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7卷 第2期 Journal of ChiFeng College(Soc.Sci) No.2 V01.27 选拔任用干部制度改革和创新 宝音陶格陶夫 (赤峰市委党校,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选拔任用干部制度改革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应进一步严格干部选拔 任用条件,严格选拔任用程序,严格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创新和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后备干部工作机制,在扩大干部工作 民主化方面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方面取得新突破。 关键词选拔任用干部制度;任用条件;任用程序;监督机制;参与机制;后备干部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67(2006)02—0048—03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善于治国理政高索质 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治政和总 干部队伍的重要保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 揽全局的能力。 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一、选拔任用干部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离不开各级领导班子和干 (一)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 部,领导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也是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 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会重要目标的根本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 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 放2O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 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任务。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 就。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 表明,我们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提出并解决接班人的问 突出的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 题,不从组织上保证党的路线和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与此同时,人口、经济增长与资 就不可能经受住前进道路上的风浪和考验,就不可能做到 源、环境的矛盾也在加剧。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承载能力相 长期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进人新世纪,面对国际国内 当脆弱,人均耕地面积、淡水资源和森林面积,仅为世界 环境和形势任务发生的深刻变化,党要完成历史赋予的庄 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另一方面,长期以来 严使命,继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必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落后,资源消耗大,对环境污染严重。 须不失时机地抓紧培养选拔大批善于正确判断形势、把握 因此,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 大局、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的干 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解决上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 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才能顺 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很显然,如果让城乡之间、地区 利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之问的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的差距继续扩大, 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深刻认识, 那么全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党中央 以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做好选拔优秀干部的 从我国发展新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工作。我们要全面贯彻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 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适应时代潮流,对发展观念、 业化的方针。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 发展内涵、发展思路作出的新概括,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 任人唯贤、公道正派,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 论和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的创新。因此, 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一要加强 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拔任用干部上,更要把那些政治上靠得 这些干部的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干部的思想文化素质。要 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 教育他们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岗位上来,使他们在新形势下,面对各种挑战和考验,始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优良 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清是非,在工作 传统。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 上、业务上有真才实学,有谋事之策、干事之才、成事之 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二要加强实践锻 力,能够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在全 炼,全面提高干部的治国理政能力。