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周刊・财经论坛
竞争力
酒店类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趋势及发展路径包琳瑗1 张海秉2
(1.广东 深圳 518028;2.上海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
摘要:旅游产业在我国取得长足发展,然而相关的酒店类上市公司业绩却出现滑坡。酒店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现况较差,是酒店
行业存在过度竞争所致。解决的有效途径是:以收购兼并为核心内容的资产重组,以连锁方式的经营模式,实施多元化经营。关键词:旅游;酒店;上市公司;行业竞争;资产重组;连锁经营;多元化经营
旅游业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旅游是人们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一种高层次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产值增长速度一直远远高于ODP的增长速度。截至2001年底,中国旅游业总产值达到4995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5.2%。2002年上半年,中国人境旅游人数4682.75万人次,同比增长9.34%,增长率高于去年同期2.4了个百分点;旅游外汇收入95.23亿美元,同比增长11.78%,增长率高于去年同期1.1个百分点。这个成绩的取得非常不容易。实际上,受去年全球经济衰退及美国9.11事件的影响,中国入境旅游市场一度陷入低迷。业界对2002年旅游市场并不看好。年初,国家旅游局曾预测:中国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9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11%),旅游外汇收入仅185亿美元(同比增长3.98%)。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中国旅游市场开始出现反弹,而且远远好于业界的预期。
但是,有相当多的投资人有这样一种困惑:旅游行业上市公司尤其是酒店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和成长性并不好,与宏观面出现背离。
度未见丝毫缓减。
酒店行业在1998年首次面临全行业亏损的局面,当年5782家旅游涉外酒店共亏损46.56亿元。全行业亏损,并没有阻止新进入者的步伐。2000年,旅游涉外酒店家数增至10481家,当年全行业亏损总额达29.5亿元。在这样一种外部经营环境之下,指望酒店上市公司给投资人带来丰厚的回报是不现实的。
二、酒店行业的竞争状况
l、酒店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00年底,中国共有酒店10女81家,客房94.82万间。“九五”期间,酒店数量累计增长182%,客房数量累计增长95%。
如果按照酒店的规模来划分,客房数量在500间以上的共有129家,占酒店总量的1%;客房数量在300—499间的共有309家,占总量的3%;客房数量在200—299间的共有547家,占总量的5%;客房数量在100—199间的共有1926家,占总量的18%;客房数量在99间以下的共有7570家,占总量的73%。值得注意的是,客房数量在200间以上的酒店共有985家,仅占酒店总量的9%。
如果按照酒店的档次来划分,五星级的共有 l17家,占总量的1%;四星级的共有;52家,占总量的18%;三星级的共有1899家,占总量的18%;二星级的共有3061家,占总量的29%;一星级的共有600家,占总量的6%;未评星级的共有4452家,占总量的43%。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共有2368家,占酒店总量的23%。
一般来说,酒店的规模越大,档次也越高。中国客房数量在300间以上的酒店占总量的4%,四星级以上的高档豪华酒店也占总量的4%。不过,中国相当一部分三星级的中档酒店仅有100多间客房的规模。
2、酒店消费需求不旺。2000年,全国10481家酒店营业收人总额为862.27亿元, L[上年度增长2.0%。但是,与国内游及入境旅游消费市场相比,这一增长速度显得太低了。2000年,中国城镇居民旅游人数同 L[增长15.8%,入境旅游人数同 LC增长15.5%。实际上,这一趋势已经在1998年就开始形成。
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来看,中国酒店客房数量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营业收人的增长速度。2000年,客房数量增长了6.6%,但营业收入仅增长了2%。
我们再从酒店规模和档次的角度来分析市场的需求。2000年,
一、酒店类上市公司的业绩状况
