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二电子教案

来源:二三娱乐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教案

第六单元田园小卫士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的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能计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并会验算。

2、 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难点: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三、突破重难点措施

1、 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 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 3、 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

4、 把握计算教学的要求,恰当评价学生对计算的掌握情况 三、教学方法

1、 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

2、 讲解 3、 迁移。 4、 加强计算练习。 四、课时:10课时 五、学具准备:小棒。

信息窗一: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教学方法

1、 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 2、 讲解 3、 迁移。 4、 加强计算练习。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了解一下蜜蜂们的生活吧。

(出示课题及课件。课件内容是介绍蜜蜂王国分工的科教片片断,里面有提供各种小蜜蜂只数的信息)

2、看完后,学生交流感想。

(鼓励学生像小蜜蜂一样互相合作,共同进步) 二、利用旧知,学习新知

谈话:根据课件提供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将学生所提问题按解决方法的不同分成用加法解决的一组和用减法解决的一组,为后面分组解决作准备)

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它们分别和另一个两位数相加,最后再将两个结果加起来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用被减数依次减去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三、掌握方法,巩固应用

谈话: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也像蜜蜂王国里的小蜜蜂一样,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题目。

(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蜜蜂王国,了解了许多有关蜜蜂的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在教学中,我首先用植树节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校园绿化中,让学生初步了解情境图,然后让他们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这个过程主要锻炼学生自主提问和思考的能力。在学生解决问题计算的过程中,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会加减的含义和过程。第三部分是拓展练习。由植树的三个步骤:挖坑、植树、挂牌,分别出三道相应的应用题,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并运用加减法。但在第三题中出了一些小问题。在学生答出该题后,我又加了一问,因为他们从没练习过连续两问的应用题,所以在第二问的列式上出现了问题。最后是当堂反馈,由八道计算组成,分别包含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当堂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可以迅速回答出提问的问题,包括用小棒摆加减的环节,学生都完成的很好。但是,在摆完小棒进行下一个环节时,因为没有及时让学生把小棒放在一边,导致有些学生因为小棒而分心,注意力没有放在课堂内容中,后面的纪律有些散乱。在今后的课堂中,组织能力还需要提高,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还是要放在重点。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教学方法

5、 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 6、 讲解 7、 迁移。 8、 加强计算练习。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你还记得怎样做吗,让我们来看这些题,争做“快乐速算小蜜蜂”。

1、出示题目

23+15= 48+32= 30+57= 19+43= 36+27= 27+33= 64+29=

75+16=

76-23= 98-74= 60-18= 51-26= 95-27= 84-57= 39-24=

49-16= 2、回顾方法

以第一组为例,请两名同学分别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3、全班汇报

以做题速度和准确率为准,评选出“快乐速算小蜜蜂” 二、解决问题

谈话:今天,我们再来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用昨天学过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热心帮助小蜜蜂 (1)出示题目:P41(2)

(2)讲解做法:要想解决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怎么估计的?又是怎么计算的?

(3)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2、问题高手小蜜蜂 (1)出示题目:P41(4)

(2)讲解做法: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3)小组合作完成:小组成员轮流出题,大家同做。 (4)全班汇报:根据每个小组提出问题数量的多少,评选出“问题高手小蜜蜂”

3、实践体验小蜜蜂 (1)出示题目:P42(6)

(2)解决问题一: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想法。

(3)实践体验:找几组同学实际做,教师记录每组的数据,其他学生根据数据独立解决问题,交流想法。

三、总结感悟

谈话:这部分知识学完了,你觉得它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信息窗二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4、经历与小组成员的交流,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 教学方法

9、 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

10、 讲解 11、 迁移。 12、 加强计算练习。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勤劳的小蜜蜂们整装待发要去采花粉了。大家想去看看吗?瞧,它们出发了!(出示情境图)

谁能利用其中的信息,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学生可能会回答:

清晨,小蜜蜂们在大王的命令下,出发去采花粉了。看,它们的队伍向四个方向出发,其中向北飞的有310只蜜蜂,向东飞的有103只蜜蜂,向南飞的有286只蜜蜂,向西飞的有530只蜜蜂。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