引导和鼓励干部到艰 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 苦地区、复杂环境、基层一线和关键岗位上加强锻炼,特 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别是到急、难、险、苦、重的岗位和环境去经受磨炼,接 二、选拔任用干部制度改革创新的设想 受考验,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不断提高科学 (一)进一步严格干部选拔任用条件 ・4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选什么样的人,怎样选人,历来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的 几个重大问题,用好一个人,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用 错一个人则会挫伤一批人的积极性。使那些肯干工作的人 心灰意冷,觉得干工作没有目标,也没有上进心。在新时 期选人用人的标准上,我们首先要把握好“三个代表”与 德才兼备原则的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新世纪 加强党的建设的总纲领,也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新坐 标”。坚持“三个代表”与德才兼备原则是辩证统一的,两 者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和一致的用人导向。“三个代表”是 对德才兼备原则的新发展,概括了干部必备的科学技术素 质、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既适应于党的整体要求, 又适应于党员干部的个体要求 因此,在干部选任工作中, 我们要将“三个代表”作为最根本的标准,严格坚持干部 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按德才选贤能。要正确处理 “德”与“才”的关系,做到德看主流,才重一技,德才并 重;正确处理“主”与“次”的关系,看干部要看主流、 看本质、看发展。对于缺点和不足要分清主次。弄清原因, 不求全责备;正确处理“显”与“隐”的关系,把握科学 的实绩评价标准,正确衡量显绩与隐绩,决不让埋头苦干 者吃亏;正确处理“远”与“近”的关系,坚持任人唯贤, 不搞亲亲疏疏。要坚持做到唯贤不唯亲、唯公不唯私、唯 制不唯人、唯全不唯偏,始终保证干部工作的正确方向, 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成绩突出、群 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二)进一步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 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必须要强化程序意识,做到坚持 程序一步不缺,履行程序一步不错。推荐提名是选拔任用 干部的首要关I=I,除个别特殊情况由党组织推荐外,一般 都应当经过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没有经过民主推荐程 序的,不能列为考察对象。 领导干部个人推荐干部要实行推荐责任制,组织推荐 干部必须经过班子集体讨论决定。组织考察是识别干部的 重要途径和手段,考察准确,任用才能得当。近年来,个 别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中暴露出的严重失察失误问题,教 训十分深刻。一方面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干部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扩大,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的隐蔽 性增加。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干部考察 工作中的缺陷。因此要不断完善干部考察制度,全面考察 干部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和群众公认程度, 探索工作实绩量化的考核办法,不断增加考察的广度、尺 度和准确度;减少主观性,增加客观公正性,以防止因考 察失真失实而导致的用人失察失误。讨论决定是选拔任用 干部的决定性环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 则,会前充分酝酿,会上充分讨论,坚持少数服从多数, 绝不允许把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搞家长制和一言堂。总 之,我们要严格按程序办事,抓好各个程序环节的落实, 使程序成为不正之风不可逾越的屏障。 (三)创新和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 化方面取得新交破 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要 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只有最广泛地发动群众,充 分地走群众路线,始终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落实群众对 干部选任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才能 使我们在更广阔的视野里发现人才,才能使我们在复杂的 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识人用人,才能使我们更有效地防止和 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干 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坚持做到推荐职务、任职资格、 职务标准的公开,改进和完善民主评议、民意测验、民主 推荐的方法,继续落实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考察结 果反馈等制度,进一步健全讨论决定干部任用的议事和决 策机制,打破干部工作的神秘感,增加工作透明度,不断 拓宽群众参与干部选任工作的渠道。 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化方面,要注意准确把握群众公 认的原则。为什么一些单位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尽管走了群 众路线,履行了规定程序,却依然不尽如人意呢?其中将 “群众基础”简单化对待,在实际操作中,只看得票率,面 对其中复杂因素考虑不够是重要原因。在具体工作中,我 们要警惕和辨别这样几类所谓“群众基础”。一是拉帮结派 式的“群众基础”。有的单位有这样的现象。闻考核干部风 声而动,四处打探消息。请客拉票,封官许愿,误导群众, 干扰了正常的考核工作。二是人身依附式的“群众基础”。 个别领导干部在用人上夹杂个人感情因素,对言听计从者 提拔重用,对只干工作没有私交者用而不信。甚至个别领 导干部利用考察预告制,在上级考核组未到之前,向参与 民主推荐的干部强行灌输和渗透个人意图,严重破坏了民 主推荐的真实性。三是嫉贤妒能式的“群众基础”。个别单 位和部门正气不张,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受到孤立和妒忌, 工作平庸的“老好人”甚至投机钻营者反而受到推崇。特 别是在民主测评与推荐的关键时期,有些人投票并不是真 正出于公心,结果造成优秀者票数低,平庸者票数高,影 响了民主推荐的准确性。虽然上述问题只是个别现象,并 不带有普遍性,但是涉及到民主推荐的可信度问题,涉及 到干部选任工作的准确性问题,不可轻视。在干部选任工 作中,要注意对拟任干部的群众基础进行辩证的分析,耍 综合考虑地域因素、部门因素、感情因素,以及利害关系 的影响,对考评群体分别计票,加权计分,综合评价,客 观地分析运用考察结果。既要把得票情况作为选拔任用干 部的重要依据,又要防止和克服简单的以票取人。 (四)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 近期中央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 查办法(试行)》,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我们一定要旗帜 鲜明、态度坚决地加以防范和制止,有错必究,违纪必查。 