l、酒店上市公司业绩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与以往数据显示的结果一样,酒店上市公司2002年中期的业绩仍低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所有旅游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2002年上半年,酒店板块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仅为0.0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串为0.09%。这两个数据不仅均低于其他旅游板块(如旅游景区、旅游综合)的业绩水平,而且还远远低于沪深两市0.08元和3.24%的平均业绩水平。通过进行趋势分析发现,酒店上市公司的业绩整体呈下降趋势,199了年上半年的净利润总额为2.06亿元,但是到了2002年上半年,其利润总额仅为6064万元,只有199了年同期的29%。净利润下降趋势非常明显。
2、酒店板块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乏力,业绩持续增长缺乏基本面支持。
数据显示,旅游板块1998年上半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为9.30亿元,2002年上半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为9.76亿元,四年时间仅增长5%。很明显,酒店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投资学常识告诉我们,在销售额窄幅波动的情况下,公司业绩持续出现高增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3、自1998年全行业亏损以来,酒店行业元气大伤,业内竞争强
作者简介:包琳瑗(1965- ),女,重庆人,任职于深圳圣廷苑酒店有限公司。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81
竞争力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
2002年12月号(Ⅲ)
中国100间客房以上的酒店仅占家数总量的9%,但占客房总量的51.0%,占营业收入总额的 57.6%。换言之,中国酒店行业半壁江山被200间客房以上的酒店所瓜分,而且拥有 j00间以上客房的酒店占有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从酒店档次来看,三星级以上的中高档酒店只占家数总量的2;%,客房总量的38.1%,但占营业收入总额的56.4%,瓜分掉整个行业一半多的市场份额。
2000年中国酒店接档次、规模、营业收人分布见下表:3、酒店行业整体亏损。
由于中国酒店客房数量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营业收人的增长速度,在竞争者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酒店经营者普遍采取降价销售策略,以保持一定的客房出租率。因此,企业的盈利能力逐年下滑。2000年,中国酒店平均每百元固定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仅有34.1元。更有甚者,整个行业从1998年开始持续亏损,而这种局面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不过,规模效益在酒店行业表现得也比较突出。例如,500间客房以上规模的酒店的经济效益明显比其他竞争者要好,其2000年的百元固定资产实现的营业收人为 51.7元,明显高于规模小的酒店。但是,档次高的酒店的盈利能力不见得比档次低的盈利能力强。
三、酒店行业的三大发展趋势
l、以收购兼并为核心内容的资产重组活动正在勃然兴起。
由于酒店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越来越恶化,部分公司业绩出现较大幅度的滑坡甚至亏损。这种现象引起许多“买壳”者的注意,于是引发了一起又一起的兼并收购案例。
例如,百花村(600721)的控股股东,新疆兵团商业贸易发展中心于2000年5月24日将部分股权分别转让给北京北亚工业科技开发集团、陕西大合实业集团公司、西安市秦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随后公司将经营重心转移到信息产业和房地产业务上来。
寰岛实业(000691)于1999年底将五星级酒店——海南寰岛大酒店有限公司50%的股权转让给集团公司之后,控股股东寰岛集团又于2001年5月通过司法程序将所持公司7094.72万股法人股过户给该天津燕宇置业有限公司。随后,公司进行资产置换,经营重心转移到水产养殖业和畜牧养殖业上来。
金德发展(0006]9)的命运更曲折,先是福建万时红人主,接着上海致达接手,最后控股权又落到沈阳的宏元集团手中。每次控股权的更迭就引起公司主营业务的变化。2002年第二季度,公司通过资产置换,置人了浙江金华金德阀门有限公司90%的股权,主营业务增加了新型化学建树及相关配件的生产与销售。公司的名称也由原来的“庆云发展”更换为“金德发展”。
2、以连锁店的经营模式对外扩张,已经成为酒店企业的共识。在酒店行业整体亏损的情况下,一些优势酒店企业却加快对外扩张步伐。