(1) 向西飞和向北飞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 (2) 向西飞的比向北飞的蜜蜂多多少只? (3) 向北飞和向南飞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 ……

对于学生提出的可以用本课知识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如不能用本课知识解答的问题(如需要用进位加法或退位减法解答的问

题)可让学生写在问题口袋里,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进行解答。

2.解决第一个问题

(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先来解决向西飞和向北飞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

向西飞和向北飞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大家会解决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3.集体汇报,交流想法。

学生可能会回答:530+310=840(只)

(1)我是这样想的:因为53个十加31个十等于84个十,84个十是840。谁和我的方法不同?

(2)我是这样想的:5个百加3个百是800,3个十加1个十是40,800加40等于840。谁和我的方法不同?

(3)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4.指导竖式的书写格式。

大家的方法可真多!那我们今天就重点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师边说边板演: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完全相同。我们把数位对齐,先算个位上是0+0=0,再算十位上是3+1=4,最后算百位上是5+3=8,结果是840。

5.解决第二个问题

(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再来解决向西飞的比向北飞的蜜蜂多多少只?)

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请大家用竖式的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计算时,教师进行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集体交流并汇报:谁想把你的计算过程和大家来说一说? (学生到实物展台前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学生可能会回答:530-310=220(只)

我是这样想的:我把数位对齐,先算个位上是0-0=0,再算十位上是3-1=2,最后算百位上是5-3=2,结果是220。谁和我的意见不同?(如有不同,让学生说出自己出错的原因,引起大家的注意。)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研究的就是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大家认为在进行笔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先要把数位对齐,然后是从个位开始算起。 教师及时的进行评价:你说得非常好,大家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同学提出的这一点。

6.解决第三个问题。

(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再来解决向北飞和向南飞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

向北飞和向南飞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请大家用列竖式的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计算时,教师进行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集体交流并汇报:谁想把你的计算过程和大家来说一说? (学生到实物展台前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学生可能会回答:310+286=596(只)

我是这样想的:我把数位对齐,先算个位上是0+6=6,再算十位上是1+8=9,

最后算百位上是3+2=5,结果是596。

谁和我的意见不同?(如有不同,让学生说出自己出错的原因,引起大家的注意。)

三、分组学习,巩固新知。 1.利用情境图,继续解决问题。

大家一定还有许多想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请你从黑板上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来解答。并把你的计算过程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能有:

向西飞和向南飞的一共有多少只? 向北飞和向南飞的一共有多少只?

向西飞和向东飞的一共有多少只? 向北飞和向东飞的一共有多少只?

向南飞的比向东飞的多多少只? 或 向东飞的比向南飞的少多少只?

学生先用列竖式的方法独立解答自己喜欢的问题,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2.集体汇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哪个小组的同学想和大家说说你们解决的问题?

小组成员分别到展台前说出自己的解题过程。教师提醒有错误的学生及时进行改正。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解答的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你知道笔算的方法吗?谁能总结一下?

学生可能回会答:

我认为: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一样。都是要对齐数位,然后从个位算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都有哪些收获?小蜜蜂辛勤的菜花粉,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

我学会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 我知道小蜜蜂是十分勤劳的,我也要向小蜜蜂学习,做个勤劳的小学生。

……

教学反思青岛版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把知识融于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串中,使学生在情境串中解决问题。本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勤劳的小蜜蜂整装待发采花粉的情境,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情境图,通过学生讲故事——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把知识学习与解决问题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了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知识链,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教学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的算理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

算方法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先让学生独立解答自己喜欢的问题,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4、经历与小组成员的交流,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 教学方法

13、 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 14、 讲解 15、 迁移。 16、 加强计算练习。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去参观了小蜜蜂出发采花粉的情景。现在让我们再去看看,小蜜蜂又有什么新的行动了。(课件出示复习题)瞧,小蜜蜂要回家了,你知道它们的家在哪吗?

