断面回填支撑,封闭塌腔口,减缓塌方蔓延,稳定围岩。 a.对塌腔体下台架进行拆除。 b.用弃碴从仰拱顶面回填至拱顶,回填碴体上顶面长lOm、高10.5m,下底面 长31m(图1、图2)。 ②塌腔下方碴体回填完毕,待塌腔体稳定后,对拱部塌腔体内的松散体进 行注浆固结,注浆范围DK202+365一DK202+375段,采用(I)42双层小导管,长 4m,环向间距0.4m,搭接1.6m,注1:1水泥浆。 ③塌腔处初期支护采用双层 8钢筋网片,钢架采用H175型钢,间距 0.6m,6m长系统锚杆,环纵间距1.0m×0.8m,梅花型布置;初期支护上预留注浆 管,待初期支护封闭后,灌注“封洞”混凝土,以泵送混凝土对塌腔体内灌注回填, 回填厚度2.0m。 ④对已重新支护部分加强监控,每6h进行一次量测。监测后及时根据监测 数据绘制拱顶下沉、水平位移等随时间及工作面距离变化的时态曲线,了解其变 安 化趋势,并对初期的时态曲线进行回归分析,综合判断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 徽 性,并根据变位等级管理标准及时反馈施工。 建 ⑤隧道浅埋地段、断裂破碎带和碳质板岩分布段落,应加强支护,避免发生 筑 大的变形,并注意渗漏水防治,加强排水措施。加强资料收集,对出现的岩性变 Im 化带,断层破碎带等位置,加强超前地质预报,采取短进尺、强支护,加强排水、衬 砌及时跟进。 ①在软岩隧道施工中,嗣岩自承能力 差、支护不及时和强度刚度不足、封闭成环不 及时,都可能诱发隧道大变形和塌方。因此, 超前注浆加固围岩、短进尺、少扰动,加强初 期支护、快速封闭成环,并及时施做二次衬砌 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②加大支护强度。对于围岩明显不好的 地段,施工单位要主动应对,建议型钢拱架由 I16提高为H175、H20型钢,同时缩小钢架间 距,现场可根据监测结果及地质条件选择。 ③提高支护体系整体受力性能。隧道支 护体系结构和周边围岩的组合,不仅是钢架、 喷射混凝土等支护结构本身,还包括通过锚 杆、小导管注浆等方式加强支护结构与周边 围岩的联系,从而使支护结构与围岩形成整 体支护体系,抵抗开挖后地层应力作用,主要 有钢架问设双层纵向连接筋、双层网片、加长 锚杆、初期支护后回填注浆等。 ④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及动态调整。施工 单位要从钢架加工、拼装及安设的垂直度,开 挖方法的合理性、到初期支护结构封闭的及 时眭,再到锚、网、喷施工,并建立完整的监控 量测制度,严格控制围岩变形,对于出现的问 题做到有的放矢、及时处理,从而确保施工安 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献伟.木寨岭隧道炭质板岩段大变形控制技 术叨.隧道建设,2OLO(6). [2]李福勇,周里.冲隧道坍方处理施工技术【rnJ].西 部探矿丁程,2010(5). [3]张昆伦.隧道坍方处理案例『J].工程科技,2006 (2). [4]王法雨.玉庙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研 究【J】.隧道建设,20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