例如,新锦江(600650)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在2001年底就已经达到了12家,规模最大的连锁店——草庄店(15了间客房)也于2002年上半年开业,浦东花木店和江苏南京店离开业也为时不远了。同时,公司正在积极与有关各方洽谈协商,在上海及临近城市开发新的连锁店。此外,华天酒店(000428)的连锁酒店也达到了6家。
3、多元化经营也是酒店企业经常采取的发展战略。 由于旅游业对资金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较低,行业进入壁垒不高,行业平均利润率较薄,因此旅游企业一旦获得资金实力,往往向其他行业渗透,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对于酒店上市公司来说,这种对外投资的冲动更强,因为它还来自资本市场对利润需求的压力。
82
当然,多元化经营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反倒雪上加霜,公司经营面临更大的困难。西藏明珠(600873)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00年,公司还获得316.50万元的投资收益,但是到了2001年,公司对外投资亏损额高达1982.71万元,2002年上半年对外投资亏损额仍达到859.28万元。
四、酒店行业的发展路径
酒店类上市公司的兼并、收购及资产管理,从理论上分析是企业能力论的再现。企业在本质上是能力的综合载体,特别是企业所具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从能力砚角观察,企业兼并、扩张、多元化经营实际上是一种能力的扩散、转移、组合、进化的过程。
l、酒店类上市公司收购兼并活动的最终成败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快速将共同的能力予以整合、并开创出新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以资源的配置和整合活动为基础,把兼并的组织有机协调起来,对兼并企业的管理层及员工,要尊重、关心,消除不信任感,尽快形成对兼并活动的认可和支持。其次,企业文化的交流。一个没有共同企业理念的队伍,是不会成为有机整体的,象日本企业界的团队精神,是值得借鉴,尤其是实施兼并后的新的组织,更要提倡这种坚韧不拔、协调有序的敬业作风。所以收购兼并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资产的调整、转移,而是涉及到每个员工的培训、学习、交流和提高。最后,酒店类上市公司收购兼并成功的标准是企业的能力是否得到有效的提高,企业是否通过收购兼并活动,获得和加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在财务上反映是利润增幅,在股市表现为是指数上涨。
2、酒店类上市公司的以连锁店的模式扩张经营,更要注重打好战略。
借鉴零售业的连锁店模式,酒店类上市公司凭着幕集到资本,通过连锁店形式,搞规模扩张经营,未免不是一条有效路径,但同时更应注重酒店业品脾管理的发展思路。连锁店的目的是吸引消费者,品脾战略同样也是吸引消费者,而且是一条有效路径。
品牌的资产观。酒店类的品牌不仅仅是知名度、美誉度、联想度和忠诚度,也不仅仅是店旗、店徽、饭店装演、员工制服、标识等等,而是主要酒店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品牌的资产是由消费者确定的,这是其一;其二,“晶牌资产是第三态资产”,它的实质是“关系”。包括酒店企业与消费者、同行之间的关系及企业自身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关系;其三,品脾资产作为无形资产是一项战略资产,是酒店类上市公司建立竞争优势和未来赢利的基础,它短期可以通过联营、特许等方式实现低成本低风险扩张,长期在资本市场上可获得融资和股票价差或在企业取购中实现溢价赢利。
3、酒店类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路径。由于酒店类企业和各界交往甚密,因而有了一定资本积累,容易向其他行业渗透,多元化经营的路径应该提倡,旅游业作为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随着与世界各国交往频频,以旅游业带动发展相关产业是阳光产业。这里要控意的是,多元化经营一定要坚持以酒店业发展相关产业为导,例:度假休闲景观、休闲房产业、旅游新景点的前期基础投资、旅游业相关产品生产、延伸服务业等等。以酒店类上市公司发展带动相关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要克服一哄而上,要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任何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获得成功,都是遵守了经济发展规律,是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果,这中间设有一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都需要从理论到实践,再提高再实践而取得成功,因而酒店类上市公司发展多元化经营,要从实际出发,坚持扬长避短,不断创新开拓。
“品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