学生运用前面所学习近似数的知识连线,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解决了“向南飞和向北飞一共有多少只?”这个问题。(出示情境图)

下面我们把问题改成“向南飞和向北飞一共约有多少只?”你想怎样算呢?请大家来猜一猜。把你猜的数写在纸片上。计时10秒,时间到,请大家出示你的结果。

学生在纸片上写出自己猜的结果。 谁想来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回答:

我是这样想的:我用近似数的方法来解答,286接近300,103接近100。300+100=400。所以大约是400。谁和我的意见不同?

如有不同,指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进行及时改正。 教学反思让课堂成为学生智慧之旅。莱雷姆林斯基曾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此,我们主要的努力就不应该仅用在记忆上,而应该用在思考上。所以好的课堂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天地,对学生施与的是智慧教育。”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这节课中不仅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得出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同时重视启发学生耐心听取他人发言,养成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所想、所感,把想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加以解决。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有机会质疑,有时间质疑,激发学生质疑欲望,逐步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在质疑释疑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二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部分。

信息窗2——灭鼠能手情境图呈现的是猫头鹰一家捉田鼠的情境。图中通过统计表提供了猫头鹰一家捉田鼠只数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信息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引入整百数减三位数与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整百数计算方法的探索。学生解决的问题也是与情境的具体内容紧密相连,实现了“情境串”与“问题串”的有机融合。更有意义的是了解了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计算连续退位的整百数减三位数。 2、增强估算意识,强调算法多样化。

3、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4、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难点:会计算连续退位的整百数减三位数。 【教学方法】

1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 2讲解 3迁移。 4加强计算练习。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夜幕降临,月亮出来了,山林里静悄悄的。老鼠们来到田园要偷点儿粮食,正在这时,被躲在枝干上的猫头鹰一家看到了,(出示情境图)瞧,它们可是捕捉老鼠的大英雄。

师:这是前几周猫头鹰爸爸妈妈捕鼠的情况:请你算出爸爸每周比妈妈多捉几只老鼠?

(教师通过点击课件出示答案) 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猫头鹰有高超的捕鼠本领,当它看到野鼠就会没有一点儿声响的飞到它们头顶。用利爪逮住,然后吞掉。

(出示情境图)

这是猫头鹰一家,每月捉鼠情况的统计,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师: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列出算式吧! 学生提出减法问题,接着用算式表示出来: 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300-116

猫头鹰爸爸比猫头鹰妈妈多捉多少只? 300-88

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288-116=172(只)(因为这道题不需要退位,所以鼓励学生直接口算出来)

3、师:先算300-116,会算吗?你想怎样算? 学生可能会回答: ※我想估算;

※我想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然后进行验算;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语言评价:看来你已经养成了很强的估算意识;对,计算时要养成演算的好习惯;你的想法很好……)

师: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我是估算的,116接近100,300-100=200,所以300-116大约是200;

※:我用计数器拨一拨

先拨300,再在个位上减6,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 ,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 ,现在可以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作10 ,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我用竖式算:个位上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 ,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 ,现在可以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作10 ,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用了竖式,现在咱们再来算一算。(教师边说边板书竖式:个位上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

,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 ,现在可以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作10

,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5、师: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300-288请同学们用列竖式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完成。

(学生计算,进行巩固,教师指导。) 全班交流:

师:谁想介绍一下你的计算过程?(学生到展台前说出计算的过程。)

师: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学生说出粗心出错的地方。)

6、教师小结:刚才计算的两道题都是用300来减,300是一个整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百数减三位数。

板书:整百数减三位数

师:像这样,个位上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 ,你怎样来解决? 学生可能回答: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 ,现在可以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作10

(学生通过回答,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

(教师及时评价:你说的这一点很重要,希望大家在计算的时候都应注意到这一点。)

三、创设情境,巩固新知。

1、同学们知道吗?猫头鹰除了能捉老鼠,还有捕食蝗虫的本领,我们来了解一下(出示课件:等全班交流时教师点击课件再出示相应的答案)

师:你了解到哪些情况?想解决哪些问题? 生:每只猫头鹰7月份比8月份多捉几只?