要将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加强对干部选任工作 全过程的监督,重点加强对各级“一把手”用人行为的监 督。各单位耍对干部选任工作进行一次自查,这要作为民 主生活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注意发挥各种监督渠道的作 用,在各单位鼓励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强有力的监督体 系,使干部选任工作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五)创新和完善后备干部工作机制,在培养选拔优秀 年轻干部方面取得新突破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是带有全面性、根本性和 长期性的任务,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永恒课题。新老干部的 ・4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交替与合作是一个动态的永无完结的历史过程,随着时间 年轻干部,同时还要注意完善班子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 的推移、年龄的自然增长和形势的发展就会出现新的不适 应。目前我们各单位还有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还没有形成 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年轻干部偏少,任正职的年轻干部 更少,除年龄结构外,各级领导班子在文化水平、专业知 识结构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前,培养选拔优秀 年轻干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耍重点抓好以下几项 工作:一是不折不扣地狠抓落实。要防止和克服将培养选 做到专业互补、结构合理。三是突出重点,强化培养。加 强对年轻干部的理论培训,强化实战锻炼,严格监督管理, 保证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要坚持经 常性、多样性和针对性,要有意识地通过交流与挂职,安 排在环境艰苦、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摔打磨练,安排在急 难险重的重要岗位经受锻炼,以拓展年轻干部的视野,提 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四是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干部“四 拔优秀干部工作作为一项阶段性的任务,抓抓停停,时紧 时松的错误做法。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干部年 轻化决不能降格以求,机械地追求班子年龄结构,要注意 特别是“一把手”的岗位职责,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 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根本 干部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党性强弱的重要标志,切 目的是为了解决人才接续、新老交替问题,要注意调动各 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进一步改善班子的年龄结 年龄段的干部的积极性。要做到讲年龄而不唯年龄,对符 构。按照规定的目标要求选配好干部。没有达到要求的, 合德才条件的,该提拔的仍然要提拔。五是要进一步改进 调整时要先补充优秀年轻干部;一时没有人选的要空出名 和加强后备干部工作。建立分层次的后备干部人才库,通 额,积极物色人选,在本单位一时难以产生适当人选的, 过以上措施,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良 要通过交流选配;职数已满但缺年轻干部的领导班子,按 好氛围,形成新老干部正常交替的良性循环格局。 照管理权限经上级部门批准,可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充实 [责任编辑姜黎梅] +.夺.孛.孛.争.+.牵.争.争.串・+・÷・串・争・争・争・争・争・÷・争・争・争・争・串・夺・牛・串・争・夺・争・争・争・争・争・争・串・牛・争・争・÷-争・争・争・夺・争・争・ (上接第l5页) 相提并论,认为他们分别是自然领域和人为领域里的巨人。 格斯归纳为三个方面:生产活动、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活 他认为,牛顿第一个在混乱无联系的现象杂多的外部自然 动和科学实验。现在认为最好的表述是对象化活动。无论 界中发现了简单明了的秩序和规定性,而卢俊则在人的五 如何定义,实践作为活动本身只表明某种行动,并不包含 光十色的表现里发现了深深隐藏于其中的人性。卢俊的人 价值判断,作为检验手段只能检验已经结束的行动效果, 性就是人的“自由主动者的资格”。康德进一步把这种自由 对于未来永远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且实践只能说明历史的 主动的资格抽象为自由意志。卢俊是从人的原始社会状态 必然性,未必代表现实的必然性,用历史必然性的理论指 并援引圣经的故事展开他的人性阐释,康德与卢俊一样, 导下的实践将来很难不犯教条主义错误。而且一次或几次 认为人原本处于混沌的天真状态,无所谓善恶,人之所有 的成功就说明某种理论一定是真理吗?一次或几次失败就 善恶意识是因为人有了自由意志,人的第一个自由意志行 可以说明某种理论一无是处吗?实际上,实践的消解作用 动就是认识了自我,也就是基督教故事中亚当和夏娃吃了 远远大于它的建构作用,正是通过实践理论才在试错和修 智慧树上的果子的隐喻。这个隐喻表明人破坏了这种天真 正中发展,但发展中此理论已经不是彼理论了,说它与时 状态就意味着犯了原罪,即表明他是一个自由的人,具有 俱进意在改变,说它革命意在完全的除旧布新。所以,我 了犯罪的可能性。人有了自由意志表明他可善可恶,一切 认为,马克思理论作为社会理论,确如萨特所言,存在 都是自由选择,但自由意志首先表现为恶,恶是起点,一 “人学空场”,至少是没有深入研究。事实上,马克思主义 者因为自由意志本身就是原罪,二者人常常为了自我的存 阶级革命理论正是利用了人的憎恨心理,认为劳动者创造 在和利益滥用自由意志。自由意志也有趋善的可能性,人 的财富为资本家无偿占有,因此劳动者有理由夺回本属于 也可以通过自由意志改恶向善。由于人的自由意志非常软 自己的东西,从而激起阶级仇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弱,往往屈从于欲望的诱惑,因此在趋善过程中缺乏力量。 总的说来,迄今为止,人性问题仍然没有定论,仍在 因此人难以自救,这就为法律制度和宗教留下了地盘。 不断地追问当中。 黑格尔用绝对理性否定了人的自然实体,个体的人在 参考文献 黑格尔那里是没有位置的。费尔巴哈从黑格尔精神王国里 解放了人,使人成为人的、世俗的、感性的,把人的本质 [1]j匕京大学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 归结为人的类本质,即人共同的自然属性,人性就是建立 商务印书馆,1962. 在自然情感上的爱,马克思补充了费尔巴哈人的社会性方 [2]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面的缺失,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商务印书馆,1962. 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论断的缺陷是比较空洞, [3)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十八世纪——十九 除了指出人有社会性之外,其余什么也没有。这等于我说 世纪德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2. 世界是一切存在的总和,对不对,对,但什么也没有说出。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个核心性概念,把人性建立基 人民出版社。1972. 于实践是否可行呢?实践的具体内涵马克思语焉不详,恩 [责任编辑姜黎梅] ・5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