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食管癌术后患者适宜体位的探讨

食管癌术后患者适宜体位的探讨

来源:二三娱乐
食管癌术后患者适宜体位的探讨

摘要】目的 通过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和半卧位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和主观感受的观察和比较,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使术后患者处于适宜体位,增加患者舒适度。方法 选择3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3、5天在吸氧2L/min的情况下,采取半卧位和分健侧卧位各15min,患侧卧位约5min,其间隔30min(平卧位),分别对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主观感受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 1、患侧卧位和半卧位血氧饱和度不同。2、术后不同时间心率、血压的变化与体位变换的关系不明显。3、三种体位间疼痛程度各不相同。结论 术后早期(1-3天内)尽量不采用患侧卧位,应以半卧位为主,辅以健侧卧位,既有利于胸液引流,保证机体供氧,又能缓解长时间半卧位所引起的疲劳,降低压疮的发生。在后期则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和半卧位均可。 【关键词】食管癌 术后 体位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096-02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5年1月—12月食管癌术后患者30例,其中男24例,年龄40-82岁,女6例,年龄45-67岁,其中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6例,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8例,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12

例,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4例。术后常规留置胸腔引流管、胃管,三切口手术病人留有颈部引流管。所有病例术前肺功能良好,营养状况正常,排除合并其他脏器疾患及身体极度虚弱者。术后均使用止痛泵。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3、5天在吸氧2L/min 的情况下,采取半卧位和健侧卧位各15min,患侧卧位约5min,其间隔30min(平卧位),分别对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主观感受等指标进行监测。

1.2.1 体位摆放。⑴健侧卧位,卧向健侧,两臂曲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膝关节和髋关节弯曲,背后、胸前和双膝部垫软枕。⑵患侧卧位。患者翻身之患侧,以不压胸引管为止,两手臂向前、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背后、臀部和腿部垫软枕,身体移患侧床边。⑶半卧位。上身抬高40~50°,腿部抬高15°。[3]

1.2.2 评价指标。⑴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MET-PM9000型心电监护仪的血氧饱和度光电传感器夹在患者中指,血压袖带与氧饱和度指夹不在同一手臂,同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⑵主观感受。疼痛。根据Wong-Banker的疼痛面部表情量表将疼痛分为5个等级。即0级非常愉快无疼痛,1级有一点疼痛,2级轻微疼痛,3级疼痛较明显,4级疼痛较严重,5级疼痛剧烈。由研究者根据患者的面部表情和感受进行评分。 2.结果

2.1 体位与血氧饱和度的关系。对术后第1、3、5天中3种体位的血氧饱和度分别做方差分析。

表1 不同时间3种体位与血氧饱和度的关系 项 目 第1天a 第3天b 第5天c 半 卧 位 97.33±1.69 97.67±1.56 98.47±1.63

健侧卧位 96.43±1.96 97.13±1.81 97.70±1.67 患侧卧位 95.90±2.11 96.60±2.13 97.60±1.54

注:aF值=4.017,P值=0.022,进一步进行两两分析得到患侧卧位和半卧位之间血氧饱和度不同(P值=0.007)。bF值=3.698,P值=0.030,进一步进行两两分析得到患侧卧位和半卧位之间血氧饱和度不同(P值=0.009)。cF值=1.735,P值=0.184

2.2 体位与心率、血压的关系。术后不同时间患者心率、血压分别与体位之间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3.1 体位对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心率的影响。从上述结果可见,在食管切除术后的第1天和第3天,患侧卧位时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健侧卧位和半卧位时的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指标反映机体的换气功能,当其低于94%,提示供氧不足。因为在开胸术后早期,患侧胸腔有一定量的渗血和渗液,患侧卧位时,虽然患侧血流灌注量大,但由于胃拉入胸腔,使肺受压,肺扩张受限,使肺泡通气量降低,血流量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半卧位时,隔肌下降,肺容量和适应性增加,有利于肺通气,血氧饱和度增高。健侧卧位时,由于重力和流体静压的作用,使健侧肺有足够的通气和血流灌注,氧合充分,饱和度升高。与半卧位时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第5天时,体位改变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考虑可能是因为第5天胸液减少,胸管大部分已拔出,患侧肺膨胀良好,因此,从血氧饱和度的角度看,术后早期尽量不要采用患侧卧位,可采用健侧卧位和半卧位。在胸腔积液减少,肺膨胀良好,胸管拔出后,3种体位均可。

3.2术后早期采取不同体位对患者主观感受的影响。患侧卧位时,患者疼痛较健侧卧位和半卧位时明显,疼痛原因主要为伤口受压,健侧卧位时,胸引管由于受到牵拉,使健侧卧位疼痛程度虽轻于患侧,但较半卧位明显。但健侧卧位时,由于胸管在上面,胸液不能顺利引流,胸液积聚增多,导致患者出现憋气症状,[5]因此,术后早期不主张患者长时间健侧卧位。 4.小结

4.1 在食管部分切除术后早期(第1-3天内)尽量不采用患侧卧位,应以半卧位为主,辅以健侧卧位,既有利于胸液引流,保证机体供氧,又能缓解长时间半卧位所引起的疲劳,降低压疮的发生。在后期则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和半卧位均可。

4.2 临床应用中,健侧卧位以不超过15min为宜,变换体位应有计划地进行,变换体位后,为患者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保持管道与身体同步,防止牵拉、扭曲,加重疼痛。

本组通过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和半卧位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和主观感受的观察和比较,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使术后患者处于适宜体位,增加患者舒适度。促进身体康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学增.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91

[2]顾沛.外科护理学(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6 [3]柳韦.体位护理.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册,2000,19(6):253-2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