师:请你选择一名家庭成员来进行计算,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师:猫头鹰捉到了老鼠和蝗虫,帮了农民伯伯的大忙。我们看看它们这一个夏天就

可以为人类节约多少粮食?(出示表格) 师:你能提出哪些减法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爸爸节约的粮食比妈妈多多少千克? 爸爸节约的粮食比宝宝多多少千克?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来解决一下。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全班交流。(提醒学生算作得数马上改正。)

师:看来猫头鹰为人类做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四、课堂小结,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猫头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课的练习中,我充分运用教材中为学生提供的情境,采用同位合作、小组合作、利用情境图中呈现的信息讲故事等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本课的学习,发现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运用旧知解决新知的能力,并较好的掌握了估算的方法。

第2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了解到猫头鹰一家捉老鼠的情况,大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了整百数减三位数的知识。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加法问题,你能快快找出来吗?

二、探求新知

1、师:请同学们直接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提出问题:

猫头鹰妈妈和孩子一共捉了多少只? 288+116 猫头鹰妈妈和爸爸一共捉了多少只?300+288

猫头鹰妈妈和孩子一共捉了多少只?300+116(后面两个问题在计算时不需要进位,所以学生提出来时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口算。)

2、师:如果把第一个问题改成:猫头鹰妈妈和孩子大约一共捉了多少只?你想怎样算?

学生可能会回答:

※:我估算:288≈300,116≈100,所以288+116≈400(只) ※:因为问“大约一共捉了多少只?”所以要来估算。 ……

3、师: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来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算。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5题。

下面是海宁小学去年几种物品的使用情况。

笤帚拖把纸张

上半年132把106把483令 下半年128把143把408令

(1) 去年大约用了多少把笤帚? (2)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去年大约用了多少把拖把? 去年大约用了多少令纸张? ……

讲完例题后直接做这个练习,起到巩固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估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练习3:火眼金睛辩对错。

要求学生先独立改正,再说一说错误的原因。课堂教学时,可根据学生这几天学习的实际情况,一些出错比较多的题让学生改一改。

以后在计算连续进、退位加减法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自主练习4:

师:谁能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进行简单整理、联系)

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去书城买书,付钱的时候看到屏幕上显示价格为169元,结果爸爸付了200元钱,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全班交流。(注意提醒学生写上单位名称) 自主练习5:

在做练习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并对学生采用的方法给予评价。

自主练习6: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的估算能力。课堂上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教师提前制作好若干张漂亮的卡片并写上算式,学生选择一个数,踩比600大的或是比500小的,通过估算,比比看谁能一下全部“踩”对。

在原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521-198 700-387 189+210 206+330

自主练习7:

对于动物的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袋鼠、企鹅和鸵鸟的奔跑速度,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如:鸵鸟每分钟比袋鼠多跑多少千米?980-725=155(米) 鸵鸟每分钟比企鹅多跑多少千米?980-473=503(米)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每分钟跑多少米? (猎豹每分钟大约是1680米) 自主练习8:

第二种和第三种:150+75=225(张)102+82=184(元)

只买第三种:75+75+75=225(张) 82+82+82=246(元)

这个信息图中的信息比较多,学生在思考时既要考虑到光盘架是否够用,还要想到要经济实惠,不一定最便宜的方案就是最好的,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周围生活的联系。

自主练习9

下面是王月和张强的识字情况。 姓名会读字数会写字数 王月532398 张强710379

(1) 刘雨会写多少个字?

(2) 王月会读的字比张强少多少个? (3)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李伟会读多少个字? 王月会写的字比张强多多少个? 王月会读的字比会写的字多多少个? ……

这道题不难,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时重点考察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意义,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计算的正确率。

信息窗三 树林医生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三。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操作和讨论,领会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解决;运用知识的迁移,知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用减法解决。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 2讲解

3迁移。 4加强计算练习。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在田园里认识了菜园卫士和灭鼠能手这两位田园小卫士。今天我们再到田园里,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出示大树:哎吆,最近呀,我生病了,真难受哇。怎么办呢?)

多可怜的大树呀,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还可以请谁来帮忙?对,请树林医生来帮忙。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

仔细观察,从画面上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贴问题)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指板书)。 活动二 请医生

¨ 求喜鹊有多少只

² 我们用圆片来摆一摆。如果用绿色圆片表示黄鹂的只数,应该摆几个?利用你手中的圆片摆一摆。(师生同时摆)

² (指着圆片)这五个绿色圆片就代表——黄鹂的只数。(板贴黄鹂)

² 如果用桔黄色圆片表示喜鹊的只数,你想怎么摆?自己试一试。

² 谁上来摆一摆?(指名到黑板上摆) 生先摆5个,再摆3个。

这5个是什么?(和黄鹂一样多的。)

也就是先摆了和黄鹂同样多的只数。(指着圆片) “3”呢?“8”呢?

求喜鹊有多少只,也就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你能用算式表示吗?(板书:5+3=8(只))

在算式里,“5”“3”“8”各表示什么?你能不能指着自己摆的圆片,合同位说一说。

谁愿意上来指着说给大家听一听?多勇敢。 ¨ 求啄木鸟有多少只 ²

刚才我们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解决了“喜鹊有多少只”的问题,你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摆一摆、算一算啄木鸟的只数呢?(板贴啄木鸟)自己试一试。

² 汇报。谁来摆一摆?(先摆再说) 先摆黄鹂的只数,再摆喜鹊的只数。

(先摆5个圆片)这个“5”是什么?(相同部分) (拿掉2个圆片)拿掉的是什么?(少的2个) 剩下3个代表什么?(代表啄木鸟的只数)

也就是说,求啄木鸟的只数,就是从5只里面去掉2只。用什么方法?(减法)谁来列算式吗?(板书5-2=3(只))

在算式里,“5”“2”“3”各表示什么?先和同位说一说。 谁想跟大家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摆花片复习巩固学过的“求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节课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活动三 捉虫子

¨ 求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过渡:这么多树林医生辛苦工作,终于治好了大树的病!他们捉了不少虫子呢!看!(出示主题图)

² 从画面上,你知道了什么?

²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板贴问题) ²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能不能用圆片摆出喜鹊和黄鹂捉虫的只数呢?(板贴黄鹂、喜鹊)

² 生:能。 师:那就摆摆看吧!

² 生:不能摆出。

为什么?(数太大了。没有那么多圆片,摆起来也麻烦。) 那么怎么办?你能不能想好办法摆出他们的数量?(线段、1个圆片代表10只虫子等)

这个方法可以。老师来介绍一个好方法。我们可以用纸条来摆一摆。每个同位的桌子上都有这样的纸条,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摆一摆吧。

1、请大家拿出白纸条,我们用白纸条表示黄鹂捉虫的只数。(贴

纸条)多少只?(板书:146只)

2、如果用红纸条表示喜鹊捉虫的只数,你来试一试,选一选?(摆出4根不同长度的纸条)

谁说你选的哪一条?(上来选择后拿起来)

为什么选这一条?(因为啄木鸟捉的虫子比黄鹂多。) (拿另外一条长的)这条也比白纸条长,为什么你不选它?(他说多38只,是多一些。这条是多得多了。)

他说的有道理吗?你真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

3、喜鹊捉的虫子比黄鹂多38只。这38只应该写在哪里?谁能上来指一指?(补充板书)

4、(指纸条)另一部分表示什么?问题是什么?应该写在哪里?(指一指,补充板书)

5、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看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能算出喜鹊捉虫的只数吗?

6、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指名板书:146+38=184(只)) 为什么用加法?(求喜鹊捉虫的只数,就是把146与38合起来。) 7、146、38、184各表示什么?(上来指着板书说) ¨ 求啄木鸟捉虫的只数

1、你能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求出啄木鸟捉虫的只数。(指名:一人摆,一人列式)

2、汇报。你是怎么想的?(求啄木鸟的只数也就是从146只里面去掉12只)

算式里各数表示什么意思? 活动四 拍手游戏

过渡:我们来做个拍手游戏轻松一下吧! (师拍2下) 师说:我拍了几下? 指名:你能拍的比我多3下吗? 生拍

你怎么拍的?谁听出来了?它先拍了几下?又拍了几下? 再来试一试?(师拍4下)你们拍的比我多5下。(全班齐拍) 老师刚才和小朋友玩了一个拍手游戏,你们自已想玩吗?那么同位来合作吧。老师喊停你们就停下来,好吗?玩吧!

活动五 青蛙的工作

过渡:想不到轻轻松松的游戏中也运用了数学知识呢!刚才我们又认识了三位树林医生,其实,还有许多田园小卫士呢!想不想去看看?(课件出示)

一起去看看青蛙的工作。(点击青蛙出示)大、小青蛙 你能看明白吗?

试一试?做到练习纸上。(指名说,用实物投影)

汇报。算式各数表示什么意思?都是这样做的吗?真棒! (点击返回)

活动六 蜻蜓吃蚊子 (逆向思维的题目)

过渡:让我们再去看看捉蚊子的高手,蜻蜓在干什么呢?(点击蜻蜓)

谁来读读题?

先摆一摆,再算一算,作到练习纸上。 汇报。(直接说算式)12-3=9(只)

都同意吗?为什么有个“多”字还用减法?(#比¥多,也就是¥比#少)

小结:不能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要认真分析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判断到底用什么方法来解答。

活动七 我说你猜

过渡:蜻蜓捉了那么多蚊子,螳螂也不示弱。看,他们在比赛呢!(点击螳螂)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根据蜻蜓提供的条件,你能猜出蜻蜓和螳螂各有多少捉了多少只虫子吗?

我也想来说一个。螳螂捉了40只蚊子,蜻蜓捉了多少只? 还想说?那就说给同位听听吧! 活动八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树林医生一起为大树治了病,还解决了“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板贴)。认识了更多的田园小卫士,他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爱护他们!

最后,这节课的优胜组是哪个组?快速统计一下你们得到多少小卫士标志?

一组汇报。

再指名,提要求:你能用比他们组多几个或少几个来让大家猜猜吗?

向优胜组表示祝贺,其他组表现也不错!大家继续努力!下课!

第2课时(重新设计的自主练习)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上节课,我们请来树林医生治好的大树的病,多开心呀!瞧,今天又有许多生病的大树来求医了。(出示修改后的第68页自主练习第1题)

你愿意帮帮啄木鸟医生,把这些大树治好吗?(健康的大树涂颜色,错的改过来。)

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活动二

仔细听,谁来了?(播放声音)乌鸦。想不想看看乌鸦在干嘛?好,一起去吧!(出示第68页自主练习第2题)

大家一起读一读。

自己再读读题,想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在小组里先交流一下你的问题。

全班汇报。

选择2个你有信心解决的问题,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进行解答。 交流、订正。 活动三

你们真聪明!一口气解决了那么多问题。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吧? 让我先来宣布比赛要求:同位两个为一组。两个人同时抽出一张数字卡片,一个人把卡片亮出来,另一个人把卡片藏起来,并像书上

那样说一句话,让同位猜一猜,猜对了就记上一分,猜错不扣分。下一轮交换过来。每人5次。

开始游戏。

向胜利者表示祝贺,并奖励聪明章。鼓励其他同学再接再厉,争取下次也能拿第一。

活动四

你们知道黄鼠狼最会捉什么吗?(生自由答)我要告诉你,“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应该说“黄鼠狼捕鼠”,才是真。黄鼠狼四肢较短,足趾非常尖锐,善于捕捉小鼠、家鼠和小鸟。它全年的食物,主要是鼠类。尽管有时也会偷鸡,但功大于过,有益人类。”还有谁最会捉老鼠?(猫头鹰)

这天,猫头鹰和黄鼠狼都在庄稼里捉老鼠。(出示修改后的第69页第4题)

乌鸦听说了,也赶来凑热闹。(出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赶快自己解答吧!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交流、订正。 活动五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哪些田园小卫士?有了他们,大自然的生物才能更安全、更健康,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他们!那么,在他们身边还发生了许多数学故事,你都能替他们解答吗?其实,在生活当中,甚至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善于发现,

并利用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它!好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